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经验 > 三年级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

三年级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三年级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娇生惯养的,打骂不得,越来越难教育,甚至很多孩子在三年级就出现不爱学习的现象。那么三年级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三年级孩子不想学习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三年级孩子不想学习的解决方法

  首先,帮助孩子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

  每次提到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找到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家长觉得跟孩子说了很多了,孩子似乎也都明白。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见孩子跟妈妈汇报说:“妈妈,作业我完成了”,“今天我认真听讲了”,这样听下来,好像孩子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好作业、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是因为我妈让我学习。

  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去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孩子对什么最有兴趣?学习的责任是谁的?为什么考好了会很高兴?如果学习不好,就应该否定这个人吗?为什么身边这些事会发生?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有哪些等等。多问问这些问题会帮助我们和孩子看到学习的目的,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认知。

  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做事情就没有效率。人类DNA中本来是有“进取之心”的,孩子原本就是希望学习、希望成长的,每个孩子都想“我要懂得更多”。恰恰是“我要懂得更多”,会让孩子产生目标,进而形成动力,做事情才会有效率。我们帮助孩子很好地认识学习的本质这一问题,孩子才可能真正地主动学习。

  其次,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

  一个孩子愿意完成一件事,除了好奇心、责任感等,往往是基于以前有过良好的体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到,学龄期6—12岁的孩子正处于勤奋对自卑的冲突时期,如果他们能通过努力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他们就会形成自卑感。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作范文读出来。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更需要家庭的肯定和鼓励,因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可能在学习排名、老师家长的肯定、同学朋友的归属感中找到成就感,而成绩表现不好的孩子在这些方面都很难找到自信,从而无力改变,于是就出现了雨田家长提到的“过后该怎么样还怎么样”,期间还伴随着孩子委屈爱哭、烦躁发脾气的表现。

  我个人建议,家长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留心观察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让孩子找到成就感,比如:

  虽然你那么累了,但还是坚持完成了,真不容易!

  这次完成作业的时间比以前短了一刻钟,有进步!

  这个问题虽然你不会,但是你现在不用发脾气的方式表达了,妈妈很高兴!

  学习固然有枯燥的一面,但还有创造的乐趣、解题的专注、成就带来的高峰体验、解出来难题带来的满意感及向他人请教获得收获的人际满足等,这些都是其他娱乐所带不来的美好的体验。我们家长就可以借此营造氛围,让孩子感觉到收获和进步就是最好的奖励,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内在动力。

  此外,让孩子感受到情感的支持。

  提问中两位家长都表示,孩子道理都明白,但还是不愿意改,这就像我们成年人都知道健身重要、熬夜不好,但是为什么还不行动呢?其实能影响一个人行为的不仅是认知,还需要情感支持,所以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健身小组、早睡小组,有了支持系统,我们更容易去行动了。在家庭中,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支持,相反听到的是家长的催促、责怪,孩子即使不用语言反对,但是他们会用拖延表达不情愿,这就需要我们在家用语言营造轻松、温暖的氛围。

  从“质问”改为“分享”:

  今天都留什么作业了? VS 今天有什么收获、有意思的事情吗?

  从“催促”改为“提问”:

  你快点写,不要磨蹭! VS 你今天打算怎么安排时间?

  从“过去”指向“未来”:

  你昨天就拖到11点,还不长记性! VS 你今天可以早点写完,那就有更多时间看课外书。

  事实上我们发现,凡是发展比较全面的、有自己想法的孩子,通常都是家庭比较民主平等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话通常是讨论式的、启发式的。

  最后需要说的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就像缠缆绳,只要你每天缠上一道,一段时间后,好习惯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改掉不好的习惯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调整,让孩子知道做每一件事的目标。我们新东方家庭教育中心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邀专家陈默老师曾这样形象地描述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我想分享给大家:我们陪孩子写作业,不应该像一只老虎盯着一只小白兔,而应该是一只小灰兔陪着一只小白兔。我相信这样的氛围,一定可以滋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真正地主动学习。

  帮助孩子找回学习动力的建议

  要点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

  我以前带学生去农村学农,看到孩子们在果园里摘苹果。孩子们蹦着跳着从树上摘下苹果,有时用水冲冲,有时洗也不洗,擦擦苹果皮就把苹果吃掉了。

  再看看这些孩子平时在家里吃水果,都是家长把苹果皮削好了,把苹果切成片,摆在果盘里,牙签插好了,递到手上,孩子们还一副懒得吃的样子。

  这就是我们说的"跳一跳摘到的苹果"。对孩子学习也是一样。家长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设置在合适的水平。既不要大包大揽,直接把"苹果"送到孩子手上,否则孩子就没兴趣;又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跳一跳能碰到的,否则就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要点2:承认差异,发现孩子的潜力所在

  有些家长喜欢攀比,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聪明?人家第一名,你呢?这样孩子慢慢就形成"我比别人笨"的心理定势,甚至产生"妈妈喜欢别人"的抵触情绪。

  不要攀比,要以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孩子现在能跳1.2米,那1.3米就是比较合适的目标,千万不要因为别的孩子都能跳1.5米了,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要跳那么高。

  要点3:别把孩子当成装知识的"米袋子"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是不是只有100分的是好孩子?

