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集

  关于初中的物理的教学论文有很多,怎样写好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篇一

  一、运用生活物品,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第一个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的展开.为此,教师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就投入到物理知识学习中,调动学习兴趣.这时,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注意,教师可借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物品来导入新课.如学习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5节“升华与凝华”知识的时候,笔者将一旧白炽灯泡带入教室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用久了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变成黑色?”而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升华与凝华的概念,以此来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如讲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凸透镜出现的两种现象:一放大物体;二在太阳下可以聚集光燃烧纸片,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个凸透镜于不同情况下,其成像是不同的,到底是为什么?其中有什么规律吗?”问题抛出来后,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大大的激发,探究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课态度也异常认真了.

  二、自制生活道具,活跃氛围

  就初中生而言,学习物理的时间并不长,对物理现象多半会比较好奇.这时,教师若能调动其兴趣,学生势必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探究活动,整个课堂氛围会变得更加活跃.生活中,一个纸杯、一张纸、一块磁铁,均能变成物理实验的材料,用这些材料开展物理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从而不再觉得物理理论是遥不可及的,并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如学习“物体的浮与沉”知识的时候,笔者就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乒乓球向学生演示物理的沉浮条件.学生普遍都知道若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它就会浮起来的.但是,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带了三个兵乓球:一个原装的,用于演示物体上浮到漂浮;一个注入了适量水之后,再将其封闭,用于演示悬浮情况;而第三个则注入足量的水,用于演示下沉实验.这一过程中,学生亲眼见到了乒乓球的沉与浮,既眼见为实,又非常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掂量兵乓球的重量,进而引出“物体沉浮,是由物体所承受的浮力与物体所受重力所决定的”的知识点.

  三、展开生活实践,掌握新知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知识,教学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生活实践活动,通过实验来掌握新知.如“练习电能表读数”实验时,为了更贴近生活,笔者就组织学生设计一表格,并利用双休时间,从8:00~21:00点,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自家电能表计数,进而算出其每小时的耗电量,后绘制出一张有关耗电量时间变化图.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了电表读数的方法,还训练了学生画图、实验与操作的能力.又如练习“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笔者先让学生预估一下一个文具盒、一本物理课文的质量,后引导学生利用天平准确测量,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天平,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估能力.想必,这些实验的进行,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其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也吻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四、深入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了大千世界的奇妙多彩,而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集合了哲学、科学与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其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而且又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目标.如学习苏教版八(下)第八章第3节内容“摩擦力”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解说生活中关于摩擦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该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购买鞋子的时候,注意鞋底的波纹,了解其鞋底是否有较高的摩擦力;是否能够在下雨天、下雪天不滑倒等.又如,将学生比较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带到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自行车运行中的摩擦力是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巩固新知.

  五、总结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新课程标准引领下,初中物理教学必须紧密贴合生活实际,而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物理源于生活的道理,进而在立足课文知识讲解的基础上,灵活选用生活素材,制作生活道具,并将其用到课堂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学以致用,逐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篇二

  一、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物理这种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学生的兴趣在其中就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的枯燥和复杂,也会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感觉到无从下手,这里应了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在动力的驱使下,学习物理也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的多.众所周知,物理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比较困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学习内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对于那些擅长于力学内容的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就遇到了令自己“省心”的内容,自然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动力;对于那些不擅长力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力学知识的学习就成了他们步入初中课程学习中第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且有不少学生因为克服不了力学知识的学习而放弃了物理学科的学习.所以提高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来激发学生对力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教师不要上来就向学生罗列一系列的定理和概念,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两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拔河比赛,也可以让同桌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在学生比赛的兴头上教师就可以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由此激发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自信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自信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的学习更是这样,自信心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失去自信心的支撑,他们很有可能被困难打败,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而言,有百分之八十的初中生明确表明自己在物理的学习中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拉扯”中完成的,物理仿佛成了他们初中学习阶段的致命伤.因此帮助初中生建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成了初中物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的题目,比如偏向于简单概念理解的题目,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应对,从而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精神层面对学生实行激励措施.在物理学科成为初中教学内容以来,经过多年的总结,一些难度较大、容易让学生产生抗拒和受挫心理的内容基本上已经被教师所熟知,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从精神方面来激励学生的斗志.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以往成功克服物理学习困难的学长们的成功案例出发,给学生讲述别人在面对困难时是如何面对的,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处境是很多学生都会面对的时候,自信心就会被重新的激发出来,学生就会坦然对待眼前的困难,从而在物理学习上迈出关键的一步.

