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保健治疗方法 >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下面和学习啦小编具体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其原则是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为主。

  (1)抗感染药物: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G 80万U肌注,2~3次/d;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每次2片,2次/d;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2~4g/d,分3~4次口服;头孢拉定1~2g/d,分4次口服;或环丙沙星0.25 g,3次/d;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0.2g,2次/d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G 400万~600万U/d,氨苄西林6~8g/d,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0.4g/d,头孢拉定、头孢唑林4g/d或头孢呋辛2.25g/d,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每次40~80μg;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或特布他林(terbutaline),每次100~200μg,通过定量吸入器(MDI),3~4次/d吸入;或以特布他林每次2.5mg,或丙卡特罗每次25μg,2次/d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每次0.1g,3次/d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protheo),每次400mg,1次/d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每次0.1g,2次/d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每次0.25g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nebulizer)吸入治疗。

  (3)祛痰剂:常用者有氨溴索(盐酸溴环己胺醇),30mg,3次/d,羧甲司坦(羧甲基半胱氨酸),500mg,3次/d,溴己新l6mg,3次/d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2、缓解期的治疗

  其原则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可采用气管炎菌苗,每周皮下注射1次,剂量自0.1 ml开始,每次递增0.1~0.2ml,直至0.5~1.0ml为维持量。一般在发作季节前开始注射,如有效应坚持使用1~2年。卡介苗多糖核酸,隔日肌注1次,每次1ml(含0.5mg),注射18次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可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亦可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每次5ml,每2~4周一次,于发病季节前用药。克雷伯肺炎杆菌提取的糖蛋白(必思添,biostim)口服,首次治疗8天,2mg/d,停服3周;第2次治疗8天,1mg/d,停服3周;第3次治疗8天,1mg/d,为1疗程;或用肺炎链球菌、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8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冻干提取物(泛福舒,broncho-vaxom),每天空腹口服1次,每次7 mg,每月连服10天,停20天,连续3个月为1疗程,可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其他如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酪蛋白(核酪)注射液等亦可选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气功亦有一定效果,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耐寒锻炼能预防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实证

  (1)外寒内饮。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2)痰湿内聚。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3)燥热伤肺。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

  (1)脾肺两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芪,祛邪而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陈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2)肺肾两虚: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山芋肉、诃子肉、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与肾气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芋肉、泽泻,补养肾阴。共成温补肺肾之剂。

  中医针灸治疗:

  1、体针:取孔最、丰隆、肺俞、定喘、中喘、膻中等穴。耳针可取神门、平喘、肾上腺。

  2、艾灸:用艾条温和炙足三里各式各样10分钟,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起床及睡前各式各样 1次。10天后改为每天1次,常年不断。

  3、穴位敷贴:常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共研末。于夏季三伏天开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药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分摊末6块直径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 贴于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隔 10天贴1次,于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连贴3~5年。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预防作用。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下面和学习啦小编具体了解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其原则是控制感染,祛痰平喘为主。

  (1)抗感染药物:根据痰细菌培养对抗生素敏感试验的结果进行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对未能确定病原菌者可采取经验治疗。较轻的患者口服或肌注即可。可选用青霉素G 80万U肌注,2~3次/d;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每次2片,2次/d;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或头孢氨苄2~4g/d,分3~4次口服;头孢拉定1~2g/d,分4次口服;或环丙沙星0.25 g,3次/d;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0.2g,2次/d口服。严重者应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可选用青霉素G 400万~600万U/d,氨苄西林6~8g/d,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阿米卡星0.4g/d,头孢拉定、头孢唑林4g/d或头孢呋辛2.25g/d,稀释后分次静脉滴注。抗感染药物的疗程视病情轻重而定,一般1~2周。

  (2)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者有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每次40~80μg;β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或特布他林(terbutaline),每次100~200μg,通过定量吸入器(MDI),3~4次/d吸入;或以特布他林每次2.5mg,或丙卡特罗每次25μg,2次/d口服;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每次0.1g,3次/d口服,或茶碱控释片葆乐辉(protheo),每次400mg,1次/d口服,或茶碱缓释片舒弗美,每次0.1g,2次/d口服。严重者可用氨茶碱每次0.25g稀释后静脉滴注,2次/d,亦可配合异丙托溴铵(溴化异丙托品)或沙丁胺醇溶液通过雾化器(nebulizer)吸入治疗。

  (3)祛痰剂:常用者有氨溴索(盐酸溴环己胺醇),30mg,3次/d,羧甲司坦(羧甲基半胱氨酸),500mg,3次/d,溴己新l6mg,3次/d口服。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或N-乙酰半胱氨酸经雾化器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有利排痰。

  2、缓解期的治疗

  其原则是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和预防复发为主。可采用气管炎菌苗,每周皮下注射1次,剂量自0.1 ml开始,每次递增0.1~0.2ml,直至0.5~1.0ml为维持量。一般在发作季节前开始注射,如有效应坚持使用1~2年。卡介苗多糖核酸,隔日肌注1次,每次1ml(含0.5mg),注射18次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可减少感冒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亦可肌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每次5ml,每2~4周一次,于发病季节前用药。克雷伯肺炎杆菌提取的糖蛋白(必思添,biostim)口服,首次治疗8天,2mg/d,停服3周;第2次治疗8天,1mg/d,停服3周;第3次治疗8天,1mg/d,为1疗程;或用肺炎链球菌、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8种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冻干提取物(泛福舒,broncho-vaxom),每天空腹口服1次,每次7 mg,每月连服10天,停20天,连续3个月为1疗程,可提高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其他如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酪蛋白(核酪)注射液等亦可选用。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气功亦有一定效果,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的接触和吸入。耐寒锻炼能预防感冒。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实证

  (1)外寒内饮。

  【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蠲饮,散寒降逆;配五味子,以防肺气之耗散,佐以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卫;并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外散风寒,内除水饮,表里双解之功。如胸闷苔腻加白芥子、陈皮;痰郁化热减桂枝、干姜用量,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身热不解亦可加鱼腥草、蒲公英、连翘等以清热解毒。

  (2)痰湿内聚。

  【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3)燥热伤肺。

  【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

  (1)脾肺两虚。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方中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芪,祛邪而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再配陈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功效。

  (2)肺肾两虚:

  【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方药】:生脉散加味。方中党参、麦冬、五味子,补肺养阴。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以山芋肉、诃子肉、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与肾气丸同用,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芋肉、泽泻,补养肾阴。共成温补肺肾之剂。

  中医针灸治疗:

  1、体针:取孔最、丰隆、肺俞、定喘、中喘、膻中等穴。耳针可取神门、平喘、肾上腺。

  2、艾灸:用艾条温和炙足三里各式各样10分钟,石门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起床及睡前各式各样 1次。10天后改为每天1次,常年不断。

  3、穴位敷贴:常用冬病夏治消喘膏: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共研末。于夏季三伏天开始使用。每次以三分之一药末,加姜汁调成膏状,分摊末6块直径5cm的油纸或塑料布上, 贴于背部肺俞、心俞、膈俞(均双侧)穴位上,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每隔 10天贴1次,于初伏、中伏、晚伏各1次,共3次,连贴3~5年。适于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预防作用。

102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