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短歌行教案设计

短歌行教案设计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短歌行教案设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想要了解这首诗歌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网络整理的《短歌行》教案设计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短歌行》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高一岭南班学生,生源较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从字词着手,从文本出发,把握解读诗歌的基本技巧。

  2.把握本诗比喻、借代、用典等多种手法的作用和价值。

  3.立足文本,知人论世,把握本诗中凸显出的抒情主人公曹操的思想和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把握本诗融多种修辞手法为一炉的精妙写作技巧,体悟曹操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本诗体悟曹操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了解曹操其人、其思。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在《品人录》曹操篇中这样总结曹操:

  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点明枭雄曹操的另一重身份——文豪,回忆初中已学篇目:《观沧海》《龟虽寿》。

  总结曹操诗歌的特点:

  体例:重振四言的乐府新辞

  内容: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

  诗风: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

  以上三点构筑起了非常独特的曹诗风貌,也奠定了曹操作为建安文学代表诗人的地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习一下曹操最经典的代表作《短歌行》,体悟一下这位英雄文豪慷慨悲凉的独特诗风! 板书:慷慨悲凉

  二、研读诗歌

  全班齐读。(点评:读出一些慷慨悲凉的味道,但太粗糙,要想真正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深入剖析这首诗。)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提示:诗眼就是一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和诗歌主题的词语)

  板书:忧

  因何而忧呢?——求贤。

  诗歌一开篇就开始写求贤的忧愁了吗?一开始写忧什么? 板书:人生苦短

  第一层

  提示看前8句。

  古诗当中有很多抒发时光易逝的诗句,比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就是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那么曹操又是如何写他的人生苦短之忧的呢?

  如何写忧?——比喻。

  注意喻体“朝露”有什么特点?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就蒸发了。生命不过正午,极其短暂。

  思考:人生几十年,何以用如此短暂的朝露作喻呢?有何深意?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不过短暂一瞬,和朝露是如此相似。感悟人生的短暂本身就是对自我的审视,对自我价值的找寻。大家想想看,曹操身处的时代是怎样一个时代?是太平盛世吗?为何感慨生命如朝露般短暂,因为身处乱世却渴望出人头地,功业未就之前忧愁生命太短暂啊。

  展示这个时代的其他诗人的作品: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曹植《赠白马王彪》

  社会大动乱之际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苦闷忧伤之情,在“朝露”这个经典意象的广泛使用上体现无疑。看来,曹操的忧,既是他个人的心绪,也是时代的声音。此忧,可谓忧思宽广。 板书:忧思宽广

  读前4句(提示:读出苦闷焦灼之味,语调低沉)

  诗人又是用什么方式解忧的呢?——先是慷慨高歌,结果如何?——忧思难忘。接下来干嘛?——喝酒。

  思考:曹操借酒浇愁,是否想传达及时行乐的思想呢?

  ——本节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建安时期的作家,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

  曹植给明帝曹睿的《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

  (常常担忧自己比早晨的露水走得还早,死后埋在沟壑里,坟墓上的土还没有干,形体就与功名一起湮灭了。)

  忧人生苦短的背后其实是——忧功业未就。 板书:功业未就

  诗人虽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酒能否真的解忧他心中清楚吗?不能啊。所以“唯有杜康”是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的。

  读5—8句。(提示:诗人妄图借助奔放之举来平息忧思,前句应读得慷慨激昂一点,后两句则充满无奈,语调低沉。)

  第二层

  歌、酒均无法解忧,那究竟如何才能真正解忧呢?——建功立业。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便是——贤才相助。

  汉代还未有科举,选拔官吏,除了皇帝直接征用有名人士的“征辟制”之外,主要是靠“察举制”,若你才富五车那么可以“举秀才”,仁义孝悌则可以“举孝廉”。但一般的寒门子弟若想被推举是非常困难的,名额已经被世家大族垄断了。

  展示资料:

  汉末民谣曰:“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门第道规的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我们这首诗其实就是一则“求贤令”,很好地体现了曹操这种求贤思想。

