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导游词 > 描写白龙潭导游词

描写白龙潭导游词

时间: 刘丽666 分享

描写白龙潭导游词

  白龙潭风景区,地处燕山长城脚下,密云县城东北三十公里的龙潭山中。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白龙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白龙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白龙潭旅游风景区。我是导游小X!今天能够为各位朋友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希望和各位朋友一起度过一次轻松愉快的白龙潭之旅。

  在进入景区前,我有个小小的请求。咱们白龙潭景区是无烟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氧气十分充足,如果在景区里吸烟容易引起火灾。所以,为了您和景区的安全,请抽烟的同志委屈一下,将烟灭掉再进入景区好吗?(语气诚恳,面带笑容)。

  好,谢谢各位的合作。今天我们要游览的白龙潭景区,用两句话,十六个字可以概括景区的精华,那就是:一龙二潭三瀑四泉,有阁有洞有园有茶。现在,请大家随小X一起向景区进发吧,我将为大家细细道来。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白龙潭了。龙是我们景区的保护神,传说,白龙潭里住着一条神龙,千百年来一直保佑着这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关于龙的传说在我们景区有很多很多,龙文化也成了贯穿我们这个景区的精髓。传说,天下的龙每年八月初八这一天都会在这里聚集,一起谈谈各自管辖领地里发生的事情,互相交流经验,然后由这里的白龙带领各位兄弟姐妹一起游览白龙潭。每年的这次聚会是龙族的盛事,也为我们白龙潭带来了很多的福气。据说,如果八月初八这天,你在白龙潭这里仔细倾听,还能听到龙的家族在一起窃窃私语声呢。

  大家一定注意到水中的这条白龙了吧?大家猜一猜,这条龙是用什么雕刻而成的?它有多重?(提醒游客参看纪念碑文)

  对,这条白龙是用我国最为名贵,档次最高的雕刻型建筑石材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总长25米,高3.6米,用去石材236吨,雕刻后的总重量仍重达106吨,106吨就是53000公斤,相当于一千多位美女的体重哦。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国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最大的玉龙。

  白龙潭的这条汉白玉龙,是由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先生设计,由民间工艺大师陈心辉先生手工雕刻而成,具有非常高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爱好摄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机会,与这条目前我国最大的汉白玉龙合影留念,分享神奇,带回福气!(趁摄影时间,继续介绍有关龙的知识)。

  龙是华夏先民之图腾,中华民族之象征。它代表的是吉祥,福瑞。传说中的龙,由驼头、牛眼、蛇颈、鹿角、虎掌等构成。换句话说,龙的身上,集中了天下兽类动物最奇异的器官。因此,龙在传说中具有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这就是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的原因。

  在中国,带龙字的省份只有一个,黑龙江。在浙江,带龙字的县名有两个:龙泉、龙游。那么,中国带龙字最集中的地方在哪儿呢?就在此地!你看——镇是龙坞镇,村是龙门坎,山有龙门山,楼有龙门阁,寺有龙门寺。总之,以龙冠名的山名、水名、村名、地名之多,千变万化,不一而足。假如我们来个寻根溯源,此地这么多的龙名最早的起源在哪里呢?最早的龙名,就起源于我们这个景区——白龙潭。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游步道旁边的这块巨石,从外形看,这是一条巨大的石鱼。在鱼头部分,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只红色的眼睛,各位朋友可以猜一下,这只眼睛像什么?

  你看,这是头,这是身,这是尾,它盘身屈体,像一个胚胎。这就是刚从卵中破壳而出的小龙!古语有云,鱼化为龙,这鱼眼其实就是汉语中最早的龙的象形文字之一。

  而这块石头上的龙字,则为篆体,它勇武有力,气势逼人,各位喜欢书法的朋友,不妨注意游步道两侧,刻有各个朝代各种书体的龙字。据说,如果你能沐浴更衣,虔诚礼拜,把白龙潭景区内所有的“龙”字摹写一遍,求子者可得龙子,求女者可得龙女,求孙者可得龙孙,而且灵验无比,各位游客如有兴致,不妨一试!

  各位朋友,请看右边这块立石:上刻“涧下流泉涧上松,清阴尽处有层峰”,这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名句。它形象地描绘了白龙潭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相信大家一转弯就看见这座古色古香的竹制的建筑了,这就是“龙门阁”。取名“龙门阁”是因为早在明朝,钱塘名士屠贵曾经造了一座“龙门草堂”隐居在这里。史料记载,这位名士枕白石、饮清泉、长啸冷吟,与樵夫、牧童、茶妇讴歌,与猕猴、野鹿、禽鸟为伍,并自号“乐天”。当时这里的人都叫他“屠乐天”。他性情高洁,看透了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鱼肉百姓的恶习,虽然中了举人,却视富贵如粪土,看功名如云烟,一辈子在这儿伴岩泉到终老。今人为了纪念这位高雅的古人,在山腰重建了“龙门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登阁观景,体验一下这位乐天先生融入大自然,成为“乐天派”领袖人物的高尚情怀。

