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湖北导游词 > 湖北最好的导游词

湖北最好的导游词

时间: 虹静960 分享

湖北最好的导游词

  湖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湖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湖北最好的导游词。

  湖北最好的导游词篇1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湖北十堰市南,武当山最早的寺观为唐代所建,明永乐年间,明成祖在京建完故宫后,由工部侍郎郭瑾率原班人马,浩浩荡荡开进武当山,共建造7宫,2观,36庵和72崖庙等建筑群。

  武当山以宏伟的建筑规模著称于世。现有古建筑群均采取皇家建筑法式,统一设计布局。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欲扬先抑、前呼后应、玄妙超然的艺术效果。国务院于1982年公布武当山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称:武当山古建筑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北宋大书画家米芾将之誉为“天下第一山”。

  玄岳门:武当山的玄岳门是三间四柱五楼式仿木石结构建筑,高十二米,宽十二点四米。它代表着道教所信仰的“五城十二楼”,即这个地方是等侯和相遇神仙的场所。而道家又以人的喉管为“十二重楼”穴道,故又寓意此地是阴阳交界处,为武当山第一道神门,被称为仙界第一关。在武当山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给神”的说法,意思是说,凡人进了这神门仙界后,是生是死,是福是祸,就由不得自己了。

  复真观:又名“太子坡”,相传是净乐国王太子—也就是后来的玄武大帝—十五岁入武当山-时最初居住的地方,又因其意志不坚在返回家的途中,被紫气元君用“铁杵磨针”点化,复又上山-,因而得名复真观的。

  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殿高5.5米,宽5.8米,进深4.2米。殿内栋梁和藻井都有精细的花纹图案。藻井上悬挂一颗鎏金明珠,人称“避风仙珠”。传说这颗宝珠能镇住山风,不能吹进殿门,以保证殿内神灯长明不灭。其实山风吹不进是因为殿壁及殿门的各个铸件,非常严密、精确。

  金殿内有“真武”铜像,重达10吨。殿外是白玉石栏杆台,台下是长约1500米的紫金城。城墙由巨大的长方形条石依山势垒砌而成。这座金殿建在武当山群峰中最雄奇险峻的天柱峰上,具有“天上瑶台金阙“的效果。紫霄宫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的主要宫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共有殿宇、楼阁、廊庑860间,规模宏伟,气派非凡。

  湖北最好的导游词篇2

  归元寺属曹洞宗,又称归元禅寺,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阳城内翠微路上。归元寺与宝通禅寺、溪莲寺、正觉寺今称为武汉佛教的四大丛林。

  归元禅寺创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寺之名取佛经“归元性不二,方便有多门”之语意。占地4.67公顷,有殿舍200余间。1922年建的新阁是归元寺的一大宝藏,初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木刻、书画碑贴及外国友人赠品。又两件令人惊叹的珍品:一是在长宽不过6寸的纸面写着由5424个字组成的“佛”字。写着全部《金刚经》和《心经》原文;二是血书《华严经》和《法华经》。建筑布局分为中院、南院、北院三组。中院有放生池。池两侧为钟鼓楼,正中为韦驮殿,再进是大雄宝殿。其南北两厢为客堂和斋堂,其后为禅堂。南院罗汉堂供奉有500尊以脱塑工艺制作的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中国传统塑像艺术中的上品。北院有藏经阁、大士阁、翠微井等建筑。藏经阁一层为陈列室,陈列有北魏石刻、唐代观音及历代雕塑的其他佛像,以及各种珍贵法器、字画等;二层收藏佛教经典7000多卷,其中有印度、缅甸、泰国、斯里兰卡等国刻印的经卷和贝叶经。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开展宗教活动的重点寺庙。现任住持是隆印法师。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分别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和罗汉堂等三组主体建筑群。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经有关部门检测,泉水里含多种营养成份,适合酿制各类饮料。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归元寺创建以来,迭经战乱,屡败屡兴。归元寺是清顺治十五年(1658)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现存建筑,系清同治三年(1864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及民国初年陆续所建。新中国以来,政府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文物古迹,不断对归元寺进行维护修聋,使归元寺的面貌为之一新。“0”中,在-的关怀和保护下,寺庙没有遭到破坏,宗教设施及珍贵文物也完好地保存下来。从1973年至今,归元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大雄宝殿、藏经阁、五百罗汉堂、大士阁、钟鼓楼、翠微亭等建筑翻修一新。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归元寺现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现有僧人数十名,住持为隆印法师。寺内古树参天,花木繁茂,泉清水绿,曲径通幽,被称为“汉西一境”。

