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有哪些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有哪些

  写一份好的教案是保证教学成功,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都特别重视教案的设计,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知识回顾和理解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3名学生板书) [问题1]:我们将这三为同学所写的数做一下分类. (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问题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二.明确概念 探究分类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问题3]: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它标准分类吗? 三.练一练 熟能生巧

  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互相验证. 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 ,-5, , ,0.1,-5.32,-80,123,2.333.

  正整数集合 负整数集合

  正分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每名学生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有下面同学补充.

  在问题2中学生说出按整数和分数来分,或按正数和负数来分,可以先不去纠正遗漏0的问题,在后面分类是在解决.

  教师可以按整数和分数的分类标准画出结构图,,而问题3中的分类图可启发学生写出.

  在练习2中,首先要解释集合的含义.

  练习2中可补充思考:四个集合合并在一起是什么集合?(若降低难度可分开问)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是有理数(圆周率π除),有理数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1题.

  作业2.把下列给数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0.001,0,-1.7,15, .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分数集合{ …}

  [备选题]

  1.下列各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5, , ,79,0,0.67, ,+5.1

  2.0是整数吗?自然数一定是整数吗?0一定是正整数吗?整数一定是自然数吗?

  3.图中两个圆圈分别表示正整数集合和整数集合,请写并填入两个圆圈的重叠部分.你能说出这个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正数集合 整数集合

  这里可以提到无限不循环小数的问题.并特殊指明我们以前所见到的数中,只有π是一个特殊数,它不是有理数.但3.14是有理数.

  作业2意在使学生熟悉集合的另一种表示形式.

  利用此题明确自然数的范围.0是自然数.这点可以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

  3题是一个探索题,有一定难度,可以分步完成,不如先写出正数,在写出整数,观察都具备的是其中哪个数.

  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提供的初一数学有理数教案设计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教案有利于您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2

  一、课题引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作为教师有必要了解数系的发展.从数系的发展历程来看,微积分的基础是实数理论,实数的基础是有理数,而有理数的基础则是自然数.自然数为数学结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数的发展”(也即“数的扩充”),有着两种不同的认知体系.一是数的自然扩充过程,如图1所示,即数系发展的自然的、历史的体系,它反映了人类对数的认识的历史发展进程;另一是数的逻辑扩充过程,如图2所示,即数系发展所经历的理论的、逻辑的体系,它是策墨罗、冯•诺伊曼、皮亚诺、高斯等数学家构造的一种逻辑体系,其中综合反映了现代数学中许多思想方法.

  二、课题研究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诸如上升5m,下降5m;收入5000元,支出5000元等各种具体的数量.这些数量不仅与5、5000等数量有关,而且还含有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等实际的意义.显然上升5m与下降5m,收入5000元与支出5000元的实际意义是不同的.

  为了准确表达诸如此类的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仅用小学学过的正整数、正分数、零,是不够的.如果把收入5000元记作5000元,那么支出5000元显然是不可以也同样记作5000元的.收入与支出是“意义相反”的两回事,是不能用同一个数来表达的.因此,为了准确表达支出5000元,就有必要引入了一种新数—负数.

  我们把所学过的大于零的数,都称为正数;而且还可以在正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比如在5的前面添加一个“+”号就成了“+5”,把 “+5”称为一个正数,读作“正5”.

  在正数的前面添加一个“-”号,比如在5的前面添加一个“-”号,就成了“-5”,所有按这种形式构成的数统称为负数.“-5”读作“负5”,“-5000”读作“负5000”.

  于是“收入5000元”可以记作“5000元”,也可以记作“+5000元”,同时“支出5000元”就可以记作“-5000元”了.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数量就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利用正数与负数可以准确地表达或记录诸如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海平面以上与海平面以下、零上与零下等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如,某个机器零件的实际尺寸比设计尺寸大0.5 mm就可以表示成“0.5mm”,或“+0.5mm”;如果“另一个机器零件的实际尺寸比设计尺寸小0.5 mm”,那么就可以表示成“-0.5 mm”了.在一次足球比赛中,如果甲队赢了乙队2个球,那么可以把甲队的净胜球数记作“+2”,把乙队的净胜球数记作“-2”.

  借助实际例子能够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引入负数,认识到负数是为了有效表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一些数量而引入的一种新数,而不是人为地“硬造”出来的一种“新数”.

  三、巩固练习

  例1 博然的父母6月共收入4800元,可以将这笔收入记作+4800元;由于天气炎热,博然家用其中的1600元钱买了一台空调,又该怎样记录这笔支出呢?

  思路分析:“收入”与“支出”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一般来说,把“收入4800元” 记作+4800元,而把与之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支出1600元”记作-1600元.

  特别提醒:通常具有“增加、上升、零上、海平面以上、盈余、上涨、超出”等意义的数量,都用正数来表示;而与之相对的、具有“减少、下降、零下、海平面以下、亏损、下跌、不足”等意义的数量则用负数来表示.

  再如,若游泳池的水位比正常水位高5cm,则可以将这时游泳池的水位记作+5cm;若游泳池的水位比正常的水位低3cm,则可以将这时游泳池的水位记作-3cm;若游泳池的水位正好处于正常水位的位置,则将其水位记作0cm.

