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范文 > 读书范文 > 个人情况汇报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

时间: 钟敏0 分享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范文一

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为中国送来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至此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科学辩证的分析问题带领人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而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中去,联系发展的看待问题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历史的运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大革命的失败使当时的人们开始反思照搬十月革命的模式在中国是否行的通,不久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实现。以中国革命新道路探索时期为例毛泽东对当时的敌我形势作出冷静分析,提出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他提出了将党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这就是本着当时的国情和敌我形势作出的科学论断。之后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设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讲话围绕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则。本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观,针对当时还存在的僵化和半僵化状态,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号召解放思想,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时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法制是民主的重要保障,必须发扬民主,提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方针和任务。自此,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首要理论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党的十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们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现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共产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经验教训,开辟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是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的道路,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当代大学生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胸怀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与日常生活中,联系发展的看待事物和中国国情,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范文二

一、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历程

(一)邓小平理论关于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邓小平同志对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的总结,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历史经验比较集中的三次总结。

第一次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恢复了我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具代表性的文件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个文件体现了邓小平的指导思想。代表性的经验总结主要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等。都是在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后作出的理论概括。

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三大召开的前后。邓小平认为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里搞社会主义,“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①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思想有:十二大开幕词邓小平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总结建国以来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

第三次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向何处去?邓小平对如何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系统的总结,这期间,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思想主要有:1992年发表的南方谈话。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②“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观点,③把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更进一步,较集中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一九九一年。代表性的讲话是江泽民在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七、一”讲话和十五大报告,代表性的经验总结主要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的经验总结”④

第二次是在1998年。代表性的讲话是江泽民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江泽民把我国改革开放20年基本经验归结为十一条。江泽民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年来,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十年来的主要历史经验,可以概括为十一个方面。”⑤并概括地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⑥

第三次是在十六大召开前后。代表性的讲话是2000年在广东考察时的讲话、2001年建党80周年的讲话和十六大报告。在此期间,江泽民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验总结是把党80多年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纳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突出了从理论本质上对历史经验的概括。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历史从十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这些经验,联系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归纳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⑦

(三)科学发展观关于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集中的有六次:

第一次是十六届三种全会。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十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总结。⑨

第二次是十六届四中全会。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结了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六条经验。即:“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六条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⑩

第三次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六个必须做到:“一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不动摇......,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三是要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第四次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等做出了决定。  第五次是在中央党校的“6.25”讲话。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四个坚定不移,”(13)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六次是十七大。代表性的经验总结是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分别做出改革开放阶段性经验总结基础上通过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既“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14)从本质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特点。

二、党改革开放以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党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坚持立足本国又放眼世界、坚持立足历史又放眼未来,吸收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核心的经验总结思想,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强调“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

进入新世纪,国际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把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他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创造新鲜经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16)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17)党改革开放以来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必须深刻把握我国的国情,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实现原则性和独创性的统一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的原则性,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坚持独创性,就是不从一般抽象原则出发,不从本本出发,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个别论断、个别结论,而是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般规律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模式。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们党的独创家,他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独创性理论和思想,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基本点;一部分人先富的理论;特区建设理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又不迷信笨笨和本国模式,体现了中国的个性,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又一次飞跃。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18)十七大第一次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即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和标志,体现了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的辩证法,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符合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求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三)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曲折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忧患意识相结合,实现科学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确立了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指出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就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当时对我们党和国家造成很大压力。邓小平坚定指出,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只要中国还在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么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只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始终站得住。”邓小平告诫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没有辜负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到2001年底,我国经济总量己跃居世界第六位。在取得这样的重大成绩面前,江泽民在十六大上依然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在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到2007年底,我国经济总量己跃居世界第三位。在取得这样新的重大成绩面前,胡锦涛深刻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有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是坚定的行动是谨慎的。这种谨慎的态度凝聚了我们党的战略思维。继续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和清醒的头脑,是今后继续战胜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

总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们党长期以来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确立的。找到正确的道路不容易,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更不容易。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在党的领导下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胜利推想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范文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两次飞越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试剂盒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他们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伟大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崭新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但在党的幼年时期,对于这个问题还没形成深刻的,完整的,统一的认识。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后,就全党来说则是在延安整风运动后。

2.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济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强带哦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线路、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他们的基本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方面的,而是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这些理论观点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检验,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丰富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第二.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丰富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能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过肩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发展等的基本原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提出,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女礼服和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努力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三个代表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四.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最注重发展社会的生产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法方式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发放轮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生命的运动。”?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

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不断推进中国特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社会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新世纪新阶段,当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朝着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前进。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我们的时间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有很多的困难,很需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里。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这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反对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他们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体系。它们不但以新的形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是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强调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18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