  大家看白龙潭景区山清水秀的,一定会想,要是能住在这里一定是很享受的事情。这一点啊,古人就比我们现在福气好。你看西湖边,以前多少达官贵人、名人雅士住在那里,说明那里风水好,环境好。白龙潭也是,从东晋南北朝开始,这里就成为历代高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世外桃源,他们纷纷在这里建造庄园别业,读书著文,广交天下文士,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中唐时期大诗人崔国辅游西湖,探险白龙潭后留宿在范浦,写有《宿范浦》一诗,诗中有这两句“路转定山绕,塘连范浦横”,这就是离这几公里的“转塘镇”名称的由来。还有许多得道高僧在这里修筑庙宇,潜心向佛。白龙庵、龙门寺、金莲寺香火都曾旺极一时。相传南宋大学者朱熹因为得罪上司而弃官归乡,回乡之前特意到龙门山拜别龙门寺主持,(指棋枰石)并与方丈在此树下下棋,见有人在伐木凿山,因不忍看山水美景遭破坏,题下了“天作美景,宜昭后世”八个大字。意思是上天在这里造了美好的景色,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向后人展示。后来伐木凿山者看到朱熹的题字后惭愧有加。从那时起这里的山山水水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所以才有今天这样的世外桃源(注:见《朱熹轶事》)。

  前面我们已经读过早期的龙字,现在再来看看这一个“龙”字。此龙有头有脚,有腹有尾,特别是它的腹部圆鼓鼓的,谁能解释这个龙字的意思?对,这就是一条怀胎十月即将分娩的母龙。从它的肚子来看,你猜它能产几个龙子呢?对,是九个,所谓“龙生九子”么。

  传说龙生九子之后,其中四位龙子先后被玉皇大帝选派,为东西南北四海作龙王。唐诗人李忱所写的“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说的就是这件事。

  九个龙子已有四个先后当了四海龙王,那么还有五个龙子到哪里去了呢?它们哪里也没有去。因为,第一它们觉得父母老了,需要孩子服侍,总不能兄弟九人一起走。第二,它们听说无论东海、南海、北海、包括所有沿海地带,现在污染非常严重,连饮用水都要派虾兵蟹将到外地运输。而白龙潭却是天蓝蓝水蓝蓝,水秀山清的,特别是白龙潭的水质更是纯净透明,清冽甘甜。因此,它们恪守“父母在,不远游”的中国古训,至今仍住在白龙潭。请看前面这五棵树,就是它们的化身,俗名“五龙树”,又称“许愿树”、“五子登科树”。据说,只要你香汤沐浴,祈福许愿,就能“五福临门”,“五子登科”。

  在这龙门山啊,古代有一景,叫龙门晓雨,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龙门山因为山高林密,终年云雾缭绕,苍翠欲滴,游人登山如行翠雾中,衣袂皆绿、每当晨曦微熹,常有不风而松涛如潮,不雨而雾气如滴的奇妙景象。元代文学家钱惟善《龙门晓雨》诗云:“神剜峭壁耸双扉,雨挟腥风下翠微。黑入太阴迷爽气,白翻丛薄散朝扉。螺横杂树应藏景,蛟吐痴云未霁威。回首它山新似沐,登楼时揽女萝衣。”

  (前行)这座桥叫“漱雪桥”,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崇祯年间钱塘名士江元祚曾隐居在这一带,筑“横山草堂”,“漱雪桥”等建筑。因为这里春涓涓、夏淙淙,泉流不息,冬天下雪时四周洁白一片,而溪岸积雪却被流泉融化,无法堆积,因而取名“漱雪桥”。

  (再往前)大家看见那边有两棵了树了吗,看他们彼此依靠,相依相偎,像不像一对情侣?对,这两棵树啊,就叫鸳鸯树。(动员游客情侣和鸳鸯树合影。)

  现在,我们要去的地方叫“观音洞”,是“龙门三眼”之一,年纪大的朋友要注意脚下的石阶,所谓“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一定要牢记。

  有的朋友要问了,白龙潭又不是南海普陀,怎么会有观音洞呢?原来,玉皇大帝为了考察四海龙王候选人的品德与才华,必须选择一个公众认可的仙人前来考察,特派遣世人公认,公平、公正的观世音菩萨前来考察,以免选人不当,再造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后果。不料,观世音菩萨一到此地,发现这里山峦叠嶂,瑞气霭霭,玉树临风,清溪流翠,实属世所罕见之洞天福地。于是考察结束后,观世音就向白龙潭的老龙租赁了这个山洞,作为自己避暑乘凉的别居,租期为五年。从此,观世音菩萨就在南海普陀山与杭州白龙潭轮流居住,庇佑两地的百姓。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侵略这一带,烧杀抢掠。听说鬼子进村了,龙门坎村的村民为了避难,就躲到观音洞里,就这样,顺利逃过一劫。大家都说是观音菩萨显灵了。当地老人还记得,当时观音洞里躲了一百多人。

