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优秀范文5篇

时间: 斯祺21212 分享

  《一个人的狂欢》作者萝莉.海尔格,博士,作家,心理学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

  这本书从精神,心理的角度说明了,世界上的人的确是存在显著的分别的,除了众所周知的男女区别,内向和外向是的确存在那条分界线的,它 给了一些指点,如何分辨自己是否是偏内向的人,比如你恢复能量的方式主要依靠独处,而不是分享,需要倾诉的方式是书写,而不一定是辩论;比如你的那些发自内心的爱好多半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最显著的一个就是内向的人多半爱好阅读,因为阅读可以带给他们在另外一个静谧的世界驰骋的满足感;另外基于作者是一位精神心理医生,她提供了一些内向型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与他人相处的经验,比如如果不想继续谈话,那就不要强迫自己附和,简单地闭上嘴,也不失为一种应对;比如如果你想让周围的人不要那么关注你,谨言慎行似乎是自我保护很好的一种方法;另外说到,内向的人应该在这个阳性的世界上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你应该知道不喜欢聚会和争辩并不是一种罪,你也应该确信,不太合群,并不代表你的人品有问题,你只是不那么需要外人的支持罢了;你应该努力地遵从内心的指引,找到让自己比较舒服的职业,比如你更能专注,更有想象力,这些可能并不是现在被人推崇的优点,但好好发挥出来也是可以为他人贡献的方式;说到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接受自己的天性,并且找到一套能够容纳这套天性的空间,如何实现你的内心平静,如何对喧嚣说不,如何知道自己只是耐得住寂寞,而不是孤僻,如果反其道而行,找到那些别人不知道,社会不介绍,但是却能抚慰你心灵的方式。

  说到内向的人,我确信自己身边有两三位密友都是这样的人,共同的特点除却热爱阅读和独处外,令人吃惊的是,他们反而具备高超的社交技巧,也许是因为想要社交上面速战速决,反而更加懂得体恤和理解,或者说,对目标的要求会更直接,他们不想饶那么多圈子。曾经在19世纪的英美文学里读到对一些长舌妇的刻薄评价,说那些人,是一分钟也无法独处的。当时就心下感叹,只能说,现在的这个世界,是希望拔升,交际,扩张的,但并非在人类的任何时期,大家都推崇这种急速的热烈的生活。所以如何尊重,是否能尊重自我,其实是需要一点勇气。起码,每次听到那些人说,只要你想改变,是没有什么不能改变的,这样的话,我只能沉默。因为凡是不常见的,都会被指责为异类。人类对异类是恐慌而又憎恨的。所以很多内向性格的人,竟然做得毫不让人察觉,他们已经日夜与人推杯换盏,歌舞升平,却会在中午的时候独自拿着健身衣服去健身房跑步,或者独自在私属办公室阅读一会,我常常想他们用尽力气给自己武装了一层层巨大的壳,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最安全柔软的窝。而如果你不隐藏这些,从底层开始暴露你那柔软的内心的话,也许还没等你武装好,那层内心已经被摧毁得 灰飞烟灭了。这倒让我想起北岛,他有个弟弟,同样的出生,却是两样的性格,他爸爸说,如果兄弟两每人都有一个馅饼的话,北岛会直接先吃掉馅儿,至于皮,那再考虑了。而弟弟则会先吃掉馅饼的皮,再把馅儿用一张纸抱起来放口袋,慢慢地吃一个月。这是两兄弟完全的性格,也导致了他们完全的人生历程,北岛似乎一直用这种直接吃馅儿的方式活到了60岁,一路流浪颠簸。

  最近在鼓浪屿上参观一座座民国时代大别墅,因为借阅了县志,很多别墅后的故事也略有耳闻,其中目前岛上最闻名的风琴博物馆的原主人林鹤寿,富甲一方,心高气傲,一定要建一座鼓浪屿上最漂亮的别墅,要能俯瞰整个小岛,还要能看到对面的厦门,要用最好的建材,可是到了后来,竟然因为建别墅而拖垮了整个家族产业,其实中途而废可能也不至于,但从中可见此人是不肯服输的,或者总以为还有别的转机,到最后,楼没有完工,一天也不曾居住,就抛下产业到南洋终老了。而黄家花园,也是岛中第一大花园,其中三座大别墅守望而住,而建设这花园的主人年少离家时,不过是一个剃头师傅,最后竟至成为糖业大王,回家来盖了这三座著名的别墅,据说其他小洋楼更是不计其数。这样的一段发家史,说明主人勤勉谨慎,除却顶级的经商能力,更是具备令人惊叹的野心才能铸就吧。而岛上最高的日光岩旁,有一个日光岩寺,在1936年-1937年,弘一法师住在南普陀时,曾应邀来此宣讲佛法。弘一法师出家的经历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由一个翩翩贵公子,变成一个衣服卷儿一卷就四处弘扬佛法的苦行憎,而他修行的正是戒律森严的律宗,可以想象经历了怎样的心灵撞击。这三位都是同时期的人物,只是如今,在世界上,他们已经完完全全不存在了,而我们仅仅知道,他们曾这样存在过。而一定有更多的人,也曾存在过,只是百年后,后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存在过。