  归元寺以建筑完美、雕塑绝妙、珍藏丰富而声震佛门,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许多外国游客包括各国政要如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新加坡前李光耀、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都曾先后来此观赏,并分别向该寺赠送礼品。

  归元寺由北院、中院和南院三个各具特色的庭院组成,拥有藏经阁、大雄宝殿、罗汉堂三组主要建筑,占地面积17500多平方米。北院的主要建筑是藏经楼,是一座两侧五开间的楼阁式建筑,高约25米,顶为大脊,鱼角搬爪,飞栱飞檐,古朴玲珑;当面为四柱通天,双凤朝阳,五龙戏珠。整个建筑精巧壮观,金碧辉煌。这里藏有许多佛教文物,除藏经外,还有佛像、法物、石雕、书画碑帖及外文典籍,是国内收藏佛像较多的一个佛寺。1935年太虚法师出访缅甸时,仰光的佛教徒赠他一尊1吨多重的玉石雕成的释迦牟尼佛像,就供奉在这里。这种佛像在我国只有三尊,其他二尊分别列供于北京和上海。藏经阁里收藏的佛经有:清代《龙藏》一部,宋代影印本《碛砂藏》一部,清末民初上海印《频伽藏》一部。另外还有两件珍品:一是清光绪元年(1875),湖南衡山69岁老人李舜千书写的“佛”字。“佛”字是在长宽不超过6寸的纸上,由《金刚经》和《心经》原文共5424个字组成。每个字只有芝麻大,肉眼分辨不清。用30倍放大镜看,笔力挺秀,是书法珍品。另一件是武昌僧人妙荣和尚刺血调和金粉抄成的《华严经》和《法华经》,字体娟秀,堪称精品。

  南院的主体建筑是罗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咸丰二年(1852)毁于兵灾,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建,1902年完成,至今有二百年历史。民间有句谚语:上有宝光(成都),下有西园(苏州),北有碧云(北京),中有归元(武汉)。是说这四个寺院的五百罗汉堂是最具代表性的,是佛教塑像的精华。中国汉地佛教供奉五百罗汉是从五代时开始的。当时,吴越王钱氏在天台山方广寺造五百铜罗汉。五百罗汉的名号,最早见于五代的《复斋碑录》,惜今已不存。另有南宋绍兴四年(1134),高道素所录《江阴军乾明院罗汉尊号碑》,将五百罗汉一一起名造姓。归元寺的罗汉堂布局成“田”字型。四个小天井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罗汉依“田”字排列,殿堂里尽管安放了五百尊尊者塑像,却没有拥挤之感。这种建筑格局既巧妙又合理。这里的五百罗汉是湖北黄陂县王代父子用九年时间塑成的。黄陂至今是湖北的雕塑之乡,有悠久的泥塑传统,技艺娴熟,艺人辈出。据《归元丛林罗汉碑记》,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是以南岳衡山祝圣寺的五百罗汉石刻拓本为依据,进行加工提炼,创造而成的。工艺上采用“脱胎漆塑”,又称“金身托沙塑像”。先用泥胎塑成模型,然后用葛布生漆逐渐沾巾套塑,称为漆布空塑,最后饰以金粉。它的特点是抗潮湿,防虫蛀,经久不变。两百年间罗汉堂几次受水灾侵袭,但水退后罗汉仍完好无损。

