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如何品读苏轼这个人物

如何品读苏轼这个人物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如何品读苏轼这个人物

  苏轼是怎么样的一种人物呢?学习过来他的那么多的的诗歌后你对他有何认识呢?下面就有学习啦小编来讲解一下品 读 苏 轼这部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读苏轼 一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他与其父苏洵,其第苏辙合称三苏。但就是这样一位大文豪,他的命运多凄惨。在我眼中,他是豪放的,乐观的,但同时也是不幸的。

  他是不幸的。东坡自幼博贯内外群典,属文日数千言。他有远大抱负,他渴望出仕,可是仕途多险。1057年,二十一的苏轼进士及第致仕。在朝期间,正值王安石推行新法。东坡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书力陈新法之害。书曰:“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薄厚,不在乎穷与贫。人主知此,则知所轻重矣。”神宗阅书后,特单独召见东坡,倾心而谈。东坡向神宗的直谏也因此得罪了安石,被请出朝廷。。神宗念其忠心,又怜其才华,不忍深罪,遂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安石死后,司马光任宰相,苏轼复入朝,他敢于直言,为权臣所忌恨,被贬至惠州、琼州、杭州等地,最终死于常州。苏轼的一生何其悲哉、惨哉。

  但苏轼也是豪放的,豁达的。他懂得自我安慰、自我派遣。《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出了他的豪放。文章的末尾发出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感叹。是啊,在这美丽的夜色中,竹柏常有,但是缺少像作者一样的普通人,这得需要一种怎样的心境.胸襟。苏轼的一生过得太苦,他被一贬,再贬,再贬,但他悲伤中透着乐观。他已看透了红尘,他变得喜欢和高僧共游。((核舟记))中提到了鲁直,东坡是宋代诗词大家,他乐观豪迈、 飒然超脱的诗词与他的透彻的禅学修养是紧密联系的,他把学诗比作学禅,诗境等同禅境。苏轼喜欢月亮,他把月华比作水,他把月亮比作婵娟。((水调歌头))中道出了作者的心境——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又怕受到政治上的排挤。于是,他长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把名利看得淡如水,并祝愿亲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多么乐观苏轼,是不幸的,但又是豪放的,乐观的!

  品读苏轼二

  苏轼,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位文学大家。他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的诗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篇章最多,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的《送鲁元翰少卿知卫州》、《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篇或想象丰富,或气势雄浑,或清新隽美情致盎然,最能代表苏诗的艺术成就。他的表达对事物见解的诗,如《题西林壁》,被认为最能体现宋诗的理性特征,诗中通过艺术形象说理,蕴含丰富,新鲜有趣。表现苏轼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诗风的《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诗亦被认为是北宋文化所达新高度的标志。

  相对于苏轼的诗,我更为欣赏他的词作。

  他的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豪放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旷达风格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等。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例如,《水调歌头》、《念奴娇》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代表苏词风格的作品。

  前一首词从幻想天堂的不胜寂寞凄冷,转向寄情于人间的天长地久。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写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后一首借赤壁旧址的壮观景象、古人的英雄气概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苏词的独特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

  还有,《江城子》是苏东坡最感人的一首,自然之极,无修饰,是真情的流露。苏东坡是豪放派我不否认,但他也有儿女情长。感情的表达很细腻,也有一些婉约之作。他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从《定风波》这首词里,我们能看到他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以及超脱的人生观。上片“一蓑烟雨任平生”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我在自若的生活态度,尽行囊括。下片“也无风雨也无晴”丰富了词的主旨,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不随物悲喜的超脱有人生观。

  他的《蝶恋花》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这实写;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就整首词来讲,格调清丽舒徐,用字平妥精萃。诗人所命之意与所选之曲所选之韵又是极为吻合妥巾贴的。

  我喜爱苏轼,不但是因为他有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因为他的一生中会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正因如此;更因为他的生活经历的具有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有东坡。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品读苏轼三

  怀古伤今的苏轼,自叹“人生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消愁了。六十又六年的如梦人生在历史银河划过,一个奇迹,一个在直接文坛上闪烁了900多年仍不被遗忘,长存于世界顶峰,永不泯灭的明珠。

  从小“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天下书”的苏轼,在官海的颠簸中,几经沉浮,耗尽青春。回首一生,却发现,自己在宦海道路上,只有空白。官场上,他是一个智者,却不是一个胜者;他虽不是一个胜者,却无论在什么方面,都是一个智者。

  贬谪的道路,苏轼不知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却从未有过一次后悔。他的豁达乐观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管有多么不幸,即使一贫如洗,身无分文,他也懂得如何让自己满足,知足长乐。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过文坛的巨子们:“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间的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失,正如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那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似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有青春活力。”

  多少年的宦海沉浮,人生中几起几落,东坡始终没有丢掉乐观豁达,四海为家,贫而不改其乐;诗酒自娱,欣则赏月观花。风雅之士,可以为一朵牡丹开花,邀来高朋满座,赏“国艳带酒天香染袂”,曰“清明过了,残红无处,对此调酒尊前,秋向晚,一支何事,何我依然”“只想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我泪盈胸膛。这样的人,舍苏其谁?又有谁可以有如此胸襟有气度的仰天长啸?“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东坡是寂寞的。遥想当初黄州赤壁,一个天涯倦客漂泊他乡,带着文坛与政界泼给他满身的脏水,离开亲人,肚子在他乡,书写着一个是人的悲歌。“谁间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

