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不如一起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一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

  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例题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

  例题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题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形的。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

  (二).选择题

  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题1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例题 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90° C.120° D.150°

  例题 3(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例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

  (二).选择题

  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

  (A)30° (B)60° (C) 90° (D)120°

  4.如图5-8,入射光AO与镜面成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20°

  (C)入射光线AO与法线间夹角是60° (D)反射角是30°

  (三).作图题

  1.在图1中,已知入射线OA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

  一、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例题1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

  例题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例3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 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

  的  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米。

  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的速度朝   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  。(以地面为参照物)

  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   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   观察范围。

  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

  (二).选择题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

  (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镜 (B)凸镜  (C)平面镜

  (三)、作图题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锦州)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距离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泰安)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例题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例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五、堂上练习

  (一)作图题:

  1、(河北) 如图8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石家庄)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三)、实验题。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你猜想的依据是 。

  六、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单位换算.

  2.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以及天平的使用.

  能力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天平的构造,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并了解其作用,观察游码的初始位置,观察游码在标尺上任一位置所对应的质量数.

  2.培养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会调节天平,学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道使用天平时应注意的问题.

  3.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实物的对比,通过形象思维抽象出质量的概念.

  德育目标

  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在教学中应通过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天平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平衡美、对称美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船和木椅,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可利用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法建议

  质量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法学习,质量的测量这部分内容可通过示范、讲授、实验法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知识点阐述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质量的概念只作粗浅介绍,重点讲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一)质量的概念

  通过列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对物体和物质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各具体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才能比较质量的大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物体的属性,但是,教材内容中已涉及到这一点,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教学中应明确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践予以说明,这样有利于后面密度的教学.

  (三)质量的单位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质量的单位吨、千克、克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接触质量的单位.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毫克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四)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测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可先向学生介绍几种秤,使学生知道它们都是用来称质量的.然后重点讲实验室里用的天平.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重点讲述的对象.如果本校实验室里托盘天平较多,学生实验中主要用托盘天平,则可重点讲托盘天平.

  天平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教师应从1.认识天平2.调节天平3.使用天平三个方面入手.为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为下几节课打基础,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参与,分层次讲授.

  二、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组织学生举例、分析、讨论弄清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

  (二)组织学生分析、比较同一材料组成的不同物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三)组织学生观察天平,观察应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局部的层次进行.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以下为本教学示例所需的教具和学具,教师可参考本示例和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dm3的纯水、大烧杯、天平、砝码盒、金属块、杆秤、托盘秤、板书演示课件、投影仪、各种幻灯片、铁钉、铁锤、冰、水、“天平的使用”交互式动画

  五、教学设计示例

  (一)新课导入

  需要的教具与学具:教室内的各种装备、行星与恒星的幻灯片、讲桌和木椅实物、铝锅和铝勺实物、铁锤和铁钉实物.

  方案一:观察教室中的桌椅、黑板、粉笔、黑板擦,教室外的树木、房屋、汽车、飞机,放映幻灯片“行星、恒星”,向学生介绍物体是由铁、木头、水等各种材料组成的,人们叫这些材料为物质,也就是说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方案二:列举生活中熟悉的几种物体,指出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例如,指出讲桌和木椅由木材构成;铝锅和铝勺由铝构成;铁锤和铁钉由铁构成.接着向学生提问:讲桌和木椅;铝锅和铝勺;铁锤和铁钉除形状和用途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一张课桌比一把木椅所含的木材多;一个铝锅比一把铝勺所含的铝多;一把铁锤比一个铁钉含的铁多.引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课桌和木椅虽然都是由木材构成,但是它们的质量不同.

  注意事项:在质量概念建立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首先通过同种物质组成的两个不同物体所含物质多少不同得出质量的概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同种物质才能比较质量,一定注意不要让学生形成这种错误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向学生阐明这一点.

  (二)新课教学

  1.质量的概念教学

  为了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量的不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质量.

  2.质量的单位

  本处教学建议使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形式的教学手段.

  教学中可先复习学生的原有知识,使学生知道吨、千克、克、毫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千克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1kg的质量有多大,使学生对千克形成具体观念.接着介绍吨、克、毫克,这些单位常用在什么情况下,例如汽车、火车的装载量,粮食、钢铁、煤的产量等常用吨,药房和实验室常用克或毫克做质量的单位.利用课本中给出的“一些物体的质量”,可进一步使学生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此处可用幻灯片投影或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物体的质量.使学生知道大象的质量是人的近百倍,鲸的质量可达大象的二十多倍,地球的质量是月球质量的八十多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由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温度的测量引出质量的测量

  实验演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幻灯片放映辅助实验教学.

