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幼师在教学中能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幼师在教学中能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时间: 巩诗21178 分享

幼师在教学中能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通过制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完成教学任务。在幼儿园教学中,如果选择了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自觉性,还能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更好更快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选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下面,小编将与大家分享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各位老师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注重调动幼儿的心智活动,提供给幼儿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

  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注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并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幼儿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让幼儿在具体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运用情境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要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情境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在具体情境的感染下产生欢乐或苦恼、爱或恨、喜悦或愤怒等情感。

  创设的模拟情境在形式上要新颖,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容易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在内容上要有实用性,创设的情境要能有效地达到目标,不搞花架子。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需要作启发讲解、点拨总结,以帮助幼儿将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给予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和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成为活动的主体。

  3、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的方法。

  运用暗示教学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运用暗示教学法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暗示手段。

  把握好暗示的时机,使幼儿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有利于向有意识心理活动转化。

  创设好暗示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无需强记的无意识活动。

  重视教学中教师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对幼儿可能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积极影响。

  4、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5、活动操作法

  活动操作法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供物质材料,引导幼儿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经验的方法。

  幼儿园教学方法:男孩游戏和女孩游戏

  1、通过观察发现:男女幼儿在游戏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

  男孩喜欢动脑筋的创造性游戏和耗费体力的活动性游戏,女孩则喜欢具有很大模仿性的活动性游戏和较为文静的游戏;男孩喜欢捕捉西瓜虫、蜗牛,看蚂蚁搬家等,女孩则喜欢采摘野花、野草;男孩喜欢模仿葫芦娃、变形金刚,女孩则喜欢扮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等。

  2、家长意见:男孩不象男孩,女孩不象女孩。

  这种男女幼儿游戏上的不同爱好,家长一般都是默认并且予以支持的,但如果男孩玩过家家、抱娃娃的游戏,有的家长会斥之为没出息,而女孩玩打仗奔跑的游戏,有的家长会斥之为不文静。例如我碰到过一男孩胡伟峰很文静,从不大声叫喊,还喜欢与女孩子玩在一起。他妈妈担心他以后娘娘腔,向老师提出要改变他的性格。再如我班季依文(女)小朋友,可能是在家里和哥哥玩习惯了,在幼儿园不大与妹妹小朋友玩,一直与男孩子在一起并且玩得很好。她妈妈希望我们老师做些引导,使她变淑女些,文静些。家长的这些举动有意无意中强化了男女幼儿性别角色的差异。

  3、幼儿园中 :教师也常常以既微妙又显而易见的方式鼓励孩子们的性别分离。

  如老师喜欢把幼儿按性别排座位,按性别结成游戏小组,按性别分开来排队等等。甚至在游戏角色扮演上也有性别差异,如勇敢、冒险的角色通常给男孩子;温柔、乖戾的角色通常给女孩子,似乎男孩就不可以扮演妈妈,女孩就不可以扮演海盗。

  针对以上这些我认为我们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同时也要尽量减少在游戏活动中的差异。

  首先,要从培养幼儿对各项游戏活动的兴趣着手。有的游戏男孩比较喜欢,因此他们参加的积极性就很高,教师很容易在男孩身上达到游戏的教育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尊重男孩性别特征出发,为男孩提供的游戏内容有创造性游戏:利用费旧材料自制玩具,如车子、飞机等;有智力游戏:下棋、插塑等;有探索性游戏:巧用磁铁等。我们可以从尊重女孩性别特征出发,为女孩提供的游戏内容有模仿再现的游戏:十字绣、小舞台;有生活自理游戏:编辫子、娃娃家等。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还要注意游戏的情节应生动、有趣,特别要吸引不太喜欢参加这一游戏的幼儿也参加进来。千万不可过早的性别刻板化。

  其次,课程中要发挥男女幼儿的互补的作用。在游戏活动的安排上,既有分散的自由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个性,又有男女幼儿集体进行的游戏,以便互相弥补,尽量使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为全面,能更好地发挥互补的作用。例如在我班的一个结构游戏主题公园创建中:“工程师”吴庄旭(男)想建造一个公园,他请了几个男生造房子,并告诉他们还要筑路,就这样他和几个男孩埋头苦干起来,过不了多久几个男孩就对着自己颇为满意的建筑物笑起来了。看到这,我走过去对他们说:“在这公园里,你们认为还缺些什么?”这时,在美工区玩的唐嘉依(女)小朋友看见了他们的杰作,大声说:“你们的路一点也不直,门口也没有卖票的房子。”我马上接上去对她说:“你们还可以把你们做的花、草也装扮进去,如果放进去了公园肯定更好看!”被我这么一说,几个女孩也进来了,一群男孩女孩就这样手忙脚乱地修改、装扮起来。……这时又听见吴庄旭大声叫起来:“公园里还有唱歌、跳舞的”。由是,这几个男生、女生他们七八个人在那里学样地载歌载舞起来。到游戏结束的时候,他们都意犹未尽,一致表示明天还要玩。

  第三,在游戏活动的组织中,要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特点,正确控制活动强度。一般来说,男孩的体力要比女孩的体力强些,这在中大班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考虑到男女幼儿在体力上的差异,在体育游戏、户外体育活动中,可适当给男孩增加活动强度,延长一下活动时间,女孩的活动强度则要略微减小,活动时间也要略微缩短。这样使男孩玩得尽兴,女孩玩得开心。关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性别差异,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男女幼儿各自的优势,同时尽量弥补各自的不足,使他们在体、智、德、美诸方面能够更加和谐、健康地发展。

406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