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3)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三)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等部署,总结我省20xx年及“十二五”水利成绩,分析今后水利发展形势,谋划“十三五”水利安排,部署20xx年重点任务。刚才,丕龙同志传达了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宣读了尹建业副省长对全省水利局长会议的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着力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xx年及“十二五”全省水利工作回顾

  20xx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五年来水利建设任务最重、时间要求最紧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力拼搏、排除万难,圆满完成20xx年各项任务,“十二五”规划目标完美收官。12月25日,水利部陈雷部长对我省水利工作专门作出批示:建业、小云同志,今年水利建设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你们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攻坚克难,采取多项措施,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十分不易。望认真总结经验,把二0一六年江西水利工作抓实做好。12月29日,省委书记强卫批示:感谢陈雷部长对我省水利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一定要按照陈部长批示要求,把明年我省水利工作抓实做好。1月4日,尹建业副省长批示:请水利厅在全省水利工作会上认真传达学习强卫书记和陈雷部长重要批示,要扎实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总的来说,20xx年我省水利工作有以下特色和亮点。

  (一)防汛工作取得全面胜利,防灾减灾成效显著。20xx年,我省平均降雨量20xx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23%。汛期先后出现7次强降雨过程,梅川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入冬后又发生历史罕见冬汛,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以及原省委副书记莫建成,副省长李炳军、尹建业等省领导先后30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防汛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省防总和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防汛抗旱指挥部门超前部署、周密安排、精心调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积极迎战每一场暴雨洪水,实现了 “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的防汛总目标,取得了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

  (二)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实施,江河洪水防御能力增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工,9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累计发电超过11亿度,工程全面发挥经济效益。伦潭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并网发电。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速,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6.07亿元,完成混凝土总浇筑量的94%。太湖水库PPP项目正式启动,寒山水库开工建设。鄱阳湖区二期防洪治理工程第五个、第六个单项基本完成,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建设进度加快,江河洪水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饮水安全任务圆满完成,民生水利全面发展。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建成1057处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97.04万农村居民和48.88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强化水质检测能力建设,对全省108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能力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分别完成中央投资计划的93.56%和96.4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连续6年全国考评优秀,20xx年农田水利项目完成总投资80%以上。规划内4928座小(2)型病险水库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52座新增小型病险水库全部开工。20xx-20xx年282个中小河流治理规划项目,开工276个,完工129个。完成2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年度任务。全面推进485处农村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

  (四)最严格水资源制度加快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20xx年度国家水资源管理考核我省获“良好”等次。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完成《昌九新区总体方案水资源论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南昌市获“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东乡等10县(区)获“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第一批9家省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通过验收并命名。开展全省水功能区确界立牌和省级水功能区复核调整,全省水功能区监测覆盖率达到93%。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实现零突破。加强地下水管理,省政府批复同意《江西省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加快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和自主创建,推进南昌、新余、萍乡3个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省级第一批3个试点县和23个试点乡(镇)、124个试点村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完成首批5个省级水生态文明乡(镇)和14个水生态文明村命名授牌。确定第二批省级水生态文明试点乡(镇)26个、试点村133个,遴选代表性强的14个试点村,实行厅领导挂点指导。大力开展水库养殖专项整治,全省10819座水库中有9460座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87.4%,如期完成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深化水利改革稳步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江西省实施“河长制”工作方案》,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组织体系。公布了省级“河长”名单,由省委书记亲自担任总河长,省长担任副总河长,党政四套班子分管或联系农口、环保的省领导分别担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的河长。在完成10个省级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基础上,与财政厅联合出台《江西省全面铺开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在全省全面推开。水权改革获重大突破,《江西省水权试点方案》获水利部、省政府批复,启动了新干县、高安市、东乡县3个水资源确权登记试点;萍乡市山口岩水库水权交易试点基本完成,成为南方丰水地区首例政府和企业多主体参与的水权交易实例。赣州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初见成效。政府购买水利服务试点、国有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等稳步推进。