  所以,不要去惧怕你活着的时候,人们希望你怎样活着,而听听内心的天性,你想要怎样活着。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活成造物主给予你的样子,才不浪费生命,不是吗?

  《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

  这本书兜兜转转看了很久,却一直停留在30%的进度。由于又是在Kindle上看的,更是觉得很难坚持看完。所以,断断续续地写下笔记,免得自己又忘记了。

  第一部分,作者话了很大篇幅告诉读者,内向性格的人并不是异类,社会中其实超过一半的人都有内向性格。你表现出来的不爱交际、不合群、喜欢宅、不善言辞种.种.种.种内向性格的表现只不过是在正常不过的表现。不要把自己当初异类,独自一个人并非是贬义词。

  第二部分,作者开始将自己的故事(或者是她遇到的内向性格的人的故事),呆着自己觉得舒适的房间中;为自己创造不被人打扰的思考时间;去到别人不认识的环境;体验自由。。。作者描述的这些,也是我喜欢做,喜欢去体验,想去追求的。开始读这一章节时,觉得枯燥无味,现在想来,其实作者一直在告诉我,内向性格的人适合的舒适的一种工作、生活状态。也是让我们这些人感同身受:原来,这些不是不合群,而是我们从心的选择。

  更新中,除非我弃书。。。。

  《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

  没办法,这就是一个外向的社会,需要展示自己表达自己证明自己。光说不用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理会别人的眼光,但人毕竟是社会动物,得要多么彪悍的内心才扛得住外界的七七八八。所以,揣着一套内向的脑袋嘴巴心脏行走在这个如此open的世界,强装淡定的外表下总是难免心绪跌荡心率不齐:我怎么办,越来越孤僻笨拙不合群?哪怕偶尔被打击坏了,扯嗓子反抗:内向肿么了!谁说一定要外向?!也会在人家的一片默默的笑而不语中沦为给自己残障特质找借口的没出息行为。

  我原想这本无论从书名还是封面都透着一股文艺之风的小书,会不会也是内向人群自我开解的自娱自乐。还好,它不是。我貌似第一次开始正八经地审视自己这个偶尔自鸣得意、偶尔为之恼火却又始终改变不了的性格,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很多次聚会上,跟着边的、不着边的朋友同学们热络亲密、话题不断,散了以后回家路上自己一个人沮丧得想撞墙,仿佛刚被从一架负能量辐射器中释放出来。现在想来,大概是因为刚刚那几个小时里,所呈现的都不是我自己。我也从没意识到,当置身一个我假设“必须外向”的环境中时,似乎不自觉地就会将自己调节到另一种方式。所谓的“适应”。

  但这种适应的结果是我越来越强烈的不适应。那么是这个“外向假设”有误?对自己的了解还不够?还是我对内向外向的划分和对立分类本来就过于片面?

  作者是个心理学家,也是个很好玩的内向女性,她用另一种方法告诉了我答案。奇异的是,当作者完全接纳了自己的内向,不再为之不安、为之道歉,任性地安享在一个人的世界时(丢下丈夫,自己跑去短时隐居;拒绝繁琐的聚会,跟好朋友可以聚在一起,各干各的……),她反而开始尝试去做模特、演员、去指导别人表演等等这些“外向”、“抛头露面”的工作——正如书中所说,当满心接纳自己的内向,它就会成为你独特的优势,你力量的源泉。我想,或者可以进一步说,不只是内向,当你满心接纳本来的自己——高矮胖瘦、活泼安静、张扬内敛——你都会找到你生命力的本源,坦然淡定,不再为自己抱歉。不再为谁贴标签。

  下次再不得已去参加哪个聚会时,我想,我一定能在热闹的人群中找到某个心不在焉的人,然后心头一乐:嘿,这家伙也想设法逃走呢!

