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

  《夜宿山寺》是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习的一首唐代诗歌,由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欢迎查看!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篇一

  这首诗歌很多孩子都能倒背如流,如果一开始就出示诗歌的四句诗,孩子们肯定觉得乏味,这就不得不动脑筋想想怎么引入课文了。

  上课前,我事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和诗歌所描绘的内容大致相似。上课后,我请孩子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黑板上画的是什么样的景色。(确实有点考手艺,幸好是简笔画)接着,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心情去体会这画中的景色,调动起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并引起大家的共鸣,用自己的话语让大家置身于其中,也就是通感的教学手法。这时,孩子们仿佛已经知道了我的目的,都顺着诗歌的意思去理解,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诗歌。这个时候孩子们读起来就琅琅上口了,而且感情色彩也很浓厚,比起干巴巴的说教,效果好像好了许多。

  当然,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多的思考有趣而又简洁的引入,迅速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篇二

  我在教《夜宿山寺》这课时,让学生先初读,在读,三读课文后,再请学生说说诗句中写了哪些事物,并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兴趣的可以进行小组交流。但我很快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参加小组交流,而是饶有兴趣地在画画,并发现其中一幅有问题的画,那是一张画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倾斜得厉害的高楼的画。看到这情况思考一下后就默许并支持了这一学习方式,并且请学生对那幅画作出评价,学生很快纠正了错误,从而掌握了诗句中“危”字的正确解释。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再死抱“预设”,而是及时关注到了课堂的“”生成。由此我深深感触教师的机智应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并在过程与方法中融入新知识的学习指导。我相信学生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课程标准不再视知识为确定的独立于认知者的一个目标,而是视其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它倡导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独特的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探索这三大学习方式具体有效的操作方法。这些方法不单来自于教师的实践和创造,更应该关注学习者自身的实践和创造,他们自己创造的方法更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师者多么需要敏锐地捕捉和推广“画画”这类具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的“生成”啊。

  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正真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关注生成”,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义的教育宗旨,它所倡导的就是自学,也是实践新课标最基础的阵地和途径。

  从这节课教学可以得出,新课标下的预设首先要求构建一个“学习主题”,应该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与目标相一致;应该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与方法相一致;更应该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所持有的体验和情感。在预设过程中,教师从传统的线型设计转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设计上,即从“以教定学”转到“以学定教”这一新理念上来。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教师心里背着新课标,手中还是拿着那张旧船票。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课堂上的生成教学,即真正意义上以学定教。新课标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景,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篇三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灌输给学生许多语文知识,而在于教学生自己走完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自能读书,自能写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学习过程指导的研究上。指导学生从廖误一步一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一步走向深厚,从生疏一步一步走向熟练。每一步都不要以教师的讲解和结论去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书,去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一改在课堂上一讲到底的传统老法,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独立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依靠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来扩展知识和解决一些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一开始,我就问:“还记得以前学过的一首叫《静夜思》的古诗吗?谁能背下来?”学生们一下子都举起了手,全班齐背一遍后,我接着问:“这首诗是谁写的?”一学生站起来回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肯定了他的回答之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又要学一首李白写的诗,题目叫做《夜宿山寺》,学生们看板书读题目后,我接着介绍:“《夜宿山寺》中的‘宿’是住宿的意思;‘寺’就是庙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指名一个学生说过之后,老师说:“诗人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下,看看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写什么内容,读的时候,要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对不懂的字和词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查字典。自己弄不懂的字、词可以记下来,大家共同讨论。

  学生自学课文后,老师指名试读,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下面就是师生质疑,释疑的情况:

  生:“危楼”是什么意思?

  师:(不作解释)哪位同学知道“危楼”是什么意思,讲给大家听听。

  生(1):“危楼”就是非常危险,要倒塌的楼。

  生(2):我认为“危楼”不是非常危险要倒塌的楼;“危楼”就是高楼的意思。

  师:到底是哪种意思?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想想。

  学生再读诗句,体会后,纷纷举手,“危楼”就是高楼。

  师:你怎么知道“危楼”就是高楼呢?

  生(1):第一句诗说“危楼高百尺”,这就告诉我们这座楼特别高;第二句接着又说“手可摘星辰”,进一步说明楼非常高,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

  生(2):我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诗里,知道这楼很高很高,连说话都不敢提高声音,生怕惊动天上面的人,使我们感觉到这楼离天很近很近。

  师:那么诗中为什么不说高楼,而要说危楼呢?

  生(1):我认为如果说“高楼”,这里的“高”字就和下面的“高百尺”里的“高”字重复了,所以不能说高楼,而说危楼。

  生(2):我想“高楼”只是一般说法,不能使人感觉到楼特别高,“危楼”却使人感觉到这楼非常非常的高,看上去叫人吃惊。

  生(3):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合适。但是这楼为什么这么高呢?

  师:对!大家想想看,这楼是怎么盖得这样高的?

  生(1):这是因为楼盖在山顶上。山已经很高了,所以楼就显得更高了。

  生(2):诗句中并没写楼盖在山上,你怎么知道楼是盖在山上呢?

  生(3):诗中虽然没有写楼盖在山上,但是诗的题目《夜宿山寺》已经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夜晚到山上寺院里借宿的,寺院里的楼当然就盖在山上了。

  师:对!同学们学得很好,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问题,通过大家讨论,就把问题搞清楚了。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思讲出来。

  生:这座楼很高很高,站在楼上好像一举手就可以把天上的星星摘下来;我在楼上,连话也不敢大声说,生怕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仙人。

  师:讲得真好!诗的意思,同学们都懂了,我们怎样读,才能把诗的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练习朗读后,指名试读时,一个学生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两句诗读得非常响亮高昂;另一个学生却又读得低沉轻缓。问及他们为什么这样读时,他们都据理加以解释。前者说:登上这样高的楼心里感到特别骄傲、自豪,所以读的时候声音必须高一些,才能把感情表达出来。后者说:连高声说话都担心惊动了住在天上的人,所以读的时候必须把声音压低一些,才能把诗里要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一个是从自身的感受而言,一个是从诗的感情而言。各自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得都有道理。

  朗读之后,我又让学生根据诗的内容,画一幅想象画,把山寺的危楼表现出来。同学们兴趣很浓,一个个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一边想,一边画,不一会儿就成了笔法不一,形态各异的“危楼”:有的在山巅群屋中环抱中高耸入云,有的在突兀的高峰上直插云霄……

  这堂课,对诗人的创作艺术和修辞炼句的造诣,虽未作任何评价,但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辨析,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诗的境界,领略了诗的韵味,体会了诗的感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所以说,这样由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走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跟那种由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抄、学生背的方法,其效果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看过"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教学反思"的还看了:

1.二年级语文写字教学反思

2.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六教学反思

3.语文教学反思随笔

4.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5.二年级语文听课随笔

189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