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外国散文的读后感3篇

外国散文的读后感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外国散文的读后感3篇

  外国散文的读后感 培根随笔读后感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辉。

  外国散文的读后感 《纪伯伦经典散文诗》读后感

  最富含哲理最超拔的悟性,传世诠释一个睿智、脱离世俗的纪伯伦!这个“旅美派”的杰出代表,他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开采一代文坛新风,同时也倍受人们的喜爱!

  一种抹去时代的痕迹,解脱思想的拘束,毫不保留的献出,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他不像别的诗人那样保留神秘,也不像一些诗人那样运用大量手法去描写,他用他的内心写出了他自己的情感,不仅给我们一种超脱世俗的美,就像荷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

  其实在纪伯伦的创作生涯中是可以分段的,散文诗中所收藏这的《先知》与《沙与沫》可以说是创作生涯后期的传世之作,也就是这两个传世之作把纪伯伦推上了世界文学史的巅峰,而作为作者学着历程中期的作品《疯人》则表达了对寻找真理的无尽求索与拷问之路。

  说实话在这三篇中,我更倾向于《先知篇》。冰心先生也曾经为纪伯伦的文学泰斗,也被他深深折服过,并且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本书,拿满含着东方其吸收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辞之词,予我极深。”我相信这句话包含了人们对纪伯伦的千言万语。

  “船的来临”

  “声音无法带走赋予它翅翼的唇舌它只能独自寻找天”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翔”

  “多少次你们沉浮于我的梦境。如今你们驶入我的清醒,也就是我更深的梦境。”

  “通过此刻的确是我举起明灯的时候,那灯中燃烧的并不是我点燃的烟火。”

  “爱直到永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

  这就是纪伯伦笔下的爱与希望!

  我记得纪伯伦《爱的生命》中有一段:“让我们采摘大地上的果实,如同精神采摘爱情,在我们心中播下的忠诚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开满幸福之花。让我们用田里的产品装满库房,如同生活充实了感情的谷仓。”这段优美的语句巧用比喻,妙用拟人,将爱情比作忠诚的的种子,在我们心中看满了幸福之花好,又将生活幻化成一种结晶和产物,储存在情感的粮仓,在纪伯伦的笔下,爱是精神的战利品,是心灵的抒情之歌,是滋润生命的清泉,饱含生命的能量。

  “白的像浮云满天”

  “黄的似阳光灿烂”

  “红的如晚霞一片”

  我想纪伯伦也是一个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诗人,所以纪伯伦对色彩的感悟力也是自然极为生动和形象,这一段一是诗意化,二情感化色彩,本段中诗人充分发挥联想,运用了“白--黄--红”三种不同颜色,并配以“浮云--阳光--晚霞”三种美丽的景物作为比喻,形象的捕捉到了一幅在离愁别绪人眼中的自然风光图,正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充分暗示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想之情。

  我相信,他的诗歌以后一定会变成一种文化基因,一种文化传统,一种幸福。让我们一起去读书吧,一起去感受最纯洁的幸福!

  外国散文的读后感《中国之美》读后感

  这是一篇阐述中国之美的文章,从中,我看到了许多曾经一度被我忽视的美。

  中国的服装、中国的艺术品、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人,都是美丽的、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特别是穷人,都是现实的。他们做的事情,都是为自己的需要而做的。像文章中说到,天坛、紫禁城、还有长城,都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中国人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去做任何事,这是一个特点,一个美。

  中国的艺术品,大部分都被夺走了、销毁了、贩卖了,只留下悲伤和无奈。那些花瓶,上面一凸一凹,刻着的是雕刻家人生的印记;那些刺绣,上面的一针一线,编织着的是中国妇女欢快的笑声;那些书法,上面的一笔一划,书写的是中国人无声的警语……还有那些画、那些服装,都在一瞬间,被撕碎,被砸毁,被夺去。还有一些,被拍卖到了外国贵族的家里。其实那低贱的钱币,根本买不起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他们买去的,只是一个装饰,跟所有东西一样普通,因为他们看不到其中的美丽、艰辛与悲伤。

  关于文章,我有一点不认同:不是只有中国的东西是美的。外国的画,即便再俗套,再粗制滥造,也是他们的美丽。或许与我们有所不同,毕竟,每个国家及其人民对美的定义不一样。他们广告画中的艺术,是中国传统画学不来的,但那也是一种美丽。中国人,有时就是太以自己为中心,才落到如今这种地步。

  往往被我们忽视的东西,都是美的。那墙角盛开的雏菊,即便下一秒要枯萎;那门口歪斜的老树,即便已走到日子的尽头;那被遗忘在屋子角落的玻璃,即便身上带有血的污迹;那静静在桌上等待的茶杯,即便满身瑕疵……美丽的东西,是因其富有情感而美丽!情感,从何而来?从这里,从人们的心里。

  懂得欣赏美,懂得相信所有的美!这,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35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