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想必我们在中学时代都学习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短文,想必大家对这两篇课文的印象非常深刻。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赏析,欢迎阅读!

  答谢中书书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赏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这一句为第一层,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仰视与俯视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山、水相映成趣,创造出一个清新雅静的美好境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五色。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此句用平远、高远的视角写极目远眺所见。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作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更加绚丽动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时,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歇,消散。)[此句描写了晨昏变化之美。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入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跃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晨景热烈欢悦,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以上二至五句为第二层,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实是欲界之仙都。(实在是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欲界,人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景物的妙处了。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此句感慨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山川景物的妙处,以此收束全文,表达作者能够从山川风物中发现无尽乐趣的自豪之感,期望与谢灵运相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最后两句为第三层,以感慨收束,表达了作者能够发现山川景物之美的自豪之感,期望与谢灵运相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突然月光从门缝照了进来,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来到庭院中。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这天夜里,脱衣准备睡觉,看到月光洒进房间(十分优美),就愉快地起床,外出散步。欣然,高兴的样子。)[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第一层(1——3句):叙事,点出夜游的时间和起因。首先交代了赏月的时间、原因。这段表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竟无人与之共享其乐,于是便去承天寺找张怀民。念,考虑,想到。)[“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章也显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许在想:究竟与谁一起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在这贬居的寂寞中,谁又能与我共同赏月呢?这才有了下文的“寻张怀民”,下笔轻淡,实则意味深长,体现一种心情。]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下,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寝,睡。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月光下的漫步,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的月光清澈透明,水中交错着藻荇的倩影,其实不过是竹影和柏影罢了。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藻荇,均为水生植物。)[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当两人“步于中庭”的时候,目光为满院月光所吸引,引起一种错觉:“积水空明”,空明的能够看清横斜交错的各种水草。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之类的水草呢?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不是“藻、荇”,而是月光照出的“竹、柏”影子!全句无一字写月,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了。月光透过竹叶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哪一夜没用月?什么地方没有竹柏?但像我们这样的闲人却不可多得呵!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寥寥数语,表达了作者复杂难言的感情。全文写人都在突出一个“闲”字。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惟其“闲”,才能“夜游”,才能欣赏月夜的美景。于是,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各种微妙复杂的感情都融入了似真似幻的月色之中了。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他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旷达向上的胸襟。][以上为第二层,写“我”寻朋友张怀民夜游的事。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喜悦、漫步的悠闲——各种微妙复杂的感情都融入了似真似幻的月色之中了。语言凝练,含蓄深沉,精美传神。]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感情。作者的处境和遭遇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景色也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发生。如本文的月色就是作者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感知,也就有了不同于别人的思想感情。


猜你喜欢:

1.《出师表》一等奖教学设计

2.2017陈情表公开课教案设计

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秀教案设计

4.舒婷《致橡树》优秀教学设计

5.赵州桥优秀教学设计

6.《谈骨气》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80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