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保健治疗方法 >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佝偻病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佝偻病

时间: 羽彤 1138 分享

有什么方法可以预防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的家长都很担心,该怎么去预防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预防佝偻病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预防佝偻病的方法

  1、佝偻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比如合理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晒太阳等。这其中最有效而简单易行的方法则是阳光浴。适量的紫外线不仅能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帮助小儿对钙、磷的吸收,使骨骼长得结实,而且还可以活跃全身功能,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

  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每天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是上午9点以后,下午4-5点钟以前。每天不少于2小时。夏天应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射。但不要隔着玻璃晒,因为玻璃、烟尘、衣服都能阻挡紫外线穿过,故接受日光照射时,尽量使皮肤更多地暴露在阳光下。

  2、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产期开始,以一岁以内小儿为重点对象,并应系统管理到三岁,即作到“抓早、抓小、抓彻底”。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母亲学到有关的知识。新生儿期加强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尽早开始晒太阳。

  3、婴幼儿期的预防: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多晒太阳是防治佝偻病的简便有效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

  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应用维生素D预防仍是重要方法。

  4、儿童期至青春期可出现晚发性佝偻病。对于经常易疲劳、乏力,两腿酸软、腿痛、关节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应进一步检查并给予防治。VD预防方法、剂量与幼儿期相同。在应用VD预防时,母乳喂养小儿一般可不另给钙剂。但对6个月后断乳的婴儿,人工喂养、食欲低下、生长过快、青春期儿童或有急慢性疾病者可补充适量钙剂。

  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一)精神神经症状

  通常,患有佝偻病的儿童会出现夜惊、好哭以及多汗等症状。而且这种多汗跟气候和温度并没有关联,是由于汗液受到剌激所引起的。另外患儿经常会摩擦枕部,还有可能会引起枕秃或环形脱发。

  (二)骨髂表现

  1、头部

  (1)颅骨软化:为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多见于3~6月婴儿。

  (2)头颅畸形:“方颅”、“鞍状头”或“十字头”

  (3)前囟大:闭合迟,可迟至2-3岁才闭合。

  (4)牙齿生长晚:患者的牙齿生长会相对比较晚,有可能会延迟到1周岁的时候才会长出牙齿,也可能到3岁的时候才能长齐所有的牙齿。严重的患者牙齿排列会不争气以及釉质发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偻病“手镯”与“足镯”。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内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弯曲:非常有可能会出现脊柱侧弯或后凸畸形,而且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骨盆畸形,即髋外翻。而且病情严重的女性患儿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导致难产。

  (三)其它表现

  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

  佝偻病的病因

  一、日光照射不足

  日光照射不足是佝偻病的病因。现代,很多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经常呆在密封的高楼大厦中,外出又用太阳伞遮挡太阳,长期不被日光照晒,尤其在寒冷的冬季。然而日光照晒皮肤是吸收维生素D的方式。如果长期不晒太阳,人就可能因缺乏维生素D而患佝偻病。

  二、维生素D摄入不足

  动物性食品和动物肝脏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比如海水鱼,鸡蛋、牛肉、植物油等。如果人不喜欢吃这些食物,身体就会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导致佝偻病。因此人要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多喝鱼肝油。

  三、钙含量过低或钙磷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含量不足以及钙、磷比例不当均可影响钙、磷的吸收。人乳中钙、磷含量虽低,但比例(2∶1)适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钙、磷含量较高,但钙磷比例(1.2∶1)不当,钙的吸收率较低。

  四、疾病和药物影响

  肝、肾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小儿胆汁郁积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脂肪泻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胰腺炎影响维生素D吸收;难治性腹泻影响维生素D吸收。这些疾病都有可能使人患佝偻病。另外,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等药物,也有可能使人患佝偻病,主要原因是这些药物能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和代谢。


猜你喜欢:

1.佝偻病的食疗方法

2.十五种治宝宝腹胀的方法推荐

3.儿童要如何预防保健

4.如何预防佝偻病

3836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