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雾都孤儿读后感三篇

时间: 晓红1066 分享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雾都孤儿读后感,希望您喜欢!

  雾都孤儿读后感篇一

  我是个书虫,喜欢啃各种各样的书。许多书的扉页上都提到了《雾都孤儿》这本书,趁着暑假,我把这本书买回来,准备饱餐一顿。

  书的第一章写到主人公奥利弗刚一出生,母亲就死了,他再没有任何亲人。我看了之后,为奥利弗感到伤心,并觉得这本书记述的都是悲剧。我越看越起劲,并为奥利弗的处境好转而由衷地感到欣慰。本文的主人公奥利弗·特威斯特是出生在救贫院中的孤儿,他在救贫院的寄养所里被“养育”了九年,然后被送到一个承办丧事的棺材店里当学徒,他无法忍受那里的不公和虐待,于是历经艰险逃往伦敦,不料落入了贼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一位老绅士救出,老绅士收他为养子并对他施以知识的恩泽。他却又一次被绑架回贼巢之中,经一番周折,终于在一些好心人和老绅士的帮助下重新得救并夺回遗产。最后,奥利弗同老绅士以及好心人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奥利弗在入贼巢到被救,被救后又被抓,直到最后又被救出时一直都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挺下来的。因为他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便不甘心留在贼巢做小偷,而想方设法地要逃离贼巢。奥利弗的那种顽强毅力是一般人所没有的,我们应该学习奥利弗,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用顽强的毅力挺过去,而不是垂头丧气地放弃了。

  想到奥利弗就想到我自己,我现在非常的幸福!我想学什么爸爸妈妈就让我去学。可跟奥利弗相比,我就差了一大截。四岁的时候,我去学跳舞,学跳舞必需劈腿。压腿,很疼。一天下来,我已经累得不行了,我坚持学了一年,便学不下去了。后来,我看见一些同龄人在滑冰,“哧溜”一下就已滑出几米开外,看着他们欢快的神情,我心里直痒痒。爸爸妈妈给我买了滑冰鞋,并带我到滑冰池里滑冰。我学得很认真,在刚会慢慢滑几下的时候,我经常会因为保持不了平衡而摔跤,可痛了。我摔怕了,觉得滑冰一点也不好玩,就放弃了滑冰。

  我没有奥利弗那顽强的毅力,但是我会慢慢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成为一个有毅力的人。

  雾都孤儿读后感篇二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著。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阅读之后感受颇深,既有对主人公奥利弗悲惨生活的同情,又有对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黑暗、冰冷现实的憎恨。往往一篇作品是作者借此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方式,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当时社会的评价和态度。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首先主人公奥利弗的登场是从他出生开始的,“一天夜里,一位年轻的孕妇被人抬进了济贫院,没过多少时间,一个小小的生命就来到了人间。这个小生命躺在一块小小的褥垫上不停地喘气,在众人眼里他似乎就要活不成了,但过了一分多钟左右,他却打了一个喷嚏,哇哇地哭出声来。”这个小生命的诞生地是济贫院,这表示他的苦难生活即将开始,同时通过他的“转危为安”也暗示着奥利弗旺盛的生命力。但他的母亲在生下他后就离开了人世。奥利弗也就成为一个由教会教养、由济贫院收容的孤儿,一个将吃不饱也饿不死的卑微苦工,注定了要在世间尝老拳、挨巴掌,遭受所有人的歧视而得不到任何人的怜悯。这提示出了奥利弗的身世,也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社会邪恶丑陋的一面,暗示了英国贫苦儿童的悲惨命运。虽然奥利弗的身世很可怜,童年生活也相当的凄苦,但这一切也不能泯灭一个孩子天真善良的天性。他从孤儿院逃跑后又误入了贼窝,当他看见贝兹和机灵鬼去偷布郎罗的东西,而他又被误认为是小偷了,他始终坚持自己没有偷东西,并且对布郎罗对他的精心呵护,心存感激,从他那小小的可怜的眼神中让人感到揪心。然而命运对于个男孩并没有因此垂青,真想让他被好人布郎罗救下来后,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他又被老奸巨滑的费金弄回了贼窝。但作者对小奥利弗的形象设计是天真可爱、勇敢善良、刚毅倔强的。所以他宁死不肯偷窃,反抗中险些送命。并且不顾自已身体安危而奋起反抗。奥利弗的经历让人心痛不已,总觉得这个男孩的命运怎么会如此的多舛。其实这正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批判手法,通过丰富的语言、动作、感情的描写引起大家的共鸣。所有人都愿意有个完美的结局,作者也恰恰如此,通过对小奥利弗身世之迷的揭开,善良的人们纷纷出场,哈利、露丝……恶有恶报,十恶不赦的老费金终于走上了绞刑架,而小奥利弗也过上了平静幸福的田园生活。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人非常欣慰。

