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致辞讲话 > 会议发言稿 >

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讲话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教育是民生之本,社会之基。发展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工作,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抓好了教育就意味着其他能够平稳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讲话,仅供参考。

  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讲话篇1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切实增强抓好教育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是西昌打赢脱贫攻坚战,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教育是关键。今年是西昌脱贫攻坚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牢牢锁定“234”总体目标、“37345”具体目标,确保年底实现全市15个贫困乡镇、47个贫困村、3505户贫困户、12711名贫困人口年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强调:“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发展的好坏直接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好坏,西昌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是治标,教育扶贫是治本,真正有一天西昌的教育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西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将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二)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是西昌抓住“铂金十年”战略期,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黄金十年”期间,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总投入约8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34亿元,新建阳光学校、航天学校、现代职业技术学校、三中(工读学校)、特殊学校等,改建、扩建部分学校,完成89个“一村一幼”学前教学点,宽带网络实现“校校通”,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涌现出拔尖人才、专家型教师和教学能手近700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3%,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普通高考录取率由2006年的68.9%提升至2015年的84%。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市民素质,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未来十年,是西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西昌跨越发展、爬坡上坎,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市委提出:“2016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经济社会发育程度达到国内相对发达地区水平,高标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实验区核心增长极,初步建成川滇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换季总部基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基地、大凉山农特产品深加工基地,全面建成现代生态田园城市,整体提升西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建设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康养目的地奠定坚实基础”。教育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西昌的发展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三)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内在要求。教育事业一直是社会的焦点所在,今年江苏、湖南高考减招事件一度引发社会群体事件,多地发生的“毒操场”事件也引起社会舆论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所以说教育无小事。西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也十分关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成了每个家长的共同夙愿,许多西昌家长甚至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到成都、绵阳等有更好教育条件的地方去读书,不惜家庭过上候鸟一样两地分居的生活,可以说,教育事业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这些都是党委、政府发展民生事业发展的“痛点”所在,因此,今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引进了天立学校,北外附属学校,南山学校等一大批民办教育,就是希望他们起到“鲶鱼效应”,带动西昌教育整体提升。西昌市的党委、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将教育摆在民生事业的重要位置,切实抓好教育工作,通过办好教育,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谋利益,解决人民群众最切身的问题。

  二、进一步锁定目标、做实举措,全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西昌教育

  (一)全力以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持续开展 “五十百千”和“122”工程,“五十百千”工程,即:“五”,从2016年到2020年,财政对教育基本建设投入每年不少于5亿元,加上银行融资不少于10亿元;“十”,每年改造提升完善10所以上的学校;“百”,进入教育百强县,主要教育考核指标进入国内发达城市行列;“千”,未来五年,增补教师1000名以上。“122”工程,即:完成农村10所初中、20所中心校、20所村小的扩量升级。按照“一乡一园”、“一乡一中心校”、“中心乡镇一初中”,高中向城区周边集中的原则,合理布局学校。逐步实施15年免费教育,基本普及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推动中高职教育衔接贯通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建设攀西领先、省内一流的智慧教育体系。高质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

  (二)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硬件投入是基础,核心是教师。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风清气正、崇德向善的良好育人环境。要加强师德建设,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加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要健全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加大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优秀学校校长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的力度,不断缩小校际、区域、城乡之间的师资差异。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着力改善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的工资和社会保障等待遇,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千方百计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让广大教师安心教书、全心育人。要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他们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在科技、知识、人才上赢得新优势,关键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确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办学理念,着力推进教育发展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提升、从注重硬件建设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以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激励措施和制度导向,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监测评估,强化教育督导功能。充分向教育发达先进地区学习,加强和友好城市、友好学校的人才、经验交流,搭建更广泛的合作平台,不断扩展办学思路,切实提升教学水平。

  三、要进一步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凝聚实现西昌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是要落实教育发展责任。重视教育、关心教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职责。市委、市政府将持续加大财政支持教育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工作需要。各乡镇要认真履行教育工作职责,及时协调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为教育、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真正做到为官一任、兴教一方。各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要履职尽责,积极支持西昌教育事业发展,齐心协力打造一流的教育发展环境。