  大家看看,哪些诗句是写渴慕贤才的?——诗歌从第九句开始直至最后。

  这么多句子其实用“吾求贤若渴”五个字就能说完,但难免失之轻率,缺乏真诚。曹操又是如何传达求贤之心的?我们一起往下看。

  全班齐读第9句直至最后。

  思考:若你是贤才,诗中哪句最打动你?(讨论环节)

  ——发言顺序会打乱原诗顺序,但以下为教师点拨关键。

  子衿:用典(语典)、借代。青色衣领借代周代学子、贤才。姑娘思慕士子——曹操思慕贤才,情感有共通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后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即使我不去,你就不递点消息来吗?)很好地传达了曹操渴望贤才主动投靠的心思。

  鹿鸣:用典(语典)。鹿儿发现艾蒿,欢悦地呼朋引伴聚食——宴会上奏乐饮酒,嘉宾贤主尽欢,情景氛围有相似点。曹操渴望贤才,只要贤才一来肯定会热情款待。

  明月:比喻。以明月之皎洁喻贤才之光华。以明月之不可停止喻贤才之难以归服。而明月抬头即可见,更喻示着梦想可望却不可及、永远缠绕心头的苦痛。“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直接倾诉甚能打动人,也昭显了此层忧的主题。 板书:贤才难得

  谈宴:想象、与前句忧喜对比。欢乐宴饮的场面是对前文“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照应和反复,更是强化。若贤才来访,曹操不仅会“鼓瑟吹笙”礼遇贤才,更加会谈心宴饮、情谊深厚、恩泽绵长。君臣交心,其乐融融的和睦景象自然令贤才心动。

  乌鹊:比喻。设身处地想象纷乱之中,贤才凄惶流离,无处投身的场景,将心比心,甚为感人。亦是教导贤才良禽应择善而栖,来自己这个最大的枝头栖息。

  山水:比喻。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有贤必纳,多多益善,贤才们只要肯来,不必担心残酷的PK,不必担心曹操不接纳自己。

  周公:用典(事典)。再次重申谦敬的态度和个人的宏图伟愿。

  全班再次齐读第9句直至最后。(朗诵指导:情思绵长,语调舒缓——宾主宴饮,和悦美好,语调欢悦热情。——贤才不来,忧愁至极,语调低沉悲凉——贤才已来,感激快慰,语调欢快——将心比心地设想贤才凄惶无所,语调为之忧愁苦闷而低沉——海纳百川,天下归心,语调激昂达到高潮!)

  刚刚大家分享了你们的阅读感受,说的很好。这一层次可谓诗歌的主体层次,内涵复杂丰富,也充分彰显了诗人的求贤之心。

  思考:句句求贤,仅是简单的重复吗?前后次序可以打乱吗?

  ——不可,诗人对贤才的渴慕是逐层推进的。

  展示教师自拟的打油诗:

  心念贤才而沉吟思慕,

  若得贤才而热情款待,

  求之不得便忧思难断,

  求之既得便宾主尽欢,

  贤才他投会凄惶无所,

  贤才己揽会海纳百川,

  礼敬贤才吾愿学姬旦,

  天下归心则属我阿瞒!

  如此真诚的渴慕,当贤才难得时自然会忧心忡忡,此忧,不是仅仅关照自身命途的小忧,而是涵盖了国运天下的大忧。因此可谓忧思深重。 板书:忧思深重

  如此深重、宽广的忧思,构筑成的诗篇自然是慷慨悲凉,令人叹绝!

  三、延伸思考

  曹诗之所以被同是领袖的毛主席评为“真男子,大手笔”,仅仅是因为主题的深刻吗?有没有其他方面也构筑起了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呢?(提示: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

  ——歌、酒、朝露、鹿鸣、明月、乌鹊、山、水

  四、堂下拓展

  1.英雄还是奸雄?忠心还是野心?——我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你认为本诗写于赤壁大败之前还是之后?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祖《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82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