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说中国》读后感精选

《说中国》读后感精选

时间: 温凤1188 分享

《说中国》读后感精选

  《说中国》是一本由许倬云着作,整本书是以西汉为本位,来探讨整个中国。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说中国》读后感精选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我是谁”——文明视野下自我归属的歷史思考

  读许倬云先生《说中国》。

  问他者“你是谁”是为了知其名号,是极简单的问题。问自己“我是谁”,则是对自我归属的思考,回答清楚却是极困难的。垂髫之童皆知自己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是“炎黄子孙”。但是这“中国”该如何定义,在当今主权国家的共识下,其是世界东方的960万平方公里陆疆和299.7万平方公里海疆,而放在文明视野视角去审视“中国”,则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宽大区域中由无数不同来源的人经过几千年的共同生活演变而成的共同体。当今世界是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不同的文明主体、国家主体或集团主体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关係,歷史的审查自己的族群归属和文明认同,对在文明交流中思考自身文明的发展方向有其重要意义。梳理“中国”共同体几千年的发展歷史,中国的形成经歷了“天下”、“帝国”和“中国”的几个阶段。

  天下

  大约在一万年前,东亚这片区域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先后产生了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这些文化区域都有着精美的玉器、复杂的政治组织和一定程度的农业发展。这些文化中的人口向四周迁移,最后却都走向衰落,最终黄河流域的庙底沟文化取得了领导地位,这群人没有精美的玉器,老老实实的耕种土地,却奠定了中国文化共同体的核心。在这个核心上先后产生的夏、商、周叁个封邦建国的时代,叁个朝代不断融合将四周的地方文化吸纳进来,扩充了华夏的概念。这一阶段没有所谓的中国,“何尊”铭文中“宅兹中国”只是华夏之中的城邦之意,这时人们对天下的认识是由“侯甸绥要荒”构成的无边界区域。

  帝国

  秦汉时期郡县制取代封建制,天子变成皇帝,天下的概念发生改变,国家作为直接统治载体的作用凸显出来,形成帝国体制。这个时期,儒家成为意识形态的主导,文官制度贯彻帝国上下,市场经济沟通四方,这些发达之处支撑起帝国通过战争融合四方文化。魏晋时代,少数民族第一次在汉人核心区域建立政权,却将自己完全融入到汉文化当中,这是人种融合的大时代。隋唐的统治者实际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后代,他们以开放的姿态迎来强盛的第二次“帝国时代”。帝国与西域胡人进行着广泛的贸易,採用羁縻州府的政策安置和管理其它族群,发达的驿站系统支撑了政策实施中信息的往来传递,这些都促使了胡人的汉化也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因子。

  中国

  帝国在最为强盛的时候,渔阳鼙鼓动地而来,汉唐时代“天下”自居的自信产生动摇。宋朝以正统自居,放眼四周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比自己强大。这些政权有了自己健全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发展。宋朝不得不重新思考胡汉之别和自己的文化价值,最终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认同了自我的疆域。从此,“中国”不在是天下,“中国”有了具体的疆界,中国只是列国当中的一国,只有在这个範围内的人才能被认同为“我者”。这确实是中国歷史的转折点,两汉时期的坚实基础和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这个稳定结构的包容性和弹性再不像汉唐那样强大,以至于其在面对近现代的文明衝击时,不再具有强大的接纳和消化适应能力。

  元明清叁朝中有两个是征服王朝,却与明朝一样延续着宋以后汉文化的统治模式,并且将这一专职体制发展到顶峰,将中国封锁起来形成一个超级稳定的区域。然而,这个稳定区域内,文化正在消沉,宋儒对人间秩序和明儒对心性安顿的思考转变为对经典的考证和校勘,对经典不敢有半点发挥,文化的自信不復存在,也没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胸襟。这个时代虽有康乾等盛世,实际在走向“古道西风瘦马”。终于,在西方文明全面衝击的时候,我们的回应是一步步煺缩,却又站在有宋以来形成的保守特质上固守传统,以至于“中国”这个共同体几乎崩溃。

  我是谁?我是中国人,中国就是这样一个经过不断叠加与凝固而成的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近代中西文明碰撞中,荣光不在。而在当今世界大步走向全球化的时代,从对这一共同体的歷史思考出发,我们该如何定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復兴”?答案实际已经非常明显,就是是要回到宋代以前的开放性秩序,在文明追求上回到汉唐时代的包容和闳放,在文化态度上回到知识分子对权利的严正批判精神。

  中国的本位

  整本书是以西汉为本位,来探讨整个中国。夏商周的作用在于确立中原为核心。春秋战国则是向外同化与扩展,秦是过渡,汉则是基本上确立了中国为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哲学,同时建立了完整经济网络与道路网络,政治上士大夫通过一套形而上的逻辑让皇帝相信自己是天选择的(正当性)并且士大夫会进谏皇帝并制衡皇帝。基层与上层的人才流动与信息流通是由察举制完成的。可是后来汉朝衰微,在于光武帝不相信这一套形而上学,禁止了类似的儒家构建正当性活动,所以上层士大夫就衰退了。察举制的失效是由于上层士大夫的衰退导致士大夫只认俸禄为了一己私利,而这样就使基层无法使儒家精神渗透,儒家功利化。再加上有人叛乱,总领内外政务,士大夫完全失去政治效应。底层士大夫就形成贵族,政治结构平衡奔溃。之后就是老生常谈,小皇帝,外戚,宦官,汉覆灭。长期分裂导致中原胡化,大唐直承北周蛮子,这就是中国衰微的开始(我认为作者是这么想的),因为北周管制粗糙,大唐处理政务效率不高,唐以双重身份统治整个东亚,促使东亚民族融合。这样一个秩序本身是稳定的,但是伊斯兰的兴起冲击吐蕃,就使大批胡人流入内陆,造成冲突,加上融合严重地区胡化严重,安史之乱之时,便是分裂的前兆,五代十国综合过后便是宋朝的列国体制。元明破坏了中国的政治传统——儒家的天命合法性,从此开始沦为专制的国家,直到1911年。

  许以汉本位来解释历史,同时引用蛮族入侵说来解释唐的兴盛。但许关于唐的叙述与文中引用的资料,隐喻他对唐的不满。并认为从此中国历史开始走下坡路。

397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