  一个铁钉,它的质量是100g,把它弄弯,它含有100g铁这种物质.100g的冰化成水,质量仍是100g.将一个200g的大苹果从地球拿到月球上去,质量仍然是200g.

  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引入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由此引入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知识点的学习.

  5.天平的构造

  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天平,认识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内的砝码,观察盒内每个砝码的质量数,提示学生注意不能用手接触砝码,应当用镊子夹取.

  学生观察一段时间,教师可用投影仪把天平的实物图打在幕布上,请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说出天平各部分构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说出自己所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和最小称量.

  6.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关于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教师可采用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讲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分组让学生边看教师演示,边自己动手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有关内容搞清楚使用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看书后,请同学合上书.并请同学口述天平使用方法,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投影把教材相关内容打在幕布上.

  在天平使用方法中,要特别注意横梁平衡问题的教学.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横梁平衡,当指针指在横梁中点时,我们就说这时横梁平衡(用投影将所示图形打在幕布上).第二是如何调节横梁成平衡(投影片是活动片,横梁可绕中心轴转动,螺母可以左右移动,用投影片显示,当横梁失去平衡,指针向左或者向右偏转时应如何移动螺母使横梁平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三

  电学复习

  一、 电学部分新、旧大纲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变化

  1、知识单元的变化:新大纲将“理解额定功率”改为“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将“知道保险丝的作用”改为“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2、学生实验的变化:删除“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学生实验。

  3、演示实验的变化:将演示实验“保险丝的作用”改为“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4、物理名词的变化:新大纲将“电量”改称为“电荷[量]”、“电流[强度]”改称为“电流”、“磁感[应]线”改称为“磁感线”。

  5、教学要求的变化:降低教学要求的有:将“欧姆定律”、“电功公式”、“电功率”由“掌握”层次降为“理解”。将“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磁铁的工作原理”、“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由“理解”层次降为“知道”。

  提高教学要求的有:将“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由“知道”升为“理解”。

  新增的教学要求有:理解额定电压、知道空气开关、会用电能表测量电功。

  二、电学部分新、旧教材的变化

  新旧教材有部分地方做了改动,我将自己查到的改动部分向老师们做一汇报。

  1、插图部分的改动:新教材中插图作的更加漂亮与规范,并删去了部分插图,如:57页的图4--26、58页的图4--28、60页的图4--30等。这些地方的修改我认为有两点原因:一是降低了难度,如57页的图4--26,很明显这是一道有关混联电路的问题;二是删去一些学生不易看懂的图形,如58页的图4--28、60页的图4--30。还有一点有明显改变的是,除了演示外所有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都改为三接线柱多量程仪表。

  2、电路元件符号的改动:电路元件符号的改动除增加了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符号外,还有三处明显的变化,一是电池组、二是开关、三是导线相交。

  在这里我做一解释,教材中除了在元件符号中出现导线十字相交外,没有在其它地方出现过导线十字相交。

  3、单位符号的变化:新教材中所有例题和习题中的物理量单位都不使用中文,而采用物理量符号。

  4、其它地方的改动:(1)改动部分:电流表一节关于电流表的使用中有关“试触”问题,由“线头”试触改为“开关”试触(提示学生实验时要注意)。(2)删去部分:删去105页习题8;120页习题9;133页习题5;166页习题2;删去“电能的输送”一节,改为阅读材料;删去“实验: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一节,改为小实验;删去“有用的电子元件”一章,其中“二极管”部分改为阅读材料。(3)新增部分:补充135页“空气开关”一自然段;补充139页“空气开关的作用”一自然段;新增“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部分内容。

  三、近三年河北省物理中考命题中电学部分的分析

  2000年:2000年综合理科试卷中物理部分60分,其中电磁学部分分值22分,占36.6%。考查内容的基本分布为:

  题号与分值

  考查内容

  电路 22(1) 19(2) 24(2)

  欧姆定律 22(1) 19(2) 24(2)

  电功、电功率 4(2)7(2) 22(1) 24(2)

  电和磁 11(2) 17(1)

  生活用电 12(2)

