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李凭箜篌引是怎么的一个典故呢?下面就有学习啦小编来讲解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凭箜篌引的教学导案

  学习目的:

  1、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背诵本诗。

  2、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学习重点难点:

  赏析诗的内容和化无形为有形、侧面烘托的艺术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

  1.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家境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文学史上有句话“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他的诗喜欢运用奇特诡异的想象和夸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意境扑朔迷离,因此他的诗歌也被称为“鬼诗”。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

  2.写作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箜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这首诗歌正是作者当时聆听了李凭弹奏箜篌,而写下的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著名诗篇。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梳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颓不流( )箜篌( )( )女娲( ) 神妪( )根蒂( )

  跻攀( )喧啾( ) 丝篁( ) 遽止之(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张高秋( )颓不流( )中国( ) 啼竹( )

  泣露( ) 融冷光( )动紫皇( )逗秋雨( )

  神妪( ) 露脚( )昵昵( ) 跻攀( ) 泪滂滂( )尔诚能( ) 置我肠( ) 未省听丝篁( )( )

  (3)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二、感知文本:

  (一)整体感知

  1、抄写文中描写箜篌乐声的诗句。

  诗句:

  2、这个诗句前面的四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两个方面)

  内容:(1)

  (2)

  3、这诗句后面的八句诗写了什么内容?(一个方面)

  内容:

  (二)局部赏析:

  1.再将描写箜篌乐声的句子默写一遍

  默写:

  2.运用了什么手法?

  手法:

  3.你感到哪些事物是有形的东西?用诗句中的意象回答。

  听觉方面(描绘):

  视觉方面(抄写诗句):

  4.读这诗句之前的四句诗,思考:

  (1)前四句应该如何调整局序,意思才能更连贯:

  调整后的诗句是:

  (2)吴丝蜀桐指什么?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代指:

  想象:

  (3)弹奏的环境是什么?(用诗中的一词概括)

  环境:

  (4)能表达乐声基调的是哪一个词(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

  基调:

  5.赏析最后八句,演奏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无形的音乐的。

  (1)诗人借助了哪些事物来写演奏的效果?

  (2)通过这些事物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两个词语来概括这种情感。

  (3)带着这种情感来朗读这八句。

  三.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1)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弹奏效果的句子——

  (2)抄写《听颖师弹琴》中描写乐声的句子

  (3)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相同点:

  A、这两首诗从内容上都写了那两个方面?

  B、从手法上都采用了什么手法?

  思考:这种手法,常运用哪几种修辞手法?

  (4)对比《李凭箜篌引》和《听颖师弹琴》的不同点:

  A、音乐的感情基调不同:

  B、诗歌写作的详略不同:

  (5)请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的句子:

  (6)抄写《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

  四.小结延伸:

  音乐本身是无形的,描写音乐常用的手法是化无形为有形。为表达演奏技法的高明,作者常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效果也是无形的,作者也常采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方法,借助多事物、或听觉、或视觉、或味觉来表现。请阅读下面的一首诗,请从侧面烘托的角度加以赏析。

  李凭箜篌引原文欣赏: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箜篌引的鉴赏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但是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韩愈的诗不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主要通过比喻、象声等手法,力图描绘出音乐的形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等就是。李贺在诗中虽然也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来描写李凭弹箜篌的音乐形象(这两句固然写得很妙),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的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

  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又如,诗中写到“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把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

  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

75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