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有哪些(2)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有哪些(2)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有哪些

  小精灵明明也来参与我们的游戏,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拼摆,课件动态演示:

  明明想让大家也来摆一摆,和他共同探索其中有趣的规律!

  学生活动,交流其中的规律。

  看来实际生活中,有些事物不仅数量上存在规律,形状上也有一定的规律,自己摆一摆、试一试,看能否设计出一些有规律的排列考考小伙伴儿!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通过这些小小的游戏,老师看到的是同学们丰富的想象,敏锐的推理和开阔的思维。自然生活中,有很多奥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教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不断地去发现它们、创造它们、丰富它们!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以及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问:同学们在干什么?

  体检时在测体重 。你们都测体重了吗?

  2、个别汇报自己的体重。

  (1)师:上周我们都称了自己的体重,你们还记得自己的体重吗?(指名说)

  (2)现在老师想了解大家的体重情况,怎么办呢?(统计)

  3、引出“统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索新知

  1、统计现在的体重

  师:为了统计分便,我们可以把体重分段如下(出示没填数据的统计表)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统计?

  (1)学生自由汇报统计的方法。

  (2)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共同完成统计。

  师: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就用站起来数一数的方法统计吧!(举例一、两个体重,各属于哪个段)。现在,老师想请两位同学上来帮忙点人数,谁愿意?

  师:我们统计得对不对,可以怎么来检验?(加起来是否等于我们年级的总人数)

  (3)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出示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观察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这是我们一年级时体重情况的统计表,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说明:统计的内容和项目是一样的,只是数据不一样。

  3、比较体重的变化

  师:同学们的体重和一年级时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来看一看,体重在21---25千克这一范围内,一年级时有多少人?二年级时有几人?多几人?像这样,这张统计表看一下,那张看一下,方便吗?(不方便)老师也觉得不方便,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

  4、共同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我们可以把这两张统计表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该怎么合并呢?

  (1)师生共同讨论,课件演示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的过程。

  (2)学生独立填写数据

  (3)揭示、板书课题(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把它叫“复式统计表”)

  (4)介绍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复式统计表是将有联系的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在一个统计表里,结构复杂了一些,有表头、横栏、纵栏、数据,表中的信息全面,便于比较,掌握整体情况。

  5、分析统计表: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指名回答)你还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运用

  1、统计本年级同学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

  师:因为复式统计表比较方便,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现在我们来对大家最喜欢吃的蔬菜情况统计一下,同样用刚才的方法来统计,站起来数一数

  (1)师生共同完成统计过程,填写数据。

  (2)分析、回答问题(课件出示)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建议?(生自由说)

  师: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这样才能不影响大家的正常发育。

  2、出示视力情况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1)师:这是课前老师统计的一年级(1)和五年级(1)班同学的视力情况,请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独立完成。

  (2)反馈信息

  (3)课件出示:第114的“你知道吗?”学生齐读。

  3、出示第108页的“做一做”的情境图,根据给出的统计表分析、回答问题

  师: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有乒乓球小组、篮球小组、气排球小组、田径小组

  (出示统计表)这是五年级4个班要参加的兴趣小组统计情况,

  根据这个复式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逐题指名回答)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活中常常会用到统计,学好统计,就可以更好的为生活服务。这节课,你学得好吗? 板书: 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表头 横栏 纵栏 数据

  优点:信息全面 便于比较 掌握整体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三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认识天平和几种以千克位单位的秤;牢固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克和千克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根据物品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熟练掌握1千克=1000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感知1克和1千克物体的质量,掌握估计物体质量的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盘秤、天平、黄豆、二分硬币、水果、500克食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谈话导入

  教师: 同学们,准备好我们手中的铅笔盒和数学课本,大家掂一掂,然后把你的感受说一说。

  学生1:这两件物品一点都不重。

  学生2:我感觉数学课本比铅笔盒重一些(或铅笔盒比数学课本重一些)。

  学生3:我感觉这两件物品差不多重,判断不出谁轻谁重。

  ……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大家的发言,你们发现用的最多的词语是什么?

  学生:轻和重。

  教师适时展示几件超市购买的物品。

  2.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物品的包装,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我发现这些包装上都写着净重多少?

  教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么你知道净重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净重就是指物品有多重。

  进而引导学生知道,物品有多重,就是指它的质量是多少。如,方便面净重100克,就是说它的质量是100克。

  展示100页主题图,教师:同学们,看看他们在超市都买了什么?分别是多重呢?

  学生:洗衣液5千克,饼干110克,阿姨买的苹果,售货员用秤称的质量是1千克。

  教师:真了不起,同学们知道这么多,都认识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块来认识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探究新知

  1. 例1出示例1主题图:

  教师:这些物品我们在超市经常见到,你看到它们标出的质量了吗?

