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导游词大全>河南导游词>

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

时间: 光宁1217 分享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xxx,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着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着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着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着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着。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成语“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国家AAAA级景区古灵山参观游览,我是导游XXX,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在这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古灵山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 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 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 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 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 象,后面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 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第二层平台是植物造型“心与鸽子”,表示人类心向和平的愿望;踏上第三层平台,大家看 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 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从这四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了改变自然、改造生活的能力。大家再看西侧的这幅 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著《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 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 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 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 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 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转过身,我们可以看到植物造型 “母亲山” 三个大字。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 生,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 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 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 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 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 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 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 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走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幅古灵山喷绘彩图,上面有行醒目的大字“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记录了新版《封神榜》剧组来淇县采风的一些画面。在这部新版作品 中,“朝歌”二字的读音也由原来的“chaoge”改为了“zhaoge”,有“喜迎朝阳、高歌黎明”之意。淇县古称沫邑,又称沫乡,殷纣王时改名为“朝 歌”,明代时期因淇河绕城而过又改名为“淇县”,之后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的朝歌可谓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自然景观独具特色啊!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 争妖艳,芍药笼烟骋媚装。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 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 君王惹了祸端,一向以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 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 嗣安康。呆会儿我们到梨花坡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看到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自然景观――女娲峰。《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 人们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女娲文化参观区――女娲宫。里边供奉的是女娲和伏羲。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女娲果真有其人,是人不是神,她是“山西平阳人”,古籍 《淮南子》中也曾记载: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戮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宫前的这幅对联便高度概括了女娲的伟大功绩,“ 乞黄帝请上骈邀桑林抟土造人、折鳌足戮黑龙积炉灰采石补天”,上联写女娲在桑林中创造人类,下联写女娲折断鳌的四足来支撑天地,杀死黑龙鸷鸟这些猛兽,用 炉灰堵塞洪水,采红、黑、蓝、白、黄五种颜色的石头补住裂开的天洞,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并且从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拯救了人类,人类才能安安稳稳的生活,这 是女娲伟大的功绩。从大量的中国神话传说和有关女娲活动的遗迹断定,女娲的确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是当时部落的一位女英雄,因为她功德无量,被后世一直尊 奉为“娲皇圣母”,渐渐地把她神化起来,才赋予她神的形象。自唐代以来,历代皇帝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女娲娘娘寿诞之日,也会亲自或让大臣到各地女娲宫朝拜祭 祀。

  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著。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根据古书的记载, 伏羲氏是在隧人氏之后,神农氏之前。神农氏是我们农业的始祖,是农神。伏羲氏当时是以守猎、采集、渔猎经济为主。伏羲长大以后,经过多年观察,了解了自然 万物,有一天他坐在一座方坛上,听了八方风的声音,于是画出了八卦,用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 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是“先天八 卦”。

  相传女娲、伏羲在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部落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繁衍生息。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也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 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 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 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 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位就是玉皇大帝。玉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 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 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 摸心欢笑呀!

  走进三皇殿,供奉的分别是神农、轩辕、炎帝。

  地皇神农:神农勇尝百草,教民农耕,在传说中是远古时代贡献最大的一个领袖,在神浓氏那个时代,人口繁衍已经很多,但光靠打猎远远填不饱人们的肚子,有的 竟被饿死了,神农看到十分伤心,有一天,他看着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突然,灵机一动这些树木的果实不能吃吗?于是他决定每一棵果木都尝一尝,他勇尝百草, 不仅为众人提供了食物,而且也从中发现了可以治病的药材。另外,他还把果实的核丢到土里种植,第二年收获果实,他把这项技术传给人们,人们从此不再过挨饿 的日子,但神农因为吃了有毒的果物而去世,但后世的人们永远记得他的功绩和一部传世之作《神农本草经》。

