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盆栽养殖方法 >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

时间: 陈舒1107 分享

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很少进行人工养殖。但由于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快、饵料杂且易得的优势,它也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产的鱼类,已成为池塘、网箱、庭院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泥鳅的养殖技术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泥鳅的养殖技术

  1、 池塘曝晒和消毒

  池塘曝晒对于多年使用的池塘,阳光的曝晒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鳅苗入池前30天就要曝晒,将池塘的底部晒成龟背状,这样对于消灭池塘的微生物有很大的好处。挖出底层淤泥,由于池塘的底层淤积了很多粪便和剩余的饲料,所以池底的淤泥是病菌微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而泥鳅又有钻泥的习惯,喜欢在池塘的底部活动,所以对于泥鳅养殖池来说,鳅苗入池之前,必须要清除底层的淤泥。一般情况下,用铁锨挖起底部40厘米的淤泥,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小车推到远离池塘的地方处理。

  生石灰消毒在生产中,提前一周左右,采用生石灰消毒。生石灰能消灭多种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生石灰经水溶化后,变成强碱性溶液,能杀死残留在池塘中的杂鱼、昆虫、蚂蟥、清泥苔、水网藻和一些较柔弱的水生植物,以及杀灭寄生虫、病原菌等,因此除菌效果特别好。

  生石灰的用量每亩1000千克,直接泼洒到汤底,泼洒之后加注新水,经过一周的时间,才能将鳅苗入池。

  2、 鳅苗入池

  一个池塘只能放置同一规格的泥鳅,5到6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00-150尾,7到8厘米的泥鳅,每平方米可放养50-80尾,如果鱼塘条件较好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否则要适当减少放养量。在泥鳅放养期间,如果密度过小,则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果密度过大,溶氧量降低,对泥鳅的生长不利。下面,我们来看看泥鳅的日常管理都需要注意那些方面。

  3、饲料的配制和投喂

  人工养殖泥鳅要使用配合饲料,因为配合饲料营养全面,使用方便,对水质的污染小。泥鳅的配合饲料分为三种规格,5到8厘米的鳅苗使用一种规格,8至12厘米的中泥鳅使用一种规格,12厘米到20厘米的成鳅使用一种规格。三种规格的饲料不仅是颗粒大小的的不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也不同,鳅苗的蛋白质含量要求高一些,成鳅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低一些。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时候,要沿着池塘的边缘泼洒,要求泼洒的非常均匀,避免在某一个地方过于集中,引起抢食的现象。饲料投喂每天两次,投喂量以泥鳅在1小时内吃完为度。那幺,饲料撒在了池塘里,怎幺判断是否吃完了呢,可以通过简易制作的观察台来判断。观察台成杠杆结构,一端固定在岸边,另一端是圆形或方形的筛网,喂完料1小时以后,饲养员要翘起筛网看一看,看看投喂的饲料是否已经吃完。

  泥鳅的投喂技巧

  1、四定投喂技巧 池塘饲养泥鳅,鳅苗下塘后2天内不投饲料,等鳅苗适应池塘后再投饲料。做到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2、四看投喂技巧 在泥鳅的饲养过程中给泥鳅投饵时,通过观察池塘的表面现象就能判断实际的投饵量是否合适。一看吃食时间长短、二看泥鳅个体的生长大小、三看水面动静、四看水质变化。

  泥鳅的投养与管理

  一、泥鳅的投放模式 一种是当年放养的苗种当年收获成鳅,就是4月份前把体长4-7厘米的上年苗养殖到下半年的10-12月份收货,这样既有利于泥鳅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当年能达到上市规格,还能减少由于囤养、运输带来的病害与死亡。过大易性成熟,成活率低;规格太小到秋天不容易养殖成商品泥鳅。 第二种就是隔年下半年收获,也就是当年9月份将体长3厘米的泥鳅养到第二年的7-8月份收获 4月份至5月上旬正值泥鳅怀卵时期,放养时间最好避开泥鳅的繁殖季节,可选在2-3月份或6月中旬后放苗。

  二、放养时的处理 鳅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消毒,以降低水霉病的发生率,浸洗时间未5-10分钟。

  三、水质调控 养殖池水质的好坏,对泥鳅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泥鳅池塘水质的调控方法重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及时调整水色,要保持池塘水质“肥、活、爽”,养殖泥鳅的池塘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以20-30厘米为宜,溶解氧的含量达到3.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6-8.8,养殖前期以加水为主,养殖中后期每2-3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在20-50%。当池水的透明度大于25厘米时就应追加有机肥。透明度小于20厘米时应减少或停施追肥。经常关注水色变化,当发现水色变为茶褐色或水体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要及时加注新水,或更换部分老水,定期开启增氧机,避免泥鳅产生应激反应。 二是及时施肥,通常每隔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有机肥15千克左右。也可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千克尿素或2.5千克碳酸氢铵,以保持池水呈黄绿色。 三是及时消毒,6-10月每隔2周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若发现水塘水质已富营养化,还可结合使用微生态制剂,适当施一些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以控制水质。 四是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泥鳅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18-28℃,当水温达30℃时,泥鳅大部分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 五是每天检查、打扫食台一次,观察其摄食情况。每20天用20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泼洒一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消毒食场一次。 六是防止缺氧,如果有大量的泥鳅浮于水面,驱之不散或散后迅速集中,就是缺氧比较严重了,这时一定要即使解救。

  四、疾病防治 泥鳅发病的原因多是由于日常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引起,而且一旦发病,治疗起来也很困难,因此,对泥鳅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五、预防敌害生物 泥鳅个体小,容易被敌害生物猎食,影响泥鳅的饲养效果。在饲养期间,要注意杀灭和驱赶敌害生物,如蛇、蛙、水蜈蚣、红娘华、鸥鸟、鸭子等。

  六、起捕 泥鳅的起捕方式很多,例如用须笼捕泥鳅效果较好,一个池塘中多放几个须笼,笼内放入适量炒过的米糠,须笼放在投饵场附近或隐蔽处捕获量较高,起捕率可达80%以上,当大部分泥鳅捕完后,可外套张网放水捕捉。

  七、产量 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经过几个月的饲养,高产的每平方米成鳅量可达500-800克,折合每亩可产350-45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看过“泥鳅的健康养殖技术”的人还看了:

.最正确的泥鳅饲养方法

2.泥鳅养殖常见的疾病

3.泥鳅鱼养殖方法

4.泥鳅养殖创业策划书

5.泥鳅的饲养管理技术

6.无土泥鳅养殖技术方法

364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