  例2 周一证券交易市场开盘时,某支股票的开盘价为18.18元,收盘时下跌了2.11元;周二到周五开盘时的价格与前一天收盘价相比的涨跌情况及当天的收盘价与开盘价的涨跌情况如下表: 单位:元

  日期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开盘 +0.16 +0.25 +0.78 +2.12

  收盘 -0.23 -1.32 -0.67 -0.65

  当日收盘价

  试在表中填写周二到周五该股票的收盘价.

  思路分析:以周二为例,表中数据“+0.16”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周二该股票的开盘价比周一的收盘价高出了0.16元”;而表中数据“-0.23”则表示“周二该股票收盘时的收盘价比当天的开盘价降低了0.23元”.

  因此,这五天该股票的开盘价与收盘价分别应该按如下的方式进行计算:

  周一该股票的收盘价是18.18-2.11=16.07元;周二该股票的收盘价为16.07+0.16-0.23=16.00元;周三该股票的收盘价为16.00+0.25-1.32=14.93元;周四的该股票的收盘价为14.93+0.78-0.67=15.04元;周五该股票的收盘价为15.04+2.12-0.65=16.51元.

  例3 甲、乙、丙三支球队以主客场的形式进行双循环比赛,每两队之间都比赛两场,下表是这三支球队的比赛成绩,其中左栏表示主队,上行表示客队,比分中前后两数分别是主客队的进球数,例如3∶2表示主队进3球客队进2球.

  甲 乙 丙

  甲 —— 3∶2 2∶2

  乙 2∶3 —— 3∶1

  丙 3∶1 0∶1 ——

  试计算甲、乙、丙三个队各自的总净胜球数.

  思路分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甲队主场以3∶2赢乙队,甲队有1个净胜球;甲队客场又以3∶2赢乙队,又增加了1个净胜球.甲队与乙队的两场比赛中甲队净胜球的总数为2.

  甲队与丙队的两场球,甲主场以2∶2与丙队握手言和,甲队净胜球数为0;甲客场以1∶3负给了丙队,这场球甲队的净胜球数为-2.甲队与丙队的两场比赛中甲队净胜球数为-2.

  总之,甲队与乙队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2,与丙队的两场比赛净胜球数为-2;这样甲队总净胜球数为零.

  相信同学们根据上面的分析,自己也能说出“乙队总净胜球数为1,丙队总净胜球数为-1”.老师可以让学生来试试说说看.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2)能正确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

  2.数学思考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当指数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3.解决问题

  通过对解决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4.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的良好思维品质;

  (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在第1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方的概念,理解了乘方的意义,会进行简单的乘方运算,本节课是对乘方运算的进一步巩固,同时又为后面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扎实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能进行较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同时体会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初步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动手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处理数学信息,体现数学探索过程中的乐趣,同时建立初步的数感;另一点是例3的学习。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从交流中获益。重点是正确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难点是区分(-2)4和-24。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青岛28中是一所普通初中学校,学校教学成绩中等,学生全部来自于城市。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所任教的初一(5)班共有学生53人,这个班的学生特点是比较活,有几个思维活跃、爱好钻研的同学,在他们的带动下,班里有一定的研究气氛,缺点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根据以上具体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翻开教科书,“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内容不多,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较为复杂的有理数乘方运算,同时体会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这些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单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而且枯燥的练习使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怎样把这样一节课设计得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参与又能掌握住重点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

  (一)课前置疑,激发求知欲

  首先我把书上的折纸内容设计成猜一猜,让学生先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猜测,一张纸对折20次后有多高?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不加评论,勾起学生的悬念,然后指导学生用实践来验证。通过动手折纸寻找规律,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再利用计算器算出答案是104.8576米。104.8576米到底是多大?学生通过对身边具体事物的比较,感受到把一张纸对折20次后的高度有30多层楼那么高,与电视塔差不多高等等。把104.8576米用具体的事物刻画出来,既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当指数不断增加时,底数为2的幂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二)大胆放手,探索新问题

  教材在这一节课安排了四道例题,这四道题都是学生容易出错的。若是直接讲,学生印象不深,体会不到为什么容易出错。于是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做,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来着手解决问题。通过做题,学生中产生了不同的答案,我让学生起来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做错的同学自己发现了错误所在,这时我再适时强调,学生在自己经历了错误过程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些题目,印象格外深刻。

  (三)灵活安排,引发积极性

  教材在最后安排了“读一读”。我把它设计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讲故事,再配上栩栩如生的图片,把学生吸引到了数学的王国。通过这个有趣的故事,进一步使学生体会2的幂增长的速度是很快的。在故事的最后,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想办法解决,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自然思维积极活跃,解决问题顺理成章。

  〖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把书上的折纸内容设计成猜一猜,让学生先凭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猜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处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动手实践到理论学习之间的过渡衔接不是很流畅,今后教学过程中还应在此多加考虑。

  〖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较为成功的一节课,教师不是仅局限于课本,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乐趣中完成了一节课的学习。

猜你喜欢:

1.初中数学的教案设计有哪些

2.初中数学教育叙事6篇

3.初中数学教学教案

4.初中数学教师必读

5.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教案有哪些

37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