  人皇轩辕黄帝,轩辕是黄帝的号,黄帝和炎帝是近亲,部落后来联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更大的部落,黄帝为首,炎帝为副首,相传我们的祖先是炎黄二帝,所以我们 又称炎黄子孙,轩辕黄帝生下来是由于母亲受了上天的感应而怀孕,他刚一出生双眼炯炯有神放射两道电光,眉清目秀、气宇轩昂,到了四岁就能通百事、断是非, 长大后成了部落首领,和蚩尤一战中,因蚩尤制造一场浓雾,黄帝发现北斗星一直在一个方向,便选一辆可以用来指明方向的指南车使大军驶出了浓雾,除了指南车 有许多都是黄帝所发明创造的东西,如:养蚕、医学(黄帝内经)等。

  天皇炎帝,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但大家知道炎帝做过哪些贡献呢?他是商业的始祖,在原始社会主要从事农业种植,但炎帝出现以后,开始出现“日中为市”的商品 交换活动,就是到了中午时分,人们各自拿着自家剩余的产品到集市上换需要的东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日中为市”也是最初的商业活动的雏形。他懂得生产方面 的许多事情,在原始社会,指导了人们制作农具,把用不完的拿到集市上交换其它物品,炎帝开创了商业始祖,他走到那里去人们都欢迎他,连动物都摇着尾巴,树 木也摇动枝叶对他表示欢迎。

  走进坤德宫,里边供奉的是无生老母。民间宗教认为,无生老母在世间还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时候就已经生活在大地上了,她创造了宇宙和人类,是创世神,同时也是拯救沉沦在苦海中的人们的救世神,是女娲在民间老百姓心中的一种折射。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佛教文化参观区――大雄宝殿,供奉有佛祖释迦牟尼、十八罗汉。佛教创建于公元前5-6世纪中期的古印度,创建人是释迦牟尼。他和中国 历史上的孔子基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作为一种外来宗教信仰,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共分为五个时期:两晋、两汉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并流传到民间;南北朝时,佛 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和青睐;隋唐时,佛教在中国开始融合,形成了佛教的又一兴盛期;盛唐时,是佛教在中国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唐武宗会昌年间灭佛兴道,佛 教元气大伤,渐濒灭亡。佛教作为外来宗教,流传到中国后,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生存和发展,佛教也不例外。比如佛教中的佛主,在古印度被称为“释迦牟 尼”,而中国老百姓却称其为“如来佛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佛教对中国古代的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佛教的教义、教规成为了古代人们约束自己道德、伦 理行为的一种标准。

  佛主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是第六世国王净饭王的儿子。传说他一出生就会说话,每走一步路都有一朵莲花开放,当时空中出现两条飞龙,口喷清泉,为 其沐浴,这一天是中国农历四月初八,所以这一天后来就被称为“浴佛节”,也称“佛诞日”,是佛祖的生日。释迦牟尼出生仅七天,他的母亲去世了,后来由姨母 抚养长大,十六岁时与其表妹成亲。二十九岁时,他看透了人间的生老病死,于是决定出家。他骑上白马,逾城而出。走到清静塔前,悉达多用剑削掉长发,将之抛 向空中,从中起愿:若能成佛,头发便悬空不落。头发果然悬在空中,诸天神将它放入天上神殿。太子让马夫将宝马和服饰带回宫去。净饭王得知太子已出家,便派 500侍从相伴,太子只留下与自己一样有修行愿望的乔陈如等五人。这一传说便是僧人削发的由来。

  佛祖两侧是他的两个弟子:阿那、迦叶。阿难是佛祖的侄子,他主管文书,佛祖第一次讲经时,就是他整理成册的,后来的《金钢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也都 是由他整理。迦叶负责外事处理,他的协调能力特别强,他曾组织五百多听众,就是后来的五百罗汉来听佛主讲学,他们中有老人、小孩,有善人、恶棍,佛祖渡化 他人,所以五百罗汉形状各不相同。他们是外国人,在中国有句俗话“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也是源自于此。

  其实,最初在印度是十六罗汉,后因玄藏与鉴真传播佛教有功,故十八罗汉。

  中国境内还有四大佛教圣地: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嵋山、山西的五台山、安徽的九华山。