  请大家在观音洞门口的栏杆前往对面山腰看,即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青瓦楼,相传曾是元代文学家钱惟善所筑茅屋处,钱惟善当日赴省乡试,考官出题《罗刹江赋》,应试者三千皆不知罗刹江之出处,只有他引枚乘的《七发》为据,辨钱塘元曲江就是罗刹江。考官见此大喜,批卷列为第一,并由此而得号“曲江居士”。

  浙江海宁诗人徐志摩也曾到此游历。当年,徐志摩恋上的著名的交际花陆小曼,并且不顾父亲反对,坚持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的父亲是海宁一位富商,当时是海宁商会会长,但思想守旧,极力反对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在徐志摩坚持与陆小曼结婚后,徐父便切断了对他的一切经济供给。诗人感到很苦恼,一度时期想隐居山林,于是在1930年10月带陆小曼到龙门山一带探游,打算在此隐居。可是陆小曼已习惯了大上海洋场上灯红酒绿的生活,耐不住寂寞,于是诗人只好带着无限落寞、惆怅与无奈悄然离开了。

  这座桥叫悦龙桥,又称同心桥,据说,只有同心同德,才能顺利渡过这座桥。

  请各位朋友随我慢慢下台阶。请看右边这潭就是“跃龙潭”,这个碧潭,就是秋分后潜龙藏身之渊。而这块巨石坝体,就是龙门坎。每到春分时节,潜龙就会从此潭中一跃而起,跳过龙门坎。因此,坎下这三叠瀑布,人称“跃龙瀑”。再请看眼前这块立石的文字,谁能准确读出来?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开头两句。白龙潭的山虽然不高,也无仙人居住,但名气却不小;白龙潭的水虽不深,却有龙潜渊。

  现在让我们停住脚步,先来看看这一奇特的泉眼。

  此泉名震遐迩,叫“龙津泉”。泉水十分清冽甘甜,游客到了这里,都喜欢饮一口这里的泉水,仿佛心境都变得很透明了。从古至今,龙门坎村的百姓。常到这里取泉水,以水烹茶,清香四溢;以水酿酒,其醇无比。据说了,长饮此水,能益寿延年。怪不得龙门坎村九十岁以上的寿星众多,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小小的泉水有如此功效呢?

  原来,据有关专家测定,这泉水是从千丈岩的山顶,透过十分致密的岩石毛细孔,以极为缓慢的速度往下渗透。根据测算,一滴水从岩顶至洞中泉眼,至少要经过五十年时间,才能到达。因此“龙津泉”的水质之中,矿物质十分丰富,常饮具有美容、养颜,健体、益寿等诸多功效。各位朋友不妨来一杯,品味一下。不过要知道,我们现在饮用的水,是50年前的水,也就是19XX年X月X日的神奇之水!

  (再往前)请大家抬头仰望,前面这块巨大的山崖,就是白龙潭有名的千丈岩。顾名思义就是岩高千丈了,往上看是不是感觉气势逼人?千丈岩,又叫“回音壁”。山崖壁立千丈,呼之回声震山谷,蔚为奇观。明代名士江元祚在《横山草堂记》中记载:“巍巍矗立,气凌霄汉,势欲压人。为色又类紫玉,为状也类琼台,翠条碧藓,可望不可即,名千丈岩”。许多地质专家都曾来此地考察龙门山的成因,据考察,山石呈现紫红色,是因为石块中含铁丰富,经过氧化而变成紫红色。

  山下这个潭叫青龙潭,因为山色青绿,倒映潭中,观之潭水,愈加青翠欲滴,故名“青龙潭”。传说当年小白龙的表弟小青龙来此做客,见龙门山风光奇丽,便起了邪念,欲霸占龙门山作为自己的行宫,结果被小白龙打败,落荒逃走。后小青龙悔过,前来负荆请罪,小白龙原谅了它,并把此潭送予小青龙,许它永久居住。

  龙门山上自古以来野生动物繁多。如虎、豹、狼、猴,鹰、雀、蛇、蟒。据统计,现在山中还有兽类近百种,鸟类150多种,蛇类20多种。据本地老人回忆,解放前,龙门山上还有老虎活动,村民曾在老龙潭下面的一个虎窝里逮着两只小老虎。当时有人戏称我们白龙潭是“龙潭虎穴”,呵呵,真的是藏龙卧虎。去年杭州下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雪,村民在白龙潭又发现了一只下山觅食物的雪豹。雪豹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能在这里发现它们的行踪,说明这里的环境很生态,保护得很好。

  确实,我们龙门山基本保持了原生态面貌。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800余种,“泉清竹影现,林密鸟更幽”。这泉这竹,这林这鸟,加上这诗,确实令人心旷神怡,物我两忘。

  这条溪流叫小龙湫。相传明朝洪武年间有一年山洪暴发,将这里冲出一道大而且深的沟,在山上采的十几名妇女下不了山,情况十分危急,这时一道闪电划过后,一声巨雷炸响,将对面的一棵巨树劈成两半横卧在溪沟上,几位妇女得以安全越过。当地人都认为是山中的白龙在暗中相助,于是将这条溪叫做“小龙湫”。