  二是要用好教育支撑政策。为促进教育事业深化改革,中央、省、州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例如,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方案,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州委、州政府出台了教育扶贫专项方案等重大支撑政策。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接,统筹落实好各项政策,并积极研究,把握政策机遇,用好政策红利,推进西昌市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

  三是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全市上下要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支持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认真落实惠师政策,积极开展为一线教师送温暖活动,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宣传、教育部门要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兴教助教,积极倡导助学为荣的良好风尚,大力宣传教育战线上的优秀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讲话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在充分调研、广泛发动、精心筹备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一年开两次教育工作会议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去年教师节大会,我们印发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方案》,重点跟大家交流了界首教育如何构建责任文化体系问题。今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还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因此,在本次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会上要跟大家讲些什么,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能为今年的教师节大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近两年,全市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位次有了明显前移,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教育系统内部,整个精气神有了明显提振。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体会最深的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感问题,这是界首教育系统里存在的很突出的问题。前段时间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会东书记跟大家讲了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只是走得久了,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启程,于是,过程当中就多了一些茫然与琐碎,少了内心的澄澈与坚守。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初从教时的初衷?所以,今天的讲话不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工作总结,主要是围绕“不忘初心”展开,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查找、分析、破解教育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市的教育事业能走得更快、更远。

  一、客观评价,充分肯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坚守

  前段时间安排政办调研组到教育一线调研,调研组反馈有一点感触很深:大多数校长和一线教师,都自然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包括对界首教育“低谷徘徊”的担忧,对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自发探索和思考,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积极建言等。由此可见,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办好我们界首的教育是执著而坚定的。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阵地的坚守。今年教育局开展了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实际上不只是评选出来的最美教师,“坚守”二字在我们很多教师身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中,有对“三尺讲台”的坚守,比如附小一位朴实的女教师,身处学校管理层,且年近退休,仍然坚守教学一线,虽然身患严重的腰椎疾病,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她常常力不从心,但仍然竭力站好“三尺讲台”;也有对爱生如子的坚守,如大黄筛子李小学的一位教师,不仅替家庭困难的留守孩子缴纳学杂费,使其能重回课堂,而且时刻体贴关怀、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有对爱校如家的坚守,顾集中心校的一位教师,以校为家,她习惯于放学后到校园前后院走走,关上正在滴水的水龙头,看看各班门锁好没有、有没有家长没来接的孩子,这点点滴滴,都是对校园的坚守。

  (二)对教学质量的坚守。很多农村小学的老师,在硬件并不完备的条件下,仍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代桥镇刘寨小学,这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有一天来了一位支教的英语老师,老师在课堂上教英语字母时,发练习簿给孩子写,规定一个字母写两行,但很多孩子写完后,都小声地说:“老师,我想再写两行。”受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感染,支教期满后,这位老师毅然扎根农村,并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之外,集体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政办在二中调研时,看到了教师们对带队跑课间操雷打不动的坚持,以及学生在跑操时队列的严整、步伐的有力、气势的昂扬,当学生融入这种富有激情的集体,自然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激情。

  (三)对师道尊严的坚守。许多教育工作者凭借着对教育的责任心,坚守在“三尺讲台”,他们为的不是钱,不是名,也不是利,为的是对得起自己身上担负的事业。如靳寨中心校校长,为留住一位即将被高价挖走的优秀初一学生,他自掏腰包4000元,并通过多方努力才留住生源,这位年近半百的校长,在叙述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是带着感情去讲的,在他的带动下,靳寨中心校从校班子成员、到教师、到学生,逐步形成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濡染观摩之效,逐步走上发展的正轨。就像会东书记说的,一个好学校就是一个好校长,一个学校的校长很负责任、很有爱心,这个学校就不会差到哪去。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在听到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是能受到感染的,我们的内心是温暖而坚定的。也相信在在座各位的身上,不忘初心的事例还有很多,正是大家这种忙碌中的坚持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几次会上我都跟大家讲,教育工作本身就得有精气神。去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检、国检的时候,专家给我们的评价就是能够感受到我们上上下下,特别是教育系统,这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二、清醒认识,深刻反思参与教育各方信任感的缺失

