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案例分析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物理是学生们在初中才接触的一门科目,所以教师们在授课时需要掌握好教育方法,在课后做好教育分析,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案例分析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案例分析

  建议思考的问题:

  1、通过互联网能否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2、初中学生在线学习适合课内还是课外?

  实施过程:

  环节一:每个学生登录互联网“爱卡的米”平台个人帐号直接观看视频《神马叫压强》。

  环节二:师生对平台里《知识结构》进行互动。先由学生展示或提问,再由老师适当点评和强调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压强的定义、决定因素、公式及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环节三: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在平台上完成每个知识点的即时检测,这时老师打开平台上的“课堂统计”,平台立马统计出每个学生完成即时检测的情况,包括每道题的对错和全班的正确率。

  环节四:学生完成即时检测后,老师对学生开放每道题的解析,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利用小组长和对子互帮互学。有的学生利用草稿本演算讲解,有的学生利用教室四周黑板画图分析讲解。老师巡视,再针对共通性问题进行讲解。然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再次进入平台《个性学习》里的微视频进行学习,需要对哪个板块加深学习或没懂的重新学,也可以利用平台对不懂的进行提问。

  环节五:学生第二次在平台上练习,练习题分板块按难易度分ABC三组,要求学生对每类题完成正确率达80%以上再进入下一类,这时老师打开平台课堂统计查看学生完成情况。

  评价及其反思:传统的教学,是先教后学。现在这个逻辑被重新反思。因为这里的问题就是,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其实是很盲目的,他不知道学生对我的接受程度是多少?接受速度有多快?所以,在课堂上就会出现各种进度的不匹配。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在倡导翻转课堂的原因了。通过这个平台,老师的工作重心也变了,大幅度降低讲授的占比,传统老师做三件事,备课、讲课、改卷子,基本上这三件事占据了老师百分十九十的时间。而这三件事情通过平台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来做。老师需要做的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沟通,对学习状态进行诊断,帮助解决问题等等。本堂课本意就在于,让高效技术代替人工、通过课堂时效性反馈学生问题自然生成典型、有共性和针对性的数据资源、与教师对问题作的即时经验性诊断连通匹配,最大可能发挥数据为教学服务的效能。老师根据及时反馈的数据可以有针对的指导,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克服了传统课堂照顾大部分学生,造成学生因知识水平和智力差异有的吃不饱,有的学起来吃力学不走的现象,从而有望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最大特征就是碎片化,学习的状态和意愿都是零零碎碎的产生。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基本都是,上一秒还很专注,下一秒可能就走神了。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觉性不强,自控力较弱,注意力不持久,在线学习必须要在有监督、有任务、有目标下进行,要有效果,课堂在线教育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堂课之前,学生习惯了传统课堂老师讲解,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答题从原来的纸面上作业改为利用平台在线作业,而且基本变成了选择题,动动手指就把题完成了,学生在本子上动笔的时候少了,解题步骤基本没有体现出来,就无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还有就是做对了的也不敢肯定学生一定是掌握了,因为蒙对的机率占了四分之一。还有就是学生看文本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纸质材料,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上面圈点勾画,现在是显示器,无法圈点勾画,读题不够仔细,造成看错的时候要多,所有统计的正确率并非完全体现了学生真正的水平。题型的选择上可以通过与平台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调整,增加各类题型。而学生的训练只能由老师来完成。如答题的规范,在本子上写出必要的演算步骤和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案例

  一、模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不真实一一慎用!

  【案例一】在“探究水和砂石的吸、放热性能”的实验教学中,由于该探究实验使用的器材多,需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多,操作麻烦,且实验时间长,一些教师便采取播放视频实验或者FLASH动画的方式来代替实验操作,这样,水和砂石的温度变化通过虚拟温度计显示,“实验现象”貌似一目了然、对比明显。

  目前,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喜欢用“电灌”(多媒体演示灌输),用模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认为模拟实验直观性强、方便教学、节约时间、过程及现象较完美,这样做可以紧跟时代潮流,省去做真实实验的麻烦和避免实验失败等尴尬,不必担心实验占用时间而影响授课进度,亦可克服没有专职实验员准备实验器材的弊端等等,似乎接近完美。

  所谓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实践检验。而模拟实验缺乏真实性(尤其是动画),学生对实验被动接受,对教学产生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无法体验真实的实验过程,无法感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尝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发挥在实验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不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模拟实验问题,笔者的应对策略是一一慎用!

  教师本身应增强实验意识,深刻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不应以怕麻烦或者害怕实验失败等为借口而用模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验的真实性的机会。模拟实验可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或有益补充,在特定的条件下发挥其作用。

  二、实验指导模糊,不严谨一一力行!

  【案例二】在教学《升华和凝华》一节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如下器材:酒精灯,火柴,装有碘颗粒的试管(约有二十颗左右)并加盖橡皮塞。在师生共同认识了升华和凝华现象后,老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 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升华和凝华。实验前老师重点强调了酒精灯的使用要求,然后让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查时特别提醒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当学生汇报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时,学生的回答集中 在这几方面:看到了紫色的碘蒸气,碘发生了升华,碘熔化了,碘先熔化再升华。老师首先表扬了观察到碘蒸气的同学实验很认真,进而指出:实验中碘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这是一种升华现象。

  笔者也曾多次做过碘升华的实验,碘确实会熔化:如果试管中加人的碘颗粒太多,或者加热时没有晃动试管,导致碘受热不均勻,都会使部分碘发生熔化现象。很显然,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在思想 上不够重视,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不难操作,以前有做过或曾看别人做过,无须课前预做;二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进行反复操作,没有充分估计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 情况,造成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不到位,并对学生的实验结果给予了不恰当的评价。这不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不利于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的培养。对于此问题,笔者的策略是一一身体力行!

  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课前不仅仅是为学生准备器材,更要自己先预做实验,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细心查找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估计,力求使实验达到最佳状态,这样才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与评价,确保实验有较高的成功率。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方法

  1教材阅读感受科学方法

  物理教材是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物理教材是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展现,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下,物理教材普遍采用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总结——应用练习——拓展阅读的编写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蕴含着科学方法的因素。

  以“液体内部的压强”教学实践为例。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涉及以下内容:液体压强的存在、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的应用。分析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看到这样的编写体系体现了人的认知过程:对生活之中现象的观察和提出问题、借助微小压强计初步定量研究液体压强特点、建构模型定量研究液体压强、结合实际应用液体压强。充分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科学方法因素,让学生们深入阅读物理教材,他们必能感受到科学方法的巨大魅力,同时学生们也学会了科学阅读。

  2习题反馈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概念、理解规律的必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灵活自主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在学生解决习题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感悟科学方法。

  从学生解题的过程来看,学生刚学完物理概念、公式和规律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全面的理解,对公式还不能熟练应用,对物理规律所表达的丰富内容和适用条件还没有深刻的体会。物理习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物理情境,创设一个个需要概念、公式和运用物理规律才能解决的情景。学生在解答物理习题的过程中,经历从抽象的概念、规律到具体的物理习题的思考过程。

  3知识应用体会科学方法

  在初中阶段,很多习题往往是借助公式代入数字的运算过程。对学生来说,这样类型的习题缺乏思维深度和广度,所以他们很难体会科学方法。怎样创设更广阔的背景来应用知识体会科学方法呢?邢红军教授提出的原始问题教学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猜你喜欢:

1.初中物理教科版功教案设计有哪些

2.初三物理教师下学期工作总结

3.初二物理教师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4.初中物理内能教学反思

5.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哪些

373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