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2)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共3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桀、纣失其道而汤、武作。” “秦失其政而陈胜发迹。”

  —————《史记》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1) 《史记》的作者是谁?(1分)

  (2)材料一提到了哪几件历史事件? (3分)

  (3)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2分)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

  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社会现象?(4分)

  (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2分)

  (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1分)他的抱负实现了吗?(1分)

  (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6分)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对江南地区的描述

  材料二:江南之国为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意指江南出产的丝棉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史记》里描述的汉朝时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为什么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开发?(6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何重大的影响?(2分)

  四、问答题(共16分)

  25.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

  (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

  (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3点)(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2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C C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B C B A A C B

  二、材料分析题

  22.(1) 司马迁(2)商汤灭夏、武王伐纣、陈胜吴广起义(3)孔子,仁政,儒家,《论语》

  23.(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混战不休的现象。

  (2)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统一南北;没有。

  (4)官渡之战中战术得当。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孙吴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关于启示学生只要谈出一点感受,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4.(1)《史记》反映了汉朝时江南经济发展落后,而《宋书》则反映了南朝时江南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甚至超过了北方。

  (2)原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 基础。

  三、问答题

  25.(1)管仲。

  (2)商鞅变法;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3)①迁都洛阳; ②汉化措施:改穿汉服;说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等。意义: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

猜你喜欢: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卷

2.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3.最新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4.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5.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38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