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在诺曼底号到底经历来怎么样的事情?教师们在授课后有怎么样的感悟?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一

  一、师生共读很快乐

  今天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先让学生依据自学指导自主学习课文,让后和全体学生大声的齐声共读这篇课文,我们师生共浸在这种美妙的朗读当中,每个人都很快乐,每个人都很专心,每个人都很忘情的读着,送着。这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师生共读可以到达如此美丽的境界,看来,以后还得多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单个读自有其好处,但让学生都活动起来,似乎比什么都重要。自读用于预习,用于提问,但课前共读真的可以提倡了!

  二、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讲《诺曼底号遇难记》,我在预习和共读之后,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大家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李韩说,老师我觉得他有一点愚蠢,为什么他不想着拯救自己呢?他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逃生的,为什么要和轮船一起沉没呢?我说,李汉同学的问题提得好,然后让学生找出从哪里可以看出哈尔威船长有足够的时间逃生?紧接着,学生发言,把理由找得很充分。我说如果你是船长,你会不会和船一起沉没?学生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我总结说,是呀,说会的同学和哈尔威船长一样,誓与轮船共存亡,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所以,我们说他是一个伟大的船长,尽职尽责的船长,热爱事业如生命的船长。但他的做法也不可取,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可贵,在营救出所以的人之后,在尽到了自己的职责之后,在完全有可能逃生的情况下,他应该好好地活下去,为人们做更多的贡献,妻子孩子父母都渴望着自己平安归来,怎么随随便便就放弃生命呢?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的说,哈尔威船长钟爱自己的事业,恪尽职守,誓与轮船共存亡。有的说,哈尔威船长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以死谢罪。邵曾浩说:‘老师,我觉得我不会,我会弃船而逃,先自己活着!”我说,你说的也没错,在危机关头许多人想到的只是自己,这是所有动物和人在面临危险时的本能反应,所以说,我们只能成为平凡的人,普通的人,而不能成为伟大的人,这正是伟大与渺小的本质区别呀!所以课文的结尾是这样赞美哈尔威船长的:“”。学生充满深情的朗诵,这时,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一下子深入同学们的心中。然后我趁机诱导,你觉得哈尔威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这时,将阅读教学和课文内容结合起来,在读中体悟,学生感受比较深刻,且有理有据,哈尔威船长的形象一下子完整起来了!

  三、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通过对话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在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镇定,当机立断,机智勇敢时,我找了三名同学站起来分角色朗读。为了渲染气氛,把大家带入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在诺曼底号船上,船长正驾驶着他的轮船在茫茫夜雾的大海上航行,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等哈尔威船长发现他的时候,这艘满载货物的大轮船正以全速冲撞过来,要跳投躲闪已经来不及了,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玛丽号重重的撞在了诺曼底号上,诺曼底号被剖开了个大口子,海水立刻灌进船舱,所有的人都被吓呆了,接着船上所有的人恐惧的尖叫起来,吵嚷起来,哭叫起来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到甲板上,大家你推我桑,形势混乱极了。这时,船长出现了......接着,让船长、大副、洛克机械师对话,船长威严的声音响起,船上出奇的寂静。这时,完全把学生带进当时的情景当中,是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所以,对话精彩极了。通过读,再谈,在感受形象,通过感受形象让学生反复去读,这样就把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了,船长的形象仿佛一下子屹立在大家的面前。

  四、升华情感,写作训练

  教师饱含情感的叙述:‘就这样,哈尔威船长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茫茫的大海,消失的无影无踪,就这样这位英雄的船长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曲昂扬的生命赞歌,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形象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所有英吉利人们的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你仿照实话实说节目的语言风格对哈尔威船长说一句你的心里话。

  五、延伸拓展

  出示图片伴随教师的解说:汶川大地震中76岁老人温家宝亲临救灾第一线;汶川地震中护卫学生的英雄教师谭千秋,地动山摇。他弓着身子,张开双臂紧紧地趴在课桌上,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灰尘、树木纷纷坠落到他的头上、手上、背上,热血顿时奔涌而出;他咬着牙,拼命地撑住课桌,如同一只护卫小鸡的母鸡,他的身下蜷伏着四个幸存的学生,而他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定格为永恒……5月13日22时12分,当搜救人员从四川省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的废墟中搬走压在他身上最后一块水泥板时,所有抢险人员都被震撼、落泪。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二

