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

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

时间: 珮妮822 分享

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

  道家是中国古代以老庄为代表的哲学流派和宗教形式,它同儒家一样,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一):道家思想读书笔记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把自身至于人后,自然为人民拥戴于先。将自身置之度外,自然得到人民的敬仰和保护。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戴,只有无私奉献,才能成就共产党的伟业。

  作为一个有先进性的政党,光有了宽阔的胸怀还不足以服务人民群众,还要自我充实,自我约束,勤劳俭朴,树立先进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关于廉洁自律有如下阐述“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那些真正懂得厚生的人,始终关怀的是内在的心灵,因此却获得了相对长久的生命。更有那些一生为了人民的人,虽肉体死亡了,但是他们的英灵永存,这样的人才是真正长寿的人,因为他们的英灵是属于人民的,人民永存,他们的英灵永存。

  一个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功名利禄?是不择手段去追名逐利,还是以淡然之心、从容对待名利得失?在时下一部分人所追捧的金钱至上的年代,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怎样清醒地认识名利、财富、得失和自我修养、廉洁自律之间的辩证关系呢?老子认为名利、财富、得失哪个都比不上人的自我重要。所以,执著于名利场的人,只会耗尽精神,费尽心机,失去自我,他们积藏的东西越多,实际上失去的就越多,包括人的精神、人格、尊严、品质等等。

  老子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就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古往今来,多少本有着光明前途的干部,由于贪得无厌,不知足,不知止,而栽进了罪恶的泥潭。事后悔过时,谈到的最多的一点就是对金钱、对权力的欲望膨胀,使得自己放松了自身修养,背离了党员的誓言,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期望。

  老子在《道德经》七十章中提出“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所谓“褐”在古代,指的是用粗毛和麻编织成的短衣杉,为穷人所穿用。 “玉”在古代不以其价值取胜,而是以其“冰清玉洁”来比喻人格、学问、修养和美德。所谓“被褐怀玉”在此即是内持珠玉人品,外着粗褐陋装的真实写照。又是注重人的内在而忽略外形美饰的人格象征。重视人的精神,气韵与风度,强调人的内在修养。

  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政党的先进性,除了要有广阔的胸怀、内在的修养还要有踏实的作风。《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这句话揭示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再远的路只有一步步去走,才可以到达,再大的困难,只要一点点地,细心的,认真的去做就一定可以解决。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多年中,共产党就是以这样踏实的作风垒起了国防、科技、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坚强的基石。而今,我国在世界政治和经济中已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也要牢牢记住,只有依靠踏实的作风,才能在这些基石上筑成一座座丰碑。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余个字,却传颂千年,世世代代指导人们自我修养,成为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而今,我党以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关系党和人民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党员干部可以从国学的精华思想中多学、多思考,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才能从基础上实现服务于人民的安康幸福,国家的繁荣富强。

  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二):读史笔记——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

  汉高祖刘邦之所以对匈奴卑躬屈膝的采取和亲政策,自然是有他的苦衷的。汉、楚之争虽然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但是杀戮却相当的严重。刘邦于公元前200年,从白登一路逃到曲逆(今河北顺平)时,高度赞扬了曲逆城市的发达,说:“雄壮啊,我到过很多地方,只有洛阳和这里最为繁华。”曲逆当时不过只有五千户,要知道在秦朝时它有三万户。按平均每户五人来算的话,曲逆只有两万五千人。曲逆距离汉楚相争的主战场,有一千公里之遥,尚且如此,汉楚相争主战场的悲惨程度可以想象。所以当时国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的增加。

  刘邦之所以在白登失败后,不能反击;吕雉被冒顿调戏后,仍要厚着脸皮乞怜,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汉朝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同匈奴一战。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刘盈继位后没有多久,功勋宰相萧何撒手人寰,接替者是曹参。新的宰相曹参是道家思想的拥护者。他认为,对于人民就要像对树苗一样,不能每天都往上拔它,那样不但不会帮助它成长,反而会至于它死地。只要不管它,它自会茁壮成长。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曹参一切依照他的前任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办事,不做任何的改进,只要有人向他提出该井意见,他就请人喝酒,直到喝的人家酩酊大醉,不能讲话他才放人家回去。曹参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刘盈的不满,曹参就问刘盈:“你的才能比起你的父亲来如何?”刘盈答道:“不如”,曹参又问:“那你觉的我的才能比起萧何来如何?”刘盈答:“不如”。曹参说:“这就对了,比我们能力强的人制定的规章制度,我们这些低能的人岂能为了自我的表现而去随意的改变。”刘盈听后只能支持他的做法。

  刘盈逝世后由他的儿子刘恭亲继位,可是刘恭跟政治女强人吕雉不和,吕雉一狠心毒死了刘恭,选择了刘盈的另外一个儿子刘弘继位。公元前180年,一代女中豪杰吕雉逝世,她前脚刚走,后脚大将周勃就发动政变,把吕雉的亲戚朋友,杀个干干净净,废掉刘弘,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选择了刘恒继位,刘恒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文帝。史书上西汉的“文景之治”就是由他开始的。

  历史证明这次的选择是正确的,刘恒虽然贵为亲王,而且年纪还轻,但是却没有纨绔子弟的脾气,他为人诚恳谦卑。受妻子窦氏的影响,他是忠实的道家学派的粉丝。他从老子的思想中总结出三点做人的基本准侧:“第一:仁慈;第二:勤俭;第三:别人没有做过事,千万不要去做。”