  走在这儿,我们还可以看到 代留下的“古灵山”碑刻。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就是道教文化参观区。

  提到道教,它被誉为中国的国教,主要供奉对象是三清、四御、三官等。主要名称有:宫、观、庙等。在中国历代时期和社会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道教初创于东汉 时期,创建人是张陵,又名张道陵,他是今江苏丰县人,博通五经,精于儒学。曾任巴郡江州(今重庆)令。晚年感叹治学对于当时的社会现状毫无用处,于是弃官 隐居于今四川的鹤鸣山,改修长生之道。隐居期间,终日闭门不出,著道书24篇,并自称“大清玄元”,得黄帝九鼎丹法。相传永和六年(141年),太上老君 亲传张陵《新出正一盟威之道》,并命他为天师。从此张陵及其徒众就根据此道书,用符水、咒语等为百姓治病。由于治病效果显著,当时的百姓将其奉若神明,拜 其为师的不计其数。张陵死后,他的孙子张鲁继续宏扬此教,并模仿汉代的行政制度,建立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宗教集团,由于规定入教或治病的民众必须交纳“信 米”五斗,带有教众之间互帮互助的性质,所以被称为“五斗米道”。后来奉道家创始人老子李耳的《道德经》为道教经典名作,历经发展,道教形成了全真道与正 一道两大教派。全真道创派人为王重阳,全真道教众必须出家,住宫、观,不得娶妻生子,并有严格的清规戒律,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正一道在元代形成,正一道教众可以不出家,可以有家室,不住宫、观,清规戒律不如全真教严格。

  灵宵宝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老百姓称其为“老天爷”。提起他的名字,相信在咱们中国也是家喻户晓。玉皇大帝,原名张有人,他能够成为玉皇大帝,在民间还广为流传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当年姜子牙封神,封过七十二位神仙之后,还有最后一个“玉皇大帝”的宝座没有落实,姜子牙向老师元始天尊请教,征求意见,元始天尊心想姜子牙封神劳苦功 高,玉皇大帝当然非他莫属了,于是随口而出“当然有人了…”可没等元始天尊的后半句说完,殿上一个姓“张”名叫“有人”的差役已激动万分,上前叩头谢恩 了。元始天尊为了显示自己确实一言九鼎、字字千金,就果真让张有人坐上了玉皇大帝的宝座。姜子牙于是又请教老师“七十二位全神”封过了、“玉皇大帝”也落 实了,那他自己该去哪里呢?元始天尊回答:你暂时到梁上居住吧,如果有具体事务需要处理的话,就让这座房子的主人给你让位。于是,民间便有了“姜子牙到此 ――诸神退位”的歇后语。

  这里是十二生肖殿,咱们进去拜一拜自己和家人的生肖可保佑身体健康,祛病、消灾免难。咱们都知道,在十二生肖中老鼠个头最小,但却排在了十二生肖中的第一 位,为什么呢?还有老鼠为什么怕猫、为什么见了猫就要跑呢?这里有一个故事,非常有趣。传说,五帝为了给天下人定寿命,便决定召集所有的动物来开会,从动 物中排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生肖定年轮,玉帝规定大年初一凡是提前十二名到天庭可定为生肖,老鼠知道了这件事,回去的路上正巧碰上了猫,猫便问它什么时间到 天庭,老鼠怕知道的人多了,就没有机会了,便骗猫说是大年初三,大年初一到了,老鼠跑得很快想争第一,但老牛占了先,老鼠灵机一动,便哄骗憨厚的老牛。说 牛哥哥我个头小跑的慢你载我一程呢,老牛想都没想,说行啊,老鼠便站在牛头上,刚到天庭老鼠便使劲一蹦一下蹦到牛面前去了。所以,鼠便排在牛前面去了,到 了初三,猫才去了天庭,空无一人,问了四大天王才知道老鼠骗了自己,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所以以后见了老鼠就抓。