  走进罗汉堂,无不被它们的生动形象所感染。只见有的盘腿端坐,有的卧石看天,有的研读佛经,有的驱邪除恶,有的勇武,有的温良,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个个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如第四百六十三尊罗汉是陀怒尊者,周围有6个童子,为罗汉挖耳,掩嘴,遮眼等,称“六戏弥勒”。“六”即眼、耳、鼻、舌、身、意。它告诫佛门弟子,不要为凡情所染。塑像中把孩子的天真烂漫,娇稚顽皮和罗汉的慈祥憨厚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第三百五十尊罗汉是大药尊尊者,法相所现正面跏跌坐,禅坐于藤条大椅上,双手笼于袖中,神清气爽,宽额亮目,才思敏捷。诗云:灵山有路千万险,矢志不移志更坚。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飘云万里天。意在告诫人们,实现人生目标的路上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但你需要的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只要你能够跨越,终会有千江水月的风景和坦荡无垠的心境。“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据说我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下数完自己的现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罗汉堂外侧地藏殿内,供奉着地藏菩萨。殿内的木刻神龛为佳品,其间斗栱飞檐,鱼度搬爪,双凤朝阳,飞龙滚柱,浮雕垂柱,花草人物,均极为精巧玲珑,为国内少有的艺术珍品。

  湖北最好的导游词篇3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国家旅游胜地四十佳。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蛇山的黄鹤矶头,面对鹦鹉洲,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毁屡建。现楼为1981年重建,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址仍在蛇山头。主楼高49米,共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底层外檐柱对径为30米,中部大厅正面墙上设大片浮雕,表现出了历代有关黄鹤楼的神话传说;三层设夹层回廊,陈列有关诗词书画;二、三、四层外有四面回廊,可供游人远眺;五层为瞭望厅,可在此观赏大江景色;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黄鹤楼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扬子江,相对古雅清俊晴川阁,刚好位于长江和京广线的交叉处,即东西水路与南北陆路的交汇点上。登上黄鹤楼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得蛇山顶,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72根圆柱拔地而起,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恰似黄鹤腾飞。楼的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黄鹤楼色彩绚丽,雄奇多姿。

  黄鹤楼得名,有“因山”、“因仙”两说。唐《元和郡县图志》称,“吴黄武二年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而唐《图经》则有“昔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因以名楼典故。与此相类似的还流传着仙人子安乘鹤、吕洞宾“跨鹤登仙”等故事。昔之论者曾为二说聚讼不决。余以为,就得名时序言之,实证性的“因山”名楼说似在前头,三国东吴于黄鹄矶初建戍楼之际,“鹄”、“鹤”音转,成“黄鹤楼”之名;而“因仙”说大约兴起于道教仙话盛行的南朝时期,至唐代则因文人题咏而播扬广远。“因山”说为黄鹤楼得名奠定了地理学基石,“因仙”说却令赏楼者插上纵横八极的想象翅膀,满足了人们的求美情志和精神超越需求。两说各具功能,以往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今后也必将彼此映照,共存于永远。

  黄鹤楼历来是“临高台而极目”的绝佳去处,所谓“登临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这种地望特色,吸引古今骚人墨客来此,对景兴怀,或体味清风明月,叹江山永在,人生易老之慨;或遥领园野壮阔,抒请缨报国、澄清天下之志,因之佳篇迭出。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咏楼诗词千余首,楹联近千副,文赋过百篇,匾额无算,而尤享盛誉者,莫过被推为“唐人七律第一的崔颢《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已成咏楼绝唱。崔诗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称名楼题咏三杰作。吟踪遍天下的李白,也留下歌咏黄鹤楼的不朽诗篇,“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极尽此楼飘逸神态,也令武汉三镇从此获得“江城”雅号。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行远,胜景与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发,并辉千秋。诚如清人楹联所云:崔唱李酬,双绝二诗传世上;云空鹤去,一楼千载峙江边。这里所谓“一楼千载峙江边”,若指人们心中的黄鹤楼倚江永存,则十分恰当;若就物化建筑而论,实情却“谓是今楼异昔楼,一楼毁绝一楼修”。自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黄鹄矶头筑军事了望台以降,千余年间,黄鹤楼多数时段作为登临游憩、宴客送远的胜地,其楼木制,故屡造屡毁,最后一座木结构古楼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被焚,直至一个世纪后的1985年,方重建形制空前宏丽的新楼,此为今人交相赞叹的“黄鹤百年归”。
猜您感兴趣:

1.关于武汉的导游词

2.湖北导游词

3.神农架导游词(2016版)

4.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3篇

5.武汉东湖导游词3篇

6.襄阳导游词

7.湖北概况导游词

8.武汉小吃导游词3篇

3338060