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方法,供你参考

  培养小学生预习习惯方法

  ㈠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之前,一定要让他了解预习的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让孩子找到功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或是存在的问题,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㈡教孩子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不用门门功课都预习,只把你平时认为很难的科目预习好了就行了。其实,预习是有所选择的。首先,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其次,预习的质量也很难保证。

  ㈢让孩子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适用的是阅读法

  小学生预习方法

  查。刚开始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运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把难解的词义弄清楚,旁批在文中。我不主张家长们图方便给孩子买各种“字词句”、“教材全解”,有一本字典就足够了。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有条件的同学就上网查找,没条件的同学可以请教老师或留在那里。

  如《燕子》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五线谱”到底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这样比喻?这就可以指导学生去翻阅音乐书籍或上网查找,形象感受它的样子,这样既理解了生词,也领悟了比喻的好处。又如《长城》一文中,可以引导学生网上查找长城在建筑史上的成就,也可以查找孟姜女的传说故事。再如《搭石》一文中,“一行人走搭石…”中的“行”是多音字,在文中该读什么音?他们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来确定,这样既让他们熟悉了课文,又培养了他们分析判断的能力,理解能力得到了培养。

  批。勾画关键词,重点句段,旁批自己的一知半解。比如在预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文中“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学生勾画后,有的写上理解有的提出了疑问。另外,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描写,感兴趣的段落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符号勾画并加批注。古人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边读边批,并且鼓励学生:批得越多越细,表明你们动脑越多,学得越深透。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探索能力会逐渐提高。

  问。小学孩子几乎都认为,课前把课文读熟,上课认真听课就已经很好了,因此没有意识去自查自找自问。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引导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初孩子们就问一些“这个字怎么读”“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等一些粗浅问题,老师要引导他们从句子的含义、所用的方法、在文中的作用等方面去发现问题,他们就会开动脑筋找出疑点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有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前预习,一般是在讲授新课的前一天进行,也就是说,学完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要预习明天所学内容。但是,有的孩子提前一单元进行了预习,甚至少数孩子已经把全册教材都阅读了,不少孩子对新知识的“探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二、课前预习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自学能力。

  课前,在老师预习方法的指导下,让孩子先有目的地学习一下要学的内容,通过一定的、恰当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新知识,并找出自己所认为的知识的衔接点、重点、难点、疑点,然后,让孩子通过查阅资料、自制教具、社会实践、互相研讨交流等手段解疑答问,从中来理解知识、弄清算理。仍有解决不了的,带到课堂上,老师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对孩子进行辅导,解疑答惑。这样,教师也不必面面俱到地传授内容,节省了“讲”的时间,增加了“练”的时间,取得精讲多练的效果;孩子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不但能对所学知识当堂消化,而且能使学有余力的孩子个体得到发挥、发展。

  三、预习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质疑能力。

  实践证明,带着问题来学习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一定集中,收获也比别人大,这就是成功学习的奥妙之一。

  四、课前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通过预习,能使孩子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习题,对那些存在疑惑的新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猜你感兴趣:

1.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怎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3.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4.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5.小学预习习惯培养

339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