  当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已经被深深震撼。课上,我致力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品质,体会作者引人入胜的描写。

  一、引导质疑,激起阅读兴趣。

  学生进入高年级,解决自己感兴趣的语文问题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中有明确的目的性。本节课利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一段视频,将文中恐惧、慌乱的场面描写进行直观呈现,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朗读体会,以自己的朗读和想象进行情景再现。但是这不是唯一的目的。当学生体会到当时场景的混乱之后,教师出示资料引导学生对比,“①泰坦尼克号上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只有705人生还,死亡人数大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②诺曼底号:共61人,除了船长,全部生还。”孩子们读到这份资料明显受到震撼,轻叹声传入我的耳中。我即时引导质疑:“读了这两份材料,对比一下,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何君同学立刻提出,“为什么泰坦尼克号死了那么多人,而诺曼底号只死了船长一个人?”当然,通过对比,这个质疑很自然会出现。同样是海上遇难,同样开始的时候是无比恐惧和混乱,正是因为诺曼底号有一个伟大的船长,才会让旅客和船员们安全脱险。教师此时抛出问题:“哈尔威船长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竟然能够从死神的手中拯救60个人的生命?默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哈尔威船长的品质,写在旁边空白处。同时,可以把有关的重点句子勾画出来。”相信这时候,学生的阅读是有一定兴趣的。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本文的情感性需要学生在字里行间仔细品悟,通过相互交流谈出自己的感动。同时,工具性也不容忽视。本课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其一,认识场面描写。其二,词语的比喻义的认识。第一点是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第二点是根据课文理解的需要自行加入的。关于场面描写,在学生阅读后明确“像这样对于在同一时间内众多人物表现的描写和有关情况的描写就叫做场面描写”,并且适时质疑,“表现船长的冷静,只重点描写船长就够了吧?为什么前面还要有大段的场面描写?不会喧宾夺主吗?”徐晨同学体会到:“不是喧宾夺主,描写人们的混乱,这样对比就能更好地表现出船长的镇定自若。”这样,学生通过对场面描写的阅读体会到了具体的衬托作用。

  三、分角色朗诵体会情感

  在学生体会到船长与机械师和大副的对话中能体现船长的果断与镇定时,我指导学生进入情境朗读,第一组陈宇朗读船长的话虽然以洪亮的声音和很快的语速来表现船长的果断,但是欲速过快,朗读时个别句子不够清楚。于是我提示:“船长啊,我给你提个意见。你刚才说话太快了,让别人听了感觉你有点着急。要让别人体会到你的镇定,就在说话的时候冷静些,让自己的话语落地有声!”到第二组朗读时,我让学生去掉中间的旁白,学生朗读衔接紧密,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当时紧张的情况下船长的果断与船员们的默契配合。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思考和感悟时有形成。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课堂,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挑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诱发“动态生成”,怎样捕捉“动态生成”的锲机,使“动态生成”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富有生命活力,是我们每位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反思 三

  上完《诺曼底号遇险记》这一课,我对这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经过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体会。

  这节课通过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上遇到海难时,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抢险,将船上60人全部安全救出的故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尽忠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我认为在本课中,要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精神,只有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可见读书是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可是在现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读书就象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本文教学中十分注重情景的创设,如:想让大家想象一下当时船上的景象,再让学生读船长大吼道。。。。。。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读:范读、自由读、齐读等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除此以外,在本课教学中我还觉得有一处比较满意。在课前,我板书的课题并不是原文的课题,而在黑板上写下了“伟大的船长”,有些学生就会提出质疑,我就顺势告诉他们,这是我读完这篇文章后给的标题,你们读完后会有什么感想,把自己认为适合标题写在书上标题的旁边。这样不但让学生有了一定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而且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

  纵观课堂整体效果,我觉得虽然有些让我满意的地方,但是感到课堂的主线不够鲜明。我想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思考,不断反思,才能真正上好每节语文课。

76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