  二、作品所展现的社会生活

  《雾都孤儿》以伦敦贫民窟为背景,为我们描述了孤儿小奥利弗的生活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他出身贫寒却正直、坚韧的男孩形象。他在济贫院的悲惨生活、在棺材铺的不公遭遇,以及误入贼窝的经历,都反映了当时英国下层穷苦儿童的悲惨生活。狄更斯在此讲述奥利弗艰难屈辱的童年生活的同时,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黑暗的、冷冰冰的社会现实。

  三、作品的语言特色

  这部小说有许多精彩的个性化语言,通过对这些语言的运用将一幅生动形象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格林维格的“把自己脑袋吃下去”,贝兹的“嘟噜嘟噜,瞎编乱扯,胡说八道”等,完全符合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生动有趣,符合故事情节。

  雾都孤儿读后感篇三

  前不久,读了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今天在这儿跟大家浅谈一下我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位孤儿奥立弗因为一出生母亲便去了他天堂,并且没有父亲,遭到了大家的歧视。他在济贫院里受到了理事们的歧视,并且把他对这种歧视的放抗看做罪恶,看做坏。他被卖到了一个棺材铺里当学徒,却被其余学徒以及老板娘欺负得忍无可忍,他打算离家出走,却意外地被人诱骗,去学做小偷,他意识到这一行业的罪恶,在一次意外中被一位绅士收留,但他又被那些强盗拐走了。在一次入室行窃活动中,他制止了这行为,并且不小心挨了一枪,事后,被一家好心人收留,那家好心人通过一个忏悔的女人口中得知他的身世,并且找到了那位曾收留他的好心人,联合为奥立弗讨会公道,还找到了属于他的一份遗产。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后,我简直不敢想象,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人,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可以为了钱,不惜欺骗,不惜以别人的人生作为得到金钱的代价,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良心么?是被金钱吞噬了吗?古代有一句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是的,多少人就是这样。他们给自己盖上了一个伪善的面具,当撕开面具以后,就是凛冽的面目。势利,对穷人的歧视,以及那些对上帝假惺惺的崇拜······为什么崇拜?也不过是为了自己以后能上天堂,不受自己所干过的亏心事的影响,那种崇拜也不过是一种伪善的手段而已。真正能上天堂的人,其实根本不需要崇拜上帝,他们已经踏踏实实地过好了自己的一辈子,不作亏心事,济贫救困,难道这种人不足以上天堂吗?所谓的济贫院的绅士们,也不过是势利以及歧视穷人的下等人与卑鄙人罢了,无非是墙头的一根小草,哪里风大就往哪里靠,恃强凌弱。且看书里的邦布尔先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专门欺负穷人,他哪儿配得上济贫院理事这个神圣的职位呢?口口声声喊着罪恶,口口声声喊着无耻,口口声声喊着仁慈的上帝,然而,他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利用各种手段,把一个个孤儿卖了去,减轻他的负担,呵!也就是“说一套做一套”。

  善与恶之间的区别不大,它们也无非是两条路,就摆在所有人的面前,有的人选择了恶,然而面前的是一片漆黑,但是有利益一直在诱惑着人,一直诱惑着人向前走。有的人选择了善,他的面前永远是光明的,从来不怕会有乌云,雨。当不经意中走上了恶,只要愿意忏悔,重新堂堂正正地做人,仍然可以原谅,回头是岸。

3514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