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道士塔读书笔记

时间: 乐平763 分享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实。下面我们来看看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欢迎参阅。

  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篇一

  “车队已经驶远,他还站在路口。沙漠上,两道深深的车辙。”

  是啊,侵略者的车轮已深深的勒进了中华民族的脉搏,他也在雕刻历史的耻辱与悲怆。

  王道士啊!您这是愚昧还是无知啊?墩煌多少灿烂都丢在您的手里。您望着远去的“客人”,难道就不怕呼啸的黄沙卷走了您的美梦吗?

  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的侵略者,他们做好了舍弃生命的准备,为的就是这价值连城的经卷。我们愤恨他们,憎恶他们,就如同那个青年面对已成灰烬的圆明园: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离开如云的战阵,决胜负于城下。

  “被我拦住的车队,究竟应该驶向哪里?这里也难,那里也难,我只能让他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我好恨!”

  拦住的车队真的就只能停留在沙漠中吗?任凭狂风的肆虐吗?

  泪也流出了我的双眼,那就用我的泪水暂且凝固松散的黄沙,让这可怜的经卷先安宁一会,等待我们这些后来者去保管他们吧!

  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篇二

  看到了吗,那西边凄艳的晚霞?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当那几车、几十箱、几百卷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各国时,孰知,那是我们中国延续到现在的伤口。

  那愚笨的道士总是自作聪明,当他把洞窑壁画涂成自己觉得漂亮的样子的时候,他不知道,他损害的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古迹;当他把那些婀娜的雕塑砸到他满意为止时,他不知道,他丢弃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古物;当他以贪图小利送出洞窑里所有东西后,他更不知道,他已成了一个千古罪人……

  仅仅一个道士,就毫不吝啬地把我国千古文明送了出去,我们是该批判他的愚蠢,还是该批评当时统治者的短浅目光?一个金光闪耀的石窟,怎会让一个道士看管?还有那些文人竟然知道这些文物的价值,又为什么单单吝啬于那点运费?就像作者说的“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相比较外国的那些学者冒着生命危险前来征集的精神,这又是何等的令人悲哀!

  当看到我国的文物被运往其他国时,我的感情不单单可以用愤怒来形容,那种是感情高于怒与恨的。

  当日本学者说“我想纠正一个过去的说法。这几年的成果已表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时,中国专家没有太大的激动。对啊,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可那些文物却不在中国。当自己的东西到了别人手里,自己研究时还需经过别人的同意,且要用照下来的胶片去研究。这可谓只是心酸所能概括的?

  伤口总会被抚平的,可那个疤痕,却无法抹去……

  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篇三

  道士塔,看管敦煌文化古迹的道士塔。它的主人竟然是那个王圆箓。他将那些先辈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我真是想不通:一个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那么无知愚昧的人来看管!

  跟随着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敦煌文化的美丽与辉煌。但是这个王圆箓却将这些经文等便宜卖给外国人。那都是精华啊!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跟火烧圆明园又有何异?不也是一样,咱们中国的国宝被外国人抢去。所以:咱们中国历史上一共是有2起重大抢劫案。而现在咱们的专家考古学家却要拜访外国去看咱们中国的古物去研究。带着胶卷,用着放大器来研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羞辱啊!要怪也不能只怪他,当时的中国腐败,很多的人没文化,愚昧。换做别人,有可能还不如王圆箓呢!

  看了他的简介,我更是纳闷,当时也并不是没有有志向的人,为什么清廷就那么轻视一个文化宝库呢?他曾经给清廷写过信,为什么那些当官的文人就不能保护一下呢?治不好国就算了,连这微乎其微的小事情也不能做么?真是自私!

  读了道士塔,我的心里有愤怒也有悲伤。为王圆箓的行为而愤怒,为我们的文化被盗取而悲伤。唉!但是事情已发生,今天我们只能努力建设我们的祖国,使它真正的富强起来,把我们曾失去的都全部夺回来!