  刘恒的性格加上信仰使他确实做到了以上三点。他在位期间,废掉了割鼻断足的酷刑,安抚贵族,优待老人,还经常免除全国的赋税。有时甚至穿着草鞋上殿,他最宠爱的姬妾所穿的衣服,不是当时最流行的拖地样式,因为拖地的样式费布料。一次刘恒想修建一幢新的宫殿,可是当他听说需要耗费两千两黄金后,说:“没想到要那么贵啊,这是十个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了。”最后竟不修建了。刘恒逝世后,他的儿子刘启(汉景帝)即位。由刘恒的皇后,刘启的老妈窦太后主持国政,窦太后也是道家学术的忠实粉丝,所以在她的主持下,国家安定的现状得以维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的指导思想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逃避的,把人生的富贵尊荣,看得像天边的浮云,绝不会主动追求,也绝不会跟人竞争,如果有人竞争,就立刻退让,使对方在没有竞争对手之下自行崩溃。所以,文帝和景帝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政治动作,只是沿着刘邦和一批开国功勋所制定的路线走,虽然无为无治,但是却在客观上让西汉帝国平稳的度过了帝国初创的瓶颈期。

  道家政治的推行,使得人口大量增加,社会财富也随之大量增加。各地方的仓库,都告盈满。中央的直辖仓库,因为存粮太多,以至于发霉腐烂。存钱也因为太多,一直不曾动用,所以连串钱的绳索都被虫咬断。之后汉武帝所发动的一连串的战争,大部分的军费都来自于这几年的丰富储藏。

  不过,道家政治的缺点也随之爆发。那就是富人更富,而穷人更穷;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到了后来,人口越来越多,耕地越来越少,贵族和富农在政府不干涉的间接保护措施下,大量兼并自耕农,造成了一个庞大的地主阶层。贵族、富人的田地一望无际,而穷人却连摆放一根针的地方都没有。

  道家思想的读书笔记(三):生命的大智慧

  一、“老子其犹龙乎?”这是孔子对老子的赞叹。老子何许人也?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二十五时,诞生于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当时的中国呈现出极为灿烂的文化,一些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纷纷产生,一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子就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也正因为有了老子才更加伟大。

  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在那里,他潜心于书籍之中,所以习得鉴往知来的历史,所以对人世有了得深的体认。老子运用他深邃的思维,创造出了灿烂亘古的道家思想。

  其间,同时代的另一位伟人孔子来拜访。他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对老子的博学和科研成果很佩服。孔子怀着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洛阳。回到鲁国后,常常对人赞美老子。

  孔子曾用瑰丽的语言赞美老子:鸟会飞,我知道;鱼会游水,我知道;曾很走,我知道;但是龙,它在去端,在天上,无法捉摸,深不可测,李聃就像龙一样啊!

  二、老子的哲学被

  饮酒作乐。后来,东胡王又派人向冒顿索取土地。这次冒顿斩掉东胡侠者,召来哲师大会,杀奔东胡。直到匈奴兵临城下,东胡王才恍然大悟,但悔之晚矣。于是强大的东胡国被小小的匈奴灭掉了。

  越王勾距卧薪尝胆灭呈更是“以柔克刚”的范例。越国被吴国打得大败,于是勾践向美称臣求和,并亲自为吴王打扫家室三年,又向呈王送上美女西施,可谓施尽“柔”之能事。美王夫差则扮演了可悲的“刚强”者。他自恃强大,无视卧薪尝胆的勾践,率兵参加中原大战,争夺霸主,一度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二十年后强大的吴国已外强中干,吴宫被弱者越甲三千夷为平地。

  汉祖刘邦与霸王项弱的楚汉之争,司马诈病赚曹爽,王浚为石勒所亡,……,历史上演绎的以柔克刚的事便不胜枚举。

  四、《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通地埂,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既是立身之本,也是处世之良方。天文地理,各有专著论述。在为人处世这方面,道家可谓击中害。所以太史公司马迁写《史记》时,谈论了诸子思想的旨,并历数了儒法墨等诸家长短,却惟独对老子的道家褒丽不贬。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揭示了为人处事中极奥秘的点。一句“红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出了世上竞争者取胜的诀窍。可惜读懂哲理智慧的书的人,又有几个?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对万事生长历程看得何等深刻,概括得何等精辟,让人感到它们的任何注释都是多余累。

  或许你以为只已身端正,名正言顺,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都好办,其实谬不然。在严酷的现实中却处处碰壁,事事不顺。这时你不妨看看《老子》。它并不求人们消极遁世,它貌似出世的书,谈的却尽是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儒家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达到目的;申韩尚台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句话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天下竞争之术化为艺术的智者。

  有时,你采用采用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与人争强胜斗胜。结果呢?呀许表面上你胜利,痛快淋漓地将对方休落甚至痛打了一顿,可事实上,这就埋下了仇恨的样子,留下更大隐患,无形中给自己留下更多障碍。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将大大,超过那一时的风光快意!

  既然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行不通;而迂目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能达到目的,战胜强者,而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何乐而不为呢?大智惹愚,大巧若拙,大方无隅,大音稀声,大象无形都是深奥而又检朴的道理。为人处事,或与人竞争中,只图一时快意的以强压强,都是一种有隅之方,有声之音,有形之象,似巧实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不是这样的,它做到全无形迹之嫌,全无斧凿之工。

  五、“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到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大柔排柔,至刚无刚。

  其实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儒法并不是截然相对立的,入世出世,而且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此,才能既做出壮烈奋进的事业,又可保持宁静谦退的心静。拿得起,放得下,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老子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这可是对领导用人之术的至理名言,可古今会意者又有多 …

9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