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2)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这样说:“没有教学语言的新艺术就没有新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事实证明,有的教师的确有真才实学,但由于缺乏语言艺术而不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不高;有的教师虽然底子不厚,但言语表达能力强却博得学生的好评,教学成绩优良。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和难以估量的作用,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之前接触的事物基本上都是“模糊数学”,一切都是朦朦胧胧,要让学生树立起准确的概念,教学语言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是教学内容科学性的重要保证。数学概念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特定的内涵,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准确、清晰的数学教学语言进行概括与表述。例如,质数、合数、互质数等这些概念是小学阶段最难理解的一个方面,如不去帮学生理清楚,学生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会和偶数、奇数等混淆起来。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多,学生就会越来越搞不清,这就要求教师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授,进行区别。

  教师的语言在讲究科学性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清晰简明。莎士比亚说过“简洁是智慧的表现”。教学语言的简洁是教学的必要,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语言必须规范,才能达到准确清晰的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用数学术语去讲课,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语法规范和数学用语规范。如:“数位”与“位数”、“数字”与“数”的区别,它们之间不能随便替代。又比如:“4个3是多少?”与“4个3相乘是多少?”是不相同的两道题目;“增加到原来的5倍”与“增加了原来的5倍”意思上是完全不同的。

  社会转型、课程改革、教育革新,对于小学教育课程的板块要求、研究和评价角度各不相同。加之,近几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更紧密,因为对于各科目教师的知识储备、授课理念和教学专长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师三种不同的知识构成、产生原因和利用程度进行阐述和研究,希望对小学教师职业上知识的丰富、学识的独到、技艺的专注和教学有成效的科学民主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三

  一、三种关于知识结构的定义

  1.学科知识

  之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开展数学教学,是因为不同于文字的学识熏陶,数学更讲究的是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脑洞大开”的拓展。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相比其他科目而言更具难度和挑战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因绕弯的地方多,需动脑的地方多,似懂非懂,容易混淆,陷入知识误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教师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较好地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对基本的数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几何测量及统计概率的教学多为课本教材内容的照本宣科,书上原例原题的照搬讲解和课后习题作业的固式布置,教师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过于粗糙;授课方式较单一;对学生的引导式学习较呆板。小学数学老师要加强解决上述问题的能力提高、新式学科知识的建构,这不仅是老师自身教学知识储备的挑战,而且关系到学生教育成果的展示。

  2.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活动掌握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挫折意识,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简单计算和测量能成的,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题、新题。解题的不顺和出错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对授课老师产生逆反心思。因而正确引导学生在面对新、难和弯问题时树立心平气和心理尤为必要。其次,要意识到每位学生的天生智力情况不同,因为要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对先天禀赋不一的学生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智力超常的学生增值引导、对心智平庸的学生加深辅导,对领悟低下的学生反复指导。这就是最基本的条件性知识的说明。

  3.实践性知识

  著名学者廖沫沙说:“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实践性知识就是指的教师能将课堂讲解、书本知识与社会挂钩、与生活接洽、与新式互联网衔接的能力。也就是说实践能力就是指教师利用自身的学科知识储备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能力,俗称,动手能力、执行能力和践行能力。这个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即为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老师在生活中能够指导学生认识到点滴生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等事物皆由几何图形的本体或变异形式组成。学过的数学概念要能与生活对上眼,学习的四则运算要能在商店和市场的购物中运用。

  通过教师的三种知识构成理解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分析教师知识构成特点。

  二、不同的知识在教师不同教学阶段所表现出的特点各异

  1.学科知识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趋势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在教师开启初次教学前,由于在大学学习生涯中接触的多为撒网式的课程学习,对于实践教学阶段的基础理论知识认识不足,掌握不够,多为表面浅化知识的简单理解。进入社会以后,开始了真正的实战教学,这些年轻的教师因本事不够硬,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基础数学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建构独属自己的教学模式体系,这会对之前的知识有一个否定证明的过程。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开始衰退,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下降。还有就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固定,他的学科知识开始出现衰退危机。

  2.条件性知识在教师教学中的变化趋势

  在初入社会之际,走上教师岗位之时,由于在大学中主要学习的是条件性知识,所以我们对此类知识的理论已有大致的轮廓。然而,即使对条件性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具体的教学实践与学校的理论学习有很大差别,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无一不是课堂数学的社会实践。所以,刚刚步入社会的教师对于条件性知识往往要保持一种多学习、再学习和深化学习的钻研精神,所以呈现一种上升趋势。

  3.实践性知识在教师中所呈现的趋势

  出现这个趋势的原因很大程度是与实践性知识的特点相契合的。实践性知识更多的是知识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结合,所以实践性知识是随着教师教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长的。这就需要我们在不同的阶段对于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有不同的侧重点。

  教师在不同的教龄阶段对生活教学和课程革新有不同的变化和理解。举个例子说明三个知识构成的关系:对于为什么“0”这个数字不能作为除数?实际上这在数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理研究和讨论。但是,集三种学科知识为一体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能够很清楚地解释这个问题。但是在教师教学相长中和知识传递时,由于小学生年龄的限制,他们并不能理解该解释,这个时候就需要你运用条件性知识给那些有问题的孩子们多遍讲解、重复演示和反复沟通。随后,通过实践性知识的讲授,教师就更能够通过生动的举例、现实的带队,走进社区、步入生活,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协同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我们在坚守岗位的同时,更应该促进自身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并在前行中寻找新的着力点,更好地培养祖国未来的花朵,让他们茁壮成长。我相信,对于教师职业知识结构的研究在未来依然是我们教学问题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看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特色分析 "的还看了:

1.小学教师自我分析

2.小学数学教学发展趋势分析

3.小学数学教师心得体会

157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