  前面就到了“龙舌瀑”。这是一块天然生成的巨石,长长的,滑滑的,真像是龙的舌头。特别是春季雨水丰盛之时,瀑布从舌上喷薄而下,奇特而又奇妙,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确是凡人难以想象。

  前面就是“藏龙潭”了。藏龙潭位于景区最深处,四周山林茂盛,浓荫蔽日,谷深壑幽,潭水清澈静谧,故名藏龙潭,意为藏龙之处。藏龙潭为景区诸多潭水、瀑布之源头,春夏之际,潭水旺盛,水流奔涌,似蛟龙起舞;秋冬则飞泉溅玉,潭水幽静神秘,犹如蛟龙卧眠。据说此处住着龙族一家,管理着龙门山一带的水脉。龙脉世代相传,绵延至今,福泽后人。有朋友要问“龙”在何处,怎么只闻其声,只见其瀑,不见其形?有句古诗,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里虽然没有华山的雄奇险峻,但是她在平淡中透出了秀、静、灵、雅和幽、野、旷、达。当年苏东坡慕名到白龙潭游览,留下了“西湖孤品”的感叹。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你可以聆听泉水的淙淙涓涓,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尽情地陶醉在宁静恬淡的山水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超凡脱俗,修身养性。因此,你就是龙,就是藏在山泉、瀑布,青山、绿水中的龙!

  大家先小憩一会儿,待会儿我们就向白龙潭瀑布进发,去一睹龙潭飞瀑的神采!趁这会,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一带流传最广的白龙传说吧。

  很久很久以前,山下龙门坎村本名叫千家村,沿溪两旁有居民上千家,是这一带山中最大的村庄,村民们都以种茶为生。有一年春夏,连续大旱三个月,溪水枯竭,赤地千里,山坡地上的茶树都枯焦凋萎。山石被晒得几乎要冒烟,村民们喝水都要到十里外的钱塘江里挑。老百姓心里十分着急。俗话说:四季靠一春。茶叶是山民一年的生计希望,春茶绝收,一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老百姓们于是聚集在村口,焚香祷告,祈求玉皇大帝降雨,拯救生灵。果然,玉皇大帝在王宫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派雨神到东海龙宫调查,查明是龙王的干儿子乌龙在作怪。这乌龙原本是条巨蟒,途经此地见这里山灵水秀想在这里修炼成仙。于是一口气将这里的水全部吸干,便出现干旱。玉皇大帝传令白龙去降雨。小白龙化装成一白衣书生来到龙门坎。这一消息惊动了乌龙,他立即窜出来进行阻拦。白龙见乌龙来了,劝他改邪归正,将水还给大地,还给百姓。可是乌龙非但不听,反而还凶相毕露。于是白龙便现出原形,与乌龙在山顶打斗起来。一时间空中乌云翻滚,白光闪闪。千家村的百姓见天空中有一条白龙与黑蟒在打斗,估计是龙王派太子来降魔施雨,于是便纷纷身着白衣,敲锣打鼓,口中呐喊,涌上山来为白龙助战。这时东海的虾兵蟹将在龟丞相的带领下也来助战。白龙越战越勇,乌龙情知自己的行为触怒了民意,有些气馁,白龙乘机将一只龙角戳进乌龙的脖颈,乌龙负伤落荒而逃。白龙战胜了乌龙,高兴得摇头摆尾。龙尾在山上一甩,山被劈成了两半,山石飞溅,砸出了许多深浅不一的潭,尾巴一拖,便在山下拖出了一条长长的溪沟。霎时,大雨倾盆,足足下了三天,山上的去泉水哗哗流下,都泻入深潭,形成壮观的瀑布。从此潭水流向茶地田园,枯萎的茶树得救了,大地显得生机蓬勃。老百姓们为了感谢白龙的恩情,于是便把这个水潭叫做白龙潭,瀑名叫做白龙潭瀑布,千家村改名为“龙门坎村”,山称作龙门山,在山上建起了龙门寺、白龙庵,还把白龙定为龙门山上的守护神。每年正月元宵节都有祭龙神庙会,舞龙灯、演社戏,这个传说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龙坞一带农村还一直保留着元宵节舞龙的传统民俗。俗话说:“龙到福也到”,所以龙门坎村的“小白龙”非常受欢迎,无论龙坞镇、西湖区、杭州市甚至是浙江省举行的重大节庆活动都邀请“小白龙”前去表演。我们龙门坎村的这条白龙2000年还被邀请进京表演,并获得了金奖呢!