  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任感的缺失。近两年来,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不少努力,实施了三年提升计划,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距离我们办好教育的初衷仍有很大差距,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有的教师甚至发出“界首教育的春天到底在哪里”的感慨,我们经过分析、反思,觉得核心原因是参与教育各方的不信任问题。

  (一)家长对教师不信任,造成敬畏感缺失。通过在教育系统内部、在社会上的调研,以及平时通过其他途径的了解,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应该说是很普遍的。曾几何时,教师是十分神圣的职业,在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心里,对老师很是敬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呈现出了两个极端。一是“懂教育”家长的质疑。以前小学老师大多中专毕业,中学老师大专或者本科毕业,在只有初中、小学学历的家长面前代表着知识与权威,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大本”了,自己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学习能力,加之在教育上的长期投入,使他们自学成了一个个“教育专家”,对教育也能说个一二三,面对老师,这部分家长会觉得,你还没我懂的多,不信任由此产生。二是不懂教育家长的骄纵。这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几乎是空白,内心总觉得亏欠了孩子,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是一声责怪,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打电话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罚我了……”的时候,有的学生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就打电话质问老师,久而久之,造成老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加剧了家校信任危机。

  (二)教师对学校班子不信任,造成归属感缺失。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一部分老师存在归属感缺失问题。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消磨职业意志,淡化职业热情,职业倦怠逐渐变成了共有的标签。这种倦怠,在对学校的质疑中日益加剧。一是对自身成长平台的质疑。十几年来,我们对全市各中小学校的班子队伍很少进行大力度的调整。一方面,晋升渠道有限,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班子抓管理的能力有限,往往难以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对我们这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有的中心校就简单化地把他们往偏远的教学点里一丢,没人交流,没人指点,面对一个班、几个孩子,如何形成教学氛围,有的年轻教师无所适从。长此以往,纵有满腔热忱,也被消磨殆尽。二是对学校班子品质的质疑。近期有些群众的议论传到我的耳朵里,说我们有一些校长,经常性扎堆参与通宵的牌局,一夜的输赢能达上万甚至几万块。且不说你们还有什么心思抓教学、抓管理,我就单问问你们这么多钱从哪来?如果说一两个人是因为家里底子厚,那扎堆来参加是都做生意吗?又作何解释?这件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今天我不展开,会有专项的整治。但是既然我都能听得到,你们在座的各位不会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校长、这样的管理人员,你们在教师中起的是什么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敬业的校长到什么时候都是敬业的校长,但刚刚说的尸位素餐的校长还是大有人在的。

  (三)教育系统对教育主管部门不信任,造成责任感缺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能使我安于其业”。这个话就是讲我们要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谁也不想轻易就离开这个队伍,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在优化物质和精神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履职缺位。一是物质环境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物质需求满足后,才能谈及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一,钱的问题。绩效工资原来是一年一发放,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调研中也发现,各学校对于义保经费的使用还是存在疑虑的。界首教育每年投入的资金量是很大的,但是到底使用得怎么样,我们心里没有底。这个事我们要专门听汇报。现在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加大的问题,而是怎么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就是希望把钱用好,给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其二,职称评聘问题。由于晋级名额的限制,很多优秀教师没有办法评职称,或者多年评而未聘。尤其是近两年选调优秀乡村教师进城,以前缺乏经验,事前教育和人社部门缺乏沟通,所以有的教师进城后,初中老师进小学,职称还需要降级,有的甚至要从最低档算起,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次印发了无校籍管理的文件,就是要给教育部门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其三,教师培训问题。关于教师培训,2014年我就讲过,一定要确保我们的教师全部轮训一遍。骨干教师的培训可以到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培训可以借助阜阳师范学院的平台,我们前一段时间也去做了对接。教育局采取了多种培训方式,但效果不明显。听说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常规培训,很多老师签个到就走,走个过场,你连基本的业务培训都不参加,你的业务水平怎么可能会提高?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如果连教师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关键要看他交给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生跟着老师学什么呢?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交给他们方法。如果老师对待学习是这种态度,是带不出什么好学生的。其四,学校布局问题。虽然我们初步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这只是初步的均衡,国家给了我们一定的整改时间,需要我们认真整改。城区非起始年级依然存在严重的大班额问题,教师想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虽然硬件设施达标了,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教师跨专业代课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精神环境方面。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总结了一个教育的函数式:教师的教育力、教学效果等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乘以教学技能、业务能力。也就是说,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本质的还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但对教师精神层面的引导,我们所做努力的几乎为零,甚至多年来,我们连体检都没有组织过,更谈不上关心老师的精神层面,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凭自觉。

