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范文>读书范文>写作范文>

党的创新理论有哪些_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内容

时间: 钟敏785 分享

党员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造师魂,贯彻学习好党的创新理论并运用到工作中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创新理论认识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创新理论认识的范文篇一

在七一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13次,“科学”一词出现了29次。胡报告深刻指出,“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一定要按照七一讲话提出的要求,在理论研究上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下面,我简要谈谈自己关于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不当之处望首长和战友们批评指正。

一、党只有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才能保证站在时代的前列。

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发源地,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奠基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挽救国家民族的典范。苏共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1917年11月~1918年3月,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2年12月30日,苏联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联盟条约》和《联盟成立宣言》,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成立,这是中共中央根据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客观需要和现实可能性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继苏联之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二个红色国家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政权首次以国家形态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从社会历史背景来看,俄罗斯这个国家有370年沙皇专制主义统治的传统,它缺少资本主义民主宪政的实践。沙皇专制的传统,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对民众有影响,这是客观原因。列宁是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又在西欧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生活15年之久,因此在俄国开创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得到了广大民众拥护。

列宁领导的俄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夺得政权走上执政地位,就是因为列宁正确地分析和把握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并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用以指导俄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科学理论,即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能够在一国范围内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邓小平文选》这样评价:“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革命道路,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干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苏联共产党史无前例的站在了时代的最前列。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以自己的执政行为,引领和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首先得保证自己能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

20世纪80年代初,中英开始香港主权问题谈判。当时的中国无论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政治开放程度,都和香港存在很大的差距。“一国两制”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突破意识形态局限,放弃原有的政治底线,显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中华民族从来都重视统一,统一是我们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常态,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理想的政治状态。在我们的文化里,从来对分裂、独立这些事情都是不赞成的。而“一国两制”跳出了中国文化的框架,跳出了传统思维的束缚,用一个比较务实的策略,把统一的标准降低到最低要求来实现。说的比较通俗点,这个也是最低成本的方案。

1997年7月1日,回归后的香港,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不仅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生活方式不变,而且成为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内地和资本主义世界沟通的桥梁,以及中国吸收国际先进文明成果的重要基地。同时也使传承了几千年东方智慧的中国,嫁接西方理念之后,在21世纪重新崛起的契机和起点。胡在七一讲话中提到:“我们要一如既往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团结一切爱国爱港、爱国爱澳力量,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体现了我党领导人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博大的胸襟和超前的意识思考着发展和民族统一问题,是一次伟大的理论创新,人类史无前例的社会制度试验。最终,实践证明了其正确性,也为世界各国解决历史遗留的主权领土问题,提供了崭新思路。

然而,我们也可以举出很多负面的例子。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有一些党派被时代所淘汰。包括当年在列宁领导下夺得政权的苏联共产党,统治世界第一大国69年,但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期轰然倒塌。前苏联是一个巨大的联盟国,包含了15个加盟国和数十种民族,苏联共产党由于不能根据时代要求提出正确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党的工作,教条的搬动马列主义的条条框框去套现实情况,导致体制僵化、经济衰退、腐败盛行、国内传统派和激进派分歧严重,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却面临内忧外患,从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独立开始,各加盟国陆续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5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共最终被历史无情地淘汰。而在这同时,中国共产党却大大的发展了。

究其原因,根本的一条就在于我们党在理论上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深刻地反映了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反映了中国现实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需要。这面旗帜得到了全党的衷心拥护,并引导全党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新环境中胜利前进。苏联经济崩溃的原因不是不注重经济发展,而是发展战略不科学,用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计划干预市场,造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比例失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制度的危机,也不是民族问题,而是自己的执政党不能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

这里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当年苏共能够以更加宏大的格局和长远的目光来看待世界形势,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晚于我国一点时间,进行改革开放,能不能挽救苏联经济?如果实行类似中国“一国两制”,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州)的做法解决民族问题,不要将宪法中规定的加盟共和国“主权”束之高阁,对部分加盟国给予一定的自治权限,那么历史的轨迹是不是可能将得到巨大的改变?恐怕全球社会主义国家的格局如今会大不一样。

以史为鉴,我们伟大的国家在1989年那场浩劫中“幸免于难”,虽然付出了一定代价。但实践证明,我们的领导人是高瞻远瞩的。我们要知道在那样一个年代,已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稳定更重要的了。

二、党只有结合实际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才能使执政为民的宗旨得到真正体现。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之中,党的生命力的来源在人民群众之中,只有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党才能永葆生机。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始终保持与社会实践的统一,使自己的思想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党成立初期团结广大人民,掀起的土地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等在当时环境下都是思想理论的创新,都是选的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当解放战争中小米加步枪重创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加大炮时,国民党才如梦初醒,有的叹息,有的嫉恨,聪明的知道大势已去,顽固的还在垂死挣扎。他们在这个时候才反省得失,那也只是“马后炮”了,思想理论一旦落在后面,就不是创新了。

1977年9月,邓小平同志说:“过去,我们很多方面学苏联,是吃了亏的。”次年,他又说:“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相比苏联解体前后的通货膨胀、民不聊生,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功。这是因为邓小平同志正确地分析和把握了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根据这种特征及时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提出了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思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这一点上说,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执政为民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内在统一的。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要为人民谋利益,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它必须时刻了解人民的需求,了解满足人民需求的各种条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行为方式。

而在这一切调整之中,作为行动指南的思想理论的调整是最关键的。因此,在新的变化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保持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我们党始终为群众谋利益,应当说,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首先要根据这些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断丰富发展我们的思想理论。把我们的思想观念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以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要求为最高准则。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