  《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

  一个人也能狂欢?!在书中与文字狂欢,在瑜伽与冥想中狂欢,在一个人安静的独处时狂欢!!是,这才是属于我的狂欢形式。聚会?NO!聚会只会让我筋疲力尽,一个人我才真正能找回自我,为自己再一次的爆发积攒能量。原来,这种感觉不是我的个案,原来这是所有有着内向性格因素人的共同感觉。

  “内向”这个被社会化贬义了的词,是大家嗤之以鼻的性格特征,害羞、不擅社交、说话有些口吃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内向人的普遍看法。我也一度死不承认我是个内向的人,逼迫自己参加聚会,逼迫自己在噪杂的社交圈子里游走。而很奇怪的,经过一段周期的精疲力竭,每过一个阶段,我都会生病一次,自动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让自己静止下来,逃离人群。而现在一本《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我对“内向性格”的看法,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群,需要在静中积攒能量,需要在思考中沉淀,而还有那么一帮外向的人群,静会消耗能量,反而热烈的聚会会让他们精神状况良好,让他们彻底放松,并积攒能量。这让我在认识上有了极大的飞跃,我忽然很理解我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理解每个人积攒能量的方式,“理解”让生活更加轻松了。5:5的比例是官方给出的内向与外向人群的比例,这与我们大家通常认为的比例不尽相同,其实,每个人都有内向与外向的性格面,有的人偏内,有的人偏外,作者称为阴性时刻与阳性时刻。很生动的用太极的圆做描述,说明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及每个属性向对方流动的开放性。

  我们这样一群人,必须要有所谓的属阴的时刻。当日复一日被忙碌的工作、家人、孩子包围,我会感觉喘不过气来,会有种耗尽能量的感觉,急需一个急刹车让自己冷静下来,安静的独处,安静的思考,安静的读书或是安静的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还需要偶尔的属阳的时刻,如与一帮老友小聚,畅饮、八卦,但这样就需要自己有一段时间调整自己,让自己安静下来,这种偶尔的属阳阶段极度消耗精力。

  “对,是这样。”这是我读这本书经常有的感受,我像是与一个知己交谈,我们互相倾诉困惑,互相分享方法。这就是所谓的神交吧。

  当我每天捧着这本书读时,大部分的人都问我,“你内向吗?!”天天在工作中叽叽喳喳的人,怎么会是个内向的人呢?一开始我的回答是,我是双子座,有双重性格。如果是现在我的回答是,你对内向这个词的理解有误,建议你去看看这本书了解一下,世界上的两种人群,这会对你(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会有很大帮助。

  这个就是我看了萝莉*海尔格的《一个人的狂欢——内向性格的力量》后的感受,分享如上。

  《一个人的狂欢》读后感

  最近很奇怪,忽然很多身边要好的朋友都出游去了,也许11月对于很多景点来说是淡季,对于人来说,这是一个梳理的季节。而更神奇的是,我的这些朋友们,多半是独自出行,最多是两个好基友一起出去玩儿。

  而我一个人流浪在这个小岛上,已经是第五天了,感觉却好像过了一个月。因为,从内心来说,你终于彻底地成为了一个人生活。尽管每一天,你的周围走过千百个人,你却不必担心他们会跟你打招呼,你也不必担心会有电话进来谈工作,或者也没有任何必须去做的事情。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你独自掌握自己的时间。第一天到达这里时,曾有数小时的恐慌,因为面对全新的地理,节奏,以及你担心自己无聊,或者你担心自己马上就想回去,在年少单独出行时,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到达陌生目的地的时候,我就想立刻回家了。可是,那数个小时的忧虑过去后,是一日一日叠加的却是不想回到熟悉的人群中,甚至,不想在身边建立起熟悉的关系。

  印象最深的是在上一份工作中,因为每日需要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电话,拜访,会议,我常在午饭时独自夹着Kindle或者iPad,一个人隐遁到离办公室略有距离的咖啡馆去。如果没有那半小时几十分钟的独处,那一天,对于自己来说,是难以为继的。

  现在想起那种仓皇和疲惫,力争在被压缩的空间和状态里,寻找那份最原始的自己,的确是悲惨又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的特性是生来无法改变的,也许还有童年的因素,可是,到了现在,一切仿佛是蛋糕模子,无论放什么进去,出来都大概是那个形状和深度。

  我知道很多人也抱着和我一样的彷徨和考虑,这个世界目前来说,不鼓励独处和内向的人,所以,但凡有点这样想法的人,不需要别人去批判,自己首先就会在内心先抽自己一鞭子~~

  所以读到这本书时,有种压抑已久的释然感,这个世界有种可能,一半的人,或深或浅地存在和你一样的担心,和愿望。

49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