  (四)社会对教育事业不信任,造成荣誉感缺失。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评判,无外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力养成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们究竟做得怎么样,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小学阶段,尤其是个别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交头接耳的比比皆是,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满足不了。同时,“四乱”问题屡禁不止,屡治不力,为社会诟病。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办了“小饭桌”,就是有个别的老师让很多原本敬业的教师也在社会的指责声中抬不起头来。“四乱”的问题大家都讨论过,有人跟我说,家长有这个需求,哪个家长敢当着老师的面说老师你那不好的?如果你想给学生多教点,义务的也行,一分钱不收,你愿不愿意干呢?初中阶段,我们好的学校不多,很多家长,孩子刚上五、六年级就开始为选择初中而犯愁。初中阶段诟病最大的就是民办学校,主管部门以没有监管手段为由,对民办学校疏于管理,民办学校有很多课没有开,硬件条件也不行,基本是“想招谁招谁,想撵谁撵谁,想开啥课开啥课,想啥时候上课啥时候上课”,迎合部分学生家长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填鸭式教育,到了高中以后,老师普遍能够感觉到,从民办初中毕业的孩子学生潜力过度开发,后续发展乏力。同时,公办初中在竞争乱象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导致“民强公弱”的发展局面。公办学校每年政府投入的资源是多少?民办学校投入多少?为什么公办的竞争不过民办的,大家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认真思考。高中阶段,界首一中和界首中学现在是剑拔弩张。高中均衡招生对教育长远发展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因为多少年没有竞争,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太和恰恰是通过竞争,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我们对政策解读方面不到位,宣传不到位,造成两校社会认可度不一致。所有政策制定和执行,都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政策制定过程远比政策本身重要。我们已经召开的几次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出台政策一定要广泛征求基层教师、学校的意见,一定要大家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如果一个政策大家都没有完全认可,就等于没有制定。所以两个学校的均衡,还是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以大家都接受、都认可的方式来推动这项工作。二是学生能力素质养成方面。我们从2014年就开始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问题,家庭、社会往往把孩子没有教好归咎于学校、归咎于老师,甚至有老师感叹:“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谁来解教师之惑?”在被质疑、被斥责,甚至被声讨中,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消磨殆尽。

  三、系统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系统职业荣誉感的重塑

  前段时间的几次调研,教育系统反映的都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就像个死结,怎么看都看不明白,看到的只是抱怨,只是困惑,只是种种界首教育低位徘徊的现象,看不到问题,看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如果不跳出教育看教育,就会在这种怪圈中,越来越加深我们的职业倦怠感。教育的生命力从何而来?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来。作为政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教育本身出发,尽己所能,创造良好环境,让学校回归学校,按教育科学办事;让教师回归教师,依教育规律育人,让教师重拾职业的理想与尊严。

