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方法大全 >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时间: 虹静960 分享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全党全国都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今天,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方法。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技巧

  一、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所应秉持的理念

  在信息化投入早期,人们普遍有一种理解就是信息化投入越多,所能带来的效益就会越大。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某些局部概念和技术应用水平上。其实,信息化的本质目的是为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寻求一种新的出路。所有这些系统建设的关键在于信息系统能否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能否给企业带来显著的价值,即信息化工作是以效益为导向的,而不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只有那些“出效益”的信息系统,才能得到用户的青睐。信息化水平的评估应关注的是信息化对战略的支撑度,对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效益;并且关注信息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发挥出期望的性能和价值。信息化工作应坚持一个明确的基本原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坚持“IT以用为本,持续改进”。坚持三个持续力:“持续应用、持续改进、持续跟踪评价”,坚持应用整合和复用。“实用”是IT系统价值实现的载体,反之,即使是能够成功上线而不能成功应用的项目投资,其价值也是零,而且还会给企业带来负资产,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信息化工作应把系统能量释放、价值实现的重心放在推进应用上,从“实用”的角度促进信息系统能量的释放,从“实用”的角度进行效能评估,而不是放在个别指标数据的计算上。

  因此,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应以合理、正确的设定企业信息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为前提和根本出发点。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评估无论其工作环境还是最终目的,都与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的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存在较大的区别,不能照搬评估国家信息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估不能仅偏向于技术应用。因为技术应用侧重的是设备、技术是否到位,而不关注企业的管理性质是否发生变化。这样的指标往往不问信息化工作是固化原有管理,还是改变、提升原有管理。往往导致与信息化有关的技术设备是新的,而管理理念和体系却是旧的,两者叠加从本质上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没有提高。比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原有不合时宜的管理结构,管理规则却不变。这样的企业信息化,造成用新技术固化旧体制,承担不了改革的功能。

  在企业层面上开展评估,应反映并强调人的作用。早在在西方商业界开展信息管理之初,信息管理专家斯劳特(R.Synott)和格鲁博(H.Gruber)就指出,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仅从专业技术上来努力是不够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接受以下事实:信息是一种必须加以全面整体处理的有价值的共享性资源,为了这一共享资源加以集中管理,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负责此项工作的信息资源管理必须由CIO来担任。”这表明,作为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自身与信息技术设备相比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作为最终目的,评估要对企业信息化的效果作出评价和分析。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要达到两个效果:第一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减少内耗,增加创新能力。第二是对环境的变化能够迅速地适应和响应。人是企业的核心,信息系统搭建企业的整个数字神经系统,使人和整个企业融为一体,对外界产生快速的决策。这两点在企业中形成两种效应,一是网络协同效应,强调协同的优先性。从单纯面向职能,转向以职能转变为基础,以流程重组为导向,面向企业内外部的各种流程。通过协同,发挥企业作为大系统的功能倍增优势。二是网络生命效应,强调创新的优先性。从非学习型或非适应型的组织,转向学习型的适应型组织。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评估工作是为管理服务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项工作很大程度是为企业自身的管理服务的,应包括对企业领导、运作、实施、技术平台全方位的测评。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不仅是对测评对象简单地打分排序,还要通过评估过程和结果把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引导到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上来。只有从领导战略、投入结构、应用、效益、人力资源、组织与文化、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从效能出发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才能引导企业建设有效益、务实的信息化,信息化才能为企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的对象和方法

  依据上述理念,我们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的评估和评价,不在于投资的多少,系统规模的大小,也不在于技术的高精尖,而在于与业务战略与系统平台的匹配度和适应度,在于投入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在对一个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选型时,需要始终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把有限的资金投到对业务最有价值的应用上。而那些对企业的业务发展最需要的最有帮助的信息化工作就是最有价值的应用。众多企业通过信息化工作的切身实践体会到,企业信息化评估的对象有四层:领导层、运作层、实施层、技术层。相应决定四个方面:推进信息化的领导能力,企业的运作机制和模式,实施信息化的能力,技术能力;并可细分为外溢效应型指标、网络协同型指标、社会资本型指标、团队协作型指标、虚拟企业型指标、客户关系型指标、企业文化型指标、流程重组型指标、竞争能力型指标、知识管理型指标、技术指标、技术创新型指标、决策理论型指标等。

  与国家信息化水平评估使用客观的定量评比所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方法是通过获取被调查对象(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对某一信息化指标描述的认同程度的信息,最终将所有对单个指标进行描述的信息加以汇总分析,得到信息化水平的评价结果。