  (六)依法治水管水得到加强,水利管理能力有效提升。水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江西省水资源条例(修订草案)》经省人大会一审,《江西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呈报省政府。简政放权力度加大,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项,部分下放5项,保留19项;组建厅法律顾问队伍,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全面完成161项权责清单梳理并对外公布。推广河道采砂“政府统管”模式,推动九江市由鄱阳湖采砂统管向长江延伸,南昌市由赣江下游采砂统管向抚河、抚河故道、锦江、潦河延伸,受到省领导高度肯定。继续推进过剩采砂船切割淘汰,深入研究非法采砂入刑。水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修订《江西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实行项目招标建管合一的归位管理。推进全省水利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开展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在赣信用等级升降级。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考核,制定《江西省国有公益性水利工程典型管理单位管理办法》。新开工建设水利项目做到质量安全监督全覆盖,主体工程在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巡查覆盖率达100%,全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总体处于可控状态。

  (七)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日趋完善。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特色,先后安排9位厅级领导和11位支部书记讲党课,组织7期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查摆出的12个“不严不实”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落实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着力强化廉政教育,开展6次廉政教育专题学习和1期廉内助学习班。扎实推进制度建设,修订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作风建设营造良好水利从政环境的意见》等8项制度文件。扎实抓好监督防控,开展3次党风廉政建设监督检查,进行5次明查暗访。着力抓好中央巡视组和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深入开展“红包”治理、小金库治理、干部档案专项审核等7项整治和检查活动,41项整改任务完成情况向社会和党内进行了通报。开展领导干部插手工程专项整治,全厅172名处级干部认真进行自查自纠。严厉查处违纪行为,建立了问题线索沟通联系制度。

  (八)水利基础工作扎实开展,行业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打造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取得共识,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水利科研成果荣获大禹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水利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列入全国172项重大水利工程的8个拟建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江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初步编制完成。进一步健全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出台《江西省乡镇水务站能力建设标准》。继续开展基层水利技术人员 “三定向”培养,从20xx年起提高定向培养层次。出台《关于支持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发展的决定》,强化水利职业教育。水利宣传亮点纷呈,开通微信公众号、江西手机报水利栏目,开展重点水利工程、防汛、水生态文明建设等专题报道,召开防汛、“河长制”新闻发布会。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及水文化建设,制定《江西省水利厅直属机关党建五年规划(20xx-2019)》,出版《水利江西——风景独好》《五河一湖画册之信江篇》,举办第九届江西水利桂花节。此外,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组织人事、综治信访、水利扶贫、离退休干部、机要保密、档案管理、公务接待、绩效考核、机关财务、社团组织等工作均卓有成效。

  20xx年为“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划上了圆满句号。“十二五”期间,我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和不断加大水利投入的有利时机,持续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加强水利管理,深化水利改革,水利实现了重大跨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治水兴水思路进一步完善。积极践行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新思路,从我省水情出发,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力争通过5到10年努力,基本建成“五大水利保障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省水利厅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把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以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改革发展。我省水利工作思路更趋完善,目标更加明确。

  二是防汛抗旱减灾能力显著提高。有效抗御了20xx年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的严重灾情,战胜了20xx年大范围的严重伏秋旱,成功抗击了20xx年德安县超历史特大洪水和20xx年梅川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十二五”我省水旱灾害损失率平均值为0.55%,较“十一五”的1.28%有大幅下降。

  三是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峡江、伦潭、山口岩、浯溪口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或建成,全面完成47座重点圩堤应急防渗加固、五河重点段防洪应急整治工程。累计解决140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729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39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全省覆盖。

  四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开始落实,初步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178个全国重要水功能区实现全覆盖监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新增农村水电装机53万千瓦。

