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餐饮读后感5篇600字

时间: 明健20 分享

菜终于端上来了,我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也不怕难为情了大吃起来。首先是几道凉菜,后来就是热菜了。也许是肚子饿还是厨师的手艺好,我觉得每道菜都是美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餐饮读后感,希望你们喜欢。

餐饮读后感1

人间处处都是温情,每个地方都充满爱,爱是一个可以跨越语言、族群隔阂的一座桥梁。不管是一个不熟识的快餐店老板,或者是一个在家里无比亲密的家人,在学校的一个点头之交,每个人都给了你爱,只差别在于哪一种爱。

那是一个快餐店的老板,偶而妈妈加班的时候,我便会去那里选购既几样小菜,带回家慢慢吃。几次下来,慢慢的跟老板熟识了起来。知道我偏食,不吃青椒、茄子、牛肉,还有一些煮的糊糊的菜,她知道我喜欢清爽的快炒青菜,总是会偷偷地帮我盛起来,就怕我来晚了吃不到喜爱的菜色,满满的一个饭盒,她半买半送的算得好便宜,甚至还会偷偷地塞个水果给我。临走跟我说:“回去路上小心哦!”

一份小小的快餐,让我吃到满满的关爱,我们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姓名,她对待我就像家人一样的温暖,让一个人在家的我,就好像来到自家的厨房似的自在。。

这天,我带着几颗亲戚家种的芒果,趁着结帐的时候,我腼腆的说:“这个请你吃,很甜很香,是有机的哦!”她开心的笑了,开心的说:“你怎么知道我最爱芒果了?谢谢你哦!”那天的快餐,我一毛钱也没付,她拒绝我的钱:“我们是朋友了,就不要这么计较了,以后妈妈不在家,你就来这里吃饭,不要客气!”那已经不是个快餐店了,那是我家的小厨房,一个爱的餐桌。

餐饮读后感2

最初711是美国公司是创立的品牌,而铃木敏文去美国出差途中发现这种小便利店,该种连锁便利店此时在日本并未兴起,日本本土更多是以“大型商超”为主的商品零售业态,而此时的铃木敏文正在日本的商超集团“伊藤华堂”下打工,促使铃木开便利店的想法来源于此时日本实行“周日停业”和“缩短营业时间”,消费者无法在24小时能够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将美国的711引入日本也是迎合该该市场契机。

可是为什么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其他人进入连锁商店市场呢?便利店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更多的是“个体户”在经营,中国俗称“小卖部”,在对行业进行研究时,可发现分散的行业并不会一直高度分散下去,当行业内出现一个“管理牛人”时,该牛人有能力将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如代表送货渠道的供应链,销售时的商品监控,以及员工培训管理以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当这些做完后,单个便利店的毛利率会上升,而一旦自己的连锁化运营展开后,出现“规模经济”(即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这样会导致整体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那么该片区的其他个体户所开设的便利店就无法与其进行竞争。

在我们中国市场也存在这种现象,如过去的“小卖部”(711),餐饮店(海底捞),油漆店(三棵树),地产商(万科),生鲜超市(永辉超市),都出现了一批在管理上能够领跑同行的企业,进而逐渐在消费者口中积累更好的口碑,这也导致企业自身也能领跑同行,而该现象在不少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如幼儿园品牌、在线教育品牌等,这也是后一阶段投资客着重关注的行业性机会。

餐饮读后感3

每个人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在面对新事物时,通常人会有恐惧感,而该恐惧感会使得决策者停滞不前。在铃木提出引入711时,他的领导和同事都强烈反对,认为目前日本的经济现状下,只有“大商超”这一种业态存在,而小超市在该环境下无法生存,不过铃木面对强势的“大商超”,而具有“深度”的提出在目前便利店并不是完全打不过大商超,只是因为管理不到位。在预判日本未来人口老龄化将加剧后,铃木提出需要提前布局“送到家”业务,彼时也被管理层强烈质疑和反对,而后的社会发展却印证了铃木的正确。

故而我们发现,反对铃木的人更多是以“静态”的眼光在看待商业世界的变化,从《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出从细胞到人,都喜欢处于“静态”的环境,而对“动态”有反感,毕竟动态也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而铃木所进行决策时,则更多是运用“动态”的眼光,“前瞻”的看待社会发展,并提前进行商业布局。

