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法律常识>

快速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办法是什么

时间: 李婉24 分享

  在生活中,有些人购房会选择用提取公积金的方式进行资金填补,那么,在紧急情况下,该如何快速的提取公积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速提取公积金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们。

  快速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方法

  1、事先准备好提取公积金的各种材料。外地人离开一个工作地到另一个地方,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这时候需要的材料有个人身份证、户口簿、离职证明、公积金提取证明等。有时候还需要个人的社保卡等,不过要根据银行的具体要求了,各个地方不同,不过你可以带着,不必到时候麻烦。

  2、准备一张公积金提取银行的银行卡。公积金的提取需要银行卡,也有人说不需要银行卡,但有银行卡是绝对没错的,而且能够加快提取的速度,有时候银行也可以发现金,但又要办理一段时间的手续了。如果你平时有银行卡就算了,如果没有银行卡可以事先办理一张建行银行卡。

  3、选择好去提取公积金的适合时间。公积金的提取也有合适的时间段,周六、周日属于忙时,不管是银行普通业务的人员,还是公积金提取人员等等都非常多,不适合办理。因此,大家可以选择周一到周五的时间,而且最好选择早早地早晨去办理,人很少,一般十来分钟就能完成。

  4、一般情况下,公积金的提取在中国建行进行,因此,你可以在网上事先查询好公积金提取的建行网点,了解好路线,不要把时间耽误在路上,也不要找到了位置也不能提取。公积金的提取需要在建行进行,但不是所有的建行都能提取,因此,最好事先查询好。

  提取公积金的条件

  1、有下列情形之一,并能按规定提供合法、有效证明的,可以咨询自己单位,可以申请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2、 购买、建造、翻建、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的;

  3、离休、退休的;

  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重度残疾,这是常见的情况之一,并与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

  5、出国定居或赴港、澳、台地区定居的;

  6、偿还购买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7、租住住房的月房租超出家庭月工资收入15%的;

  8、进城务工人员与单位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的;

  9、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的;

  10、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救助待遇的;

  11、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一年以上未再就业的;

  12、职工及家庭成员因重大疾病,发生了意外的话,或发生重大伤害事故导致家庭生活艰难的;

  13、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

  离职后提取公积金的方法

  1、公司开给你的离职证明,要盖公司的章才有效,银行要收走的,最好复印一份,把原件留下说不定哪里还有用。

  2、身份证复印件一张和原件。

  3、向公司要三张公积金提取表,要盖公司章才有效,银行只要一张,多拿几张以防写错,填的时候不能涂改,特别是金额。

  4、公积金对账簿,打印一下看有多少钱可以提取,好填单。这个不是必须的。

  5、去你公积金开户行有专门的公积金提取窗口,去之前要向你公司确认你的公积金封存(冻结)没,公司帮你封存了才能提取。一般是当天提取,第二个工作日到账。如果你是农村户口,还能要求公司帮你办理失业金,很简单,只要提供工行的开户单给公司人事部就可以,失业金一次到账。

猜你感兴趣:

1.购房提取公积金的详细流程

2.购房提取公积金的具体流程

3.四种情形可提取配偶公积金

4.购房公积金提取的具体流程

快速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办法是什么

在生活中,有些人购房会选择用提取公积金的方式进行资金填补,那么,在紧急情况下,该如何快速的提取公积金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快速提取公积金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们。 快速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方法 1、事先准备好提取公积金的各种材料。外地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法律上对生育保险特征的相关规定
    法律上对生育保险特征的相关规定

    在生活中,保险的种类有很多,而生育保险也是其中的一种,是对生育妇女的一种保障。那么,到底生育保险有按什么特征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

  • 法律上对工伤鉴定标准的规定
    法律上对工伤鉴定标准的规定

    在生活中,受伤是难免的,而在工作中手上就可以申请工伤鉴定并享受工伤赔偿政策。那么,工伤鉴定的标准是什么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

  • 法律上聘请律师的好处是什么
    法律上聘请律师的好处是什么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因为各种事情而需要上法院进行判决,因此就需要请律师来帮忙。那么,到底请律师有什么好处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请

  • 民事责任的归责是根据哪些原则
    民事责任的归责是根据哪些原则

    在生活中,民事责任是需要确定归责的,那么,在确定归责的时候,需要根据哪些原则呢?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希望能帮

1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