  五是水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出台了农田水利条例、水文管理办法等多项法规规章。第一次水利普查圆满完成。推进全省水利工程公共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水利电子招投标实现全覆盖。水利建设信用体系基本建立。成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稽查专门机构。创新河道采砂管理模式,处置过剩采砂船舶,河道采砂管理实现入刑责任追究。

  六是水利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从10个重要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意见。“河长制”为核心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权制度、国有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政府购买水利服务、农业水价、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及管护机制等改革快速推进。

  七是水利建设投资规模进一步加大。 “十二五”全省共落实水利投资888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多。水利融资能力显著增强,通过金融授信、险资债权、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外资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累计融资达139.5亿元,有效保障了我省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

  八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恢复或新建乡镇水务站1474个,全部覆盖有水利建设任务的乡镇。现有农民用水户合作组织7463家,参与农户达到484万户。出台基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三定向培养政策,4年时间共定向培养841名基层水利技术人员。建立小型堤防安全管理员制度。

  “十二五”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的五年,是我省水利投资规模最大、水利建设步伐最快、抗灾减灾成效最大、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五点启示”:

  一是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五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为做好我省水利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强卫书记、鹿心社省长等省领导多次就防汛抗旱、水利建设管理等作出重要批示,并亲临防汛、水利建设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尤其在“河长制”工作和省级水利投资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更是高位推动,亲自研究落实。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水利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二是始终坚持防汛为第一要务。针对我省特殊的雨水情,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始终坚持防汛工作为第一要务,把防汛保安全放在水利工作的突出位置。五年来,面临严峻的水旱灾害形势,我省各级水利部门坚持防汛第一要务不动摇,扎实做好汛前准备工作,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和领导带班制,密切关注雨水情,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巡堤查险,强化督导检查,优化调度方案,有效组织抗洪抢险,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乡供水安全。

  三是始终坚持民生水利为重点。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一大批民生水利项目,水利基础保障能力迈上了新台阶,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实惠,也为水利事业发展增添了强大活力。

  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为动力。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力量源泉。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两手发力,全面加大水利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长期制约水利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破解,水利改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水利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水利发展的生机不断迸发、活力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高。

  五是始终坚持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五年来,我们在抓好水利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水利系统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加强干部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特别是面对水利建设力度大、项目点多面广的新形势,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经常性重要工作来抓,一岗双责,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创新、作风扎实、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水利干部队伍,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水利工作得到了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成绩的取得是水利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水利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水利厅,向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我省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是根本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水利作为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省委、省政府也提出绿色崛起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江西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第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如期实现我省五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我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和推进昌九一体化、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如期实现我省五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有效发挥水利建设的投资拉动作用及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先导作用,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让人民群众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必须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着力推进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均衡配置和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建设,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必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转变用水方式,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红线的刚性约束作用,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

  第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全省治水兴水的热潮空前高涨,水利改革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提出了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新思路,国务院做出了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水利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着力推进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江西省“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围绕防灾减灾、改善民生、促进发展,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江西省实施河长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全面推进河长制。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省水利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全省各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全社会对水利高度关注,公众节水爱水意识不断增强,为水利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我们要紧紧抓住“十三五”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第三,实现我省绿色崛起战略,打造绿水青山,对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20xx年我省提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战略目标。20xx年我省全境纳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崛起,打造绿水青山,全省上下形成高度共识。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在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目标体系中,43%评价指标和一半以上重点建设任务与水有关。充分发挥水优势、妥善解决水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我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利规划、建设、管理、改革的各环节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优化水资源配置,建立水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四,水利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等改革亟待突破。统一高效协调的水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要素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形成。水权、水价等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水利项目公益性强,融资能力不足,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活力需要进一步激发,水利建设投资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仍不相适应,河湖管理、水利工程管理等亟待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和完善。水利创新能力不强,水利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还不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依法治水管水,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普惠共享、法制保障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3)

在水利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三)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国农田水利改革现场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4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