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学思习行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时间: 若木1 分享

  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辟了一个名叫学思习行的学习方法,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我国古代名人所效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学思习行的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思习行的学习方法

  孔子一生勤奋好学,暮年更圳刻苦。他读《易经》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易经》是一部古书,十分深奥。孔子研究这部书时已是晚年,但他仍然爱不释手,手不释卷。他白天刻苦攻读,晚上还坚持秉烛夜读。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第三遍……因为翻阅的次数太多,把穿竹简(古时用来写字的竹板)的牛皮带磨断了好几次。后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一句成语“韦编三绝”(韦是皮革,绝是断的意思),用来纪念孔子的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孔子根据自学和勤学的实践,总结出一套学习方法。

  一、勤学多问。

  孔子说:“博学于文,不耻下问:.”他认为要想博学,就要勤学多问。

  二、学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指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渎书,只是空想,毫无意义。

  三、经常复习。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重温学过的知识,这不是很愉快的事吗?他还说:“温故而知新”。从温习旧知识中,得到新收获。

  四、学行结合。

  孔子说:“君子欲纲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说了必须要做。“行”是“学”与“习”的实践和检验。

  以上四点,是孔子总结的学习方法。他还忠告每个求学者: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应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才能学有所成。

  孔子重要的学习方法

  一、学而时习

  “学”就是接受教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学而时习”,才能对所学内容不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说”的效果。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

  二、学思并重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但思考又不能是离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无益”的。

  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时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升华所学内容。所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倡导启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

  三、博学于文

  孔子主张博学,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学习。

  学习文献、书本知识,善于“温故而知新”;多闻多见,“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多问,有疑则“疑思问”,不懂则“每事问”,还要“不耻下问”;多行,则“敏于行”或“敏于事”是“好学”的表现,并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总之,要多方面求知以达到博学。但博学又不能漫无目标、漫无条理地学,而要学有主旨、学有所归,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以“礼”作为主旨和要领来引导博学,使博学归约于礼。

  其弟子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这是说孔子以文献、文化知识使颜回博学,又以礼使颜回在博学的同时坚守学习的要旨。

  如果把孔子关于博约关系的思想加以引申发挥,则“博”可理解为博览群书,从多种途径广泛地获取知识。“约”即是以求学要旨引导博学,指导对博求所及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而加以提纲挈领的把握。

  博与约应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博而无约,则会学无所主而使学习迷失目标、难得要领;约而不博,则见识不广,使学习难以深入和拓展。只有做到博约相济,我们的学习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四、下学上达

  孔子曾在其弟子子贡面前感叹没有人懂得他,并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被别人理解,就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已由低层次的基础性的学问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对高深道理的把握,这就是所谓“下学而上达”。

  在孔子看来,他不只是“多学而识之者”,而是由“多学而识”的“下学”通过理性思考“上达”于“一以贯之”之“道”,即由多闻多见等低层次认识上升到把握事物本质的高层次认识、达到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宋代程子十分推崇孔子的“下学而上达”,把它誉为“学者须守”的“学之要”。

  我们今天治学也应不满足于低层次的认识,要做到“下学而上达”,不断进入认识的更高境界。

  五、学以致用

  孔子认为,要做到学有成效,必须坚持学以致用。

  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看来,学《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应用于“授之以政”、“使于四方”的实践;如果诵《诗》三百首,却不能成功地应用,《诗》学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以致用的,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检验出学习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孔子的学习态度分析

  古人称学习为 “做学问“。现在 ,学问一词已经成了知识的代名词。 “问“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是开启知识的钥匙 ,增长智慧的阶梯。

  孔子说 :“欲能则学 ,欲知则问 ,欲善则肄 ,欲给则豫。“

  荀子说 :“知而好问 ,然后能才。“

  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张载说 :“于不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

  陶行知作诗说 :“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 ,只在每事问。“

  学问学问 ,就是在学中问 ,问中学 ,这样才能拥有学问。光学不问 ,只能拥有知识 ,而不可能有学问。

  问,是学习的重要方法。问,虚心求教 ,是增长学识的途径 ,也是提高名声的途 径。

  孔子非常重视学生发问。

  作为一名教师 ,读《论语》时的最大感慨是 :孔子的学生怎么那么爱问问 题?一本书 ,几乎都是学生在问 ,不厌其烦地问。而我们在教学中 ,最苦恼的莫过于学生不问问题、不会问问题。

  学生在学校学习七八年、十多年 ,学会问了吗 ?没有。学问学问 ,就是要学习问。而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什么 ?学的是答 ,只会回答问题 ,而不会问问题。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说 :“学问 ,就是学习问问题 ,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 ‘答’的,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的确 ,现在学校的教学活动中 ,主要是教学生学 “答“,学会如何做题、如何回答。提问的权利在教师而不在学生。学校是干什么的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是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老师是做什么的 ?老师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可是现在的教学 ,却成了老师提出预设的问题 ,学生回答老师预设的答案。这正是我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最重要原因。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采用灌输式教育的方式培养了学生不问问题的惰性 ,使学生习惯于像张嘴待哺的小鸟一样学习。

  这种不会问的教育 ,有什么危害呢 ?

  (一)不会问的危害

  1.不问问题造成学生思维简单 ,不能正确处理问题如果学生只是在学习上不会问问题 ,至多学习不好罢了 !而不会问问题,会使学生在生活中也不会问问题 ,从而思想僵化、思维简单。

  任何一件事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 ,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看 ,也是不同的。就像苏轼写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而当我们形成僵化、简单的思维后 ,往往只想一面理 ,从而说出错误的话或采取错误的行动。如果我们多问几个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问问题,就会得出几种不同的答案 ,从而有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选择。

  例如当有人要求我们做某事时 ,这时我们脑海中就要多问几个问题 : “他的要求合理吗 ?他的目的是什么 ?我能做到吗 ?我拒绝还是答应 ?拒绝会怎么样 ?答应会怎么呢 ?……“这些问题在脑海中像电脑处理信息一样迅速 ,使你有一个全面的权衡 ,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常被大人喝斥没有头脑 ,就是说不会想问题。问问题就是思考。

  比方说:有个学生和别人闹矛盾了,叫他的同学去帮他教训那个人。如果帮他的同学头脑简单,只想到哥们义气,就会采取冲动行为,等到造成严重后果,才后悔莫及。如果我们的学生平时就养成问问题的习惯,这时脑子里能问这样几个问题:“这件事能不能做?后果是什么?这样做对不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出了事,父母、老师会不会失望?如果能说服这个同学采取最佳的方法会怎么样?……“如果学生脑子里能下意识地问出这一系列问题,就会阻止他的冲动,使他不至于办傻事。

  2.不问问题抑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问学问,就是学问问题。问问题,不仅是学习方法,也是创新能力,是进行创造、发明的方法 学 问学问,就是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拥有学问。一切知识,一切创造发明,都是从提问开始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

  有关学者调查发现,在幼儿园,提问题的孩子能占到 80%以上,小学生提问题的不足 50% ,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初中生约有 10%的学生会主动问问题,高中生不足 5%能主动问问题了。学生不问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家庭教育原因,有学校教育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猜你喜欢:

1.记忆力入门

2.28岁女性适合看什么书

3.初中怎样提高英语成绩

4.康奈尔笔记法

5.如何使用word分栏制作康奈尔笔记排版

6.英语单词记忆

7.IQ智商测试

76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