胡在七一讲话中说到:“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这种毫不掩饰的“揭短”是不多见的,可见我党坚持面向群众,狠抓作风建设的决心。也是我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走向更加坦诚、科学和务实的执政方式的具体表现。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要深入一步,理论宣传工作就要跟进一步。马克思曾深刻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七一讲话的精神只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理解、所认同、所接受,才能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巨大动力。因此,我们在深入学习七一讲话精神的同时,还要自觉肩负起理论宣传的重任。要像方永刚同志那样,“趴下身子作桥梁,挺直脊梁作灯塔,满怀激情地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让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之光照亮千家万户”。

党要团结、要统一、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有被实践所证明,被全党所接受的正确的思想理论作指导。今天,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有八千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如果我们不能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在思想理论上不断进行创新,如果我们不能在实践中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党的自身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胡在今年七一报告作了明确的结论,指出: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党的创新理论认识的范文篇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在创新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一、建党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历程

(一)毛泽东思想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第一大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系统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成功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的理论创新的第二大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面对着发展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思想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正确认识党的理论创新

(一)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

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强调:

1、我们应该从我党对“三个规律”特别是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史的角度去思考党的创新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这样我们才能深刻理解90多年来党的理论的继承性。

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开始反思苏联模式,并试图探索自己的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认真思考和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改革开放,并探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严峻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战略构想。通过历史回顾,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我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进程是一致的。

2、我们应该从分析“三情”的时代特征入手,深入理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实践依据。

如对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实践依据的理解:从党中央的一系列文件看,中央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时代背景是特殊的国情,即“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来思考改革、发展的问题,树立新的科学的发展观。

与国情直接联系的是党情,我们经常用“两个转变”来概括党情的变化,即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但是我们在分析这两个转变时对两个问题要给予足够的关注:一是这两个转变与国情的联系,二是党的领导层和党员的代际变化带来的影响。否则由于我党没有及时完成角色的转变而使得一些发展问题的解决比较滞后。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们过去比较关注新一代领导人如何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其实,党员代际变化对党的建设影响最大的是不同代际党员思想状况的不同。例如,老一代的同志受过比较系统的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相对来说比较坚定,而新一代的同志在这些方面可能比较欠缺。这就迫切需要党进行理论创新,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再说世情,一般我们概括世情多用全球化、信息化、多极化等宏观概念,但是,我们不仅要从长远趋势和整个世界的角度看待世情,还要尤其关注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变化。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们不仅要密切关注世界发展对中国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更要注意中国快速发展可能给世界的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统筹、协调好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用创新的理念理解创新理论的内容

党的创新理论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许多概念和观点,要正确理解,就需要我们跳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固有观念和思维定势,用创新的理论来思考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例,在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农村的经济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劳动生产率上都落后于城市,这在发达国家也不少见;由于人口聚集度较低,在乡村发展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难度要大于城市,而效益要低于城市;同时,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人口还会在人口总数中保持较大比例,农村人均占有的经济资源数量也会低于城市。根据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届时城乡居民的收入比是2.25∶1,虽然与现在相比有所缩小,但仍属于世界上极少数城乡收入比超过2∶1的国家之一。这应该怎样理解?这需要我们突破仅从经济上分析发展水平的旧思路,还要从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水平、居民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便利性等方面来判断发展差距。假如我们可以用20年左右的时间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基本相同的社会保障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那么,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比就会降到2∶1以下,再考虑到其他因素,城乡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就会大大缩小。

(三)评价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党的理论创新不同于学术创新。不能完全套用学术创新的标准来评价和衡量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是直接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它与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因此,评价党的理论创新要看理论本身的发展,更要看理论的发展是否达到了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以及由此而来的对于实践所产生的新的推动。即评价党的理论创新最根本的是看新产生的理论,是否适应了新的实践的需要,是否推动和开辟了新的实践。

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就要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只有做到既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又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既要坚持向西方学习,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 ,又要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 ,才能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充满创新精神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创新理论认识的范文篇三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 “一二五”期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3.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是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则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胡锦涛同志提出领导干部要具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决策平是各级党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集中体现。 7.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永远是领导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的核心力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我党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9.必须划清的“五个重大界限”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中国特色军事制度同西力军事制度的界限。

10.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军队党的建设,必须把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为根本目的。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履行使命的基本实践,是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

11.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关键是要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必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12.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I3.党的十七大报告详细阐述“党员主地位”的基本含义包括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内权力的源泉、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

14.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

1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l6.当前要抓好培养的“四类人才”指的是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

17.胡锦涛同志把我军的优良传统概括为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人民军队必须深入开展军队历史使命、马克思主、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四项重大教育。

18.党的十七大提出,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19.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首要的是应对国家被侵略、被颠覆、被分裂的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首要的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2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是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工作,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生命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政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史使命。我军政治工作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联系群众。

22.当今和今后一较长时期,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23.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反映我军官兵与党、人民、国家、军队的关系以及我军官兵相互间关系最基本、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

2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6.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就业是民生之本。

27.胡锦涛同志“七一 ”重要讲话深刻指出,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另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8.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29.90年的奋斗历程,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0.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三件大事”的重大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深刻指出“两个不可逆转”,即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31.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一个鲜明的亮点,是概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三大成就”,即: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

33.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34.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35.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出,全党同志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牢固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

36.胡锦涛同志“七一 ”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四个选择”,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

37.胡主三席“七一 ”重要讲话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做出“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即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38.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深刻指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五个坚定不移”大政方针。

3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0.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和谐文化。


猜你喜欢:

1.党的创新理论心得体会

2.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心得

3.创新转型党员该怎么做心得体会

4.党的创新理论论文

5.党的创新理论宣讲稿

6.党的创新理论有哪些

94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