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高效课堂 >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2)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2)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

  (生认真地朗读。师巡视,了解朗读情况。)

  (生读完)

  师:刚才大家读得挺认真的,还有没有字不懂读啊?

  有生举手:“豁、俨、邑”不懂读。

  师:谁能帮他解答?

  生:第一个读“huò”。第二个读“yǎn”,第三个读“yì”

  师:对了。请坐下。昨晚老师已叫大家预习了全文。文意要求先疏通,不知道大家做了没有?

  生齐说:做了。

  师:很好。那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老师随便挑原文几句话,请几位同学来翻译。(抽了几个成绩大概在30名左右的学生)好,卢国豪,你来,请把“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译出来。

  生:其中来来往往耕田种地的男男女女,穿着都像外人。

  师:“外人”能否译得具体点?

  生思考片刻,照原文答: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师:有没有同学有异议?

  另一生答:应是指与渔人生活那个朝代不同的人。(生纷纷赞许)

  师:不是有句古话“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课本的注解是错误的,在这里李小娜同学有认真思考,大家可要学习小娜的认真学习的态度。接下来请看第三段第5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谁来译?

  生几个人举手,由其中一位作答:其余人各自又请渔人到他们家作客,都拿出酒和食物。

  师:好,译得很流利,请坐下。看来大家对文章的翻译应该了解得很透了,学习态度都很认真,效果较好。那接下来看看老师幻灯片上的问题。(打出幻灯片3)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请从原文找出来。

  (由学生阅读全文3分钟,3分钟后由学生作答。)

  一生说:在文章第一段:“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师说:这句话是写桃花源的什么美?

  生答:景色优美。

  师:很好,请坐下。大家先自由朗读第一段,应把景色优美读出来,在读中感受桃花源的迷人色彩。

  (自由读完后)

  师:刚才老师看大家读得很专心,能从读中感受到景色美的同学举手。(稍等片刻,有1生举手)好,许智宇你来给大家试范。

  (该生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师:刚才许智宇读得最好的地方在哪?

  生:“忽逢”读出偶然遇到奇境的味道,还有“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读出了诗人陶醉其中,赞叹讶异不已的味道。

  师:卢咏芬对许智宇的朗读评点怎么样?

  (生齐声说很好。)

  师:那我们大家齐来一次。(生大声有感情地朗读)

  师:文中桃花源以景美吸引人之外,它的美还体现在哪些地方?(生举手人数有十多个)

  一生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师:这里写什么美?

  生:景美。

  师:这里的景跟前面写的景有何不同?(生思考后答不出)

  师提示:好,你先请坐,此处写到了人没有?

  一生恍悟答:前面写自然的景色美,这里写人在这里生活创造了景物美。

  师:哦,发现了区别。既然有人在此劳作,此处除写景美外,“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还体现了老少生活无忧无虑,怡然自得,那是什么美?

  生答:生活美。

  师:很好,大家齐来读应把第二段写桃花源的生活美读出来,读出作者的向往之情。(由生齐读第二段)

  师:桃花源除景美和生活美外,美还体现在哪?

  生齐答:桃花源人热情好客。

  师:桃花源人热情好客体现在哪一段,能否找出来?

  (生多个人举手。)

  师:好,黄贵发,你来。

  生:体现在第三段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师:“要”读音是——

  生齐答:yāo

  师:对了,作邀请讲,所以不读第四声,王贵发你要注意这个注音,请坐下,既然桃花源人都好客,那此处应是指什么美?

  生答:人美。

  师:有没有更好的词概括?

  台下有一生小声答:人美。

  师:人美好,还是人情美好?

  生答:人情美好点吧。

  师:(老师打出幻灯片4)桃花源的美我们概括出了景美、生活美、人情美,这三个方面是不是桃花源最吸引人去的地方呢?我们中国大山名川,风景美,人情美,生活美的地方也不少,为什么桃花源让人魂牵梦绕,一千多年来,在中国诗人的心中,桃源仙境始终美好,让人向往呢?生思考后依然无人作答。

  师提示:刚才我们在介绍陶渊明生活的背景时,大家有没有记住陶渊明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

  生:社会动荡不安,有战争。

  师:那文章第三段有没有提到桃源人是为什么举家搬迁到这里来呢?

  生齐答:“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师:那也就是为了躲避战乱而来此处了,桃花源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

  生:没有战争

  师:用战争好还是战乱好?

  一生答:战乱好,因为“战乱”指人们因社会动荡而无法安居乐业。


看过“桃花源记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桃花源记》课堂作业本答案

2.桃花源记原文

3.2016年桃花源记中考阅读题及答案

4.文言文《桃花源记》比较阅读答案

5.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入蜀记》的比较阅读题答案

259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