  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篇四

  读完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顿觉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一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在敦煌莫高窟中已沉寂了许久的经卷、绘画被人堂而皇之地装上马车,一车车地运走,消失在沙漠的尽头时,我的心头就涌起了阵阵酸楚。

  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仿佛回到了近一个世纪之前的敦煌莫高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千古罪人王道士的圆寂塔。随着作者的介绍,我终于了解到,正是这位王道士,为了那诱人而又充满罪恶的银币,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低价“卖”给了那些所谓的从印度倒溯着唐僧的脚印来中国取经的洋人。这种交易,与其说是“卖”,还不如说是“送”更准确些,就好比是用一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那样的“公平”。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王道士正目不转睛地数着银圆。他边数边津津乐道,感叹洋人的“慷慨”。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位为了金钱而进行肮脏交易,做出有损民族利益之举的道士”而感到悲哀。悲的是,作为一名道士,竟然为了金钱而出卖中华民族最宝贵的历史文物。我也为那“为了豪华的生活排场”而穷得筹不出运费的中国官僚们感到愤怒。愤怒的是,那些有学问的中国官员竟从未下决心来好好地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同时,我更为那些被王道士称为“司大人讳代诺”“贝大人讳希和”之辈而感到愤慨。我恨不能给这些民族败类一个重重的耳光,也恨不能一下子冲上去拦住那些流失海外的民族瑰宝,但猛然间,我意识到,我又能拦住些什么呢?或许只有洋人的谩骂:“你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们的官员都没言语,用得着你指手画脚吗?”

  这就是20世纪初发生在我国的真实的故事。这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新式的“强盗”与“懦夫”之间的所谓的“公平”交易,是所谓的“荣耀”与真正意义上的“耻辱”的彻底暴光。

  在叹息、无奈和悲愤之余,余秋雨先生在文章的最后写下了“我好恨”三个字。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呐喊。这仅有的三个字包含了对王道士和腐朽官员的恨,也包含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最真挚的爱。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郁达夫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此,请允许我冒昧地套用一下:没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伴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愚笨的民族;有了优秀的文化却不知珍惜、保存和研究从而发扬光大的国家,是毫无希望的平庸之邦。

  但愿不如此!

  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篇五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每每想起余秋雨的《道士塔》,心中不免有些寂寞,又有些憎恨。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在道士塔中曾经住着一位姓王的道士,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当各国艺术家都在创作他们的举世杰作时,古老的敦煌文化正在王道士的手上一步步走向深渊。

  他,一个道士,因为看不惯雕像、壁画,就找人将雕像砸碎,将古老的文化变成几个怪模怪样的天师灵官;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都涂成一片惨白。

  虽然“藏经阁”是王道士发现的,但他却没有将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来,外国人的一点钱、商品就能换回几大卷在现在可以算得上无价之宝的经书。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像的低价换取了300万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这是在文中写到的,令人惊讶的不仅是用那样低廉的价钱换走了一大批的经卷,更让人绝望的是中国文官们的滔滔奏折中竟没有提“墩煌”一个字,甚至那些各国的冒险家没有任何手续、任何关卡地就来到中国。

  但如果单凭王道士的迂腐,还不足造成墩煌毁坏性的损坏,可恨的是中国官员门对文物毫不重视,贪婪的他们一步步把文物吞没了,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就只有钱,钱对于他们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但他们不知道,再多的钱也买不会这些文物,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他们的罪过。

  看看莫高窟留下的古代造型艺术杰作和浩如烟海的经书,就知道敦煌文化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国官员们的手中完结了。他们太卑微,太渺小,对他们再愤怒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那无知的躯体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那笔沉重的文化债!

  我为墩煌莫高窟默默流泪......

道士塔读书笔记作文相关文章:

1.《道士塔》阅读笔记

2.道士塔读后感

3.道士塔读后感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34篇

5.文化苦旅读后感1500字3篇

140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