  三清殿是道教文化的主体建筑,供奉着道教神仙谱系中地位最高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玉清原始天尊是三清中的最高神,他在道教神仙谱系中排首位。后来,道教在流传和发展中,将元始天尊同开天辟地的盘古混为一谈,认为盘古是元始天尊的前身, 治世成功以后,蜕去躯壳,灵魂化为元始天尊。这其实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元始天尊的地位而杜撰出的说法而已。元始天尊一般都被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手执混元 珠,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的“无极”状态。

  道教神仙谱系中,虽然元始天尊地位最高,但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却是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这位尊神最早并不是神仙,而是人,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老 子。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馆长,是道家的创始人,其年岁略长于孔子。春秋末 年,天下战乱频繁,社会制度发生急剧变革,老子作为周朝官吏,看到王室日益衰败,于是辞官隐居。传说当年老子骑青年西行,逢经函谷关,遇见关令尹清,请为 著书立说。老子遂著书上下两篇,五千余字,因其书“言道德之意”,故后世称之为《道德经》,或称《老子》,后来成为道教名著。老子羽化成仙后,被玉皇大帝 奉为“太上老君”,也称“太清”。而民间传说,他母亲怀胎九十九年,生下一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儿子,故称老子。他于“李树” 下出生,耳朵又比较独特,长有三个小孔,所以母亲就给他取名为“李耳”。在众多宫观中,太上老君常是一副满头白发、慈颜微笑的神情,手摇太极扇,象征世界 已经初步形成的“太初”状态。

  灵宝天尊是三清中排位第二的尊神,但在史料上对他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影响较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要小得多。一般在道教宫观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手持太极图或玉如意,象征世界从无形向有形过渡的“混元”状态。

  广福宫里敬奉的是洪钧老祖。洪钧老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识,是三清的老师。

  我们古灵山的石头还会唱歌呢!不信您可敲敲这张桌,此桌石材取自古灵山,轻轻一敲,声音清脆动听,故名音乐桌。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梨花坡。纣王所作“梨花带雨争妖艳”的诗句即指梨花坡,同时也是女娲和伏羲赏梨花、品梨果的地方。每逢春季,梨花竞相开放,芳香遍野,吸引着四方客人。

  沿梨花坡的石径向上行走,这里就是梨花坡观景台, 是膜拜女娲的最佳角度方位,从这个方向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 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神情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 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 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

  沿观景台西方的石径继续前行,可以看到左侧山壁上有一天然洞窟,为娲皇洞,又名姑娘楼,是女娲修行得道之地,洞里是大洞套小洞,别有洞天,古灵山十景“一 径蓬壶”就是指这个地方。此洞共分有三层:吊床为一,姑娘楼为二,藏经阁为三,非常独特。在娲皇洞的旁边,我们还可以看到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古灵山比干庙,也就是财神殿。

  这里供奉着文财神比干,同时还有赵公明、关羽。一进门是一幅百财图,由一百多个不同风格的“财”字组成,恭祝各位拜过财神之后都能发大财,财源广进。里边请。

  中间这位是文财神比干,左侧是关羽,右侧是赵公明,他们二位是武财神。比干是朝歌(淇县)人,是纣王的叔父,因纣王晚年荒淫无度、残害忠良,比干劝谏反被 剖心,比干为了国家社稷、江山大业,连自己的心都可以不要,真可谓大公无私、胸怀天下,因此,比干被天下人尊称为文财神。

  赵公明又名赵玄坛,是个武官,曾帮助纣王抵抗周武王大军,相传赵公明非常厉害,不象比干那样温文尔雅,他手下兵将众多,能呼风唤雨,可避灾降难,而他本人办事干练,好打抱不平,后被姜子牙封为财神,因此向他求财时,心术必须得正,否则适得其反。

  那可能有朋友要问了,关羽为什么也被尊称为财神呢?在历史上关羽是“忠贞仁勇”的历史人物,当时在曹营的时候,曹操对他很好,而关羽却是“身在曹营心在 汉”,一心思念着刘备;关羽死后,历史上许多的皇帝加以追封,使其历史地位和历史名声越来越高,直至关羽达登峰造极的最高称号“忠义神武君佑仁勇威显关圣 大帝”,因此,在民间关羽也被称为武财神。

  这里是民间信仰三皇殿,分别是地皇、人皇、天皇。

  行走在这里的环崖步道上,大家请注意安全。俯瞰古灵山全景,这里四面环山,群峰耸翠,的确也可谓风水宝地。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著称,吸引 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 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 间仙境”,所以难怪女娲也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修行!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还曾经用十个词语总结出了这里的美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 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来到这里,我们还可看溜索,大家感兴趣的话也可乘坐而滑,去体验一下刺激的快乐!

