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以及原文

时间: 欣欣861 分享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以及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的严肃气氛、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自主学习】

  (参考时间:15分钟)

  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阅读材料,了解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 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法国写实派小说家。都德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尼姆,1858年他为了谋生开始文学创作。1868年都德出版长篇小说《小东西》,1869年出版短篇故事集《磨坊书简》,受到很多读者欢迎。1873年发表了《月曜故事集》,其中《最后一课》选取了法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历史背景下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描写的令人感动。1874年《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让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897年12月17日都德去世,葬入拉雪兹公墓。

  2 .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想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国被迫赔款50亿法郎,割让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求和普鲁士接管这些地方以后,下令不准这些地方再学法语 。

  3.艺术鉴赏

  (1)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2)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

  三、积累与运用

  1.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丑陋 排挤 抚摸 迸溅 B.拱背 渴望 糕饼 翅膀

  C.讥笑 火钳 飕飕 冰雹 D. 狂风 嫉妒 旋转 娇傲

  2.下面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屐(jī) 淹没(mò) 铰链(jiǎo) 沼泽(zhāo)

  B.弥漫(mí) 泥泞(nìnɡ) 骇人(hài) 灯芯(xīn)

  C.弥漫(mí) 泥泞(nìnɡ) 骇人(hài) 灯芯(xīn)

  D.佣人(yōnɡ) 讪笑(shàn) 绶带(shòu) 挨啄(zhuó)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是( )

  A.由于连降暴雨,洪水来势汹汹。

  B.对王老师的到家来访,他很感激,恭恭敬敬地送上了一杯茶。

  C.别人都学会了,就是自己没有学会,多难为情啊!

  D.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去参加义务劳动。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安徒生是著名童话作家,一生共创作童话160多篇。

  B.童话往往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方法讲故事,还常常采用拟人的方法,给大自然的事物赋予生命,把它人格化。

  C.本文是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童话,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写照。

  D.“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好的心”就是勇敢正直的心。

  5. 简析下面句子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向他(小鸭)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来到一个简陋的农家小屋。它是那么残破,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哪一边倒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学习】

  一、 知识链接,助航阅读。

  1.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文学描写的主要对象是人,包括人的生活情景,人的思想感情。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至于细节描写、细部描写、场面描写等,都是从不同角度展开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2. 插叙:是叙述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二、 阅读课文,合作探究思考问题,理解赏析课文。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百草园”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2.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课文第2自然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4.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5. 百草园本是荒原,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

  ★读课文,完成表格。

  小鸭的流浪地点 小鸭的不幸遭遇 丑小鸭的态度和行动

  例:养鸭场 例:在鸭群和鸡群中被排挤、讪笑 觉得非常悲哀

  【第二课堂拓展延伸】

  (参考时间:10分钟)

  三、 阅读短文,能力提升

  难忘的八个字

  玛丽﹒安﹒伯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就开始讥嘲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结巴。

  同学们问我:“你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候摔了一跤,给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出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甚至没人会喜欢我。

  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敬慕她。但是,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因为这里有一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我们低年级同学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复述出来。可是我的左耳朵先天失聪,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些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着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的老师一般总是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夫人,同时用右手紧紧捂着耳朵,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教师的话了。

  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教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这位很胖、很美的教师轻轻说道:“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 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厌恶( ) (2)畸形( ) (3)温馨( )

  2.我为什么觉得除了家里人之外,没有人会爱我,甚至没有人会喜欢我?

  3.为什么说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伦纳德老师?

  4.“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我原来对人生有什么看法?

  5.孩子们都喜欢、敬慕伦纳德教师的原因是什么?

  6.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耳语测验”的形式。

  《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原文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钢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猜你感兴趣:

1.《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及反思

2.《音乐巨人贝多芬》的阅读理解答案

3.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练习题及答案

4.《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知识点

《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以及原文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伟大,决不仅在于一个音乐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以及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巨人贝多芬》人教版导学案 【学习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观舞记》人教版教案范文

  •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原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教案及原文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小说,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你看过《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小说吗?《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案以及原文供大家参阅,

  •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带原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带原文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黄河颂》激励着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

  • 七年级语文《在沙漠中心》教案及原文
    七年级语文《在沙漠中心》教案及原文

    课文《在沙漠中心》,出自法国飞行员圣埃克絮佩里所写的《人类的大地》第七部分,共十节,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初一下第22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

1297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