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防骗手册>

大学新生防骗指南

时间: 耀辉22 分享

  “迎新”季又到了,也是大一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骗子往往抓住大一新生思想单纯,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知之甚少,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之机实施诈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新生防骗指南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新生防骗指南

  一、热情帮忙,拎走行李一去不回。

  骗术特点:骗子“欺负”新生人生地不熟,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员,“热情”地帮忙看管皮箱等物品,再“调虎离山”,借机偷走行李。

  防范措施:当陌生人对你过分热情时应保持警惕,物品不要轻易离身,以免上当受骗。

  二、替交学费,拿走钱后不知去向。

  骗术特点:骗子以学生或家长身份混上车后,再以学校迎新人员的身份与学生、家长搭讪。取得信任后,以代交学费、前往银行取钱为由乘机诈骗。

  防范措施:新生在报到时不要将钱物交给陌生人,报名交费务必亲自办理或交由家长办理。

  三、冒充老乡,谈笑间盗取钱物。

  骗术特点:刚入学时,新生相互不认识,骗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装扮成新生或者老乡和学生套近乎,骗取他们的信任,并乘机盗走学生财务。

  防范措施: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另外,宿舍记得及时上锁。

  四、假冒师长,光天化日行诈骗。

  骗术特点:假冒老师或学生干部,直接进入寝室向新生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比如要收取每人100元的班费等。

  防范措施:入学后要尽快熟悉自己的辅导老师和作为辅导员助理的学生干部,遇到此类事情要及时核实求证。

  五、寝室推销,假冒伪劣需防范。

  骗术特点:上寝室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廉价文具,手机、电脑之类。此类推销的产品多为假冒伪劣产品,一旦售出很难再联系上推销者,更不会有相应的售后保障。

  防范措施:对陌生推销者的花言巧语不要轻信,买东西时最好到学校内外的正规超市购买。

  六、莫贪小利,警惕商家霸王消费。

  骗术特点:新生是校园周边商家的消费主力,经常出现各种诱导新生消费的陷阱。比如有些小型的美容院,经常会派人到街上去宣传免费试用,其实是个消费陷阱。

  防范措施:不要贪图眼前小利而进入消费陷阱,要能保持消费的自制力和明辨是非能力。

  七、高度警戒,远离非法传销。

  骗术特点:传销已经为法律明令禁止,但新的传销手段却经常以各种掩人耳目的形式渗入校园中,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在哪里卖东西,很赚钱,不要轻易相信。 防范措施:当有疑似传销事件发生时,千万不要轻易相信,不要心存侥幸,应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举报。

  八、诈骗电话,骗取个人隐私及财物。

  骗术特点:通常在非正规经销商处购买电话卡后,会接到一些诈骗电话或垃圾短信。有的接到的电话内容类似资助新同学学费、生活费等理由,骗取银行卡密码。还有的打电话自称是教育部或校方以返还学费等为名,让学生提供卡号、密码。 防范措施:对自己的隐私要严格保密,遇到此类事件要先向有关机构电话求证,遇到欺诈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九、编造谎言,蒙骗家长急需汇钱。

  骗术特点:骗子用骚扰电话等手段促使新生手机被迫关机,然后冒充学校老师或同学给家长打电话谎称孩子生病或出车祸急需汇款。家长在无法联系上子女的情况下盲目汇款导致被骗。

  防范措施:家长如果接到此类电话,应先与孩子本人、辅导员老师或学校其他部门联系,核实真假,切勿慌乱。

  十、虚假承诺,谨防落入中介陷阱。

  骗术特点:有些同学家庭环境可能不太好,希望可以打工缓解家庭困难,但有个别家教中心会以几十元中介费的要求承诺给你提供家教机会,可能你只试教一次便被辞退了,这是常见的骗人方法。

  防范措施:新生入学应先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要盲目寻找各类兼职工作。 十一、假装可怜,同情心换来财务损失。

  骗术特点:骗子假装陌生人问路,并拿出学生证说自己是某某学校的到这里来找同学,说自己的钱包在火车上被偷了,希望借用学生的银行卡让家里帮助汇钱,结果在使用的过程中骗子很快就把学生卡里的钱转走了。

  防范措施: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轻易让外人使用自己的银行卡或者身份证件。

  你要力争做到

  一、个人信息勿外泄

  案例:已是大二学生的小靳,是农村学生。到大学报到时,他曾遇到过这样的骗局

  上学途中,他接到短信,说“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他信以为真,关机三个小时。其间,小靳家里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对方自称是乘务员,说小靳得了急病,急需作手术的钱。小靳家人给小靳打电话也不通,焦急万分、不辨真假,只得汇款。第二天,儿子打电话报平安,方知受骗。

