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教科研会议讲话稿(3)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教科研会议讲话稿(二):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近年来,我区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攀升提供了科学支撑、发展动力和重要保证。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教科研表彰大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期教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表彰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优秀课题、优秀成果、先进个人,并就今后一段时期教科研工作进行部署。刚才林局长宣读了表彰决定,表彰了27所先进学校,105个优秀课题,69项优秀成果,186名先进个人。在此,我谨代表教育党工委、教育局对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5位获奖代表做了交流发言,实验幼儿园包红英围绕“教育科研打造‘雁阵团队’”谈了具体做法;实验小学许红丽就自己主持的课题是如何与教学融为一体的,实现小学英语戏剧化;蒋垛小学陈春生谈的是农村边远学校30年科研梦历程;励才学校周丽华回报了他们如何多着并举加强教科研课题管理,引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幸福成长;最后发言的是姜堰中学潘双林,他重点介绍了自己丰富教科研成果的取得。这些同志都讲得很好,让我们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教科研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校长重视,坚定了我们高品质的理想追求

两年来,我的总体感觉是,“让教育充满科研”已经逐渐成为姜堰教育人尤其是学校负责人的共识和工作习惯,大家普遍感到学校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科研工作的水平,校长需要主动、自觉地担当起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任,把学校引向通过科研提升内涵的方向。

1.率先垂范,带领大家一起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天所表彰的100多个优秀课题,第一主持人是校长的就有20多个。不少校长成为热心教科研的领跑者。姜中高志雄校长一度时间带着问题,天天泡在课堂上,努力寻求了属于自己的路径;东桥小学沙华中校长围绕课题开设示范课在校园内已成常态,还跟老师们一起到上海学校上课交流。在教科研工作中校长们既是领导,也是专家,更是榜样。校长率先垂范,自然产生了一种积极的影响力,产生了一种潜在的导向作用、感染作用。

2.全民动员,克服教科研的畏难情绪。新教育倡导者朱永新先生一再强调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成果。为了让广大教师“动起来”,各学校因校制宜,千方百计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不少学校从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培训入手,推动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教学研究。起步较早的姜堰二中借力“本真教育”研究形成的内在张力,积极引导所有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课题;已经摸到门道的罗塘小学小步快跑,努力争取到了市级以上立项课题;也有不少后起步的学校边学边做,边做边悟,引领教师从微课题做起,开展草根式研究,像马庄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研究,溱潼小学的“让学”实践研究等都是在校长的号召下用一个课题引领着全校教师齐上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激励引导,促进教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好的机制就是巨大的动力引擎,教科研同样要有激励、引导机制。实验小学多年来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情况列入专业成长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主要参考项目,学校逐渐形成了激励教师心情舒畅开展科研的良好环境;东桥小学在各种教科研活动中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仅图书一项,只要是教师购买的书,认真读了就可以报销书款,不论数额大小;叶甸小学积极创造条件,让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多方面获取外界的有用信息;南苑学校善于发现和扶植自己身边的“无名教育家”,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形成教师科研群体;实验初中用身边的成长典型点燃教师的科研激情,让教育科研体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4.主动挂靠,提升教科研品味。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知名学者现场指导,当学术顾问,可以有效地提升本校教科研品位和水平。四中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中,善于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与名家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实验幼儿园经常邀请专家,走进学校与教师互动引领,参与学校的理论研讨、读书沙龙、教师论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随笔交流等,以活动的开展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进展;励才学校与省教科院所保持常态化联系,专家们利用各种机会到校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包括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等;二中校长始终沉入教科研一线,主持和参与多个课题研究,及时了解研究状况,邀请高层次专家学者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点拨,使学校教科研工作不断攀升,教科研成果先后获得省特等奖,国家二等奖。