  (一)优化学校布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从调研情况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而且各学校立足长远发展,也都进行了深入思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作为一个专题,安排专人,认真研究,拿出一整套布局调整方案,一定要摒弃今天撤一所、明天并一个的做法,稳步有序推进。一要一线调研。一直跟大家强调一线工作法,究竟什么是一线?对教育工作来说,一线既包括市直学校,也包括乡镇中心校、村小、教学点,要真正深入进去,围绕“哪些学校布局调整后能有利于工作开展”这一核心问题,充分论证。同时,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统筹规划。山区不撤并教学点是没有办法,孩子上学要翻几个山头,他翻不了,我们这上学能有多远呢?有的教学点,老师比学生多,所以要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要兼顾实用性与前瞻性,要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结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特色集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进行系统思考,科学测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并注重留有余地,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学校撤并,要优先结合未来70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进行集中。三要激发活力。在城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增量,优化布局,解决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问题。在农村,要在有条件的乡镇撤并学生较少、教师严重老化的教学点,并根据需要,建设具备寄宿条件、功能完善的中心学校,集聚现有教师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拳头效应,打造区域品牌,逐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吸引力,进而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探索推行大学区管理。比如太和,从去年起,他们在县城新设4个中心学校,把全县32个中心学校组建成8个学区,学区间在课题研究、学校管理、教研课改等方面进行融合,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二)改革激励机制,力促教师专业成长。只讲奉献的管理是苍白的。解教师之惑,首先要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使其能专心投入教学,再通过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要加快推行无校籍管理。针对教师普遍反映的岗位设置问题,今天会上印发了无校籍管理的初步意见,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促进教师编制、职称随教师交流而流动,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但这只是一个原则性意见,具体如何操作,请教育、人社等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尽快落实,从根本上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二要灵活发放绩效工资。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已经研究,下一步绩效工资按学期发放。要尽快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对在质量监测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发放、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打“组合拳”,树立清晰的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三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学校之间也好,教师之间也罢,如果有不公平感,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压抑和抵触,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公平环境的营造要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一,学校与学校之间。两所高中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一味地说哪个学校班子成员,包括部分教师不支持工作,也不是说教育主管部门“捧一个压一个”,就是不要带情绪,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好,就是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出于公心,出于大局,出于长远考虑。最近正在研究今年到底怎么均衡,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公平。两个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跳出矛盾看矛盾,跳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件事不是个死结,一定要分析透、分析到位。其二,学校内部。学校内的公平体现在用人方面、政策制订方面、评优评先方面、职称评定方面,也体现在学生管理方面,等等。只有每一位老师都能感受到公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才能心齐气顺,我们的教师才能静下心来专心教学;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孩子们才能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一句表扬的话他就能改变很多。

  (三)回归教育原点,重拾教师职业认同。教师的职业认同来自社会,更来自教师自身,当然,这其间,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是社会氛围层面。要引导群众以正确的视角看待教育,广泛宣传学校软硬件的变化,宣传名师、名校长、最美教师等正面形象的典型事迹,改善学校、教师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投入教育,通过电视、微信、教师谈心、编排小节目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要引导社会以正确的立场参与教育,从教育本身出发,摒弃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尽己所能,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适合的条件。二是政府引导层面。陆游在向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写出好诗,只懂得诗的格式和写诗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阅历上下功夫。同样,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直奔主题、短兵相接,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开展教师培训,但效果不佳;每年都组织高考研讨会,精心制定备考策略,但高考成绩仍不甚理想的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始终相信,精神会变物质,而且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单元,她的功能是育人,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先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调动每一位老师的进取心和内驱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教师的绩效、职称等初级需求后,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如赏识、肯定、荣誉、事业等,给予教师更高层次的尊重,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三是教师自身层面。作为教师,走上讲台,你的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当成责任来干,还是当成兴趣来干,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心里有一本账的。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他才会敬佩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他愿意学,如此才能产生强烈的教育力。我在党校报告上讲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对基层干部来说,终极关怀是获得自己通过努力做到而别人又拿不走的好事业,职务多高、收入多高都不重要。那对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讲,我们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呢?就是教师什么时候感觉到最自豪?就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能够回来看望他的老师;走在大街上,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家长能够主动上来找你,聊一聊孩子的发展、学习问题,这就是我们的荣誉感,教师的这种荣誉感是其他的职业所体味不到的。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不忘初心,静心知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了界首教育、为了界首孩子们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讲话篇3

  同志们:

  今天,教育的新事物实在太多,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衡水中学的“三大法宝——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等等。针对如此多的新事物,每一次,我都认认真真接受新理念的洗礼,但越吸纳越困惑,越找不到方向,越发觉得教育教学的错乱与失控。于是,我开始反省,开始诘问,我们是否能够,暂时停下已经乱拍的脚步,细细思虑:教育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或许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简单而普通的命题,但我却以为这是教育本质的“存在”。

  教育是什么? “教育”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个真正的人引出来、塑造出来。所以,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内心的真、善、美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使他的人生有精、气、神的活着。为此,我们这样做教育:

  一、文化引领,薪火相传,弘扬人性真善美

  当下,实用的、功利的、技术的东西挤压了人们的精神需求,真善美几乎成为一种奢侈的东西,我们以一种伦理责任的自觉,从知识育人转向文化育人,开启每一个人对真善美的自觉和崇尚。

  1、建设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传递真善美。

  我们像建设圣地一样建设学校,让校园环境的美感陶冶人的情操。学校每一处文化景观从设计到制作都凝聚着校长的良苦用心,每一副楹联从撰联到书联都闪烁着老师们的才华睿智,每一届同学们都以自己的真情挚爱赋予了学校新的文化内涵。从2007年开始,每一届毕业生为学校捐资修建文化景观已形成了优良传统,从2007届学生捐赠用大理石雕刻的名言警句至2016届学生捐建“导航文化墙”等文化景观,融“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是文化的释放点,是无声的歌、无言的诗,有着独特渗透性和潜在影响性,。这些静态的文化景观,它们和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寝室文化、楼道文化、建筑文化融为一体,如同一部立体多彩的教科书,美化着师生的心灵、启迪着师生的心智,不愧为求真、尚善、崇美的精神圣地。

  2、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教师,践行真善美。

  “不闻大论则志不鸿,不听至言则心不固”。智从知来,学校专门开办了教师书屋,开展每周的教研组集体读书研修、每周教职工大会专题学习活动;聘请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定期来校讲座;开门办学,与宜宾市一中、重庆37中等18所川渝联谊校和澳门濠江中学、劳工子弟校等两所友好姐妹校,常来常往;推行青蓝工程、新老结对以及名师工作室;通过全体教师参与的间周一次的“教师论坛——读书·论道”分享会和“五个一”的研修制度(每学期精读一本好书、不少于5000字的一篇摘抄笔记、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听一堂有学术价值的专家讲座、上一堂有文化的研究课),让老师们与智者同行、与思想者对话,以较高的文化素养真心实意爱学生,真才实学教学生,真知灼见感染学生。

  2014年11月,我校优秀的数学教师高俊林同志下班后在家中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年仅48岁!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这让他原本就很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妻子没工作,还有一个脑瘫的女儿和年幼的儿子需要照顾。噩耗传来,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第一时间赶赴他家帮忙料理后事。短短一天的时间,就自发捐款12万多元,让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重新看见了生活的希望。急人所难,雪中送炭,这正是宝中老师对真善美的最好践行。

  3、重视和加强美育、艺术教育,培育真善美。

  蔡元培先生讲,美育是学校的宗教。我们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打开学生通向智慧的通道,通过美术激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体育让学生喜爱运动并学会在冲突中接纳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开展灵活多样的学生艺术活动,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团和兴趣小组,定期举办艺术节。通过美育、艺术教育的加强,使学生体会到美好事物对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激励学生去追求自身的高尚,而不是盲目去追求低級趣味的有些明星,让学生的精神发育走向真善美。

  4、守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升华真善美。

  我们把守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使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学校的文化底色。我们以“忠”为核心,引领学校科学管理。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忠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忠于教师的职业操守。以“和”为核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做到在心态上讲“平和”,在为人上讲“谦和”,在团队上讲“亲和”,在工作上讲“磨合”。以“德”为核心,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努力做到:在家庭是孝子(女),在品德上是君子(淑女),在学识上是才子(女),在气质上是美男子(美女)。以“孝”为核心,引领家长及社会进步。要求学生与家长一道归纳、总结自己的家风、家规、家训并用简洁、准确的文字概括,同时,学校利用家访,开家长会,到街上举办图片展、宣讲等方式,让孝文化向更宽、更广的社会领域辐射,以孩子的真善美带动家庭的真善美,以家庭的真善美带动社会的真善美。

