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荡寇志的读书笔记

荡寇志的读书笔记

时间: 晓红1066 分享

荡寇志的读书笔记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清代俞万春所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荡寇志》读书笔记,希望您喜欢!

  《荡寇志》读书笔记

  《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清代俞万春所著。大概和大部分人一样,初闻《荡寇志》是从小学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在文中曾写到“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断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或许小时候甚爱读书之故,尤喜读历史类小说,感觉应该是本有趣的书,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曾多次到书店去找书或者连环画,或曾想老师或者大人们获取一个答案,但最终都是一无所获。如今细细一想,那段历史的原因,他们肯定也是没有读过。

  后来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其中有这样描述,“《荡寇志》与《水浒传》立意正相反,使山泊首领,非死即诛,思想未免煞风景。”但鲁迅先生也给了一个或许中肯的评价:“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之同类小说中,盖差为佼佼者矣。”

  一直以来忙于上学和工作,此书给我的印记也逐渐淡去。不曾想在2007年的时候,无意之中在旧书摊上发现一本,如获至宝,买了回来。然而翻阅了大概十几页,就有一种看不下去的感觉,对其中描述愤愤不平,怎么和《水浒传》差别如此大,怎么能把梁山好汉都写成了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凶神恶煞,而且都那么不堪一击,实在是不能看下去了,随手扔到了书柜角落里。

  几日前,收拾书柜的时候无意又翻了出来,大概是实在无聊,打发时间,不曾想读后竟爱不释手,确实是一本值得读的书。文笔的撰写、人物的描述、情节的构思,丝毫不亚于《水浒传》。难道是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变了吗?竟然逐渐怀疑起李逵之流砍瓜切菜般的肆意杀人行径,怎么能是英雄好汉所为呢?正如俞万春所说,“心里强盗,口里忠义。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回想起学生时代看香港《黄飞鸿》时,也曾不能理解为何把义和团、红灯照之类都描写成杀人如麻、与民为敌的反面角色。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俞万春生于清代太平军乱前,早年曾随父从军,目睹盗贼横生,百姓为贼所害,从而对盗贼深恶痛绝。他有感于《水浒传》流传民间,歌颂造反的强盗,觉得有必要写一本续写小说,以宣扬正道。在小说前言中,他认为施耐庵的《水浒传》并不以宋江为忠义。而后来的罗贯中的《续水浒传》,“竟说得宋江是真忠真义”。因此,他决定“提明真事,破他伪言,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在《荡寇志》中,梁山众人没有受招安、平方腊,而是危害乡里,终于被铲除。

  由于多方面原因,《荡寇志》曾因被视作“污蔑农民起义”而成为禁书。如今虽已解禁,但知之者少之又少,而且很多人由于受《水浒传》先入为主的影响,也一直对该书呲之以鼻。目前,《水浒传》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荡寇志》,可以说根本就不在一个等量级上。《水浒传》一百二十回,《荡寇志》七十回,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前者可能读着更为有趣,从“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角度,紧扣人物的身份、经历、遭遇,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林冲、武松等众多鲜明的英雄形象。后者从“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角度,描写了禁军教头陈希真和女儿陈丽卿协助张叔夜扫平梁山,正法强盗。

  该书起于道光六年(1826年),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其间“三易其稿”,历时长达22年。作者不可不谓费尽心血,著书立论,要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但也有观点认为,俞万春是个铁杆水迷,著《荡寇志》表面上丑化梁山众好汉,实质是颂扬《水浒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孰是孰非,众人议。但不管怎么说,《荡寇志》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的一部分,既然能流传至今,肯定有可读之处。不谈政治,仅谈读书,茶余饭后,聊以娱乐。

  以上仅是个人读后所感,学识浅薄,认知不深。

322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