  2001年:2001年综合理科试卷中物理部分60分,其中电磁学部分分值22分,占36.6%。考查内容的基本分布为:

  题号与分值

  考查内容

  电路 6(1) 12(1) 18(1) 15(2) 19(1)

  欧姆定律 12(1) 18(1) 15(2) 19(2)

  电功、电功率 5(1)6(1) 18(1) 19(3)

  电和磁 9(2) 13(1)

  生活用电 3(2)

  2002年:2002年综合理科试卷中物理部分55分,其中电磁学部分分值22.5分,占40.9%。考查内容的基本分布为:

  题号与分值

  考查内容
电路 10(1) 16(1) 14(2) 18(2)

  欧姆定律 10(1) 16(1) 14(2) 18(3)

  电功、电功率 3(1) 6(0.5) 16(1) 14(1) 18(3)

  电和磁 7(2)

  生活用电 3(1)

  具体分析如下:

  2000年:

  填空题第4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功率及焦耳定律;

  填空题第7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功率的变形式及串联电路的特点;

  选择题第11小题所考知识点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奥斯特实验、电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选择题第12小题所考知识点为并联电路的特点及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功率;

  作图、实验题第17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磁场;

  作图、实验题第19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路图、结合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将伏安法测电阻方法进行开放式改进;

  多选题第22小题所考知识点为滑动变阻器,串联、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率。此题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来改变电路中电阻值,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的功率;

  计算题第24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率。此题是通过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来改变电路性质的。

  2001年:

  填空题第3小题所考知识点为家庭电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填空题第5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及功率W=Pt;

  填空题第6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及串、并联电路中P与R的关系;

  选择题第9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动机的制作原理(奥斯特实验、电磁感应实验、交流发电机原理图);

  选择题第12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欧姆定律);

  作图、实验题第13小题(3)所考知识点为通电螺线管;

  作图、实验题第15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路图、实物图及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多选题第18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率。此题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来改变电路中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的功率;

  计算题第19小题所考知识点为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欧姆定律、串联电路的特点以及输送长导线电阻的问题。

  2002年:

  填空题第3小题所考知识点为家庭电路、焦耳定律及欧姆定律;

  选择题第7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磁场、通电螺线管;

  选择题第10小题所考知识点为电路(通路、开路、短路)故障的判定、电流表、电压表;

  作图、实验题第14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欧姆定律、额定功率及仪表的读数;

  多选题第16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混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 率。此题是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来改变电路中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的功率;

  计算题第18小题所考知识点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及功 率。

  四、电学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电路的综合分析

  通过三年中考电学知识的考查可以看出电路、欧姆定律、电功及电功率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应将以上三点做为复习的要点。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路,然后在指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下面我通过一些习题具体说明。

  解答复杂电路题第一步“简化电路图”:很多同学解答部分电学习题时感到无从下手,是由于很多电路形式变化多样,与我们教师平时讲课采用的标准简单电路形式不同。例如:教师上课讲三个电阻并联时的形式为(图1),而有些习题中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图为(图2、3),这时部分学生往往会感到眼花缭乱。尤其是电路中加入了电流表电压表之后,更觉得难上加难。下面用一道例题谈下解复杂电路题的第一步“简化电路图”的点滴体会。

  例:如图电路中三个电压表示数分别为U1、U2、U3,三个电流表示数分别为I1、I2、I3,那么U1、U2、U3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I1、I2、I3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分析过程:第一步在导线“丁”字及“十”相连处用数字1、2、3、4、5、6标明;

  第二步:拆除电压表(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处可视为开路)

  替换电流表(由于电流表内阻很小,电流表处可用导线替代)。

  第三步:画出无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简化电路图,

  注意标明相交点1、2、3、4、5、6(由于相交

  2、3点在一条导线上可视为一个相交点),由右

  图很容易判别L1、L2串联。

  第四步:在上图中交点间或电路元件间填入用导

  线替代的电流表如右图,得出结论I1=I2=I3。

  第五步:在下图中交点间或电路元件间填入拆除的电压表。(然后根据相交点可在一根导线上移动画出右下图)得出U2=U1+U3。

  (二)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对电路的影响

  开关的断开与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都会引起电路结构的改变,或电路电流、电压及其它物理量等一系列的变化而形成了动态电路。此类习题在我省近几年中考中是常见的题型,且占有较大的比重。