  二、因材施教,自主成长,提振人生精气神

  我校因地域和历史的原因,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行为习惯不好,面对这样的学生实际,我们因材施教,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拥有人生三宝——精气神。

  1、做好学生成长规划,让学生在唤醒自我中提振精气神。

  学生初中毕业走进高中校园,心中充满期待,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做好成长规划,引导学生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三年高中生活。首先是关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即让学生明白“我是谁”。其次是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帮助学生确定目标,激发主动学习潜能,即让学生明白“我要去哪儿?最后是具体落实规划,帮助学生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即“我如何去?”。成长规划引领学生有目标的航行,而不是让学生无目标的流浪。

  2、多给学生一些选择,让学生在扬长避短中提振精气神。

  没有选择,就没有思考,没有选择,就没有扬长避短的机会。我校开设有《国学》《阅读》《书法》《人文教育》《校史教育》《礼仪常识》《法律常识》《心理健康》《传道》《中学水课程》等11门校本课程;同时还成立了动漫社、街舞社、书法社、国学经典诵读社、远航文学社、棋艺社、青少年志愿者协会等18个学生社团;周末在讲学堂举办人文大讲堂:讲以“哈佛家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故事,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故事,以“师生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故事,以“家风家规”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故事。这些为学生打开了教育的另一扇窗,学生在选择中扬长避短,走出自卑阴影,重拾自信,提振精气神。

  3.开展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培养情趣中提振精气神。

  情由心生、趣从情来,兴趣催生动力,动力提振人的精气神。我们常年开展“五节日三典礼”活动,“五节日”:即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感恩节、艺术节。体育节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科技节让学生体验“创新是第一生产力”之真理;读书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开拓视野,感悟人生,学会思考;感恩节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德、一种责任,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文化艺术节让学生发挥个性特长,促进审美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和创新能力。

  “三典礼”:即开学典礼、成人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让学生懂得礼仪,让学生不断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成人典礼让学生与少年作一个慎重的告别,庄严宣告自己的长大,自发地内在反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以成人的标准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毕业典礼让学生铭记同学难忘、师恩难忘、母校难忘,让老师接受敬礼、收获尊重、感受幸福。

  4、在做人道理中学知识,让学生在形成价值观中提振精气神。

  学生与我们相隔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渐行渐远的价值观。每一年,我们会送走一批学生,也会迎来一批新生,进进出出,几十年成千上万,我们总是把今天所做的事与学生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让每个孩子把“做人善良,做事认真,心怀家国,志在圣贤”作为价值取向,一辈子都有方向感,不迷茫、不狭隘、不浮躁。 2014至2016两学年的开学典礼,我们讲《分数不是唯一,站起来顶天立地》、《人品,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2014至2016三届毕业典礼,我们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不是讲的如何拿分数,而是讲《一旦麻木消磨了斗志,衣食无忧的日子还能过多久》、《道德才是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决定生命的轻重》,所有这些,我们都是在专心培养学生正面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的“蒙学”文化墙,以古书简形式把《三字经》《弟子规》呈现出来,告诫学生先学做人,后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白:道德才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学校的“钓鱼岛”文化景观,警醒学生勿忘国耻,为国家而学,不要只想到柴米油盐、当官发财,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心中有国家、有民族、有未来,人生才会有大格局、大成就、大胸怀。若干年后,无论宝中的学子做什么,我都不愿意这些价值观产生任何改变。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志坚心愈苦,成功由积累。十年,宝中人充满激情,从教育原点——人那里出发,善始,保持理性;回到教育终点——人那里结束,善终。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活生生的人,把引导学生成人作为第一要务,追求真善美,提振精气神,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根本目的,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人性美好、人格健全、人生幸福。

 
 看过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讲话的人还看了:

1.教育工作会议市长讲话

2.市长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市长教育工作会讲话材料

4.教育工作会议市长讲话

5.教育工作会议市长讲话

6.教育工作会市领导讲话

179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