  其实家长要想明白,你是要培养一个装知识的"米袋子",还是要培养一个完整的人?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知识型的还是智慧型的?

  如果是要培养智慧型的孩子,就少一些灌输,鼓励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孩子的问题千万不要回避,甚至孩子不问,你还要启发他问。提早认识ABCD不如让孩子多问一个为什么。

  要点4:让孩子体会成就感

  我个人觉得,家长在学习上不要大包大揽,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自强这方面要有意识的作为。

  莫言为什么会喜欢写作?他自己回忆说,就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很喜欢他,把他的文章当做范文读出来。

  我为什么会喜欢数学?我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在全班第一个做出了老师布置的某个难题,老师从讲台上奔过来,摸摸我的头问,你现在的感觉是不是比吃一颗糖还高兴?我说是的。从此以后就喜欢上了数学,认为自己数学行啊。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小孩子要鼓励,要给他成功的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有兴趣。

  要点5:用孩子喜欢的方法激发好奇心

  保护和激发好孩子的好奇心对于激发学习动力也非常重要。

  我记得小时候,生物老师教我们养小球藻,在一个广口瓶里放上自来水,每天往水里吹气,慢慢水的颜色变绿了;还让我们把蚯蚓剪成若干段后埋入泥土里观察如何慢慢长成一条条蚯蚓来……我觉得像变魔术一样,因此就想长大了要做生物学家。

  后来物理老师教我们做矿石收音机和晶体管收音机,自己装的收音机接受到广播那一刻真的很兴奋,我又想做无线电发明家。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

  第一点:不给孩子肯定或者鼓励。

  有些孩子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从来没有获得过家长明确的鼓励以及肯定。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有做得比较好、表现出色的时候,家长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应该的。

  你作为一个学生就应该做到这个样子,你本身就具有这样的能力。抱着这样的念头,家长没有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相反,当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家长马上就会希望孩子能够更正,能够提高,所以对他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高,水涨船高。

  长此以往,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没有获得过任何来自于父母的鼓励和肯定,那么,他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的成就感就非常少,所以他对这场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兴趣。

  第二点:总是提早学习。

  曾经有一个家长找到我,向我咨询这样一件事,她说在幼儿园期间,她就已经把一年级的很多东西教给了孩子。而且她的孩子也很聪明,接受能力挺强的,妈妈教完他以后,他很快都学会了,家里来了客人,他马上就能表演一个。大家都觉得这孩子特别聪明,每次他一表演的时候,大家都会给他掌声鼓励,孩子也很高兴。

  到了真正上了小学以后,这种情况却变得越来越少了。一年级还好,等到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以后,这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变得越来越低,成绩也一落千丈,他的妈妈很困惑,为什么变成这样子?我的孩子本来是很聪明的,为什么在真正接触到一年级的学习的时候,接触到高年级的学习以后就变得成绩下滑了呢?掌握得越来越不好了呢?

  原因很简单,在孩子还没有进入体制化的学习之前,他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导向的。没有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学习和记忆那些知识,源动力来自于自己个人的兴趣,他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玩。尤其是当他记下来以后,大人对他的态度是肯定和鼓励,这也激励他,让他觉得学习起来很有兴趣。

  可是等真正到了小学以后,接触到了新知识,他就突然知道了,学习是一个任务性的事情。并不是像上学以前那样只会给自己带来乐趣,所以说,他对这件事情的兴趣就大大减弱了。

  另外一个糟糕的地方就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学的这些东西之前就会了,所以他产生了一种轻敌的心理。

  等到了二年级,真正要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他就会掉以轻心,这样带来的结果当然是可以想象的。后边呢,就对自己的自信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个点:收到大量的负面暗示。

  这一点其实和第一点对应。家长们看到自己孩子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这样一句话:“你能不能用心一点?你能不能长进一点?这件事情很简单,你怎么就做不好呢?你怎么老是这么笨?”

  如果我们和孩子这样交流,会产生一个很糟糕的后果,叫做负面暗示效应。当一个孩子认为,父母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给自己的评价是,你这么笨,久而久之他就会相信。

  人是有一种奇妙的心理保护机制的,这就是,当他觉得这件事情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得非常好的时候,他宁愿表现得差一点,以此来确保自己目前的处境是相对安全的。举个例子就是,我先承认自己笨,那做不好就不能怪我不努力了。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种感受,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投射。

  所以,这三种做法一旦出现,就决定了孩子对学习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如果家长们真的想支持自己的孩子,就应该从平时陪伴孩子的过程当中,对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的态度上入手,调整我们的态度,让孩子重新找到学习的动力。

猜你喜欢:

1.如何引导不爱学习的孩子学习

2.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法

3.写给不听话孩子的一封信

4.爸爸妈妈鼓励孩子学习的话

5.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该怎么办

377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