  沿着这条石阶继续向上走,就是灵峰峰顶。据说这里就是女娲当年炼石补天的地方。而且,直到今天,山顶上的石头还有千疮百孔的模样,好像是烧过的炉渣,还有红色的石头,好像被火烧过一样。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 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

  古佛洞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40余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 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 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 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沿环崖步道继续向前走,我们来到的是黑龙潭。黑龙潭位于寺院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 客纷至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美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 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来古灵山的游人都要到这里游 览观光,祈四时风调雨顺,求八国泰民安。

  走在这儿,我们还可以看到双剑横秋、骆驼峰等自然景观,真可谓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啊。

  顺着这条大路向北走四公里处,有个村庄叫凉水泉。凉水泉村的房子全部是石头砌成,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也被称作“石头城古民居”,据说 1947年邓小平也曾在此村居住多时,亲自指挥了“安新战役”,解放了安阳和新乡。如今,凉水泉也成为了一个集消夏避暑、参观游览、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度假 村。

  大家眼前的这条小河是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

  沿玉带河东侧的小径曲折前行,听泉水叮咚作响,看山水相映成辉,好一道美丽的风景啊!同时,这里还有天然浴场,每逢炎炎夏季,吸引着远近无数游客来此游泳沐浴,享受着女娲的德泽仁爱。

  在女娲池的东侧,有一条石径曲曲弯弯直达山顶――祖师铜顶。

  祖师铜顶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城门名云城,仿北京 天安门样式,共分三层,汉白玉雕刻,气势恢宏,巍峨壮观,是铜顶第五期工程的头号重点工程,占地面积628平方米,投资近百万。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 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脉雄 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 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起源于古代星辰信仰——二十八星宿中的北方七宿玄武神。古人认为,玄武七宿在天上自然形成龟蛇状,所以将龟蛇视为玄武神的象征。直到北宋时期,玄武神的形象还是龟蛇。北宋真宗为避圣祖赵玄朗讳,将玄武改成真武。

  到了南宋,人格化的真武神形象才开始出现,据道经记载,真武大帝原为净乐国的太子,长大成人后立誓除净天下妖魔,15岁时到太和山修练,得到真人传授无极 上道,修练四十二年功德圆满,后奉玉帝之命坐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太和山因此更名武当山,取“非玄武不足以当此山”之意。

  真武大帝声名最显赫、民间信仰最普遍的时期莫过于明代。明朝初期,朱元 璋之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意欲夺取王位,据说在整个政变过程中,真武大帝多次显灵助朱棣一臂之力,因此朱棣在登上王位之后封真武大帝为“北镇天真玄 天大帝”,并大张旗鼓在武当山修建宫观,由于帝王的大力提倡,一时间真武庙遍及全国各地,真武信仰在明朝达到了顶峰。