  近几年,旅游界流行一句广告语:“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我觉得啊,别处的水可以不看,咱们白龙潭的水是一定要看的。白龙潭的水,精髓就在“一龙二潭三瀑”。要介绍白龙潭的水,就必须把潭和瀑连起来介绍。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潭和瀑是一母双体,质同形异。你看,从形态上看,瀑布是跳跃的,水潭是静止的;从颜色上分,瀑布是白色的,水潭是碧绿的;从声音上听:瀑布是喧闹的,水潭是沉静的。

  可是,尽管它们处处对立,却谁也离不开谁。白龙潭的瀑和潭用四句话十六字可以形容:潭随瀑转,瀑随潭行,潭干瀑灭,瀑生潭清。

  白龙潭的这对矛盾共同体,是杭州地区所有景区中独一无二的孤品。各位朋友随我游完线路之后,可以自己到潭边或瀑下,找一块干净的卵石,然后意守丹田,屏声静气,细细体验这对动静矛盾、富有哲理的自然现象。据说,我佛如来就是坐在菩提树下静思,才悟出悲天悯人的佛教教义的。如果有某位朋友能在白龙潭的泉、瀑、潭边悟出人生真谛来,那可就是白龙潭的造化了。

  现在我们就从这条栈道前行去探秘白龙飞瀑吧。如果哪位朋友感到脚底酸痛,只要我们走完前面的栈道就可以进入鹅卵石铺成的游步道,这是我们特意铺设的健足道。在登山的过程中接受一次足部按摩,不失为一种特别享受。

  你看这条小溪,红色的岩石、砂砾将清澈的泉水染红,这就是“龙血涧”了。传说当年白龙将龙角插进乌龙身体,刺伤乌龙,乌龙流出的血将山涧染红。直到今天,这龙血涧仿佛仍在告诫世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其实,这里的山石富含铁元素,风雨侵蚀、经不断氧化,就变成了红色,所以才有今天龙血涧这样的自然奇观。

  (前行数十级台阶至古樟台,引导游客作深呼吸),我们这里山高林密,绿荫如盖,各位朋友不妨作几次深呼吸(游客做深呼吸)有什么感觉?呼吸是不是很顺畅?这里的氧气十分充足,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在这里登山不会感到吃力、疲劳,许多人都慕名来这儿登山观瀑,补充氧气。这里原来是十分难走的险道,明代田艺蘅称之为“鸟道”,意思是只有鸟雀才能飞过,他在《白龙潭》诗中这样描写“斜攀鸟道凌虚久,俯探龙渊历险多。瀑布自天飞怪雨,石门如峡锁惊波”。著名作家浙江富阳人郁达夫,曾多次到这里欣赏风景,他在《龙门山题壁》诗中写道“天外银河一道斜,四山飞瀑尽鸣蛙。明朝我欲扶桑去,可许矶边泛钓槎?”

  这条长长的竹廊就是叫合欢廊。传说当年越王勾践复国以后,范蠡带着西施私奔到此,见此处山清水秀,飞瀑流云,便在这里住下,并选定农历六月初六这天,沐浴更衣,在观音洞焚香祝祷,终成恩爱。现在每年的六月初六总有许多青年男女来到这道长廊情定终生,这也成为我们白龙潭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坐在长廊里休息几分钟)我们这里有独特宜人的气候,夏天平均气温比杭城低5℃,因此,一到夏天杭城许多人都到这里避暑消夏,上海、南京都有许多游客举家到这里避暑度假。

  (置身观瀑平台)前面就是古时“龙门八景”、“黄山十景”中最奇妙的“白龙飞瀑” 了。(提醒游客不要朝里拥挤,只能一二人进去)。这条灵动的瀑布可是我们杭城近郊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天然瀑布景观噢!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们不惜笔墨歌咏的胜景。我给大家念上几句:“双岩绣出红霞断,一水虚悬白练飞”、“瀑布自天飞怪雨,石们如峡锁惊波”、“龙潭喷瀑飞千丈,鱼破传音响四坪”。

  (视游客人数,导游掌握此处停留时间),下午1:30-2:00是观瀑布的最佳时间,那时绿树青山伴阳光、大珠小珠落玉盘,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真是妙不可言。这里其实还有一道奇观,各位朋友从潭底仰望,看到了什么?是呀,群山怀抱中只露一线光亮,这就是“龙门一线天”奇观了。

  现在让我们去观瀑亭,更好的看看这条飞瀑吧。

  你们看这条栈道横在悬崖绝壁中,从下往上看奇险异常,人行其上如在云中,所以这条栈道叫“云中栈道”。当年郁达夫在这里游历时曾形容这里是“上窥蓝天,下临天地”。到了这儿真有与蓝天接近的感觉,朝下看则是不见底的深渊。要想看清白龙潭瀑布的全貌那就要从这条栈道上去,站在观瀑亭上才行。现在,请大家小心攀登。(中途有一条岩石伸出悬崖于栈道上方,人须地头弯腰方可过,此时提醒游客,这里也是拍影留念理想取景点)人在上面走,咚咚的脚步声与下面的溪流声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趣味。这条 “云中栈道”,共有108级,从这上去探白龙,古时候就有这样一个说法:攀龙岭,走龙道,登龙门,一步更比一步高,加上108这个吉祥数,这里我借108(读yaolingba)祝各位朋友生活、事业节节高,一路发。

  这岩石下有许多珍珠般的白玉石,是这山中唯一可见“珍珠石”奇观。传说是和白龙一道来降伏乌龙的蚌将军用珍珠弹射击乌龙时留在此山中的。

  (说话间,来到观瀑亭)朋友们请看,这条瀑布就是白龙飞瀑了,它是“龙门八景”之最,也杭州近郊最大的瀑布景观。飞瀑落差约50米,宛如一条白龙游弋空中,如烟如雾,跌入潭中的水,溅起无数水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自明清以来是杭州人及外地游客争相欣赏的佳景。你们看,像不像一条灵动的白龙?古人云: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意思是说,龙,能时现时灭,能大能小,能短能长,上天入海,无所不能,变幻无穷。春分季节它会飞升上天,到了秋分季节,龙就潜入深渊了。