  开关的通断对电路和影响:开关的断开与闭合能改变电路的结构,使电路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可能串联或并联,要特别注意分析开关对部分电路的短路问题。解题过程中,应首先分析开关在断开、闭合时电路中各电阻的连接情况,分步画出开关在不同状态下形成的电路的等效电路图,然后根据串、并联的特点及有关物理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下面几个图形是近几年我省中考中出现的有关开关断开与闭合的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对电路的影响: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引起连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改变,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用电器消耗功率的改变,这一类习题在我省近几年中考物理中多选题中年年出现,是学生解决电学习题的又一难点,下面我通过一道习题说明一下滑动变阻器的限流、分压作用。

  例:根据已学知识设计调光灯电路。

  (1)右图中是一种简单的调光灯电路图,

  它是由几个定值电阻分成1、2、3、4几个

  档位,在滑片的移动过程中,灯泡的亮度可

  以调节,但却不能连续变化灯光。

  (2)右图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调光灯电路图,滑动变阻器起到了限流、降压作用,它可以起到调光的效果。但它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因为滑片在滑动过程中,灯泡中的电流不能减小到零,因此调节的结果是:灯泡可以达到最亮(或正常发光),但其实际功率却不能减小到零。

  (3)右图是学生不容易想到的一种调光灯电路图,此图中的滑动变阻器不但有分压作用,而且具有分流作用。当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灯光正常发光;当滑片滑到最右端时,灯泡被导线短路,实际功率为零。因此它比上图的电路实际调光范围要大得多。

  (4)右图是实用价值较高的双向调光电路图。一般情况下,L1和L2的额定电压相等,其中主灯L1电功率较大,主要用来看书和照明用;而辅灯L2的电功率较小,一般用于深夜睡觉时,方便起居用。此图的特点是主灯L1和辅灯L2的亮度,在滑片移动过程中交替连续变化,达到双向调节目的。

  (三)电路设计与常见故障分析:

  电路的设计:电路设计题在近几年中考题中频频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这类习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答案不唯一的特点,它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自由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我省在2000年、2001年中考实验题中也出了此类题型,我认为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开关、用电器等元件之间的联接方式,画出电路草图后要反复进行验证,检验电路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最后画出正规的电路图。

  电路故障的分析:电路故障一般是指电路中出现了“开路”与“短路”两种情况,“开路”是指某“段”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短路”情况分为二种情况,一是指用导线直接连接了电源的两端,整个电路中无电流;二是用导线并联在部分电路两端,对部分电路短路,部分电路中无电流,但电路中的其它部分中仍有电流通过。解答此类习题首先应判定电路的连接方式;二是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出现的位置;三是利用电流表、电压表联接在电路中出现的有无示数情况,或利用导线联接在电路中进行观察判定。最终判定出哪部分电路出现了“开路”或“短路”故障。

  (四)培养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规律:

  初中物理电学基本公式:I=Q/t I=U/R W=UIt P=W/t=UI Q=I2Rt

  纯电阻电路:P=I2R=U2 /R

  串联电路基本规律:I=I1=I2 U=U1+U2 R=R1+R2

  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U1 /U2=R1 / R2 U1/U=R1 /(R1+R2) U2/U=R2 /(R1+R2)

  并联电路基本规律:I=I1+I2 U=U1=U2 1/R=1/R1+1/R2

  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I1 /I2=R2 / R1 I1 /I=R2 /(R1+R2) I2 /I=R1 /(R1+R2)

  纯电阻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与用电器电阻的关系:

  串联:P1 /P2=R1 /R2 并联:P1 /P2=R2 /R1

  (1)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铺路、搭桥”的能力:

  由于电路习题具有复杂性、变化性、逻辑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方法,“铺路、搭桥”的方法就是通过题目中已给出的已知条件,借助物理公式并结合数学方法,推出所求物理量需要的直接条件,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例题:(2000年北京中考题)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灯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R1消耗的功率

  为36W;当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灯L的功率为其额定功率的1/4,R2消耗的功率为2W;已知R1大于R2,灯L的额定功率是多少瓦?