  三、观察力在学习物理中的应用

  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对初中教学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的物理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地位,要想让学生胜任教学主体的地位,就要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在学习物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物理题目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门极为复杂的学科,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小到原子,大到宇宙,处理物理问题时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原理和方法,所以学生面对较为复杂的综合题目时,能够准确而快速的观察出题目主要涉及到哪几个领域,用到哪些原理和方法.比如题目涉及到了力学方面的知识还是运动学方面的知识?用到了机械能守恒定律还是动能定理等等.只有观察出出题者的目的,才能快速的完成相应的题目.另一方面就是教会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观察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特别要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中的特殊现象及细微变化,通过对物理实验的观察,总结出规律再与教材结论相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想象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物理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抽象名词和原理.刚接触这些抽象的名词和原理时,自然会在理解上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就成了解决这一学习问题的最佳“武器”.比如在学习“质点”的概念时,很多学生在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理想化的名词时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但是只要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有的学生把质点想象成自己的一根头发丝,有的学生把质点想象成了自己身体里的一个小小的细胞等等,正是这种看似离谱的想象却成了学生理解质点概念的关键.如此,一旦涉及到抽象的物理名词和原理,学生都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强化自己的理解,从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而这种想象能力是可能通过后天锻炼提高的,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种应用.

  五、总结

  总而言之,物理高难度的特点给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了有利的基础,作为教师,要关注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争取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篇三

  一、新授课中的文化挖掘

  就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我们在新授课中非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体验与积累,在整个过程和方法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建构和提升.而新授课中的文化价值不会影响学生的解题和应试,所以很多教师经常置之不理,而如果真的把文化价值置之不理的话,学生不会发现物理学习的内在价值和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兴趣再生和可持续发展.而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成绩上的提升,还会影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更远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新授课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并通过我们教学行为的开展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并促使学生的兴趣再生.比如,在苏科版教材的《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渗透很多的文化素材,我们在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我国古人发明的二胡来探究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借助视频给学生呈现我们古代的编钟,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人的智慧与才华.类似素材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比如光现象《墨经》中的小孔成像、磁现象《梦溪笔谈》中的地磁场等等,而这一切文化素材都需要教师不断的挖掘,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素材,还有挖掘教参中的、物理学史上的,并筛选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和渗透.

  二、习题课中的文化渗透

  目前初中物理习题课中对文化素养的渗透更是少之又少,现状决定着很多物理教师在习题课堂上一味的讲题,总结习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或是进行变式和再训练,以此促使学生对习题中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促使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如果一味的进行习题训练和变式训练,学生很容易对现状产生厌倦,如果教师在习题情境中渗透一些文化元素,学生首先会对题目中的文化元素产生好感和好奇,从而提升学生对文化素养中所含物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此时的物理习题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习题的解决,而是通过解题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提升物理教学的价值.而这些需要教师注重文化的有效的渗透.比如,我们要给学生的训练“密度的测量”时,可以把测量的对象和情境设置成对一石器的测量,测量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这一石器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底蕴,带着这样的研究目的去测量一个石器的密度,我们习题的价值不仅仅是提升学生对密度的理解深度,还可以渗透学生对密度价值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使内在学习的动力.这个渗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付出很多,教师不仅要分析如何提高习题教学的策略,还有注重习题教学过程中文化价值的渲染和渗透,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如此付出的价值也是非常客观和理想的.

  三、复习课中的文化建构

  复习课是初中物理常态课中的一种,除了常规的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最为重要的就是初三中考总复习,这个总复习一般持续三个月以上,包括一轮复习、二轮复习等.而复习课的效率和达成度不仅取决于复习内容的执行策略,还取决于复习内容呈现的形式,让学生在整个复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与技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而且还能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内在魅力、文化价值等等,比如江苏省特级教师滕玉英老师上次在《机械能和内能的复习》过程中,并没有简单的通过知识的罗列、习题的训练、重难点的点评和延伸来达成复习,而是以神舟号为情境原型,通过介绍神舟号的大体结构,到神舟号的升空、变轨、回收等多个运动情境,不仅把整个机械能与内能的重点、难点得以突破,还延伸至蛟龙号的情境内容.到这个环节,教师已经达成三个效果:(1)复习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构建知识框架.(2)在情境中对相应的内容得以训练和巩固,并暴露学生在本章中存在的问题.(3)通过对蛟龙号的延伸达成变式、延伸、提升的效果.到此为此,滕老师的课已经达到很高的知识、技能目标,而且还通过神舟号、蛟龙号达成较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价值.滕老师还在课堂的最后环节引入当地为神舟号、蛟龙号作出巨大贡献的两名高级工程师,这个人物的引入让学生大吃一惊,兴趣大增,再次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开展让学生对现在的学习内容产生更大兴趣,并让学生因为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提升对物理的兴趣,促使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提升.复习课中除了类似滕老师呈现的蛟龙号、神舟号等物理情境,还有很多的素材,比如辽宁号、南极考察船“雪龙”号等等,这些素材不仅可以挖掘大量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能渗透其中的文化价值,促使学生的情感价值的达成.而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建构这些文化价值,让我们的复习达成多维教学目标.

  四、总结

  如果说物理教学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智商提升的话,那么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情商,并通过物理教学的巧妙渗透,达成以情促智的效果,真正实现我们教学行为的素质化之旅.

283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