在经营管理中,管理层通常对于下属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执行战略、战术而感到苦恼,对于总部而言,旗下的经销商并不能领会总部的经营意图,最终则可能导致强势推出产品而影响供销关系,这都是我们在管理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铃木所面对的员工,很多都是素质水平并不高的人,针对这些员工,铃木采取的办法是“多次开会重复”,铃木用不断的重复使得员工明白:1、老板觉得这事很重要;2、这事对我们也很重要。进而使得总部的战略意图能够很好的贯彻执行下去。

通读此书,从中更多的感觉是经营企业如履薄冰,授予日本711的品牌美国南方公司最终因为忽视供应链和销售监控的重要性使得成本居高不下,在遇到恶意收购后为抵抗恶意收购而大量借债回购上市公司股票,不过高昂的借款利息难以负担最终被铃木所在公司“全面托管”。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抑或是自己在领导一家企业时,不得不提高“专注度”,对市场保持敏感,同时也对各环节业务进行深度了解,将风险点提前堵住,那么企业这艘小船才能继续平稳航行下去。

餐饮读后感4

傍晚太阳准备下山时,我的肚子开始饥肠辘辘,这时才想到,妈妈晚上要带我们全家和外公外婆……等等,去郊区的餐厅用餐,这时我已经开始催促妈妈和爸爸快一点,其实我们这次要去的餐厅都是第一次去,它是一个南非风味餐的特色餐厅——南非美食小屋。

刚到时,哇!~~~这个餐厅好大喔!它是庭园餐厅,我和弟弟跑来跑去,闻到一阵阵香味四溢的餐点,妈妈说要等大家到齐才能开始上菜,我和弟弟都饿到快不像人了,最后,大家终于到齐啰,上菜了,一道道的佳肴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垂涎三尺,吃得津津有味、盘底朝天。

这次的餐点最受大家喜爱的是——红酒香料鸡块和南非英式风味炸鱼排,在香酥的食物下面,还舖着小朋友最喜欢金黄色的薯条,比麦当劳的还好吃耶!大家很火速的夹了就吃,忘了礼让,不到十秒钟,就已经一扫而空了,可见这些薯条、鸡块和鱼排,非常受大家的喜欢,妈妈这次挑的餐厅真是太棒了!

看大家这么高兴,我忍不住就表演了一两个小魔术,让大伙会心一笑,我最喜欢这种聚餐了,不但可以吃到美味的佳肴,又可以和长辈兄弟姐妹,谈天说地,大家在无所不谈间,感情变的更紧密了

餐饮读后感5

这本书是从苏州图书馆新区分馆借的,已经看完了有两个月了,由于图书馆暂停了在装修,所以这本书一直没有还。当然没有还的原因是我的读书笔记一直没有写出来,而没有写出来的原因是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感觉脑子里面能够回忆起来的内容有很多,但是细想起来确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始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最近在写文章时,如果觉得有点憋得慌,觉得语言还要自己刻意去组织的话,我就不愿意动手去写,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本书写得逻辑也不好,每一章的内容并没有逻辑和递进,很难用一根主线把本书的内容给拎起来。所以,一直就拖到了今天。

今天上午,一位朋友推荐我听了“樊登读书会”上的一个节目《新零售的未来》,又使我想起来很多当时看的那本书中的内容,所以,今天晚上还是想开始把自己对于新零售的一些点滴知识汇总一下,只是到目前为止我觉得我对新零售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毕竟自己是个干售后服务工作的,对于销售的底层逻辑的认知是非常薄弱的。

“新零售”这个词是2016年10月13日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提出来的,并在当时把新零售与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一直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五新战略,马云认为,未来电子商务平台即将消失,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后来的不久,刘强东又提出来一个新词“新零售革命”。据说后来有人问阿里的员工“你们马总提出来的这个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意思?”

似乎阿里的员工自己也没有能把新零售这个词说清楚。这倒不是马云又是在吹牛,很多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当人们还无法给它起个准确的名字的时候,都喜欢冠以个新字,如新零售、新媒体、新金融等。我觉得对于一个新事物,我们称呼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洞见新事情的出现和发展。

以我自己的理解,所谓的新零售就是以客户体验为核心,以线上线下结合、现代物流、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基础,高效配置资源,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的一种零售方式。


餐饮读后感5篇600字相关文章:

餐厅读后感5篇600字

餐桌上的文化读后感5篇600字

单行街读后感5篇600字

彩虹鸽读后感5篇600字

有的人读后感5篇600字

《活着》600字读后感5篇范文

红辣椒的读后感5篇600字

草读后感5篇600字

红门读后感5篇600字

638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