二、课题研究,悄然改变着我们的行走方式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核心,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提升教师。前者提高事业的质量,后者提高生命的质量。两年来,我区教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提升学校的软实力,促进了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1.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变化。课题申报是课题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过程研究、成果显示全在申报的预设当中,顺利的申报乃是成功的一半。由于各个学校的思想上高度重视,专业上不断成熟,申报通过率连年攀升。市级以上课题数量从零星的二十几个增加到两百多个,质量从单一的浅层次教学问题拓展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学科,研究人员由单枪匹马的个人研究变成了团队共同研究,研究方法由封闭式研究到主动开放式研究,从一门学科向多门学科融合,从校内研讨走向跨学校、跨区域联手行动。我区所报送的课题,通过率在泰州领先。教研部王书月的《高中语文读写共生的学习体系构建研究》、二中姜立东《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适应性研究》成为省级优秀课题。2013年度课题中,我区有31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张甸中学《耕读: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研究》、区实小《教师教学风格多样化的校本案例研究》成为重点资助课题。今年有5所学校教学成果获国家和省特等奖和一二等奖,现有26个研究项目被泰州列为下一批教学成果培养对象。姜中开放教育研究、二中本真教育研究被泰州评为首批特色项目研究所。

2.课题管理紧盯过程不放松。课题不仅看申报成功了多少,还要看研究过程取得了哪些突破。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进一步整合资源,每个教研员、教科员每人联系若干学校和课题,参与磨题、开题、结题,利用到学校工作的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教研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形成了以课题为导向,教研活动为载体的课题研究指导新格局。坚持将每周四作为到校指导工作的固定时间,开展面上调研、集中交流、针对问题做指导,寻找亮点做推介。罗塘高中钱厚林校长善于从繁杂的事务中走出来,领衔课题,踏踏实实组织好每次研讨活动,积累了大量鲜活的材料,丰富了教科研成果。姜堰中专等学校课题管理细致、严谨,开题、结题材料数易其稿,不厌其烦,受到上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

3.小微课题、短线课题效果彰显。高大上的课题在我区并没有达到校校全覆盖,为了让所有学校都有课题引领,我们启动了区级课题研究,消灭了课题研究的空白单位;为了让所有教师都有参与研究的机会,我们提倡惠及所有教师的微课题研究,遇到什么问题就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些区级课题和小微课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二实幼在小微课题研究上不断创新思路,工作扎扎实实,原来那些不起眼的“合同制”教师,如今人人在网上有自己的空间,天天写博文,天天练技能,她们能说会写,能唱会跳,能拉会弹,个个都很出彩,教育局招聘教师对幼儿合同制人员放开后,两年同一所学校就有9位教师脱颖而出,有准备的人终于等到了机会,也为成功申报省级课题储备了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的素材。

4.专项课题研究层层推进。专项课题研究是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和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或围绕中心工作所开展的研究,它便于集中全区更多有识之士的聪明才智,进行合力攻关。前期针对“三进工作”组织的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效果,当下正在研究的“基于《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实践研究”申报立项已经完成,包括完美教室、完美办公室、完美课堂、完美教师、完美课程、完美校园等在内的完美系列文化研究也正如火如荼。经过第一轮、第二轮的深度推进,我们感到课程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有30所学校参与的第三轮“课程整合研究”又扬帆启航,我们的初步行动先后得到泰州教育、江苏教育报等媒体的报道推介。

三、特色创新,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句子

教科研工作应是一项开创性的任务,“开创”就要追求在博采众长之后应当发出自己的声音,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两年多的工作,我觉得我区教科研工作在创新特色上有如下几个方面可圈可点。

1.名师工作室成了本土研究院。为了形成名师1+1大于2的聚合效应,我们组建了各学科名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因此,本土的学科教学研究院也就应时而生。名师工作室首先是课题研究的示范基地,每个工作室都有自己的多个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每项成果随时在网上进行发布。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不仅在区内,在市内外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外界学习效仿的首选。其次,名师工作室还是课题研究具体指导的专家库。根据各课题研究的需要,随时随地从专家库里邀请一两位到校参与具体的指导。中学数学的“送培”、“送教”、“送导”一直受到不少课题组的欢迎。二中钱五海、南苑王乃平等同志接地气的专业化指导,使得我区课题研究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再次,名师工作室还是新人培养的孵化器。各课题组将有潜质的课题核心成员选送到工作室,先是现炒现卖,一段时间后便能逐渐独立行事,小学数学就是这样为新兴的城南小学培养科研骨干的。有了名师工作室,一般问题都能在区内得到解决。

