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读书技巧>

古人是如何读书的

时间: 虹静960 分享

  说起古人读书,便不由得想起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借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还有苏秦“锥刺骨”、孙敬“头悬梁”等等。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读书的方法。

  顾炎武:“三读”读书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很会读书,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的“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在每次复习时,他面前放一本书,请别人也朗读同样一本书,他边听边默记。如果发现自己默记的同朗读的有出入,马上查书,立即纠正,再复读几遍。顾炎武读书总是要动手抄录的,这种学习时既动口,又动手、动脑的学习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读书效率。

  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感想

  其实,古人读书,目的并不相同,就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士人最理想的人生追求,欲实现这一理想,必须走读书入仕之路,即“学而优则仕”。正如一首古诗所说:“少年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历代统治者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士人参政。如汉武帝时,设太学,实行读经入仕,将读书与仕途结合起来,故汉代便流传“遗子黄金百籝,不如教子一经。”(《汉书·夏侯胜传》)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无论何等出身,均可经过考试授官。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的渠道,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读书热情,尤其那些家境贫寒者,更是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争取入仕,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实现人生价值。

  古人对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并带来丰厚的利益直言不讳。据传宋真宗赵恒曾写过一首《劝读诗》,形象地描述了读书的功利性: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于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元人孔齐在《至正直记》中也讲到了读书的功利作用:

  谚云:“日进千文,不如一艺防身”。盖言习艺之人可终身得托也。艺之大者,莫如读书而成才广识,达则敬君泽民,流芳百世;穷则隐学受徒,亦能流芳百世。其次农桑最好,无荣无辱,惟尚勤力耳。其次工,次商,皆可托以养身。为子孙计,舍此之外,惟务假势力以取富,虽日进千文之钱,亦不免于衰败零落者,此理之必然也。故曰:“读书万倍利”,此之谓也。

  在强烈的功利目的驱动下,古代许多士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苦读。西汉人倪宽入太学读书,因家贫,资用有困难,便为同学烧饭以自给。还替别人干农活,“带经而锄,休息则读诵。”(《汉书·倪宽传》)后被汉武帝启用,任御史大夫。匡衡好学,家贫,为读书,他不仅“凿壁借光”,还“庸作以供资用”。(《汉书·匡衡传》)汉元帝时为博士,后任丞相。

古人是如何读书的相关文章:

1.怎么做到快速读书

2.古人是怎么读书的

3.古人是如何论读书学习方法的

4.古代人是怎样读书的

5.古人勤奋读书的励志故事

6.古代孩子怎么读书

7.古人读书的名言警句

228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