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初三政治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政治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初三政治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政治的知识点又多又杂,复习起来会比较麻烦。所以,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复习政治,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三政治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政治第二单元知识点

  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当今世界,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3、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只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7、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8、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回顾历史,我们所以能够经受住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靠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2、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科学发展观的含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框:党的基本路线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的根本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出发点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4、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共同的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6、改革的实质(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7、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8、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2、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由于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4、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有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其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是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

  7、我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也称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9、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第一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3、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二框: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2、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还表现为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

  4、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5、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6、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要求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7、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8、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三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生产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2、第一次产业革命的代表是蒸汽机。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代表是化工、电力和内燃机等工程技术。第三次产业革命的代表是信息技术。

  3、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5、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6、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7、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而要这样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9、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10、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第四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个重要国情。(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4、资源问题也是发展问题。

  5、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7、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8、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中华文化总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2、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就是因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5、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断为这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初三政治如何备考

  1.备考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不管是什么考试,首先考查的就是基础知识,当然,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试,但能力也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不掌握基础知识,既是能力有多强也无从下手。所以,备考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基础知识。政治基础知识指的就是概念、原理,因此,复习时首先要把这些概念与原理疏理一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在心。

  2.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与解题能力?

  掌握审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是备考的另一重要目标。解题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数量的习题训练,当然,练习也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只能说不同类型的题做得越多越好,很多同学喜欢购买教辅书、练习卷,拼命地做,但解题的方法仍然没有掌握,这种盲目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审题与解题的能力提高关键不在于练习题的数量,而在于是否能归类复习,是否能对不同类习题进行反思。

  3.如何调整考前的心理?

  任何考生面临考试都会能一定的紧张感,适度的紧张对不密闭会能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紧张不仅对学习还是身心发展都是不利的。有的人就是由于太紧张,考前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试时脑子一片空白。因此,备考的准备也包括心理上的调整。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把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考试,也不要整天想着考试的结果。其次,要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因考试而改变休息时间,再次,要保证营养,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情的基础。

  初中政治的特点

  1)教材版本多样化,逻辑线索不明确,知识不成体系、缺乏标准表述。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除了人教版教材,很多省份也出了自己的版本。就北京而言,还有大量首师大版教材的应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别非常大,对于课标中的要求使用不同语言进行描述。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的试题很难通用。不同于地理学科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和范围安排内容,历史学科按照时间安排知识就更加明确,政治没有明确的逻辑线索。教材编写并没有完全按照个人、集体、国家三个层面安排,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知识之间层次感相对较差。

  2)知识内容生活化,学习难点少,学习层次的区分度低。政治内容因为都是讲的生活现象,大量知识学生不学政治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这降低了学科的内在魅力。对于老师来讲,这也是授课的难点,不知道讲什么,感觉学生自己看书也能看懂。所以常常出现两种极端,要么是划书讲废话,要么是完全脱离教材讲空话。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中,非常容易形成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3)考试要求灵活性,尤其在初一初二,在涉及道德部分,答案非常开放。因为是生活中的内容,每个孩子的生活状态有差别,所以命题人在出题时也很难设置硬性答案(也不符合政治课程的目标)。这使得考试对学习的指导和评价不明确,孩子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也不知道学好学坏的标准。老师在判分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普遍高分的情况,使得政治真正学得好的孩子很难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1.九年级政治复习知识点

2.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

3.九年级政治知识点归纳

4.初三政治总复习必背知识点

5.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的知识点梳理

381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