  分析:先找出已知条件中的不变量:电源电压U不变,

  灯丝电阻不变。

  当S1、S2闭合时,灯L及R1和R2组成并联电路。灯L正常发光,说明其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且等于电源电压即U额=U;灯L消耗的功率即为额定功率P额。

  P额=U2额/RL=U2/RL,灯的额定电流I额=U额/RL=U/RL。

  又因P1=36W,P1=U2 / R1 U2=36R1 P额=U2/RL=36R1/RL。也就是说只要R1与RL的比例关系确定下来,灯L的额定功率也就迎刃而解了。

  当S1、S2断开时,灯L、R1和R2组成串联电路且灯L的实际功率P实=P额/4,下面就利用P实=P额/4及上述的已知条件,去“铺路、搭桥”逐渐推导出RL与R1、R2的关系。

  由于P实=P额 /4 P额=U2 /RL P实=U2实/RL 得出U实=U额/2

  又由于RL不变,U不变。U实=I实RL U额=I额RL U实=U额/2 得出 U实=I额/2

  由I实=U实/RL=U/(RL+R1+R2) I额=U/RL I实=I额/2 得出RL=R1+R2

  又因为P2=I2实R2=2W P2=[U/(RL+R1+R2)]2R2 RL=R1+R2 U2=36R1

  因为R1大于R2 所以R1=2R2 则RL=R1+R2=3R2 R1 :RL=2 :3

  所以P额=U2/RL=36R1/RL=24W

  (2)数学公式在物理中的应用

  在求解电学习题中,依据电路的特点和规律,采用比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数学方法,即可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可简化解题过程。因此老师在教学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利用比例方法解有关电学习题:

  例:由电源引到某工地的一只“220V 100W”的灯泡亮度较暗,测得该灯的实际功率只有81W,而电源的电压为220V,输电导线上消耗的功率约有多大?

  解:根据题意可知,输电导线电阻R线与小灯泡电阻R串联(分析过程略)

  则:P线/P=R线/R

  根据隐含条件“220V 100W”可知R=2202/100 (1)

  由于P=I2R=[U/(R+R线)]2R

  即:81=2202R/(R+R线)2

  (1) / (2) 得R线/R=1/9 则P线/P=R线/R=1/9 P线=9W

  利用“△”物理量的变化,解有关电学习题:

  “△U、△I”与R的关系应用:

  例: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单刀双掷开关接触点1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2A,接触点2时,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1.5A,求定值电阻R0的值。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当接触点1时,RO与R1串联,当接触点2时,R0与R2串联,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条件下,电压表示数的改变就等于R0两端电压的改变,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不随电压和电流的改变而改变,则R=△U/△I。

  解:R0=△U0/△I0=(U0'—U0)/(I—I')

  =[(U—U2)—(U—U1)]/(I—I')

  =(U1—U2)/(I—I')=12欧

  “△p”与R的关系的应用:

  例题:如果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从9V减小到6V,通过的电流相应变化了0.3A,那么该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减小了:

  A. 0.9W B. 1.8W C. 3.6W D. 4.5W

  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降低,通过的电流一定减小,消耗的功率也一定减小,本题中唯一不变的是电阻,所以应以电阻为中间量,找出其它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解:由△I=U1 /R—U2 /R=△U / R 得R=△U/△I

  减小的功率为:△P=U12/R一U22/R=(U12一U22)/R=(U1+U2)△U/R

  所以:△P=(U1+U2)△I=4.5W

  用数学不等式求极值习题:

  例题:如图所示,R1=20欧,R2是0---50欧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U=10伏且不变。求R2消耗的最大功率。

  分析:滑片在左端时,R2消耗的功率为零,当滑片由左向右移动时,R2变大,

  I=U/(R1+R2)则I变小,U2=U一IR1,则U2变大,所以P2=U2I的变化难以确定,故本题仅用物理分析难以得到R2消耗功率最大的条件,那么我们可采用数学中新平方差公式:(a+b)2--(a-b)2=4ab得出4ab=(a+b)2--(a-b)2≤(a+b)2,且当a=b时取等号。来求解此题

  解:由题意可得:P2=U2I=(U --U1)U1/R1

  因为(U --U1)U1=[(U --U1+U1)2 --(U --2U1)2] / 4≤U2 / 4为等号时U1=U/2

  所以 R2消耗的最大功率为P2=U2/4R1=(6伏)2 / 4X6欧=1.5瓦

猜你喜欢:

1.2017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2.初中物理电压教学设计有哪些

3.八年级物理公开课教案

4.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5.初中数学中考复习教案有哪些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有哪些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好教案,不如一起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教案一 一、单元复习目的 (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23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