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科技局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科技的发展不只是人类的自我实现的功能,而是必然的趋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技局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仅供参考。

  科技局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篇1:在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奖励大会,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科技工作,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科技工作,隆重表彰获得20xx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的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创新先进县市。刚才,鸿忠书记向姜德生院士颁发了20xx年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国生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向20xx年度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县和省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授了牌,获奖代表和5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这样高规格的科技工作会议,我省已经连续召开了4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对科技工作者的亲切关怀,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殷切期望。

  “十一五”期间,我省始终坚持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鄂和人才强省战略,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紧围绕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事业和创新型湖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xx年,全省科技工作成效明显,亮点纷呈。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02亿元,同比增长26.5%。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科研条件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民生科技进步进一步完善,争取国家科技奖励和科技部项目经费再创新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宜昌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仙桃市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省科技战线广大职工无私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奋战在科技战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下午,生练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传铁同志将作工作报告。下面,我就“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先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视察我省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湖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相对集中,科教优势比较明显,应该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这是对我省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嘱托和厚望,也是交给我们的一项光荣战略任务。当前,我省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关系湖北全局和长远发展,是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深入推进重要战略支点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十二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再次视察我省,要求我们要紧紧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在新的起点上,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步伐,必须着力推进我省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既是量的跨越,更是质的跨越,迫切需要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来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我省是科教大省,科教优势是湖北最大的优势。从科技资源拥有量、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等情况看,我省在全国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科技人员总量优势突出,高校基础研究能力雄厚,高级别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众多,科技论文、获奖成果、申请专利和承担国家科研计划等方面优势突出。近几年来,湖北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明显加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我省科教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科教优势还未能充分转变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势,长期困扰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够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省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激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等等。我们一定要高度正视、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围绕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仙洪试验区、鄂州城乡一体化、大别山革命老区和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等,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使科教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好科技在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破解深层次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抉择。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在我省视察时,要求我们要下更大决心、用更大气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的指示精神,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推进全省经济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经济发展质量跃上新层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突破,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其中科技进步与创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我省是偏重型工业结构,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较高,钢铁、造船、有色金属、汽车、水泥等产业都是能源消耗大户,加之,我省又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较多的重化工业仍处在大发展之中,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给资源环境造成了极大压力。与对资源的巨大需求相比,我省是一个“缺煤、少油、乏气”的资源小省。以煤为例,97%的电煤由外省调入,每年都要到山西、内蒙、河南等省份“跑煤”。今年“电荒”提前到来,又给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随着“十二五”各地经济加快发展,资源需求量大大增加,资源大省限制煤炭输出将成为常态。严峻的资源供求矛盾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和依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只有这样,才能把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经济增长真正建立在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应对挑战、抢占发展先机的必然要求。从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看,科技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国际金融危机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相互促进,全球已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率先走向繁荣。西方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都在对本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进行新的部署,开始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美国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了“胜者全得、赢者通吃”的理论,即一个企业在高技术领域领先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他竞争者将很难生存。最为典型的是英特尔和微软,他们分别占有世界微处理器、系统软件90%的市场份额,后来者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这其实就是一个抢占制高点的问题。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后发国家和地区既可以借助科技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利用后发优势来实现生产力的跃升,也很可能拉大和发达国家、先进地区的差距,最终被边缘化。党中央十分重视湖北科教大省地位,不论是批准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是批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质上都要求湖北在全国科学发展中肩负重要责任。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不仅是我省应对挑战、抢占制高点的需要,更是履行党中央赋予湖北重大改革、发展使命的需要。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不辱使命。

  二、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化

  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必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只有产业发展了,产业化水平提高了,科技研发、自主创新才有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和保障。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完善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相互促进、共生共长。

  (一)抓示范,加快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家给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示范区获批以来,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各项先行先试的改革积极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今年是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突破年,近期,将在武汉召开建设东湖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会,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会议的要求,继续大力支持示范区建设。一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试点。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新型产业组织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等试点示范,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在全国率先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二是要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对东湖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争取战略性投资项目在东湖高新区落户。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和高校院所在东湖高新区建立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三是要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利用现有公共科技资源,整合形成面向企业开放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四是要加强东湖示范区与其他地区的互动交流,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有些企业可以将研发机构设在东湖示范区内,将生产基地建在武汉周边及省内其他中小城市,有效发挥东湖示范区对周边区域及其他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把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把东湖示范区打造成湖北“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标杆,打造成国家自主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前几天我去宜昌,参加宜昌生物产业园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宜昌生物产业园作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延伸、园外园,鄂州葛店开发区生物产业园也是这样,这种模式突破了空间限制,放大了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政策效应、品牌效应。