  通过此事,小靳教训深刻:在火车上,他和一位“老乡”相谈甚欢,甚至为便于长期联系,老家的电话也告诉了对方。而对方却是骗子,实施上面的骗局。

  提醒:大学生坐火车上学或出行时,不要将自己或家庭的详细情况告诉陌生人。另外,大学生也可提前转告父母和亲友,在接到学生病危或意外事故等信息“要求汇款”时,应先与学生本人和学校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后再行处理。

  二、不买登门推销物

  案例:大学生初到学校报到,很多生活用品需要置办,尤其是一些原生活地没有而就学地又需要的物品。骗子就利用了这个“商机”。去年,两个女骗子带着紧俏的真皮背心去某高校宿舍推销,称便宜,只收整数100元。此时,骗子已在衣兜里装好一张100元的假钞,买真皮背心的学生付100元票面的真钞。骗子接过去往衣兜里一插,马上拿出来还给对方说:“最好付零钱,我缺零钱”。纯朴的学生压根就没有想到,瞬间工夫对方换了假钞,又拿了两张50元的真钞付给对方。

  提醒:一些骗子正是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使人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旦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所以,学生们要谨防推销人士,不贪小便宜,最好还是到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物品。

  三、借啥别借“银行卡”

  案例:去年9月的一天,沈阳某高校的外地新入学女生小王和小张到太原街逛街。傍晚,两人累了,就想找饭店填饱肚子。途经某银行附近,她们被一男一女拦住去路。这两个人均是南方口音,女的30多来岁,男的40多岁,身上穿得都是名牌。他们神情非常焦急,像是遇到难处了。

  “小妹妹啊,我们是新加坡来沈阳旅游的。身上的钱被偷了……”两名“新加坡游客”简单述说了自己的遭遇:被偷后,现在身上连住宾馆的钱都没了。“小妹妹,你们能不能把银行卡借给我用一下?我好让新加坡的朋友把钱打进你的卡里。”女“游客”很可怜,恳求两名女大学生。“不用担心,我们就转下帐儿。你们不会损失什么。姐真遇到难处了,你们就帮帮我吧!姐不会忘了你们的好心的。” 小王信以为真,将银行卡及其密码告诉女“游客”。她先打电话让朋友寄钱。几分钟后,对方回话“钱到位了”。男“游客”拿卡进银行取钱。几分钟后,女“游客”说:“这么慢?我去看看。”她也进了银行。

  两位女学生等了10多分钟,不见他们出来,进银行也没找到他们。此时,她们方知遇到骗子,小王卡里的4000多块钱都被提走。

  提醒:最近一两年,骗子利用部分大学生助人为乐的善良心灵,开始在校园里一次又一次地耍起换汤不换药的老把戏。此骗术有以下特征:对象一般为新生,尤其是善良的女生;对方一般会称自己来自外地找老同学或是外地游客;对方称银行

  卡被吞或被盗窃;骗子操上海话、粤语或英语,并显示自己的富裕;旁敲侧击问你卡里的钱数,并答应如果借银行卡帮他们转帐,事后会重金酬谢。

  四、别把手机借骗子

  案例:现在,大学生多有手机。自然,手机也成了骗子的目标。有一次,大学生小张在学校附近一个小卖店买东西,遇到一名中年女子。她肩上挎着一个看上去颇上档次的皮包,里面鼓囊囊的。中年女子很着急,对小张说:“小伙儿,我急着找人,手机又没电了。你能不能借我手机用一下,我有急事儿!”小张觉得:几毛钱的事,就借她用一下吧。

  “喂,喂……咋信号这么不好?小伙儿,你帮我拿下包,我出去接一下。”她把自己鼓鼓的“高档皮包”递给小张,出去了。小张认为包都在自己这儿,也就没在意。但中年女子再也没回来。原来,她拿着手机溜了。事后,那皮包经人鉴定为假皮包,里面装着一堆旧报纸。

  提醒:出门在外,借手机是常有的事,但借手机的人不全是有难相求的人。大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别让坏人“借”走手机。

  真实案例

  案例一:今年5月,某高校学生李某在寝室遇到一名推销日用品的女子,该女子称可以让李某做学校的代理,但要先交700元押金。李某交了押金后,拿到的却是两箱假的某品牌洗发水。

  提醒:不要理睬任何在高校内推销商品的人员。

  案例二:去年,两个女骗子带着紧俏的真皮背心去某高校宿舍推销,称便宜,只收整数100元。此时,骗子已在衣兜里装好一张100元的假钞,买真皮背心的学生付100元票面的真钞。骗子接过去往衣兜里一插,马上拿出来还给对方说:“最好付零钱,我缺零钱”。纯朴的学生压根就没有想到,瞬间工夫对方换了假钞,又拿了两张50元的真钞付给对方。

  提醒:一些骗子正是利用学生“识货”经验少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使人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旦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所以,学生们要谨防推销人士,不贪小便宜,最好还是到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物品。

