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论文4篇(2)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论文4篇(2)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论文4篇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论文篇三

  一、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让学生自己去明白、去领会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公式的全部推导过程,比教师手把手的教效果要好,学生能记忆深刻,无需我们过多的强调,就能牢牢掌握知识点,记忆准确公式,避免生搬硬套的运用。由于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毕竟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我们要及时地加以引导和指正,让学生找到定理、公式的来龙去脉。我建议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多钻研如何把知识点讲通讲透,让学生看得明白。不要急于亮出观点,打出底牌,只要学生在认真思考,我们就不能轻易地打断,适时地给学生提示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要一笔带过,我们带过的地方,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困惑和不解,在这些不透明的地方花费过多的精力,思维就容易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在后面自己琢磨,二者不在同一教学轨道,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二、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不仅能够融洽师生关系,还能提高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倘若教师在讲台上只顾着自己讲,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能消化;或者学生只顾着自己做题,不听教师的讲解,这种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师生间互动交流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呢?我认为,教师是成年人,初中学生是未成年人,二者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问题,我们看似很简单,而学生要花费不少的力气才能弄明白,想通看透。师生间相互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找到解题方法的过程,还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合理、不科学的思维习惯。这种师生间的交流,就能发现学生思考过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纠正工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独立面对数学问题时,能够快速、科学、有效地找到解题途径,这对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师生间的交流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进行:第一,讲数学小故事,每个数学故事后面设置适当的数学问题。例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把课堂引入到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环节,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还能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故事性的题材,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比直接进入主题教学的效果要好。第二,互换角色。遇到一些难度不大的题目,我们可以随机挑选一到两名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是怎么处理、怎么思考的,既锻炼了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能力,还能让教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做一回学生和旁听者,看看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如何实现良性互动的。学生教学生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没有教师的参与,他们能大胆地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真正平等地、自主地投入到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自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容不得走捷径、抄近路的心态和举动。只有放下身段同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实现师生间无障碍交流,才能提高他们学习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论文篇四

  一、学案导学的含义

  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形成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摒弃了原有教学模式僵化的教学理念,以及单调沉闷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置于学习中心,以便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淡化主导作用,利用学案整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进行适当引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需要老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模式,学生充分利用老师在学习方面的指导性意见,展现自身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意识,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以灌输的方式培养学生。“学案导学”模式的推广和落实,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缓解厌学情绪,增强对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想象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老师完成教学计划,以更自由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提高老师对于课堂整体的掌控能力。

  二、初中数学进行“学案导学”模式的措施

  1.以问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

  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老师将学习任务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给予学生充分展现数学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机会。而老师所要做的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重点关注课堂的教学重点和目标。这往往可以以数学问题的方式,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充分融入问题中,引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与思考,既能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识和感受,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又能使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部分,但讲到这个章节时,可以先以简单的应用题的方式提出问题:某排球队参加排球联赛,胜一场得2分,负一场得1分,该队参加了12场比赛,共得20分,问赢了几场?这个问题就可以作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与方式的引导性问题,简单明了,虽然学生最后可以用其他方式得出答案,但是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已经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当接近了,只是表达形式有所不同罢了,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转向一元一次方程,降低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充分展现数学思维不断转化的魅力。

  2.团结合作,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

  “学案导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老师所制定学案的引导作用,老师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对于学生的进步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在设置学案时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形成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之间进行优势互补,进而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进行“学案导学”模式时应当关注的问题

  实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转变,需要初中数学老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老师更关注学生的变化,了解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兴趣及困难所在,充分把握教学的尺度,既不能过多地帮助学生,又要起到引导学生进步的作用,这就需要提高老师对于课堂的整体掌控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这要求老师需要有更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真正实现,需要发挥老师所制定学案的引导作用,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在学案设置上更认真负责,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进行教学思考,增强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提高自身的导学能力及对于课堂知识的总结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四、结语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能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老师的教学压力,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看过"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doc

2.浅谈数学课堂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浅谈初中数学论文

4.浅谈初中数学相关论文

167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