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2017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2017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2017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复习是指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通过加强记忆和理解,使之得到巩固与提高。那么对于高三的历史怎么复习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四.中国近现代的宪法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孙中山)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性质: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2.《中华民国约法》(1914,袁世凯)内容:改内阁制为总统制,总统拥有皇帝一样的权力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1931)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内容:规定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性质: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内容:规定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公民权力和义务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过渡时期:一桥二铁三公四厂(西部的交通,东北的重工业)

  2.十年探索时期:一铁二钢三油田;两大科技成果(原子弹、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十年动乱:湖北二汽;南京长江;国防科技(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4.改革开放:宝葛大京、“神舟”飞船(注意:课本上四个时期关于经济建设成就的地图)

  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土地纲领评价:革命性: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新三民主义与三民主义相比:不同点: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提出了“三大政策”与中共纲领相比:相同点:都主张反帝反封(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不同点:(1)中共更代表人民的利益:中共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等内容(2)中共在民主革命之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

  (一)简要概括历史知识要点

  可以采取抽取要点的办法,用关键字词浓缩、概括、提炼成明确的知识点。比如《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 年还清,本息共计9.8 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3)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4)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5)改设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只要提炼成赔、划、禁、拆、改,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即可高度概括。在考试中抓住教材中文字表述的知识点,也是高考阅卷中的“得分点”,这样就能取得高分,得到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二)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

  在掌握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历程的知识时,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进行组织:①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②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③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④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短暂发展;⑤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⑥国民政府统治后期,陷入困境。

  (三)把相关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索

  把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串成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这些都是“知识点”, 这一连串知识点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巩固、加强的过程。

  (四)总体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通过划分历史阶段, 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分析各阶段历史事实、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复习的目的。如中国现代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过渡时期(1949-1956 年)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 年)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 年)

  ②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 年)

  ③ ““””十年(1966-1976 年)

  ④两年“徘徊”时期

  ⑤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高三历史复习建议

  (一)坚持复习不间断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千万要避免等到考试前才临时突击的想法,到那时内容太多、记忆量大,知识容易混淆,会使人感到困难重重。持续每天不断地复习,并且滚动式的复习(每次复习都要注意以前复习过的内容),这样就能做到熟能生巧。

  (二)通过复述已学内容以检验和强化记忆

  许多学生在看书、看笔记时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但是考试中往往还是写不出来,这就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学习必须要有一个检验的环节,最好是自我检测,而复述知识要点能够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再认识, 复述时尽量不去翻看教材、笔记,实在难以回忆起来才能翻看。如果能像教师讲课一样把复习内容讲给同学或者自己听,那说明自己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做一些典型练习、熟悉解题方法

  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学习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解题来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各种不同形式的题目,锻炼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各种解题思路,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通过以上做法进行复习,可以构筑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得到较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1.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

2.高三历史复习知识点

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4.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

5.高三历史必背知识点

379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