  学生:分别标着3克、12克、100克。

  教师:用手掂一掂,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并回答:感觉都不重,很轻。

  教师:这些物品都比较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说一说:我知道“克”用字母“g”来表示。

  教师:我们认识克了,那么1克有多重,你知道吗?

  并提示学生1枚2分硬币质量是1克。

  教师:我们拿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1克真是太轻了。

  2.认识天平。

  教师:1克物品太轻了,用什么工具才能称出它的质量?

  学生:应该是很小的秤吧。

  教师指出: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天平是由底座、托盘、指针、标尺、调节平衡螺母以及砝码构成的。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向标尺的零刻度,表示天平两边平衡,然后称物品,一般物品放左盘,砝码放右盘,增减砝码,或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零刻度),然后读取砝码和游码的总克数,就是物品的质量。

  教师操作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掌握使用方法后,教师问:同学们,我们想知道1克黄豆有多少粒吗?(想知道)

  教师:那么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吧,注意天平的使用步骤。

  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及时纠错。学生汇报:6粒或7、8粒(根据实际测出的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做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把这几粒黄豆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3.例2 认识千克

  出示较重物品

  (1)问:图上都是什么物品,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学生讨论并汇报:洗衣液和苹果,包装上都标着净含量。洗衣液5千克,苹果25kg。

  教师: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单位。

  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我知道“千克”用字母“kg”来表示。

  教师:包装上的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学生1:应该是指里面的物品有多重吧。

  学生2:除去包装后的物品的质量。

  教师总结:“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出示两袋500克食盐

  教师: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重多少克?(500+500=1000(克))

  教师:2袋盐重1000克,也可以说重1千克。(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

  教师(或学生质疑):称较重的物体,用天平可以吗?(天平一般称重范围在几百克之内,不适合称较重物品)

  学生:我们该用什么工具来称较重物品呢?

  4.认识用“千克”做单位的几种秤。

  课件展示:

  教师: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以“千克”为单位的秤,依次是磅秤、电子秤、盘秤、台秤和弹簧秤。同学们还知道哪些用千克做单位的秤?(体重秤、杆秤……)

  教师:下面我们用盘秤为例,说说现在一些常用秤的用法。

  教师:同学们认识盘秤吗?(超市经常看到)

  问:知道盘秤以什么为单位吗?(千克)

  问:表盘上的零刻度在哪里?(学生指出位置)接着问:“0”表示什么?(没有物品称重时指针的位置)

  教师:同学们能说一说表盘上的100、500、1、2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100表示100克、500表示500克,1和2分别表示1千克和2千克。

  教师:我们认识了盘秤,也会使用盘秤了,弹簧秤和体重秤跟盘秤使用方法差不多,我们试着称一称物品吧。

  学生分别用盘秤、弹簧秤称出1千克物品,用体重秤测一下自己的体重。交流汇报测出的结果。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这三种秤的使用方法吧。

  学生:表盘上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5.例3

  出示例题: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自己看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问题是让我们估计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题目中没告诉我们每个苹果有多重,我们需要称一称吧。

  学生1:称的话,每个苹果不一样大,称一个苹果不合适。

  学生2:可以把20个苹果一起称一称啊。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说:在不称的情况下,根据我们平时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能不能估计出20个苹果有多重呢?

  学生1:苹果有大有小,应该根据大小来估计。

  学生2:一般大个的苹果4个大约1千克,中等个的5个大约1千克。

  教师:那么根据我们估计的来算一算吧。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20÷4=5(千克);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20÷5=4(千克)。

  教师:解答正确吗?我们检验一下吧。

  学生:我们可以称一称,看一看是不是4个或5个是1千克。

  学生实际操作,然后教师总结: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经验先估计一下物品的质量,然后再秤一下。

  学生:是的,我们买东西时,卖东西的师傅基本上都能估计出卖出物品的质量。

  三、课堂练习

  1.填单位。

  答案:克 、千克、克、克

  2. 说出他们的体重。

  答案:30千克;35千克;65千克。

  四、拓展提升

  1.比较大小

  2千克 ○ 2000克 800克 ○ 1千克

  5千克 ○ 4900克 2500克 ○ 3千克

  答案:=;<;>;<。

  2.小芳抱着3个玩具一起称,共重30千克,每个玩具1千克,小芳体重是多少千克?

  30-1×3=27(千克)

  答:小芳体重是27千克。

  课后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a:我认识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000克=1千克

  学生b:我学会怎样使用常用的几种秤。

  学生c:我还掌握了怎么估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

  板书

  克和千克

猜你喜欢:

1.二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大全

2.二年级数学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3.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4.二年级趣味数学教案有哪些

5.二年级数学除法教案有哪些

376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