  这并非虚无缥缈的神话,而是古代文人对自然界一种浪漫夸张的描写。这一点在白龙潭就可以得到验证。

  你看,春分时节,雨季来临,雨水汇集白龙潭两侧的山崖石涧,从上往下看,有如一条白色玉龙,从小到大,左盘右旋;从下往上看,这条玉龙,由大变小,顺着山涧,时隐时现,一直上升到山顶,最后飞向天际。故名:春分而登天。而到秋分之时,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雨水减少,艳阳高照。由于干旱,山涧水势渐渐变小,最后进入山下之碧水深潭。故名:秋分而入渊。中国古代最早的也是被认为最伟大的哲学著作《易经》里有两个卦辞,一个叫“飞龙在天”,一个是“潜龙入渊”,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况。《易经》里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有两重意思,一方面龙要腾飞,就要向大人也就是高人求教。这样,飞龙才会飞得更高、更远、更久。另一方面当龙成为腾飞的龙的时候,它也能得到更多高人的帮助。所以这是一个大吉大利的卦。而对于潜龙,《易经》则说“潜龙勿用”,也就是说当周围情况不是很明朗的时候,不宜轻举妄动,而应该守住自己的领地,不断磨砺,寻求机会,这就是“潜龙入渊”的来由了。诸葛亮当年隐居隆中的时候就自称卧龙先生,其实就是在等待机会,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协助刘备三分天下,终于从“卧龙”变成了“飞龙”。大家听了这些,是不是觉得这些道理对做人,对创业都是很有启发的呢?

  这里是观白龙瀑布全貌的最佳角度,古代的文人们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这条完整、灵动的白龙飞瀑的,否则,描写这条瀑布的古代诗文不知道有多厚呢?这“观瀑亭”是当代大书画家范增先生的墨宝。(读对联)“万斛泼碧玉峡齐奏人间仙曲,千丈练悬绝壁间独舞天堂飞瀑”;“凭栏远眺心潮起伏万丈匹练收眼底,登亭怀古思绪翻腾千秋往事驻心头”。其实慕名到这里来观普瀑赏景的文人雅士很多很多。这里我再给大家念几句:“神剜削壁耸双扉,蛟吐痴云未霁威”;“谷静溪声晴作雨,春明竹色晚含晖”。书店里有西泠印社出版的《说龙坞》一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查阅、考证。

  朋友们,我们继续出发吧!前方(指左侧)这儿有一条山路直通明人江元祚的“横山草堂”的遗迹。当年的草堂规模很大,占地数十亩。主要建筑有 “绿香亭”、“竹浪居”、“香梦窝”、“醉山楼”等十处景观。建筑小巧玲珑,风格雅致,可惜这些都在岁月的沧桑中变成了荒草萋萋的遗址。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只有在江元祚的《横山草堂记》和他的朋友马元调的《横山游记》中才能领略到。不过,值得期待的是,我们将在二期工程中重新恢复以供游人瞻仰、怀古。

  白龙潭的特色是石奇山险,飞瀑流泉,绿荫如盖,空气清新,气候宜人。(途经叠石岭,引导游客仔细观看,强调这里的怪石,这一路上各种各样的造型别致的或大或小的石块,就能引起人们的遐想)。各位朋友可以尽情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很有趣噢!(要根据情况不失时机地加以指点,以吸引游客注意力,不能让游客在这段游路中感到单调无味)。(前行数十步有一指路牌)“桃源远眺”。当年郁达夫就是在这里俯瞰龙门并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龙门坑的一个村子,真是外人不识,村人不知,武陵渔父也不曾到过的一座世外桃源”。

  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龙门坎村的全貌。清清泉水,奔流不息,清新空气充满山村,宁静而无车马喧嚣,这里何等的安谧、祥和。不正是世外桃源一般吗?难怪郑板桥要“不辞长作此山居”,徐志摩感叹“山居是福”了。

  (前行,右侧有一状如狮子的岩石,下可容纳十几人之众,向游客介绍),大家看,那块岩石像不像一头狮子?对,那就是狮子岩了,当地流传着“雄狮护茶”的故事,听这儿的老人讲,那条被打败的乌龙贼心不死,总想来毁坏这座“极品龙井茶园”,这头雄狮就是受白龙精神的感召而自愿留在这里护守茶园的。村民们上山砍柴、采茶可以在这儿躲避风雨。大家不妨到狮岩下体会一下躲风避雨的感觉。

