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态度 > 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

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应用题

  数学这门学科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孩子应用题不好的话,建议家长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家长教育孩子学好数学应用题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家长教育孩子学好数学应用题的方法

  第一,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家长首先应强调它训练思维的功能,其次才是讲数学的实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从探寻数学的源头开始,就会让孩子觉得数学其实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

  很多家长认为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最好途径就是让他们多做题,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做题是为了训练思维,要掌握适当的量。大多数数学偏弱的孩子都有过题海战术的痛苦经历,如果只是机械地做题,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情绪,自然学不好数学。

  第二,家长要对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有所了解,现试从下述几个方面作些介绍:

  1.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1到10各数的认识、写法和加减法。包括:实物图,数10 以内的数,1到5各数的认识和写法,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0的认识和写法,加0、减0和得数是0的减法,6到10各数的认识和写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题。

  (2)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1到20各数,十和几组成十几,11到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钟面的认识(会看整点钟)。

  (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包括: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4)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认识。

  2.第二学期的内容及要求: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包括:数100以内的数,认识个位、十位,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元、角、分的认识和简单的计算。

  (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4)认识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第三,家长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这里不仅仅是指生活中数学的运用,而是要超越数学本身,让孩子多读课外书,不拘泥于某个学科,应广泛涉猎,尤其是科普书、名人传记等等,要让孩子从书中体会知识的无穷魅力,不断寻找学习的精神动力。

  第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数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学一年级后,还会把加法运算当做减法来做,多数有两种可能:一是孩子比较粗心大意,还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减的意义,混淆概念造成失误。家长不要因此过多责骂孩子,最好借助身边的实物给孩子讲解加、减各代表什么。

  一般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学习训练后,20以内的加减运算不必再靠手指,可凭心算得出答案。但不排除有5%~10%的孩子,由于数感较差,又缺少独立思考的习惯,导致心算能力难过关。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数学老师沟通,希望老师在校期间能给予适当训练,并及时鼓励。同时,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数感。比如: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帮忙算算该付多少钱,该找多少钱,让其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第五、抽象的题目可用特殊例子来找规律

  小学数学相对来说难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长都会亲自指导孩子学数学。但不少家长也感慨不好教。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难教,是因为他们总是以成人的思维去指导孩子。”张翼文说。

  举道例题:已知被除数+商×除数=72,求被除数?

  家长一般会用推理的方式指导:因为被除数=商×除数,所以原式子=被除数+被除数=72,得出被除数=36。

  显然,这样的推导方式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很抽象。所以建议,家长教这类题目,要“退”到孩子比较好理解的思路,即从具体例子着手,让孩子们从中发现规律。

  “因为12÷3=4,所以12+3×4=24;因为18÷2=9,所以18+2×9=36……”几个例子下来,孩子就会发现规律,原来“被除数+商×除数=和”,现在回过头再去解刚才那道例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应用题“去情境化”可以从实物入手

  在小学三年级,涉及“消元法”的应用题是一个重难点。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问题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较弱,那不妨从实物开始着手。”

  不要怕麻烦,也许通过实物的例子来循循善诱地指导孩子做题很花时间,但是这样孩子理解起来更容易,以后遇到这类应用题就不怕了。

  孩子学习应用题的技巧

  一、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二、置换问题

  题中有二个未知数,常常把其中一个未知数暂时当作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假设性的运算。其结果往往与条件不符合,再加以适当的调整,从而求出结果。

  例:一个集邮爱好者买了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00张,总值18元8角。这个集邮爱好者买这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分析:先假定买来的100张邮票全部是20分一张的,那么总值应是20×100=2000(分),比原来的总值多2000-1880=120(分)。而这个多的120分,是把10分一张的看作是20分一张的,每张多算20-10=10(分),如此可以求出10分一张的有多少张。

  列式:(2000-1880)÷(20-10) =120÷10 =12(张)→10分一张的张数

  100-12=88(张)→20分一张的张数或是先求出20分一张的张数,再求出10分一张的张数,方法同上,注意总值比原来的总值少。

  三、盈亏问题(盈不足问题)

  题目中往往有两种分配方案,每种分配方案的结果会出现多(盈)或少(亏)的情况,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盈亏问题(也叫做盈不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时,应该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求出由于每份数的变化所引起的余数的变化,从中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被分配物品的数量。其计算方法是:

  当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时: 每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有余数时: 总份数=(较大余数-较小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当两次都不足时: 总份数=(较大不足数-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例:学校把一些彩色铅笔分给美术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给五支,则剩下45支,如果每人分给7支,则剩下3支。求美术组有多少同学?彩色铅笔共有几支?