  (二)抓主体,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省研发成果转化不够、产业化不够,主要原因是科研与应用“两张皮”,与企业需求结合不紧,企业在创新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够,这是我们与沿海省份存在的主要差距。所以,抓创新,必须抓企业,要从指导思想、产学研机制、政策扶持等方面重点突破,确立企业在研发、转化、投入及受支持四个环节中的主体地位。一是要确立企业在研发中的主体地位。要把企业需求作为研发的导向,企业需要什么,就研发什么,只有研发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确立企业在研发中的主体地位,研发才有活水之源,科研成果才能有效转化,才有市场前景,才有生命力,反之,研发成果必然是无人问津、束之高阁。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教授与山东如意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双方共同研发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亦称“徐氏如意纺”),获得20xx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关键就是徐卫林教授研究的课题是如意集团所需,起步时如意集团就高度关注,大力支持,全过程参与,徐卫林教授只负责技术研发,工艺、流程、人员培训等等,如意集团都提供保姆式服务。这一成果的第一发明人是如意集团,徐卫林教授甘作第二发明人。这个成功的案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企业一定要成为研发主体,研发一定要符合企业需求。二是要确立企业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是研发主体,也是转化主体。我省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很多,但许多成果不是“藏在深山无人知”,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主要原因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转化意识不够,科研成果转化主体缺位。大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个销售收入只有3亿多元的企业,但公司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他们以项目为载体,以利益为纽带,搭建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出资500多万元建专家公寓楼,加大与科研院所及高层次人才合作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我们的政策导向,就是要鼓励这样的企业,向这样的企业倾斜。三是要确立企业在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企业成为研发主体、转化主体后,科研项目的成功与否和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企业就会关心、重视并加大科研投入,成为投入主体。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知名企业,都非常重要重视研发,舍得投入。据统计,世界500强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5%~10%,大大高于中国企业的平均比重。前面提到的大禹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比例也达到了5%以上,这一点很了不起,也很有远见。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以此获得不竭的动力。四是要确立企业受支持的主体地位。当前,政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少,财政重点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今后,要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大幅提高财政科技经费用于企业自主创新所占比重。除基础研究外,重点支持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研发项目,科研项目的申报,也要与企业捆绑,不能只是科研单位自编自演、自拉自唱,这样搞三至五年,我们就一定会大有作为。只有突出企业的上述四个主体地位,才能使创新要素得到有效配置、科技投入得到合理利用、资源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省近年来开展的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中小企业孵化器建设等工作,都是围绕着创新型企业培育这一目标来进行的,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优选孵化一批、重点培育一批、推进上市一批,帮助企业做强做大。要切实落实和不断创新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政策落实的跟踪评价制度,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要打造优势产业链,发挥集聚效应。围绕现有7大支柱产业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创和拓展,围绕东风、武钢、三峡等国家队大企业的发展壮大,引导众多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向大产业、大企业靠拢,向产业园区聚集,通过集群优势,推动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迅速发展。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通过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的嫁接应用、扶持传统制造企业承接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等形式,推进传统产业的中小企业向科技型、创新型企业转型。要大力培养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家,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精神需求,扫清创新道路上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引导带动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创业,激励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增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

  (三)抓关键,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协同推动各类科技人才政策措施和科技人才工程的实施。要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事业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为回报,采取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科技融资、股权激励、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多种灵活方式,打破户籍、身份、档案等制约,吸引聚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团队来鄂发展、为鄂服务,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开发和产业发展的相融互动、共生共长。要加强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以国家和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为载体,依托国家、重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培养造就一大批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研骨干。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更加注重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人才制度,充分激发各类科技人才创造、创新、创业的活力和动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四)抓源头,大力推进原始创新和应用研发。在科学研究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都很重要,二者就像根叶和果实的关系,道理非常浅显。我省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相对来说,应用研究比较欠缺,产业化导向不强,科技成果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不够。我觉得,基础研究主要依赖“国家队”,我省要在继续保持基础研究领域优势的同时,把更多的力量和资源投放到应用研究上。中央在鄂科研机构、部属高校要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研究,省属科研机构和院校则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应用技术研发。要按照的要求,针对影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对全省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若干重要领域,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重大产品,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要加强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襄阳、宜昌2个国家级高新区为两翼,11个省级高新区为节点,沿长江、汉江两线串珠布局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框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效载体。要确立市场导向,坚持面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研发选题立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要建立激励机制,通过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加强成果转化的“四个70%”等政策的落实,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要继续探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创新合作,增强我省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抓要素,创新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方式。科技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中小科技企业的成长乏力主要就是资金问题。一些科技成果研发出来后,因为未能与资本结合而迟迟得不到转化,从而丧失市场机遇,错过了实现产业化的最佳时期,这是目前科技创业中要着力破解的一个瓶颈。我们要把政府资金和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结成战略伙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提供融资服务,突破投融资瓶颈,不断完善创新体系建设。首先要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科技成果的收集,加强信息发布,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科技成果发布和技术交易平台,建立各种资本投资意向的公共信息库,为智方资方双向选择、各取所需提供便捷高效的合作平台,为成果的拥有者和资本的所有者当好“红娘”,促进科技成果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其次要大力发展创业投资。近年来,湖北通过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在湖北建立创投机构和投资项目,共吸引投资金额近6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我省科技型企业融资。近年来,我省新上市的企业中,大部分有创投进入的背景。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引导基金的引擎作用,把政府引导基金与专业投资公司结合,吸纳民资进来,为产业与资本市场连接建立创新通道。第三要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及企业创新活动的信贷投放力度。科技部门要加强与银行合作,定期向银行推荐重点科技型企业和各类科技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银行对科技管理部门推荐的项目优先评审,简化信贷程序,优先发放贷款,对银行推荐的信誉良好的科技型企业,通过财政贴息资金等方式予以优先支持。