2.校园文化成为科研的源头活水。文化是一种力量,一种影响,一种情怀,一种温暖,培育体现核心价值的学校特色文化对于师生成长和学校的品牌建设都是至关重要的。2013年5月,我们在行知实小召开了文化校园创建现场会,兴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高潮。遵循“地域特色、历史积淀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全区80%以上的学校初步形成了特色文化,大伦小学的“崇实”文化、港口小学的“港口”文化,蔡官学校的“冠军”文化,沈高学校的“生态”文化,梅垛小学的“梅香”文化等又一批崭新的文化校园陆续显现,新建的城西实验学校也“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谋划“开发潜能 创造智慧”的智慧学校文化,一旦建成,学校便沿着智慧之路阔步前进。由校园文化繁衍出来的富有个性的课题研究,如罗塘小学的“民乐”研究,白米小学的“和雅”校园研究,兴泰学校的“勤真”文化研究,俞垛小学“三味”校园文化研究,张甸中学的“耕读”文化研究等,这些课题植根校园,雨水丰沛,假以时日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3.教学方式和风格成了一道多彩的景致。姜堰作为教育强区应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和风格。经过近几年的专题研究总结,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举一反三 反三归一”的教育教学方法,简称“一三一”。娴熟运用“一三一”教育教学方法,必然形成“厚重通灵”的教学风格。方法和风格的形成,也就有了我们自己的教学主张,催生了各学校操作层面教学方法的研究,呈现出百花争艳的生动景象。特校的“乐学”课堂,东桥的“尚美”课堂,王石小学的“生本”课堂,溱潼二中的“自互导”课堂,实验初中的“生成”课堂,正在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稳定的架构。港口小学沈勇“厚重通灵”教学风格的理论研究文章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实验小学秦咏中、李萍对风格的研究又开始了新的开掘。2013年实验小学王芳老师荣获苏教版全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这是继陈志明以后的又一个特等奖第一名;省姜堰中学缪素华老师也获得了全国“时事课堂”展示一等奖。

四、任重道远,教科研品牌的形成尚需时日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区教科研工作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课题的存在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脱节;二是城乡之间、校与校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教科研水平不均衡,协作水平不高;三是课题的后续研究及成果的应用不到位,存在着为研究而研究的问题;四是有的学校课题虽多,但缺少整合的核心课题。因此,今后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教科研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研究的各项工作。

1.重视教科研机制创新。首先是制度创新。要建立教科研工作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教科研成果表彰奖励制度,同时,要建立教科研工作过程与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完善培训与教科研一体化的校本研训机制,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为教育科研的发展提供新的生长点。其次是研究形式创新,探索教科研校本化途径。学校要定期组织专题学术交流活动,正常教师教学观摩以及教科研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常态督查教师撰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并定期组织专题研讨,要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与发展需要,选择并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多元校本研究形式,认真开展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校际联合研究、网上研究,努力把教师个人的实践反思、教师集体的互助合作、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开放共享的教科研新模式。再次是考核创新,将教科研成效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完善《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修订《中小学教科研先进学校评估方案》,正常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区教育科研工作会议,组织校本优秀课题评比,经常召开课题研究成果鉴定会、观摩研讨会,进一步加大教科研工作在素质教育综合考核中的权重,形成教科研工作学校全覆盖、教师全参与、城乡均衡化的教育科研工作新局面。

2.强化教科研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教育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校长要成为教科研工作的实践者、指导者,教导主任、教研主任要成为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者、组织者,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成为教科研活动的具体策划者和实施者;其次,要加强教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名特优教师成长工程、青蓝工程,进一步放大学科名师工作室效应,使更多教师进入名特优行列,强化教科研队伍;再次,要加强教科研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学校要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并指导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要对教师的理论学习、业务进修及科研任务提出明确要求,并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力求推动教师个人和学校向更高级别更高层次发展,逐步培养出省内教育的名家。