  古灵山寺真武大殿坐落在群峰之上,仿故宫太和殿之风格,气势宏伟,镇守北方,善男信女无不来此进香朝拜,如今,已成为一处宗教信仰旅游圣地。

  参观过铜顶之后,沿南侧的石径下山,我们来到的是醒目泉,大家抬头可以看到上有“醒目白”三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点儿疑惑,这是书法当中借景题字的写法,下 面用真水代替“水”字,白加水即为泉,与画家“画僧不画寺、画鱼不画水”是一样的道理,更耐人寻味。这是我们淇县文物旅游局第一任局长王臣堂书写的,上面 还留有“一任”的字样。醒目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 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醒目泉的神奇功效,咱们知道它是怎么来的?这还得从商纣王说起,在商朝末年,纣王穷兵黩武、骄奢淫逸,为了抵抗周武王大军,抓 了很多尚不满十八岁的男童,在灵山里面有一个村庄叫凉水泉村,村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她的儿子相依为命,她唯一的儿子被抓走充当了壮丁,老母亲悲痛欲绝,整日 以泪洗面,日久天长竟然把眼睛哭瞎了,儿子等到纣王兵败,鹿台自焚,周王释放了大批俘虏,他这才得以回家,看到老母双眼已瞎伤心万分,便日夜背着母亲遍询 名医,都没有看好,不得以只好背着母亲回家,途中路过这溪水边母亲用泉水洗了几把脸,眼睛居然能看清东西了,儿子高兴万分,四处奔走相告。因此泉能明目, 故人称“醒目泉”,这只是传说故事,不过专家取水鉴定,里面的确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铁、锌、硒对人体有益的成份,是绝对的纯净水,天然的优质矿泉 水,没有任何污染,所以,许多游人都纷纷慕名而来取水饮用,接下来咱们大家可亲自体会一下这醒目泉水的神奇。

  这里是太公湖,相传姜子牙当年在朝歌屡不得志,曾到此垂钓,他的鱼钩非常独特,是直的,所以至今还流传有“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

  古灵山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灵光阁,又名三佛阁,位于古灵山外、灵湖北岸,三面环水、四面环山,高三十余米,仿岳阳楼的建筑风格。一流的油漆彩绘,高档的汉白玉栏杆,飞檐凌空,金壁 辉煌,雕梁画栋,共分三层:一楼供奉三位佛祖(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二楼为菩萨堂,供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王菩萨等十六位菩 萨;三楼为睡佛阁,睡佛长3.6米,重2.6吨,采用汉白玉精雕而成,无论是做工的考究,还是材料的选用,无不尽善尽美,睡佛面目慈祥、庄严肃穆,万人敬 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到此结束,接下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同时也欢迎对我的讲解工作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三)

  灵山寺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淇县城西北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 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 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灵山寺自古就是群山聚汇的风水宝地,南北朝梁普通年间,由曾出任京城昭统寺大统、网领全国僧尼四十年的著名高僧、朝歌人法上创建。唐永徽六年,高宗皇上曾特召灵山寺长老法一人到长安垂徇佛事,唐开元年间,灵山寺又得以重修。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500余亩,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寺西侧有女娲宫,相传是殷纣王降香的地方。

  灵山寺现存女娲峰、古佛洞、女娲宫、玉带河、黑龙潭、大佛殿、观音洞、卧虎洞等主要景点40多个。雄浑秀丽的山水景色与千年古迹、优美传说融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地,是人们观光、朝拜、探险的好地方。

  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四)

  古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中,距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灵山寺在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山岩嵯峨,曲溪流泉,峰回路转,步换景移,绿树红花,百鸟欢歌。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风景名胜主要景观有灵山、龙山、虎山、尖山、女娲峰、孕育峰、观音显圣、双剑横秋、金龟攀壁、骆驼峰、眼睛圣母像、窃窃私语、神仙对弈、灵猴石像、情人石、九龙峡、财神沟、清凉沟(碾沟)、灵峪、女娲宫、盘古殿、古佛洞、娲皇洞、观音洞、老母洞、黑龙洞、滴水洞、灵山泉、醒目泉、黑龙泉、饮马泉、涤心泉、灵湖、太公湖、黑龙潭、玉带河、千年古柏、梨花坡、群峰耸翠、灵光阁、夫妻柿树、灵山金顶等80余个。景区内每年7~8月举办古灵山女娲文化暨山水旅游节;10~11月举办女娲万人朝拜盛会;已举办了首届女娲文00化研讨会。

  最佳旅游季节最佳旅游时间:秋季历史文化明代嘉靖年间淇县县令于慧题写了灵山十景:“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经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明崇祯时监察御史孙徵兰摩崖题诗曰:“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

  河南灵山导游词五篇(五)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450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