  (45—3)÷(7-5)=21(人) 21×5+45=150(支)

  四、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而倍数差却发生变化。

  常用的计算公式是:

  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

  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

  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

  例:父亲今年54岁,儿子今年12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

  (54-12)÷(4-1) =42÷3 =14(岁)→儿子几年后的年龄

  14-12=2(年)→2年后

  答:2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4倍。

  五、牛吃草问题(船漏水问题)

  若干头牛在一片有限范围内的草地上吃草。牛一边吃草,草地上一边长草。当增加(或减少)牛的数量时,这片草地上的草经过多少时间就刚好吃完呢?

  例:一片草地,可供15头牛吃10天,而供25头牛吃,可吃5天。如果青草每天生长速度一样,那么这片草地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几天?

  分析:一般把1头牛每天的吃草量看作每份数,那么15头牛吃10天,其中就有草地上原有的草,加上这片草地10天长出草,以下类推……其中可以发现25头牛5天的吃草量比15头牛10天的吃草量要少。原因是因为其一,用的时间少;其二,对应的长出来的草也少。这个差就是这片草地5天长出来的草。每天长出来的草可供5头牛吃一天。如此当供10牛吃时,拿出5头牛专门吃每天长出来的草,余下的牛吃草地上原有的草。

  (15×10-25×5)÷(10-5)=(150-125)÷(10-5) =25÷5 =5(头)→可供5头牛吃一天。

  150-10×5 =150-50 =100(头)→草地上原有的草可供100头牛吃一天

  100÷(10-5) =100÷5 =20(天)

  答:若供10头牛吃,可以吃20天。

  让孩子学会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经典题目

  一、加法的种类:(2种)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8只)和另一部分数(白兔4只)。求总数。

  列式:8+4=12(只)

  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 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4只)和相差和(灰兔比白兔多3只),求大数。(灰兔的只数。)

  列式:4+3=7(只)

  答:(略)

  二、减法的种类:(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12只),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8只),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

  列式:12—8=4(只)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8只,养的白兔比灰兔多3只。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3只),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

  列式:8-3=5(只)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

  例:小勇家养白兔8只,灰兔5只。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8只)和小数(灰兔5只),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

  列式:8-5=3(只)

  三、乘法的种类:(3种)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每份数(4只)和份数(6笼),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列式:4×6=24(只)

  本类应用题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学生分清份数与每份数两者关系,计算时一定不要列反题。不得改变两者关系。即:每份数×份数=总数。决不可以列式:份数×每份数=总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灰兔有多少只?

  想: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也就是说:灰兔有白兔只数两个那么多,就是求2个8只是多少?

  列式:8×2=16(只)

  四、除法的种类:(4种)

  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

  想:已知总数(15个),份数(放3盘)。求每份数(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列式:15÷3=5(个)

  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想:因为已知总数(15个苹果)和每份数(5个放一盘)求可以放几盘?也就是看25里面有几个5,就可以放几盘?

  列式:15÷5=3(盘)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小勇有15个苹果,有5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想:看苹果的个数里面有几个梨的个数,就是梨的几倍。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列式:15÷5=3(倍).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来计算。)

  例:小勇有15个梨,梨是苹果的3倍,小勇有几个苹果?

  想:梨是苹果的3倍,即已知苹果的3倍是梨,梨有15个,求苹果。用除法。

  列式:15÷3=5(个)。

猜你喜欢:

1.如何帮孩子制定一份有效的学习计划

2.怎样做好小学数学期末复习

3.如何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

4.针对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方法

5.如何培养孩子的十大数学思维能力

374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