  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还记得白龙潭景区的精华,两句话十二个字么?一龙二瀑三潭,有阁有洞有园。(过拦路石头,前有“极品龙井茶”指路牌),这园就是“极品龙井园”。大家都知道西湖龙井茶是我们杭州的特产,自古以来就蜚声中外。260多年前有一艘瑞典“歌德堡”号商船在广州十三行带回一船中国瓷器、茶叶、丝织品等,可是在离瑞典港口900米处触礁沉没。1996年被打捞出来的物品中有一桶密封的茶叶,冲泡后竟然仍旧清香扑鼻,不减当年,那茶叶就是我们这里的龙井茶了。在西湖龙井茶中,极品龙井茶就出在龙门山朝阳之坡。这么大的龙门山,仅有这几十亩的高山朝阳茶园。早在中唐时期茶圣陆羽在他所著的《茶经》中记载了杭州名茶之珍品当属龙门高山茶。(到茶园)这里地势平缓,气流通畅,土质松软,且富含矿物质,适宜茶的生长。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品茶高手葛明烨在众多茶品中能品出龙门山阳坡茶和阴坡茶。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茶行评样员龙门坎人葛明烨在一年春茶上市时,茶行将各路收进的春茶各取一斤,用包茶纸包好后,共14包,分别做上记号,其中一包是龙门岭(就是这里)的阳山茶叶放入七斗米缸,7包一圈,上下两层,中间放灰包。过七天调包,过半个月再调灰包,然后盖好压实。第二年春茶上市,拿出14包茶叶,每包取一份,泡好14碗茶,葛明烨每碗都先吮一口,在嘴里滚动几下吐了,先将14碗茶全部品完,随后在场人员将14碗茶换了位置,继续品评,两次品评都和样包对上号,而且都评出龙门岭的茶叶香味最好,现场人员一致叫绝。葛明烨评茶有了名气,远近茶商都以龙门岭之高山茶为首选,而这里的茶园就自然成为龙门岭龙井茶中极品了。上海每年都有好多人慕名专程到我们这儿买极品龙井茶。

  种茶、采茶是很讲究的,我们这一带的高山大岭基本上属于矿物元素含量丰富的石英砂和石灰岩地质,面江濒湖,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完全符合优质茶叶生长的各种条件。种茶虽苦,可是勤劳的茶民们却能以苦为乐,苦中取乐。在采摘过程中创作了许多上口、动听的采茶歌,用来缓解采茶劳动的枯燥。

  我们这儿流传很广的“龙坞茶歌”也是古“黄山十景”之一。我给大家唱几句:

  (1) 平地有好花,高山出名茶。

  (2) 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3) 春茶留一丫,夏茶发一把(龙坞茶歌)

  (边唱边走到古茶坊)这儿原是唐宋时期先民们采茶后就地炒制的炒茶坊,现在已不用了。原来都是人工炒茶,现在全是用炒茶机炒了。我们保留这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原貌,是想让它做个历史的见证;现代炒茶技术的发展足可以告慰先民。

  大家一定还不知道,这片极品龙井茶园最早的主人正是住在白龙潭的僧人们。当时,白龙潭有悟空寺、白龙禅寺香火极旺,寺中僧人开辟周围山林,种植茶园,精心呵护,代代相传,培育出了极好的茶树品种,在炒茶技术上也越来越成熟。我们刚才看到的古茶坊就是当年他们炒茶的地方了。

  (白龙禅寺指路牌)这里有一条小道是通往白龙禅寺。白龙禅寺原来叫白龙庵,当年为了纪念白龙而建,据史书记载约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后因扩建,改名白龙禅寺,可惜毁于上个世纪的战火,但短墙残垣遗迹尚存。我们景区正在积极筹建,争取将它修复。

  (带领游客往前走,路边有粽叶竹)这儿就是龙门山唯一的粽叶沟了。这里生长着许多的粽竹,这些阔大的粽叶可以包粽子,清香扑鼻,每到端午时节村民们都要上山采粽叶包粽子。什么红豆粽、咸肉粽、蜜枣粽……品种多得很呢。那香甜可口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是这里地地道道的农家土特产。

  龙门山“奇石”景观真是随处可见,这不,多像龟丞相带着那么多小乌龟在这里叠背嬉戏!所以这里被称为“叠龟崖”。(前行十数步),这里是有名的“坎儿泉”了(左面泉水咕咕流出经游步路石板漫过几道巨石坎向山下奔去),这些巨大的岩石被流泉冲洗得十分光滑,就像一道道石门坎。从这里的有趣的名字可以看出,这里的先民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多么的丰富啊!

  对面那个山坡叫起凤坡:因坡上种植着大片奇异树木,每当这些树木开花,花朵形似凤尾,盛开的花朵挂满枝头,犹如凤尾绽放,煞是好看,因此得名。大家看山坡上那片树林,像不像凤凰的尾巴。

  我们脚下的这条路叫“龙脊路”,现在是往下走,在这儿有这样一个说法:走龙脊,下龙岭,后步更比前步高,在这里我衷心地祝各位朋友心想事成、后步宽宏!

