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问的前提

  小学生年龄较小,且具有活泼好动、精力旺盛等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的学习动力就是兴趣,而数学一直被大多数孩子认为太过枯燥和乏味,在学习时很难提起兴趣。因此,教师若想要使孩子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来,那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将关系到数学的教学效果。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问题设计的带有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理,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先提问道:“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呢?”学生们便回答道:“足球,车轮……”接下来,教师继续提问:“那么足球为什么是圆形的呢?如果做成三角形又如何呢?”这个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他们立即产生了兴趣,很多学生举手争前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教师逐渐指引学生认识了圆形。又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来设计一个乘法口诀的游戏,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苹果树,然后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苹果卡片,在每张卡片背后写上不同的乘法口诀,并提问:先把卡片背后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再将苹果贴到黑板上。学生们立即被贴苹果的游戏所吸引,积极的参与到回答问题的游戏中。运用游戏提问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要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时要理解提问的目的和意义,提问并不是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层的理解问题的性质。因此,在提问时,教师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渐引导,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先设问,再反问的提问形式,这样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并对问题加深了印象。例如,在学习异分母的加减运算时,教师在明确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加减运算后,便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异分母的加减运算上,启发学生构思出异分母运算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通分的理念和性质。在提问时从简单逐渐转为困难,使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思维转变,并有序的思考问题。又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认识”时,先在黑板上画出几条射线,然后问学生:“除了直线以外还发现了什么图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不仅找出不同的角边与角之间的关系,还了解到角的基本知识。通过以上实践过程,能够看出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往往使学生产生联想并且有所领悟,启发性的问题能够将原本难以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化,尤其是数学这种需要思维意识较高的学科,启发性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

  3根据学习进度及时追加补问

  教学是一个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最初教授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性质,吸引学生的兴趣。之后,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渐深入,学生已经慢慢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达到了教学目的,相反应更进一步的追问,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平均数的运算后,教师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追问:我们小学6个年级一共有1200个学生,请问每个年级平均有多少人呢?学生通过运算,很快便算出每个年级平均有200人,接着教师便追问道:“是不是每个年级肯定有200个人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开始还摸不到头脑,但是很快便反应过来,意识到并不是每个年级都是200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加深了对平均数性质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灵活的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并不仅是教会学生认识数学,提问也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学生能够认识数学并熟练运用数学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灵活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从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通过直观的解决方式巩固记忆。例如,有一个数学问题是这样的,一个被染色的正方体,切成若干个小正方体,有哪些正方体有颜色,几面有颜色。这个问题若是放在书本里用枯燥的语言文字来提问学生,那么很难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进行手工制造,运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做出一个正方体的模型。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动手做的模型,这时教师再问道“有几个正方体是有颜色的?”,学生们便拿出自己的模型,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答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同时还培养了灵活的创新思维。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若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那么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爱好来设定出符合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出教师的主动能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张斯琴 工作单位: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小学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2: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1.1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情境设置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创设的目的要明确,同时情境的设置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此外,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现今小学教材比较重视情境的引入,不仅仅只是文字,图片以及故事性的文字比较多,所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情境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虽然数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但是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与生活紧密相关。比如说教师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纸质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沿边展开,将展开图放在桌子上供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自己数一下一共有多少个面,然后观察一下各个面的大小,最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整个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一定的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第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提问无疑是一种比较方便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在超市购物的情境给学生出几个求平均数的题,然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小学生具有爱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上组织学生做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获得一定的知识。比如说在学习“确定位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一个学生随便改变自己的座位,然后让其他的学生准确说出转变后的位置。

  1.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演示法,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成为教师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讲授法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比较准确地掌握课堂动向,缺点就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人认为讲授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不然,讲授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前提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具有启发性。除此之外,问答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情况。教学方法的选择关键在于课程内容。比如在讲解图形时,教师最好运用演示法和提问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图形有一个准确而感性的认识。而代数的学习就需要以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好大量知识。比如说在学习“小数的乘除法“等内容时,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因为这部分内容本身就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应该以启发式的语言与方式讲解这部分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

  1.3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学生每天被家长或者老师逼着才能够好好学习的话,那么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反之,如果学生乐于学习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课堂效率,而学习情感的培养关键在于师生间和谐的情感。如果一个学生喜欢一个教师,那么他就会将这门课学好。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如何建立呢?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相互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进而喜欢某一门功课。第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三,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一个教师过于偏心,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的厌恶情绪。学生如果建立了有效的学习情感,那么他们就不会将学习作为一项令人头疼的事,而是会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行有效性教学。进行有效性教学主要做到创设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效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学习情感的有效性。

  作者:赵符生 工作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3: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研究

  一、创建和谐平等的对话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事实上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是一种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这种活动过程是以生生和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作为体现形式的,而相反的,教师那种独白式的讲解和权威式的教授就难以实现理想的互动效果,良好的心理环境与和谐、宽松的外部条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为此,创建和谐平等的对话机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互动的前提条件。和谐平等的对话指的是所有学生的参与,应当包括生生与师生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彼此之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彼此思想的融合。教师应当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回答,以使学生学习新知,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相反的,倘若这种对话机制是不平等的和不够和谐的,那么学生就感受不到宽松的环境,不能够毫无顾忌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身的感情,这种互动教学是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作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多多地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和尊重学生,以使和谐平等的氛围充满整个教学课堂,从而实现理想的互动效果,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求所有的学生集体参与,强化互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懒散,为此,教师需要使这部分学生都参与进来,以防止学习热情不均衡情况的出现。因此,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地使层次不一样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互动教学中,以使这一部分学生呈现自身层次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体现出学生手中学习工具的作用来,以使学生通过借助学习工具探究新知,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从而有效地体现出层次不一样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先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呈现给学生,再顺势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考虑: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哪些呢?学生就能够通过自身所认知的长方形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进行推导,像是对边相等和平行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认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互动中,倘若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了,那么教师就应当指点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有效地推动与调控学生的学习。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倾听和观察,在恰当的时机提示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少做提示和不做提示,而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得多一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和策略,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现,从而获得进步和发展。当然,有些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会比较盲目,像是有的学生在使用拼图形的时候,仅仅是感觉好玩,却不明确自己拼图形的目的。这时,教师不可以直接批评学生,而是需要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启发,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得出数学结论,而且还能够深入地体会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借助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对数学问题进行说明。这就要求教师借助一些生活经验,实施课本知识实践化和生活经验课本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懂得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时候,不实施传统意义上仅仅是写出价格与兑换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事先备好一些教学工具,并且组织学生加入,在班级中模拟现实场景中进行购物交易的情境,扮演买卖的角色。这样,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教师将一些有意义和共性的问题加以提炼,再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会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实施互动教学,学生会比较乐意地参与,从而真正地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互动教学,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有实施互动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将互动教学的理念深入地贯彻下去,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施莉丽 工作单位:浙江省富阳市富春街道富春三桥小学
看过"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论文3篇 "的还看了:

1.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2.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3.小学数学教学实验论文

16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