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冀教版科学光的教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光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冀教版科学光的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冀教版科学光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本提出的标准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能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能从多个方面证实最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3.愿意跟小组同学一起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

  4.能说出光(在同一介质中)教学设计是沿直线传播的。

  5.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光。

  6.能举例说明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如何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二、材料准备:

  1.搜集发光物体的文字.图片资料及实物等;每组有三块规则的纸板.尺子.剪刀.橡皮泥.手电筒.蜡烛.火柴.塑料管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和活动2的第一部分,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的第二部分。

  三、教学过程:

  (一)寻找光源。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周围环境中的发光物体。

  2.能根据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对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实施过程:

  1.分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教师鼓励学生在学校周围及室内寻找发光的物体,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的同学讨论。有些学生如果提出月亮是发光的物体,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认识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如果学生找的不是发光的物体。教师就不告诉学生直接的答案,引导学生设法进行验证。

  4.教师给学生讲解基本的分类启发学生对知道的发光物体进行分类。

  (二)我看见了光。

  活动目标:

  1.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正确地用文字记录实验现象。

  3.能从多次实验结果中,发现光传播线路的特点。

  4.能设计实验,并找出生活实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能与小组同学研究光传播的特点。

  6.能举例说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光的密切关系。

  实施过程:

  1.分组时要3人一组,活动时间要一个半课时。

  2.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哪幅图能看到手电筒的光,然后,引导学生分别按照两图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学生在组内多次进行实验,可以让前面两块硬纸板的孔对正,第三块与前两面块的孔不对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并得出初步结论。这个活动大约需要25分钟。

  3.完成以上活动之后,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用其他方法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结论,如用塑料软管和蜡烛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初步结论。即当用笔直的塑料软管对准蜡烛时可以看到光,而当软管折成一定角度时再看蜡烛,就看不到光,当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并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提醒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活动的最后任务,教师应结合课本中的图,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包括有关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学生用所学的原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同时,从另一角度进一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论。

  (三)拓展知识

  许多光源可以发热。太阳光会使空气变得很热。火和电灯既产生光又产生热。你见过在炉子上被烧热的铁板了红光吗?我们感觉不到星星发出光的热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事实上许多星星发出的光比太阳还要热。萤火虫儿不发热是因为荧光不产生热。

  (四)拓展活动

  将一张带小孔的纸板立在桌上,点燃一根蜡烛,使蜡烛的火焰和小孔一样高,在纸板的后面立一个纸屏,前后移动蜡烛,观察纸屏上的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冀教版科学光的教学反思

  《光的传播》一节教学力求体现自主创新教育的主要思想,力求探索有效的自主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本节教学自主创新教学的优势表现无遗,基本做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但是,也有几点疑问和思考:

  1.由于学生手头资料限制,对光源的发展史和同种均匀物质中关沿直线传播认识不多,影响了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类似难找的资料,应由教师指定或提供大致范围,使学生容易找到。

  2.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查资料的局限性,而忽略了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留下一个较大的遗憾。

  3.光学实验的器材,部分让学生准备或许更有挑战性和多样性。


猜你感兴趣的:

1.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2.冀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

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4.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5.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汇总

329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