3.聚焦教科研重点课题。要重点关注我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问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问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有效途径问题,对我区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超前研究、实证研究,高起点谋划和研究我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课题,为教育决策提供高效服务。通过多元协作、集体攻关方式,扎实开展基于实践创新的原创性研究,争取推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课题优秀课题,在中小学分别建成数个教科研基地,创成泰州市以上教育科研先进区或示范区。

4.推动教科研转型升级。当前,随着教育事业逐渐转向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根本标志的内涵式发展阶段,教育发展对教研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专家田慧生指出:教研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创新和整体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实现从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的转变,向符合时代需要的教研转变,向“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的总体需要转变。特别是研究重心要实现由研究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由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转变,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的研究转变,由单纯关注教材教法研究向加强对教学质量的全要素研究以及服务区域及学校发展转变,由基于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向基于开放的信息化教学的现代教育模式的研究转变,树立新时期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全新的整体形象,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新的专业贡献。

各位校长、同志们,教科研会议两年一度,希望每次都能开出信心,开出方法,开出智慧,开出成果,全面提高我区教科研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区教育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教科研会议讲话稿(三):

同志们:

我们选择在“十一五”收官、“十二五”开局这个时间节点上召开全市教科研工作会议,其用意就是要表明“十二五”期间姜堰教育依靠教育科研走好内涵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刚才,卢局长代表教育局全面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教科研工作情况,提出了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教科研工作思路与对策,24所学校、25个优秀课题以及110个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 6个学校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对我市“十一五”期间教科研工作的状况,刚才卢局长总结得比较到位,我就不再细说。我对全市教科研工作的总体评价是:理念超前,但行动还相对迟缓;局部推进,但覆盖面还不够广;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层次、品位还不够高。成绩和经验是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基础,差距和不足是我们今后追赶的方向和跨越的动力。这两年多来,我接触了一批先进地区的教育管理干部、优秀校长和知名教师,越来越感到姜堰缺少高品位的学校,缺少省内外知名度高的名师大师,姜堰教育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说到底还是内涵发展上差距,教育科研上的差距。因此,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推进姜堰教育内涵发展,应该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的重头戏。借这个机会,就如何做好教科研工作,我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让教育充满科研。

应该说,办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诞生、实现、刷新理想的过程;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使教育的理想成为教育的现实。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追寻理想教育的路上行走着,但有时候总是感到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差距。如何让教育的理想在现实的土壤上实现“软着陆”,这是每一个教育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必须付诸努力的事情。我一直认为,除教育科研之外,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手段可以让教育理想实现“软着陆”。有人说,教育科研是“明天的事业”,我十分赞同这个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牵手教育科研,或者将教科研工作边缘化,那么我们很难有明天。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归根到底就是要表达这样一个愿望:让教育充满教育科研!

“十二五”期间姜堰教育的总体目标定位是:泰州领跑、省内一流、全国知名。这是我们的理想、追求。为了让这个理想、追求成为现实,目前我们正在谋划一系列的举措,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让教育充满科研,让教育科研为姜堰教育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坚持让教育充满科研,我认为有三点意义:

一是只有让教育充满科研,才能提高姜堰教育品牌的含金量。多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姜堰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姜堰闪亮的名片。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姜堰教育发展也已出现了“高原现象”,尤其是在“五严”背景之下,沿袭多年的靠拼时间、加班加点,靠埋头苦干、死干提高成绩的方式已经无法再延续。“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再续姜堰教育的辉煌,就必须沉心静气走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用教育科研的高度和深度,来提高姜堰教育品牌的含金量。

