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 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教育方法

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教育方法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提升学习成绩,报了一个又一个的补习班,最终孩子和家长都是疲惫不堪。对于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应该怎样教育?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教育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一、学生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

  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父母为了孩子以后能够成人成才给孩子身上施加了太大的压力,学校的老师为了升学率给孩子布置过多的作业造成孩子没有课余的休息时间,身心得不到放松。心里素质差的孩子就会感觉到学习非常的吃力,而且还学不好。

  2.学习适应能力差。

  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对孩子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孩子刚上小学时,对周围的环境、老师不熟悉,自己身边的朋友也改变了,陌生的环境导致提不起学习的欲望,一旦经历失败之后,便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身,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知如何追求成功,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种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感”。在这种感觉支配下,不愿再尝试,陷入“造成失败——缺乏能力——失落感——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

  3.不良习惯难改。

  心理学家指出人一经养成习惯,意识就深化到下意识、潜意识层面,想改正要有意志、肯下工夫才行。一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不良习惯。上课说话、看课外书、听CD、玩电子游戏、做小动作等。这样降低了听课效率,加大课外作业的难度,延长学习时间,直接影响学习成绩。

  二、家庭原因分析

  1.心理学研究发现,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有的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去扫大街。”功利性过于强烈。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某些父母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监视孩子的所作所为,其结果造成管得过宽过严。父母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有时方法不当破坏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造成孩子苦恼,烦躁,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和朋友交往时也有心理障碍。

  2.溺爱的家庭氛围造成孩子学习动力缺失。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容易被父母溺爱。父母对子女只注重体质与营养,物质方面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有时却忽略心理品格的训练,缺乏勤奋、独立自主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的锻炼。而父母又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够勤奋上进,可他们从小被溺爱惯了又哪来的动力。父母从小没让孩子吃苦,孩子大了又怎么吃得了繁重的学习之苦!

  3.孩子的潜能优势没有得到激发,造成被强迫学习的心理阴影。

  有些家长要孩子学习,不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激发学习热情,而是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这是家长的一种代偿心理。日本教育学者山本光明,把从事某种活动的意愿表现方式,分为四种,充满“斗志”、“被强迫做”、“不想做”、“无法做”。凡是被强迫学习的孩子都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的主动性差。

  其他原因

  1、不喜欢呆板课程和枯燥讲课方式,找不到学习的兴趣。

  2、在开始学的时候没入门,对于学习这门课觉得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

  3、因为不自信,“反正别人说我笨,学什么我都有学不好”,于是对于学习有一种自然的反抗,学起来有一搭没一搭的。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马虎、下课不完成作业等。

  5、也有的孩子在中间环节没跟上,或者是老师的批评,或者是周围同学的影响等。

  针对孩子不爱学习的教育方法

  放下“架子”辅导孩子学习

  在对待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家长绝不能以长辈的身份来要求孩子,更不能用命令或呵斥的语气督促孩子学习。“威逼利诱”不能真正的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做的是放低自己的身份,像朋友和同学一样和孩子讨论学习。

  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家长的态度要谦虚,以共同探讨、相互学习的目的来引导孩子。平时监督孩子写作业时,最好用商量的语气询问孩子“你看了30多分钟的电视了,该去写作业了,你觉得呢?”“等吃完饭,你休息一会儿就去写作业吧。”

  “硬碰硬”的教育方式永远不可取,不仅会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还可能导致孩子更加叛逆。低下身子,用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商量,孩子会更容易接纳和吸收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纠正孩子犯的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纪小,犯点错误没什么,长大就好了,其实不然,小的错误不改正将来很可能会酿成大错!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家长具有监督和纠正孩子错误的义务。

  在学校,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重新梳理后写在错题本上,这个方式家长也可以学习。在辅导孩子做功课或检查作业时,家长一旦发现有马虎潦草和错题就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重新验算,如果实在不会做了,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一起做题。

  这里说的及时指正孩子的错误,并不是当头棒喝孩子怎么这么笨、这么马虎,而是温和的引导和指正,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

  大家都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经常温习功课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还能获得意外的新认知。而预习相对很对孩子来说,做到的却不多,上一单元的知识点还没消化完,自己再去看新一单元的知识确实挺困难。

  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熟悉老师的课程进度。今天学习到哪个章节了?有哪些重点要背诵的内容?只有了解孩子的课程进度,才能及时的提醒孩子预习和复习。

  与其说预习和复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不如说是一种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就一定离不开及时预习、经常复习。父母要记得经常提醒孩子,看看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怎样,同时加深他对旧知识的理解。

  不要以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和老师负责,家长也要做好家庭作业的辅导。

2058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