  三、进一步夯实基层科技工作基础

  今天,我们对20xx年度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市县进行了表彰。这是我省历史上首次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对地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表彰。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量化打分排名的方式,强化考核的激励和鞭策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加快促进基层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今天,25个县市受到了表彰,希望各地都要向他们学习,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今年3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科技厅等几个单位联合组成调研组,分赴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对县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省基层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不断显现,基层科技工作展示出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层科技工作依然面临深层制约。主要是,部分地区的科技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重点不突出,与地方发展实际结合不紧密,基层科技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工作手段落后,服务能力欠缺,等等。应该说,当前基层科技工作与全省科技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基层科技工作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鄂发[20xx]12号),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加强市县科技进步工作。今年,省委、省政府还计划专门就如何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出台一个文件。目前,这个文件已经进入了征求意见的阶段。希望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基层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打牢夯实基层科技工作基础。

  (一)要明确基层科技工作定位。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是科技工作的核心任务。基层科技工作具体干什么?我认为,基层科技工作主要是将先进的适用技术推广到企业和农村,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湖北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基层科技工作应紧紧围绕地方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要鼓励和引导基层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到发展潜力大、拉动作用强的特色产业中,提升创新能力,破解发展难题。要通过招商引资、科技下乡和产学研合作等多种方式,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弥补地方技术力量的不足,促进科技成果在地方转化。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普及,广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科技水平和掌握运用科技的能力。要大力培养和引进地方发展急需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支本乡本土扎根不走的科技工作者队伍。

  (二)要加大基层科技投入力度。科技投入不足是县市科技工作的突出问题。各市县要认真落实《湖北省科技进步条例》的要求,把科学技术经费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加大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地市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在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应当达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指标要求的“1.4%以上”,县级必须达到“1.1%以上”,国家级贫困县必须达到“1.0%以上”。同时,要保障财政科技经费切实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杜绝财政科技经费的虚列、挪用。这个要求在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和县市科技创新工作考评中,都是“一票否决”指标。今年是第一年考评,放宽了标准。明年,要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科技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三)要加强基层科技组织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为科技工作创造条件,增强科技工作的手段和能力,探索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作模式。要根据科技工作需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吸引更多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基层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科技工作队伍。要加强培训,提高基层科技工作人员素质。去年,全省县级机构进行了改革,干部更换较多,需要尽快对政府主要领导和科技局长进行培训,提高科技意识和政策水平,提高对经济建设的服务能力。要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基层科技局下设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科技信息中心等科技服务中介机构,普遍存在运行不畅、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要整合科技服务力量,创新体制机制,把科技服务平台做优夯实。要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考核。今年,是实施科技创新先进市县考评的第一年,要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不断加强对考核结果的使用,把考核排名作为科技资源配置布局的重要依据,作为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

  四、不断优化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环境

  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个层次,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创新机制,营造环境,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把科技发展目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予以倾斜,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市县党政主要领导都要亲自抓1-2件事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科技示范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科技进步的良好环境。目前,各县市基本配备了科技副县市长,科技副职在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院校背景,帮助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上传下达和中间联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把科技工作完全交到给科技副职负责是不够的,地方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加大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力度,使科技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作用。

  (二)要进一步创新科技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科技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体制活则全盘活,机制新则局面新。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各级各部门也制定了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有力地推动了我科科技事业的发展。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产业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机制,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科技应用机制,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配置优化、资源共享的公共科技服务机制,科学规范、激励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前一段时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在湖北调研时,对我省科技评价体系给予了充分肯定。省科技厅迅速组织起草了《科技计划评审制度改革方案》,作为今天的会议材料印发给大家,这也是积极的改革创新。

  (三)要着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是发展之基、振兴之道、强省之路。美国硅谷之所以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摇篮,主要在于其有独特的创新文化。深圳发展到今天的成就,也与崇尚竞争、敢闯敢试的社会氛围密不可分。我们要大力弘扬创业精神,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鼓励冒尖的创新创业文化,使创新创业精神成为社会主流。要鼓励科技人员利用科技成果创办、领办各类民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支持民生创业,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以创业促就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等转变择业观念,自主创业。要降低门槛,减少成本,简化审批程序,加大指导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科技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勇于担当,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省科技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4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