二是只有让教育充满科研,才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享受到职业的幸福。现在有不少的教师总感到做教师太苦太累,我也觉得当前教师队伍中的“职业倦怠”现象相当严重。我接触过不少名师、大师,尽管他们每天工作负荷很大,但他们的精神状态特别好,从他们的身上你能感受到阳光和幸福。究其原因,还是他们进入了研究状态之中,已经享受到了研究带来的乐趣。记得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今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中,实行了淘汰制。少数教师之所以最终被淘汰出局,主要还是由于教科研方面材料不过硬,有的教师连校级教研课都没有上过。不让一个教师游离于教科研之外,千方百计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应该成为我们今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只有让教育充满科研,才能办出高品位的现代学校。无数事实表明:不重视教科研的学校不能算一所合格的学校;在教科研方面没有建树的学校,不可能成为一所名校;不能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软实力的学校,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学校。一所学校要在区域立足,只需要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一所学校要想发展为名校,必须通过教科研提高软实力。“十一五”期间,我们所有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有哪有学校现在敢于有底气说:我们是一所有品位的现代学校!办学的品位提升是需要教育科研支撑的,只有依托教育科研这个平台,将科研融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找到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才能算把一所学校领上了理想学校的路上。

我要说的第二句话:让教科研充满思想。

我认为,我们从事教科研工作特别要避免走入两个误区:一是觉得教科研工作太“深”,应该是领导和专家们的事;二是觉得教科研工作太“浅”,认为教科研工作就是做表面文章,上上课,写写论文而已。这两种观点都是不正确的,都背离了教科研工作的本质。我认为,教科研工作应该是一项充满智慧、充满思想的工作,有思想的教科研应该能够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教科研,我不是专家,讲不出高深的门道来,我提三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克服一种干扰——功利主义。当前,我市各学校教科研工作风生水起,硕果累累。但是,也应该看到,我们的教科研工作或多或少受到了功利主义的干扰:有的学校把教科研当成办学业绩的装饰品,申报时热热闹闹,结题时轰轰烈烈,真正做研究却不见动静,一项课题才搞了一二年,不充分调研、不系统分析、不科学论证,开了几次会,上了几堂课,写了几篇论文,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研究成果;有的教师把教科研当成个人出名成家的敲门砖,缺少认认真真的科学精神,缺少踏踏实实的板凳功夫,所谓的研究成果不是粗制滥造,就是东拼西凑,其思想的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究竟有多大的指导意义,我是不看好的。我要特别提醒在座的同志们,我们从事一项研究,进行一项实验,不是为了凑热闹,不是为了装门面,搞教科研工作最怕的就是功利主义,结集论文、展示成果、获得奖项,并不是教科研工作的全部。希望各学校在实施教科研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形式,忽视有针对性的内容;只重视开题和结题,而忽视踏踏实实的分析与研究、实践与应用。今后,我们评选优秀课题,要把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作为价值追求。

二是坚持一个法宝——草根研究。草根研究的核心要义是: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成长即成果。这种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的研究,具有切口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应该成为今后我们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法宝和主要形式。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市各中小学“草根式研究”已经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全市共有200多个校本研究课题,几乎所有教师都参与了这种小口径、即时性的研究。特别是行知实验小学从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小问题、小事件着手,不断进行追问、反思、实践、总结,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个个都有科研成果。虽然这些研究 “级别”不是很高,也没有专家领衔,但都是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我觉得,这种基于问题、基于实践的研究,应该成为我们教科研工作的本质和常态,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更欢迎、更需要这种研究。特别要提醒大家的,利用教育博客写好教育叙事也是行之有效的草根式教育研究形式之一,希望各学校发动更多的教师参与撰写教育博客。

三是回归一个本源——课堂教学。我始终强调,教科研的本源在课堂,要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教科研离不开实践,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绝不能搞“两张皮”;同时,教科研成果还要回到课堂教学中去,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许多教科研成功的经验表明,只有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本源,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两结合、双促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也符合我们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我们必须紧扣应用性研究,本着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原则,层层推进,步步深化,才能达到研究的真正目的,反对把教科研搞成纸上谈兵。我特别欣赏溱潼二中的“自互导”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它生成于教学一线,作用于教学一线,贴近学校实际,成果初步彰显,这样的教科研才是真正的教科研。在这里,我希望更多的学校要真正将教科研工作链接到课堂上去,将课题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杜绝教科研工作的“假大空”现象与形式主义倾向。