  2003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就已经正式推出了中国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订企业信息化专项指标体系,对于丰富和完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一个具有探索意义的重大课题。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效能指标和评议指标三部分组成。指标体系参考了国内外数十个方案的优长,集中了专家的智慧、心血,创造性地应用了从效能上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新方法。该指标体系第一次将“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的要求以评价指标的形式落到实处;第一次提出从效能角度,从适宜度、灵敏度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企业信息化水平并提供解决方案的咨询。在评估工作的调查阶段,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外部的股东、宏观经济管理机构的有关人员中分别以随机或抽样的方式确定调查对象,由于企业有多种类型,如专注于生产或专注于服务的企业,对相同的企业显然不能使用同一份问卷,所以进行试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

  信息化治理指标

  信息化治理指的是一个公司开展信息化工作所需的全部信息化能力,包括战略、规划、计划、实施、维护、资源保障等。信息化治理是公司信息化建设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信息化治理能力的强弱。信息化治理指标关注于通过评估,使得各个网省公司清楚了解一流信息化治理能力的特征和要点,以此带动企业信息化治理能力的建设和提升,为公司在平台与基础设施、业务协同优化及企业决策支持上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体制和能力上的保障 。

  平台与基础设施指标

  平台与基础设施指支撑和保障公司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运行所需要的各种通用技术平台(如企业门户、应用集成平台)以及网络及硬件基础设施。平台与基础设施指标关注于电力企业的通用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的边界划分和功能/技术要求,从而带动技术平台与基础设施的规范建设。

  业务协同优化指标

  业务协同优化指标关注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核心业务绩效提升,如何通过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促进各部门之间更紧密的业务协同。从企业全局角度实现业务集成和信息共享,提升企业精益化运营管理水平。

  决策支持指标

  决策支持指标关注于实现业务数据综合利用和智能分析,目标是在数据仓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辅助决策。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技巧

  1、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设相关规划、制度。

  制定合理、合适、符合公司发展要求的制度,才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开展,更能保障企业信息化的长久健康持续的发展。

  2、协同协作推进团队合力。

  实施协同协作形成合力工程,其基本要求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团结合作、真抓实干,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倡导、营造协同协作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建立各部门、各单位、各项目部密切配合、运转协调、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协同协作机制,形成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凝聚推进企业信息各项工作的强大合力。

  3、履行好个人岗位上的职责,即做好“严、实、快、新”四字要求;

  一要着眼于“严”,积极进取,增强责任意识。责任心和进取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自我要求调整到最严,认认真真、尽心尽力、不折不扣地履行好岗位的职责。决不消极应付、敷衍塞责、推卸责任。养成认真负责、追求卓越的良好习惯。

  二要着眼于“实”,脚踏实地,树立实干作风。发扬严谨务实、勤勉刻苦的精神,坚决克服夸夸其谈、评头论足的毛病。真正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良好习惯。

  三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立即行动、马上就办”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要立足一个“早”字,落实一个“快”字,抓紧时机、加快节奏、提高效率。养成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的良好习惯。

  四要着眼于“新”,开拓创新,改进工作方法。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创新,才有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趋迅猛的今天,创新和应变能力已成为推进发展的核心要素。

  4、找准公司信息化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契合点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一是要认真理解硬件系统——企业标准化,二是要切合实际情况开发好软件系统——企业管理的实施手段。只有找到这两个系统的契合点(企业推动信息化的难点和改进点),才能更好的开展信息化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执行力与团队创造力;才能增强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克服无所用心、生搬硬套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执行指令。

  企业信息化建设价值优势

  1)、实现信息的有效管理:信息的有效流通与共享。消除企业内部信息不畅的问题,提高员工的学习与创新能力,提高员工之间的合作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公文流转的自动化,避免了传统公文流转时由于手工递送而带来的工作延误以及人员、时间的浪费,保证了工作能够快捷、准确的被处理。

  3)、降低成本:大大减少办公开支,降低管理成本。节约时间、节约纸张、节约电话费、传真费用等,减少了差错率,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4)、办公自动化:浏览器无须安装专用程序,实现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使办公不再受地域的影响,可以通过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办公。

  5)、职责分明:明确工作岗位与工作职责,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减少工作中的推托、扯皮等现象。

  6)、支持流程表单自定义、工作流程自定义,迎合不同企业的内部流程。


猜您感兴趣:

1.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2.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潜在价值

3.企业信息化管理会用到什么系统

4.关于企业信息化论文

5.试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初探

6.信息化管理的个人简历模板

7.关于信息化管理论文

8.企业信息化建设论文

3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