  在贬谪黄州之前,苏东坡曾被那群恶狼在狱中折磨的惨不忍睹,而我们的诗人用吟诗的嗓子抵抗这,刽子手们狞笑着。这里本是一个这需要哀号的地方,你那些诗人在这里就显这十分可笑,难道这样就不该打吗?打,打,打!打的你浓妆淡抹,打的你乘风归去,打的你密州出猎!但,正是这一番洗礼,使得苏轼成为一个浴火重生,凤凰涅磐从而凤舞九天的人。

  东坡的豪气不同于李白,酒气入肠,秀气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是骨子里看透红尘的豪迈,追求自然的婉约。他的豪气像自九天而下的瀑布,气势磅礴,不留喘息,又像平静中的大海,秀美却又从骨子力透出一种不被征服有饱受万物的傲然之气。像冰河下的鱼,寒风中的傲骨梅花,任吹,任冻,任打,决不低头。

  苏轼被贬又如何?即使被贬黄州,“幽人独往来”,仍不改“捡尽寒枝不肯栖”的傲;被贬岭南,我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非有旷达胸襟,焉能如此?

  苏东坡是一个才子,一个上下五千年才出的一个才子。他更是一个传奇,一个永不磨灭的传奇。这个传奇,命中注定和黄州的交集不同寻常。

  其实苏轼不仅是对黄州有感情,在黄州之前,乌台诗岸之前,他已考虑在徐州买地养老,因为徐州造就了一个政治上羽翼渐丰的苏东坡。就是在他到达徐州不久,1077年8月,黄河决口一路来到徐州城下,老百姓们如临大敌纷纷准备陶制避难。这个时候,正是苏轼穿着草鞋,拄着木杖,42岁的他,此刻没有“射天狼”的锐气,没有“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绸缪婉转,他放下了桀骜的气势,优雅的郁闷,在他一身的泥水中,散发出掷地有声的魅力,他就这样苦口婆心把富民劝回了城,低声下气地动员禁军抢险,把濒临崩溃的徐州从生死存亡线的边缘拉了回来。

  他不再是冲动和血气方刚的少年,理智和良心促使他奔波。

  那时他对徐州的感情,无言可说,但是朝廷却发了命令让他改任潮州太守。这一去,打倒了一个政治上的苏轼,又新生了一个文学上的巨匠。

  就是他在潮州上任的第三个月,一场政治上的劫难,一场最惊心动魄的左迁,伴着穷而后工的可能勾勒出苏轼不惑的未来。他面对命运摆给造就的脸色,生命被逼到这生存天依的角落才有了更深刻的含义,一支蜗居在苏轼心中的诗文,这一刻要真正爆发了,被众人保护留存下性命的他,就这样在文字上后生了,用别人泼来的脏水洗尽绮罗香泽,用小人围攻的力量摆脱绸缪婉转的词风成熟鱼一场灾难之后,最后独上西楼逸怀浩气,超乎尘世之外,举手当歌了。

  黄州对他的影响,自不必多说,但说到黄州不得不提的是他三篇游赤壁矶的作品,其中以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浓烈。

  就是那赤壁的一夜,留下了隽永的诗词,也留给历史文化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以个开始疲于奔命的诗人诞生了。这不仅是一个人的重生,更是一场文化静默后的复出。

  有人说,每每读到东坡的文字,心灵净的也是静的,也许他走向了灾难后的释然,也许他到了不以物言不以己悲宠辱皆忘的仙界,可是在这首诗中,他的心,我的心,我们的心都是不会平静的。他的诗词就是他的精神领会,豪迈中却有捕食秀美,千古独步,智慧超群却又生性雅致。

  看大江东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把读者带进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浪淘尽,皆英雄,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故国神游,惯看秋月春风,一尊醉江月,浊酒笑谈人世中,字字苍寒。这首气势恢宏的词,对于当时正处于缠绵悱恻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一个如海的苏轼,海篇海言海语,但他却从未迷失。

  这样的苏轼创造了一曲有一曲的绝唱,激荡了一波有一波洪涛。

  品苏轼可以品出什么?品出坛坛烈酒,历史尽在其中;品出杯杯浓茶,文化沉淀出浓香;品出场场好戏,乐观流不去。

  读苏轼能读出什么?读出一味看轻权贵的菊花香,读出一股寒风傲骨的梅花劲,读出一抹默然处世的迎春黄,读出一笔欣然而立的翠竹直,读出一丝郁郁葱葱的万年青。

  品读苏轼,读的都是精神,都是屈心抑制、忍尤攘垢后奋起直追超然于世的精神,我们必须接受生命力那些残缺的难以副院的部分,抵达灾难后东坡式的释然。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之不过是个记忆,诞生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他那永不灭的一份诙谐,真可谓:唯大英雄真本色,真名士兮自风流。

757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