  案例三:某高校小张是农村学生。到大学报到时,上学途中,他接到短信,说“XX通信公司现在将对您的手机进行线路检测,请您暂时关闭手机3个小时。”他信以为真,关机三个小时。其间,小张家里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对方自称是乘务员,说小张得了急病,急需作手术的钱。小张家人给小张打电话也不通,焦急万分、不辨真假,只得汇款。第二天,儿子打电话报平安,方知受骗。通过此事,小张教训深刻:在火车上,他和一位“老乡”相谈甚欢,甚至为便于长期联系,老家的电话也告诉了对方。而对方却是骗子,实施骗局。

  提醒:大学生坐火车上学或出行时,不要将自己或家庭的详细情况告诉陌生人。另外,大学生也可提前转告父母和亲友,在接到学生病危或意外事故等信息“要求汇款”时,应先与学生本人和学校取得联系,核实情况后再行处理。

  案例四:今年8月,女大学生涂某碰到两名自称为香港的大学生,他们向涂某借笔记本电脑联系家人,后借口逃离现场。

  提醒:不要借手机、银行卡、笔记本电脑给陌生人。

  别把手机借骗子案例:现在,大学生多有手机。自然,手机也成了骗子的目标。有一次,大学生小张在学校附近一个小卖店买东西,遇到一名中年女子。她肩上挎着一个看上去颇上档次的皮包,里面鼓囊囊的。中年女子很着急,对小张说:“小伙儿,我急着找人,手机又没电了。你能不能借我手机用一下,我有急事儿!”小张觉得:几毛钱的事,就借她用一下吧。

  “喂,喂……咋信号这么不好?小伙儿,你帮我拿下包,我出去接一下。”她把自己鼓鼓的“高档皮包”递给小张,出去了。小张认为包都在自己这儿,也就没在意。但中年女子再也没回来。原来,她拿着手机溜了。事后,那皮包经人鉴定为假皮包,里面装着一堆旧报纸。

  提醒:出门在外,借手机是常有的事,但借手机的人不全是有难相求的人。大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有防范意识,别让坏人“借”走手机。

  案例五:去年3月的一天,某高校新入学女生小李和小张到外面逛街。途经某银行附近,她们被一男一女拦住去路。“小妹妹啊,我们是台湾来旅游的。身上的钱被偷了……”两名“台湾游客”简单述说了自己的遭遇:被偷后,现在身上连住宾馆的钱都没了。“小妹妹,你们能不能把银行卡借给我用一下?我好让台湾的朋友把钱打进你的卡里。”女“游客”很可怜,恳求两名女大学生。“不用担心,我

  们就转下帐儿。你们不会损失什么。姐真遇到难处了,你们就帮帮我吧!姐不会忘了你们的好心的。”小李信以为真,将银行卡及其密码告诉女“游客”。她先打电话让朋友寄钱。几分钟后,对方回话“钱到位了”。男“游客”拿卡进银行取钱。几分钟后,女“游客”说:“这么慢?我去看看。”她也进了银行。两位女学生等了10多分钟,不见他们出来,进银行也没找到他们。此时,她们方知遇到骗子,小李卡里的4000多块钱都被提走。

  提醒:最近一两年,骗子利用部分大学生助人为乐的善良心灵,开始在校园里一次又一次地耍起换汤不换药的老把戏。此骗术有以下特征:对象一般为新生,尤其是善良的女生;对方一般会称自己来自外地找老同学或是外地游客;对方称银行卡被吞或被盗窃;骗子操上海话、粤语或英语,并显示自己的富裕;旁敲侧击问你卡里的钱数,并答应如果借银行卡帮他们转帐,事后会重金酬谢。

  记住:8个凡是都是诈骗,切勿上当!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大学新生防骗指南

迎新季又到了,也是大一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骗子往往抓住大一新生思想单纯,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知之甚少,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之机实施诈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新生防骗指南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大学生找工作防骗攻略
    大学生找工作防骗攻略

    大学生虽然成年了但还是涉世未深,有时一不注意还是会上当受骗,特别是刚找工作的时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大学生找工作安全防骗小

  • 大学生找兼职防骗妙招
    大学生找兼职防骗妙招

    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但毕竟尚处于心智逐渐成熟阶段,社会经验还十分浅,各种防范意识还不够,一不注意还是容易上当受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

  • 春运购票防骗攻略
    春运购票防骗攻略

    春运回家是开心的,忙碌了一年终于可以回家休息团聚下了,但购票回家时要注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春运购票防骗攻略的相关内容,希

  • 春运回家防骗手册
    春运回家防骗手册

    春运本来是高高兴兴回家,可要是在途中被骗了那还高兴的起来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们整理的 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 春运回家防骗手册

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