  (沿阶下,至松涛亭),这里就是松风岭,大家看前后左右上下山坡都是松树,明朝高人屠乐天当年就在这儿建“松涛亭”,听黄鹂嬉语,闻松涛阵阵,与茶樵牧童对歌,尽享山林之乐。从这里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唐宋时期遗留至今的古石道是“新龙门十景”中的“茶樵古道”。先民们上山砍柴、采茶、挖草药从这里上上下下,这茶樵古道千百年来默默无闻地承载着先民们生活的沉重,如今他已不用再这么辛苦了,偶尔有人踏上也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是怀古。现在每天都有许多朋友来这里重走唐宋路,体会一下先民们辛勤劳作的苦与乐。

  这里的茶樵古道曾被一位知名作家命名为“思君子径”。因为这一片神秘的山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高风亮节、忠臣死节之士。被鲁迅先生被称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吴越国给事中罗隐,文武兼备的宋少师元绛,抗金名将太尉刘锜、清朝太保大学士梁诗正,曾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反昭雪的夏同善、慈母桥的建造者以死报国的明代司农葛寅亮、壮烈殉难龙门山的陆培……等等。简直是不可胜数,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啊!(下山)白龙潭的山山水水充满了神话色彩,这些神奇的传说与这里美丽的山水、淳朴的民风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山乡风情画卷。各位朋友,大家来时不知有没有注意停车场外石牌坊背面的那幅对联:登山揽圣景犹如人在画中游,回首望龙门不辞长作此山居。不知您是否有同样的感受?

  好了,今天我就为各位朋友服务到这里了。一路上如有不周到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包涵。请把您的不满意留给我们,把您的满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欢迎您再度光临白龙潭,祝各位一路平安。再见!

  篇二:白龙潭导游词

  今天我要去的白龙潭景区位于杭州市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距杭州市中心仅15公里,占地30平方公里。是杭州近郊天然的大氧吧。景区内有杭州近郊最高的瀑布景观——白龙飞瀑。落差50余米,从山崖倾泻而下,宛如一条白龙游弋空中,如烟如雾,成为著名的“龙门八景”之最。除了白龙飞瀑,还有白龙潭、青龙潭、小龙湫、观音洞、白龙禅寺(白龙庵遗址)、千丈岩、云中栈道等众多景点。探龙潭攀龙道,登龙门,望龙瀑,构成了白龙潭极具魅力的特色景观。 景区融合了山水文化、龙文化、佛文化、茶文化等,文化积淀深厚。景区龙文化特色明显,神龙传说千古流传龙字、龙潭、龙瀑、龙门、龙泉,构成了白龙潭景区神秘丰富的龙文化景观。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一条非常大的白龙在迎接我们,看了简介,我才知道这条白龙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总长25米,高3。6米,重达106吨。我们越往里走,就越凉快,我们一边走一边看着指路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龙血涧,我跟妈妈说了一声,就直奔龙血涧而去,到了那儿,我大吃一惊,看到那里的水的确是呈红色的,真像龙血一样我看了简介才知道,其实这不是“龙血”,而是水氧化而成的。我觉得大自然的万物真奇妙。

  在炎炎夏日,我们在白龙潭找到一丝清凉,我们不但饱览风景,还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我觉得大自然真的很神奇!

  篇三:白龙潭导游词

  二百多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剧烈牵引,地壳发出剧烈的变化,冰川融水呼啸着奔来,自上而下垂落下来,形成无数臼岩。每年的三月三,就会听见一声巨响,大块大块的冰从潭里被掀起来,动静很大。这是龙王爷休息了一冬,带来了一年的雨水。它坐在龙椅上,把它的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白龙,黑龙,你们到燕山和密云地界去为民办事。把那里变得山灵水秀,风调雨顺,才能回来。”黑龙向北,进入云蒙山,居住在黑龙臼。白龙进入雾灵山,安身于白龙臼。作文网 home.sanwen8.cn

  白龙在密云县东岸太师屯镇,开始呼风唤雨,美化四平方公里的环境“白龙昼饮潭,修尾挂后壁。”是这里峰多石怪,叠谭垂锦,松柏满坡,溪夏涛涛,冬娟步步,横生野趣。桃杏花开报春,碧绿覆盖爽夏。玻璃红叶染秋,苍松瑞雪暖冬。白龙看见要发大水了,就把自己的居处用沙子填满,大约四五天时间,再发多大的水沙子也冲不走,白龙起名叫封谭。秋天,白龙把上游的水引下来,流入自己的居处,沙子就随着水的旋转冲走了,潭里只剩干干净净的水,白龙起名叫开谭,白龙用这两种方法保护着百姓的安居乐业,五谷丰登。

  历史到了汉朝,人们发现了白龙潭,它能呼风唤雨,就修建了祀庙。到了乾隆年间,皇帝亲临白龙潭,二月和八月祭祀两次“敬龙亲民”。为民祈雨,至今已千年历史,乾隆亲自写下“飞圣境,则灵谭”,来纪念白龙的功劳,从此得名。传说日本鬼子打来时,白龙潭自己封谭,日本投降时,白龙潭开谭。作文

  至今,每年三月三,人们都来祭祀。怀念这位英俊的白衣少年--它就是北京十六大景区的白龙潭景区,是皇帝到避暑山庄御道的必经之地。

热门文章

57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