我要说的第三句话:让教科研成为校长的责任。

提到校长工作,我们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学校的行政管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当然是教育教学工作。如果一个校长整天只是忙行政事务,那么这个校长肯定是一个失败的校长,至少是一个名不副实的校长,他所领导的学校很难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品位的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校长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纵观我们姜堰所有的学校,凡是校长重视教科研工作的,这所学校的教科研氛围就非常浓厚,在教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较优的成果;反之,如果校长仅仅是围绕日常工作在转圈圈,那么这所学校的教师也就同样是疲于应付,根本谈不到教育创新。一些教师因为缺少科研成果在职评时总是过不了关,教师本人没有追求是原因之一。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有些学校的校长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了解,有些学校很少开展教科研活动,不少学校的教师不知道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有些学校即使开展教科研活动也仅仅局限于语数外等学科,忽视了体艺等其他学科的教学研究。

无论是从学校发展的大局还是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校长都应该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工作来提升学校发展、竞争的软实力,以教科研工作来推动学校工作上台阶、上品位,以教科研工作为教师发展、成长搭建平台。作为一校之长,必须主动、自觉担当起学校教科研工作第一责任人的重任,要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发展水平完全取决于教科研工作的水平。那么,校长应该怎样去组织教师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呢?我认为校长必须扮好以下几种角色:

一是以身作则,做教科研工作的先行者。校长既是教师的领导,也是教师的导师,是教师学习的榜样,在开展教育科研方面应做出表率。一所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否搞得起来,质量如何,关键在于领导的科研意识、重视程度和措施力度。校长和学校的管理者们首先带头搞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力,就有一种管理的导向作用。目前,一些学校的教育科研名存实亡,原因固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领导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的教育科研搞得富有成效,是因为学校将教科研工作提高到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而且,校长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表率行为感染了教师,吸引了更多的教师参加到教科研工作中去。我们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全市开展科研型校长评选活动。

二是营造氛围,做教科研工作的宣传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但是教师对参与教育科研存在认识偏差:一是“无关论”,认为教育科研是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二是神秘感,认为教育科研高深,自己水平不高,经验少,没有能力搞科研;三是矛盾论。有些教师担心搞科研要花费时间,弄不好会影响教学质量。校长应做好教师的思想开导工作,提高科研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鼓励他们立足实际和课堂教学开展“草根研究”。

三是建章立制,做教科研工作的主推手。为保证教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确保教科研出成果,可以通过制订规章制度、落实政策来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真正形成激励教师心情舒畅开展科研的良好环境。比如可以把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情况列入教师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主要参考项目;在开展科研的时间、任务上做好协调,学校工作不要统得太死,行政干预不要太多;提供必要的教科研经费、图书资料及相应设备,保证科研工作正常开展;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积极参与研究的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交流,开阔视野,多方面获取外界的有用信息;同时,要善于发现和扶植自己身边的“无名教育家”,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形成教师科研群体。今后,教育局每年将召开一次教科研工作专题会议。

四是搭建平台,做教科研工作的引导者。做好教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一条的经验就是要善于点燃教师的激情。教育科研一旦能体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就会成为教师的内在需要,教师就会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并在内驱力推动下,付诸行动,教育科研也才能真正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校长在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中,善于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首先,要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如理论讲座、读书沙龙、专题研讨、教师论坛、教学竞赛、论文评比、随笔交流等,以活动的开展推动教科研工作的进展;其次要加强方法指导,包括课题研究指导、论文写作指导等等。第三,校长要深入一线,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了解研究状况,及时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点拨。要通过校长的引领,形成一种聚合力,使更多的人“研究”起来,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真正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今后,教育局将进一步加大对教科研工作奖励的力度,凡在教科研方面做出较大贡献的,将给予重奖。

同志们,“十二五”即将开局,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高举“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学”的旗帜,通过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实实在的成果,全力彰显姜堰教育的特色优势,谱写姜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看过教科研会议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1.教研工作会议讲话稿

2.教研会议发言稿3篇(5)

3.在教研组长会议上的讲话

4.学校教研组长会议讲话稿

5.校长科研工作会议讲话

6.春季教师会议讲话稿3篇

115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